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学校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具有更多的课堂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本文主要从交流良好行为表现、班会讨论反面案例、安排学生进行监督等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107
在小学学校中,教师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中随地吐痰、隨手扔垃圾、与同学打闹的现象比普遍。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便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便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一、交流良好行为表现
由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比较多,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良好行为表现。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表达出自己认可的行为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认可的良好行为的样子,学生便会在今后的行动中进行改变。教师可以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可的行为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方式,并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
我在教学管理中,便曾为学生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交流班会。在班会上,我对学生说:“大家觉得见到老师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见到熟悉的小朋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说:“应该主动问好。”我点点头,接着对学生道:“大家觉得我们在课堂上,怎样才算是文明听课呢?”一位学生说:“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的时候专心看着黑板。”另一位学生补充说:“我觉得我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举手,在老师点名之后再回答,不能乱哄哄地一起回答。”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们在课堂上不能与其他同学小声说话,会影响同学们听课,还要将小手放在课桌上,不能在书桌下偷着玩其他的东西。”当小学生在班会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认为的良好的行为方式之后,我再对学生说:“那我们是不是自己也要做到这样的行为表现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由此过程中,便能够了解到,教师在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进行培养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交流良好行为表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这一方法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班会讨论反面案例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讨论反面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讨论反面案例的过程中,便能够逐渐意识到反面案例中一些学生的行为和做法的不当之处,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由此刺激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教学实践中,便曾在班会活动中为学生展示出了一些反面的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是:一位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吃东西,吃完东西后,便随手把包装纸扔在了大街上。在为学生展示出这一反面案例的视频之后,我便在课堂上向学生询问:“大家觉得这种边吃便走,边走边丢东西的行为好不好?为什么?”在我提问后,学生表示:“这样的行为不好,因为乱丢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不好的行为。”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是的,不能乱丢垃圾。”此时,我看到班里的一位之前经常乱丢垃圾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可见,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接着,我又为学生展示出了第二个案例:视频中一位小学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同学的身上,这位同学转过身来,口出脏话,另一位同学也不甘示弱,两人越吵越激烈,于是便纠打在了一起。在这一视频播放完之后,我再次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视频中两位同学的行为对不对?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可以以打架、骂人的方式处理呢?”学生回答说:“不对。打架是不好的行为,骂人也不行,会让大家越来越生气。”“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冲动去打架、骂人。”在学生做出回答后,班级中性格冲动,易与其他人产生冲突的学生也互相看了看彼此,低下了头。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我也对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学生的行为都有所调整,可见这一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效的。
三、安排学生进行监督
在小学生教学管理中,教师便还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监督的方式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当教师向学生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规范要求之后,教师便可以安排一些同学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当发现彼此在行为习惯上有不良的反应时,及时进行提醒,从而促使学生改变自身的行为。由此过程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便能够得到提升,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班级中,为学生设立了四个纪律班长和四个班级环保小卫士的职位,并且让表现优秀的同学轮流来担任这些职位。在设立出这些职位后,我便将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纪律来为学生进行宣读,并让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之后推选出纪律班长和班级环保小卫士,并由这些同学对大家进行监督。我们班级中的纪律班长和环保小卫士非常负责任,当看到班级中有同学追逐打闹的时候,赶忙叫停,并对同学进行劝说:“我们的教室空间太窄,不能跑,不然磕伤了会伤到你们的。”当看到班里的同学没有将垃圾丢到垃圾桶中的时候,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劝说:“你看,你还没有扔进垃圾桶呢,这样不就给值日生带来更多的麻烦了吗?我们扔垃圾的时候来使要扔准一点比较好。”通过这样的方式,便使学生在相互监督的过程中,逐渐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这一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有效的。
综上所述,教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交流良好行为表现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在班会上讨论反面案例的方式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行为上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监督的方式进行培养,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彼此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经伟,韩菊.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33):5-6.
[2]邵伟.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与养成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107
在小学学校中,教师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中随地吐痰、隨手扔垃圾、与同学打闹的现象比普遍。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便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便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一、交流良好行为表现
由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比较多,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良好行为表现。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表达出自己认可的行为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认可的良好行为的样子,学生便会在今后的行动中进行改变。教师可以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可的行为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方式,并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
我在教学管理中,便曾为学生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交流班会。在班会上,我对学生说:“大家觉得见到老师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见到熟悉的小朋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说:“应该主动问好。”我点点头,接着对学生道:“大家觉得我们在课堂上,怎样才算是文明听课呢?”一位学生说:“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的时候专心看着黑板。”另一位学生补充说:“我觉得我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举手,在老师点名之后再回答,不能乱哄哄地一起回答。”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们在课堂上不能与其他同学小声说话,会影响同学们听课,还要将小手放在课桌上,不能在书桌下偷着玩其他的东西。”当小学生在班会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认为的良好的行为方式之后,我再对学生说:“那我们是不是自己也要做到这样的行为表现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由此过程中,便能够了解到,教师在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进行培养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交流良好行为表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这一方法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班会讨论反面案例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讨论反面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讨论反面案例的过程中,便能够逐渐意识到反面案例中一些学生的行为和做法的不当之处,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由此刺激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教学实践中,便曾在班会活动中为学生展示出了一些反面的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是:一位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吃东西,吃完东西后,便随手把包装纸扔在了大街上。在为学生展示出这一反面案例的视频之后,我便在课堂上向学生询问:“大家觉得这种边吃便走,边走边丢东西的行为好不好?为什么?”在我提问后,学生表示:“这样的行为不好,因为乱丢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不好的行为。”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是的,不能乱丢垃圾。”此时,我看到班里的一位之前经常乱丢垃圾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可见,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接着,我又为学生展示出了第二个案例:视频中一位小学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同学的身上,这位同学转过身来,口出脏话,另一位同学也不甘示弱,两人越吵越激烈,于是便纠打在了一起。在这一视频播放完之后,我再次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视频中两位同学的行为对不对?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可以以打架、骂人的方式处理呢?”学生回答说:“不对。打架是不好的行为,骂人也不行,会让大家越来越生气。”“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冲动去打架、骂人。”在学生做出回答后,班级中性格冲动,易与其他人产生冲突的学生也互相看了看彼此,低下了头。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我也对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学生的行为都有所调整,可见这一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效的。
三、安排学生进行监督
在小学生教学管理中,教师便还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监督的方式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当教师向学生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规范要求之后,教师便可以安排一些同学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当发现彼此在行为习惯上有不良的反应时,及时进行提醒,从而促使学生改变自身的行为。由此过程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便能够得到提升,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班级中,为学生设立了四个纪律班长和四个班级环保小卫士的职位,并且让表现优秀的同学轮流来担任这些职位。在设立出这些职位后,我便将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纪律来为学生进行宣读,并让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之后推选出纪律班长和班级环保小卫士,并由这些同学对大家进行监督。我们班级中的纪律班长和环保小卫士非常负责任,当看到班级中有同学追逐打闹的时候,赶忙叫停,并对同学进行劝说:“我们的教室空间太窄,不能跑,不然磕伤了会伤到你们的。”当看到班里的同学没有将垃圾丢到垃圾桶中的时候,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劝说:“你看,你还没有扔进垃圾桶呢,这样不就给值日生带来更多的麻烦了吗?我们扔垃圾的时候来使要扔准一点比较好。”通过这样的方式,便使学生在相互监督的过程中,逐渐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这一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有效的。
综上所述,教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交流良好行为表现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在班会上讨论反面案例的方式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行为上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监督的方式进行培养,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彼此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经伟,韩菊.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33):5-6.
[2]邵伟.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与养成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