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利之痛(下篇)
由“赛格告丰田专利侵权”案引申开来,一方面我们为本土企业积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有隐隐的担忧:在汽车导航这个领域内,我们的产业链本身,在技术方面是否已经站稳脚跟?中国的汽车导航产业是否会像摩托车产业和DVD产业一样,在最繁荣的时候被竞争对手通过一场又一场的专利战逐步逼退,最终不得不忍痛退出?
形势如何靠想是想不出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仔细分析分析,看一看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导航产业领域,我们所面临的专利形势到底是怎样的吧。
汽车导航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包括原始地图采集、导航用地图数据制作、导航软件开发、硬件开发、集成等一系列技术都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但毕竟我国进入这个产业的时间比较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我们有着先天的弱势。而以日本为主要代表的其他国家,在汽车导航方面起步比中国早20多年,不论是制造者还是消费者的成熟度都要远远高于我们。
一方面是快速成长的生力军,一方面是稳稳当当扎扎实实的老牌子,双方实力到底如何?还是拿数据说话吧。
导航领域专利总体趋势、专利权状态
截至2011年8月9日,在中国境内申请的汽车导航相关专利共有2025项[1]。
每年申请的专利总数、以及这些专利至2011年8月9日为止的状态[2]如“图表 1-专利总体趋势”所示:
从“图表 1-专利总体趋势”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开始,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进入到2000年之后,呈现爆发性增长。而在2010年,数据有急剧下降的现象。但是考虑到中国国家专利局网上数据库可能出现12个月以内数据延迟的原因,目前我们还不能确认“从2010年开始,汽车导航相关专利申请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说法成立。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基本的导航功能之外,逐渐有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和更丰富的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加入进来。这是通信技术发展和人们希望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时网络服务的必然趋势。在汽车导航相关的专利中,通信方面的专利占有重要地位,也一直呈现同比上升的趋势。截至2011年8月9日,通信导航相关专利共有378项,占总量的19%[3](总量为2025项)。每年申请的通信导航专利数量如“图表2-通信导航的趋势”所示:
申请专利很费钱、费力、费时,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本土企业在专利之路上,千万不要被这三座大山吓住,要做到“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所谓“费钱”,虽然说专利申请过程中需要交纳各项费用,甚至需要聘请专业的代理公司,获得授权后还需要每年交纳维护费用,但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很注重民族企业知识产权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很多省市在这方面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而且申请专利的主体通常是企业,企业一旦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这部分的投入还是比较认可的,基本可以认为不差钱。所以说我们不怕“费钱”。
所谓费力,是指每年所申请的专利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失效。
关于获得有效专利的比例,至2011年8月9日为止,申请后能够获得专利授权的项目和申请后最终放弃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图表 3-专利状态”所示:差不多是2:1的关系。也就是说申请专利后能够成功获得授权并且一直受到有效保护的比例只在66%左右,成功率不算高。因为专利申请要求做必到技术公开,这样一来,一旦某项专利的申请未获得授权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放弃专利权的话,原本是“秘密”的技术,就变成了“公开”的技术,别人就可以随便使用了,这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技术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不能不防。
所谓“费时”,指一项专利从申请日开始,到获得授权,中间通常要经历几年(在中国通常是3年~5年)——在商场上有些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能还不足5年呢。在瞬息万变的商战场上,5年之后获得的专利权是否还是“最新武器”,是否能够派上用场?这种前瞻性的判断能力绝对是对企业的重大考验。
虽然说专利授权所需周期之长,简直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但是即便是这样,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专利诉讼失败所带来的损失相比,这仍然是一笔划算的投资,所以专利申请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
汽车导航相关专利权的分布
在中国申请的汽车导航相关的专利中,专利权人的分布情况如何?谁拥有更多的专利呢?如“图表 4-专利权分布”所示:17家公司[4](或者公司联合,或者集团)的申请量占总量的50%,是中国境内专利申请的排头兵。
这17家公司中,日本占了8家,分别是:爱信集团(含爱信艾达、爱信AW等)、电装、三菱电机、阿尔派、本田技研、丰田及其供应商、松下、查纳位资讯情报;韩国占了一家:三星;中国台湾占了一家:神达集团(含神达、顺达、环达等);中国大陆占了7家:凯立德、通腾科技、高德、北京四维、深圳赛格、厦门雅讯、中兴通讯。
其中中国大陆的申请者全部是自主品牌汽车导航产品的制造者,在申请量上来讲已经和日本的8家排头兵持平。但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通常都不是首次申请,而是在日本本国申请之后,挑选其中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部分,利用专利优先权在中国再申请的,所以可以预见其成功率和“技术含金量”都会比首次申请的专利高得多。这也正是日本企业在汽车导航领域长期积累的体现,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追赶得上的。
中国大陆自主品牌专利的发展历程
前面提到的生产自主品牌导航产品的7家中国大陆公司,他们的专利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图表 5-中国大陆自主品牌的专利历程”,从中不难看出,他们最早是从2005年起步,在2007年~2009年加快速度,逐步成长起来的。
而从“图表 1-专利总体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企业早在1995年就开始在中国展开专利布局,申请量逐年稳步上升。考虑到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国外企业通常是在本国获得专利后,才利用“专利优先权”在中国申请的,推测其在本国申请的时间要提前2~5年。由此可见,在专利申请上,我们至少晚了10多年!如果从技术积累上说,我们则晚了20年不止!
自主品牌的漫漫专利路
在本文开始,我们看到了本土企业面对侵权事件主动拿起专利武器出击。但事实上,本土企业手中的筹码并不丰厚,面对厚积薄发的国外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为了保证我们的自主品牌之路能够走得更稳、更远、更宽,我们必须磨快手中的武器。这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一个道理,手中握有专利,不但证明我们有实力,更证明我们是“正版”,这在国际竞争中尤其重要。
我们的很多企业有实力,有核心技术,但是意识不到专利权的重要性,在申请专利之前,就把这些技术有意无意的公开或者泄露了;要么缺乏根本没有想到过要申请专利,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了。
重视专利,在项目之初就主动识别专利性,积极主动地申请专利,丰富自己的武器库。
重视专利,在项目进行中,避开别人的专利,避免陷入专利纠纷,对于回避专利的方法也可以申请附加专利,让对手的武器变得不那么顺手。
重视专利,利用废弃的专利和专利的地域性特点,放心使用对方的技术,让对方的武器成为自己免费的、安全的助力。
重视专利,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实力相当的话,不必硬碰硬,通过专利的交叉授权,结成联盟也许更划算。
[1] 数据来源:国家专利局数据库http://search.cnipr.com/,检索关键字“导航”,分析相关性之后,筛选和汽车导航产业链相关的专利,包含电子地图及导航程序等。
[2]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专利局数据库http://search.cnipr.com/中所记录的法律状态归纳为在审、有效、失效三类。
[3] 在导航相关专利中,分析通信技术的相关性,运用了通信技术的部分称之为“通信导航专利”。
[4] 在导航相关专利中,分析专利权人信息,得到相关数据。
由“赛格告丰田专利侵权”案引申开来,一方面我们为本土企业积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有隐隐的担忧:在汽车导航这个领域内,我们的产业链本身,在技术方面是否已经站稳脚跟?中国的汽车导航产业是否会像摩托车产业和DVD产业一样,在最繁荣的时候被竞争对手通过一场又一场的专利战逐步逼退,最终不得不忍痛退出?
形势如何靠想是想不出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仔细分析分析,看一看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导航产业领域,我们所面临的专利形势到底是怎样的吧。
汽车导航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包括原始地图采集、导航用地图数据制作、导航软件开发、硬件开发、集成等一系列技术都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但毕竟我国进入这个产业的时间比较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我们有着先天的弱势。而以日本为主要代表的其他国家,在汽车导航方面起步比中国早20多年,不论是制造者还是消费者的成熟度都要远远高于我们。
一方面是快速成长的生力军,一方面是稳稳当当扎扎实实的老牌子,双方实力到底如何?还是拿数据说话吧。
导航领域专利总体趋势、专利权状态
截至2011年8月9日,在中国境内申请的汽车导航相关专利共有2025项[1]。
每年申请的专利总数、以及这些专利至2011年8月9日为止的状态[2]如“图表 1-专利总体趋势”所示:
从“图表 1-专利总体趋势”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开始,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进入到2000年之后,呈现爆发性增长。而在2010年,数据有急剧下降的现象。但是考虑到中国国家专利局网上数据库可能出现12个月以内数据延迟的原因,目前我们还不能确认“从2010年开始,汽车导航相关专利申请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说法成立。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基本的导航功能之外,逐渐有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和更丰富的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加入进来。这是通信技术发展和人们希望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时网络服务的必然趋势。在汽车导航相关的专利中,通信方面的专利占有重要地位,也一直呈现同比上升的趋势。截至2011年8月9日,通信导航相关专利共有378项,占总量的19%[3](总量为2025项)。每年申请的通信导航专利数量如“图表2-通信导航的趋势”所示:
申请专利很费钱、费力、费时,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本土企业在专利之路上,千万不要被这三座大山吓住,要做到“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所谓“费钱”,虽然说专利申请过程中需要交纳各项费用,甚至需要聘请专业的代理公司,获得授权后还需要每年交纳维护费用,但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很注重民族企业知识产权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很多省市在这方面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而且申请专利的主体通常是企业,企业一旦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这部分的投入还是比较认可的,基本可以认为不差钱。所以说我们不怕“费钱”。
所谓费力,是指每年所申请的专利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失效。
关于获得有效专利的比例,至2011年8月9日为止,申请后能够获得专利授权的项目和申请后最终放弃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图表 3-专利状态”所示:差不多是2:1的关系。也就是说申请专利后能够成功获得授权并且一直受到有效保护的比例只在66%左右,成功率不算高。因为专利申请要求做必到技术公开,这样一来,一旦某项专利的申请未获得授权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放弃专利权的话,原本是“秘密”的技术,就变成了“公开”的技术,别人就可以随便使用了,这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技术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不能不防。
所谓“费时”,指一项专利从申请日开始,到获得授权,中间通常要经历几年(在中国通常是3年~5年)——在商场上有些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能还不足5年呢。在瞬息万变的商战场上,5年之后获得的专利权是否还是“最新武器”,是否能够派上用场?这种前瞻性的判断能力绝对是对企业的重大考验。
虽然说专利授权所需周期之长,简直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但是即便是这样,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专利诉讼失败所带来的损失相比,这仍然是一笔划算的投资,所以专利申请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
汽车导航相关专利权的分布
在中国申请的汽车导航相关的专利中,专利权人的分布情况如何?谁拥有更多的专利呢?如“图表 4-专利权分布”所示:17家公司[4](或者公司联合,或者集团)的申请量占总量的50%,是中国境内专利申请的排头兵。
这17家公司中,日本占了8家,分别是:爱信集团(含爱信艾达、爱信AW等)、电装、三菱电机、阿尔派、本田技研、丰田及其供应商、松下、查纳位资讯情报;韩国占了一家:三星;中国台湾占了一家:神达集团(含神达、顺达、环达等);中国大陆占了7家:凯立德、通腾科技、高德、北京四维、深圳赛格、厦门雅讯、中兴通讯。
其中中国大陆的申请者全部是自主品牌汽车导航产品的制造者,在申请量上来讲已经和日本的8家排头兵持平。但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通常都不是首次申请,而是在日本本国申请之后,挑选其中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部分,利用专利优先权在中国再申请的,所以可以预见其成功率和“技术含金量”都会比首次申请的专利高得多。这也正是日本企业在汽车导航领域长期积累的体现,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追赶得上的。
中国大陆自主品牌专利的发展历程
前面提到的生产自主品牌导航产品的7家中国大陆公司,他们的专利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图表 5-中国大陆自主品牌的专利历程”,从中不难看出,他们最早是从2005年起步,在2007年~2009年加快速度,逐步成长起来的。
而从“图表 1-专利总体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企业早在1995年就开始在中国展开专利布局,申请量逐年稳步上升。考虑到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国外企业通常是在本国获得专利后,才利用“专利优先权”在中国申请的,推测其在本国申请的时间要提前2~5年。由此可见,在专利申请上,我们至少晚了10多年!如果从技术积累上说,我们则晚了20年不止!
自主品牌的漫漫专利路
在本文开始,我们看到了本土企业面对侵权事件主动拿起专利武器出击。但事实上,本土企业手中的筹码并不丰厚,面对厚积薄发的国外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为了保证我们的自主品牌之路能够走得更稳、更远、更宽,我们必须磨快手中的武器。这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一个道理,手中握有专利,不但证明我们有实力,更证明我们是“正版”,这在国际竞争中尤其重要。
我们的很多企业有实力,有核心技术,但是意识不到专利权的重要性,在申请专利之前,就把这些技术有意无意的公开或者泄露了;要么缺乏根本没有想到过要申请专利,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了。
重视专利,在项目之初就主动识别专利性,积极主动地申请专利,丰富自己的武器库。
重视专利,在项目进行中,避开别人的专利,避免陷入专利纠纷,对于回避专利的方法也可以申请附加专利,让对手的武器变得不那么顺手。
重视专利,利用废弃的专利和专利的地域性特点,放心使用对方的技术,让对方的武器成为自己免费的、安全的助力。
重视专利,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实力相当的话,不必硬碰硬,通过专利的交叉授权,结成联盟也许更划算。
[1] 数据来源:国家专利局数据库http://search.cnipr.com/,检索关键字“导航”,分析相关性之后,筛选和汽车导航产业链相关的专利,包含电子地图及导航程序等。
[2]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专利局数据库http://search.cnipr.com/中所记录的法律状态归纳为在审、有效、失效三类。
[3] 在导航相关专利中,分析通信技术的相关性,运用了通信技术的部分称之为“通信导航专利”。
[4] 在导航相关专利中,分析专利权人信息,得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