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传世哥窑是北宋官窑(下)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篇通过部分传世哥窑诸多特点,论证为北宋官窑。
  哥窑名称最早记载于元末《至正直记》,这之前一直称其为宋官窑。传世哥窑不会是北宋官窑的唯一产品,极大可能是北宋官窑制作过程中存在有不开片、大开片和小开片等多种官釉(小开片被后人称为哥窑)。如果我们能找到北宋大开片官釉(现代称官窑),进行相互印证,就能进一步确认北宋官窑的存在和特征。
  我在藏友处见到其购于日本名古屋藏家的物品——瓜棱水盂(图1、图2、图3)。此物品信息量众多,与部分传世哥窑除釉面开片不同之外,其余均相似,可以做相互印证。更难得的是,此器物完整,内部釉面是基本完好的官釉淡青色,外表釉面由于河水浸泡数百年以上,有轻微腐蚀及褪色,釉质仍然淳厚、匀润,有抚之如玉的官釉特征。
  那么,此器物是否存在“在开封府或窑址被突然到来的黄河水淹没后,器物落入河道,内部被泥沙保护或口沿被堵,使得内外釉面腐蚀程度不同”的可能?
  笔者认为,只要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就应积极认真地严谨求证,因为北宋官窑远比传世哥窑还要复杂,对其特征更是少有依据。当然,一件器物如果被认定为北宋官窑,那么在宫中传世的官窑器中一定有类似器物,经过笔者认真研究比较,极为相似的是部分传世哥窑。共同特点很多,如果推理成立,将是可喜的窑址第一手资料。结合上篇的研究结论,形成一加一远大于二的互相印证效果,很有可能據此揭开传世哥窑与北宋官窑的神秘面纱。
  ●   瓜棱形水盂藏品描述
  该器物呈瓜棱形,弧度张力到位,规整霸气,上手有厚重之感,通体青釉,不透明,外层河水浸泡有褪色,釉面仍然匀润,抚之如玉;叩之木声,有老化细大纹片。
  底足与口沿为澄泥胎,不施釉,圈足较窄,修足规整呈圆弧形,手抓不起。
  镜下气泡极小而密集。
  此物旧藏于日本名古屋藏家,现国内藏家收藏。
  广义宋官窑,是指中国宋代五大瓷窑——汝、官、哥、钧、定。狭义官窑,仅指宋代由朝廷开办的一个“窑口”,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瓜棱水盂藏品为狭义宋官窑的论证
  1.认定为广义宋官窑
  该藏品器型内外瓜棱,定位宋代合理。修胎规整,内外施满釉,釉质淳厚、匀润,真正达到了抚之如玉。这种庄重、典雅的自然美,加之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可以判定它是典型的宋官窑器物。
  2.排除五大名窑中的汝、哥、钧、定
  (1)排除宋汝窑。汝瓷是香灰胎;另外工艺上,汝瓷是支钉烧,传世汝瓷无一例外。
  (2)排除宋哥窑。釉面没有金丝铁线开片。
  (3)排除宋钧窑。钧釉是一种二液相分相釉,与一般陶瓷釉不同。
  (4)排除定窑。定窑不属于青瓷系,胎土、工艺、釉色业内专家均可一眼排除。
  3.排除元、明、清及近现代仿品。
  (1)宋元至今,提到宋官窑均认为紫口铁足,从海捞及元遗址看多仿铁足,龙泉仿官也是黑胎,或涂黑色护胎汁,工艺也较粗糙,釉质达不到抚之如玉的效果。近年发现张公巷、文庙等修胎工艺均有别。
  (2)明、清仿品,精者多为景德镇胎质。
  (3)近现代仿品,多仿铁足,仿品多仿宋代器型,或独创不伦不类器型,此藏品外表老化细纹片及多年沉淀老澄泥是无法仿制的。藏品独特工艺及霸气神韵更无仿制可能。
  结论:该瓜棱水盂为狭义宋代官窑(南宋或北宋)。
  ●   瓜棱水盂藏品为北宋官窑的论证
  1.胎土为北方胎土
  宋代交通不发达,各窑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如汝官窑、钧窑、定窑等。
  此水盂目鉴明显为老澄泥胎土,符合北方窑口特征。这点与部分传世哥窑是一致的。
  2.器型、工艺与风格
  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谈传世哥窑瓷器曾言“其盘、碗器型多在晚唐、五代至宋初时最为风行,如花形口器,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底足工艺露胎,圈足足背平齐或略圆,修足干净利落,手抓不起。”
  八瓣内外瓜棱水盂,风格胎体较厚,上手给人一种精美而醇厚的感觉,与南宋官窑有别,恰如耿宝昌先生对于传世哥窑瓷器的描述。
  3.宋徽宗适用和喜好
  宋代定窑作为“五大名窑”之一,北宋被宫廷选为贡瓷。南宋人叶宝真的《垣斋笔衡》有云:“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宫中许多定窑瓷碗、盘是包金、银口。从中可以看出,宋徽宗时期对于器物口沿是很看重的。进贡御窑都不称心如意,按照宋徽宗挥金如土的性格,必然亲自监督设立自己的北宋官窑,烧制自己喜好适用物品。
  此水盂藏品的口沿是澄泥胎精修而成(图3),克服了以往宫廷器物需包金银口的弊端。鉴于宋徽宗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天赋非凡,自然对于文房用具极其重视,由自己创办的官窑,定会设计自己称心如意的用具,因此在口沿上独树一帜、不惜工本。正是这些独特之处,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官窑瓷的重要特征。这个工艺特点,是在截至目前所有南宋官窑水盂的图录中未曾出现过的。
  4.有部分传世哥窑的佐证
  张公巷窑发现时,许多学者认为是北宋官窑。但在传世官窑中没有类似物品,只与亚历山大碗相符,而此碗也不是宫中之物,结合其他条件,最终并未认定为北宋官窑。
  此水盂藏品与部分传世哥窑有许多相似或说共同点。
  (1)均为北方胎质,符合宋早期器型。做工规整,修胎工艺相同,风格上胎体较厚,有精美厚重感觉,与南宋官窑有别。
  (2)均有宋徽宗适用和喜好的时代特征。二者细微之处也相似,如叩之木音、不清脆,镜下气泡极小而密集,说明生产它们的材料、环境、温度相似。二者窑址均未找到,南宋至元代官窑遗址均无类似器物。   上述如此多的相似或相同点,笔者认为绝不会是一种巧合。
  唯独一点不相似的,在于此水盂内外釉无开片(图1,纹片是老化后产生的细纹片,非出窑时的大开片;更像是哥窑的金丝线)。而部分传世哥窑内外开小片。这正是“官哥不分”、互相印证的关键。
  我们知道在汝官窑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汝窑青瓷椭圆小洗是无开片的;大多数汝瓷开有大片、小片或苍蝇翅开片,统称为汝官窑。器物的窑口是根据胎质、工艺、釉质以及产地确定的,而非用开片分类区分,因而有“官哥不分”之说。可以认定瓜棱水盂有宫廷同类器物佐证。同理,部分传世哥窑也有不开片官窑佐证。
  因此,我判定这件瓜棱水盂为北宋官窑器。
  ●   宏观角度补充论述
  本文前述是从藏品的微观细节上进行的论述。我们再从宏观角度补充论述,从而对读者了解北宋官窑更有帮助。
  1.首先看存世数量。汝官窑与北宋官窑粗算,大约都生产了20年左右。汝官窑有记载的约89件。而作为北宋官窑,在宫廷中也理应有一定数量的存世,但截至目前却尚无一件确认的北宋官窑;这在存世数量的逻辑上是不可信的。但是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却藏有数量不等的传世哥窑,器型年代为宋早期,古拙精美,却均找不到窑口。排除元仿品,正宗的、宋早期的传世哥窑估算在百件左右。结合上文的微观论证,笔者认为部分传世哥窑为北宋官窑是可信的。
  2.看历史。为什么在元代末期出现哥窑概念?为什么元代出现多窑仿制?
  这其中一定有历史原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
  北宋的“靖康之耻”使得宫廷中大量物品被金人所掠夺,据记载有数千箱物品,这里一定有珍贵的北宋官窑。另有记载,蒙古人灭金后,这些物品又落入蒙古人之手。蒙古人崇尚草原文化,对汉族物品欠缺认知,在元宋共生的近40年时间里,有大量的贸易往来,他们拿出北宋官窑以高价进行出售是非常合理的。同时,考虑到蒙古人说“官窑”,在汉族人翻译或听到的是“哥窑”,哥窑一词便随即出现了。而由于北宋官窑瓷器价格高昂,当时极大可能会出现多处大窑大量仿制,就如同现在汝瓷等拍出高价,随后即出现多处窑口进行大量仿制品的烧制是同样道理。这里虽然是想象和推理,但元末记载了哥窑,明初提出宋五大名窑确是事实。如果这种推理是可行的,那么就等同于间接告诉我们蒙古人出售的就是开封府的北宋官窑,它的外表确实就是部分传世哥窑。《格古要论》提出新哥窑与旧哥窑是可信的。曹昭对新哥窑的解释为凡成群或成对的属于新哥窑。
  这里还有个细节,南宋官窑的初创期,聘用北宋官窑的工匠,仿造北宋官窑的工艺、造型,引进北宋窑具馒头窑(修内司窑址已经证明)烧制南宋官窑器物,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知道窑炉可模仿,北宋的工匠制作相同器型也是可行的,即使釉配料也有秘方,但是最难做到的是胎土。在千年前,交通靠人畜、运输艰难,胎土用量大,只能就地取材,这就形成了南方含紫金土与磁石二元的胎质,色为黑褐色。但这些工匠见过北宋官窑的北方胎色,因此发明了涂护胎汁,使外观呈现与北宋官窑相似的澄泥胎,这与后期龙泉仿官窑涂上黑色护胎汁是同一道理。而在传世哥窑中也确实有器型早、工艺好、是黑胎,外表有土红色护胎物质,磨损后可见黑色胎质的物品,应为南宋早期官窑制品。
  3.看窑址。从中国田野考古先驱陈万里上世纪40年代考古至大基建的今天数十年时间,众多窑口被发掘,如张公巷、东沟、文庙、段店等窑址,均与传世哥窑有别。用排除方法,河床下的北宋官窑未见真面目,恰恰与郭演仪的检测结论相吻合,加之宋徽宗及北宋早期的时代特征,笔者有理由相信,部分传世哥窑是北宋官窑。
  如上述推理成立,哥窑问题就简单化了。即:
  一是,北宋官窑和南宋早期的官窑制品。
  二是,宋元共生期各窑仿哥制品及明清仿品,这些窑考古多有发现,如龙泉大窑、溪口等。这些窑口在历史上是创造了仿官的奇迹,其制品仍然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结论
  1.与文献记载相符,北宋官窑确实存在。
  2.部分传世哥窑是北宋官窑。主要特征:北方胎土、胎体较厚、做工精良,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与南宋官窑有别,釉面细腻油润,有不开片、大开片,多数为小开片。
  3.窑址极大可能同开封府深埋在河床。
  4.宋五大名窑:北宋官(宫造)、汝窑(供御)、南宋官(官造)、钧、定(供御)。
  哥窑器是元以后仿北宋官制品。
  笔者认为,收藏与鉴赏不是个人行为,更应是社会行为,本文观点无论对错,真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爱好者的批评指正。
  感谢几十年来一些资深藏友对笔者的帮助、鼓励与认可。
   (作者简介:李运之,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故宫博物院编著,哥瓷雅集[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7。
  2.故宫博物院编著,官窑瓷器[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6。
  3.冯先铭,冯先铭谈宋元陶瓷[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4.庸木,大宋王朝[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現代出版社,2018。
  5.朱伯谦,龙泉青瓷简史[J],龙泉青瓷研究,1989年:1—37。
  6.陈万里,龙泉大窑之新发现[M],北京:中华书局,1946年。
  7.中国硅酸盐学会编著,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8.李辉炳,宋代官窑瓷器[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
  9.孙瀛洲,谈哥汝二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1):62—64。
  10.郭演仪,哥窑瓷器初探[J],中国陶瓷,1998(5):21—25。
  11.明代曹昭,格古要论[M],洪武二十一年(1388)。
其他文献
摘要:小型革命纪念馆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开展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以黄疃庙战役纪念馆为例,从展陈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型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红色文化,吸引更多潜在观众。  革命纪念馆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如
期刊
门神,是我国年画中最古老的题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护宅守门的神仙,最早出现的文献记载,是成书于先秦之际的《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领阅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转引自王充《论衡·订鬼》),在西汉郑玄《礼记·丧大记》注中也
期刊
摘要:内蒙古新州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墓志铭,据志文记载,墓主人刘子志“天会三年(1125)閤门袛候即从军南征”,于天会九年(1131)任“知辽西路钱帛使”,后步步高升,加官进爵,皇统七年加任“宁远大将军”。刘子志卒于金皇统九年(1149),享年48岁。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通过解读这方墓志铭,对了解金代初期的伐宋战争及降金后辽代境内汉人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刘子志;墓志铭;史料价值  
期刊
摘要:清代的粉彩瓷器,造型精美,色彩艳丽,是继珐琅彩之后,彩瓷的又一个高峰。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不同时期的粉彩瓷器有不同的特点。从康熙晚年创烧,到雍正、乾隆时期到达巅峰,之后逐渐衰落,但每个时期都有为皇帝专供的精品。通过辨析赤峰博物馆馆藏清乾隆款粉彩过枝福寿纹盘、清同治粉彩蝴蝶纹折腹瓷杯、清光绪粉彩弥勒佛,从胎质、釉色及绘画工艺,找出清代中晚期粉彩瓷器的不同之
期刊
素有“康熙彩硬”“康彩恢奇”之称的康熙五彩,为清代彩瓷中的名品,有着极高的声誉。其因采用单线平涂法施彩,彩料浓艳深厚、透澈莹亮,而彩烧温度较粉彩略高,画面给人以艳丽、坚硬的感觉,故又称“硬彩”。它与后来具有柔和感的粉彩,是迥然不同的。但康熙以后,随着粉彩瓷器的盛行,五彩瓷器少有生产;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为摹古的对象,故康熙五彩又被称作“古彩”。  传世的康熙五彩器型较多,有各式瓶、花盆、盘、碗等,纹
期刊
古代避瘟驱疫,以香药熏治最为盛行。古代燃香器具熏炉既作为祛病养生的工具,更是我国的文物瑰宝,彰显出古人的智慧与传统艺术价值。本文以满城汉墓出土熏炉为例,阐释汉代熏香历史、熏炉的种类及熏香在古代防疫发挥的作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和健康。为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中医药广泛参加新冠肺炎治疗,深入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组
期刊
2019年7月27日,龙泉剑瓷作品爱心拍卖会在广东东莞举行,现场展出和拍卖的100件青瓷、宝剑作品,均为浙江省龙泉市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龙泉青瓷新力量联盟、龙泉宝剑新力量联盟)会员中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精品力作。当晚,涨幅最高的一件拍品,从3000元拍到了20000元,而创造这个纪录的,是一位当时年仅23岁的龙泉青瓷新秀——柳佳昊。这件名为《腰缠万贯》的青瓷作品,以唐代流行的酒樽样式为造型(图1)
期刊
摘要:1983年南越王墓的发现,是岭南考古的重大成果,墓葬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史书中关于南越国的记载较为简略,南越王墓为研究南越国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本文试从南越王墓的考古发现出发,探讨墓中所反映的南越王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南越王墓;南越国  ● 西汉南越王国的历史及疆域  秦兼并六国,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郡。秦末大乱时,南海尉赵佗兼并桂林和象郡,
期刊
摘要:红色文创产品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不仅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优秀的红色文创产品不仅能带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文化水平。本文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例,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以传承红色文化为目的,运用版画艺术形式,以彭德怀红色文化为主题,提取彭德怀红色文化的元素,以此来进行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彭德怀纪念馆;
期刊
摘要:《甘露王图》是韩国举办“水陆斋”等荐度亡灵仪式时供奉所使用的佛教题材绘画,与中国水陆画同宗同源,其性质大致相同。朝鲜王世为了荐度亡灵,在全國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愿刹”,首尔的弥陀寺便是首尔地区的“愿刹”之一。虽然佛教在朝鲜时期受到了排挤,但是朝鲜王世比较重视水陆斋,随着水陆斋的兴盛,《甘露王图》也成为了朝鲜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佛教题材绘画。  关键词:水陆;甘露王图;朝鲜后期;弥陀寺  弥陀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