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公众在生活中利用视觉识别系统来提高生活便利性的需求越来越大,每个城市都在积极的建设公共环境标识系统。但是其中的设计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使用的效率,究其重要原因是对视觉语言的应用不够充分和合理。为了研究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现状,我们对武昌火车站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武昌火车站作为一个大型的交通枢纽,不但担负着火车站本身的公众疏导需求,还要担负周边四个公交车站和三个长途汽车站的疏导分流。虽然其内部设置的公共环境标识,给人们在寻找目的地上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节省了途中询问和找寻的时间,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分布不是很合理
通过实验发现,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系统的需求主要分为起点需求、途中需求和目的需求。起点需求主要是利用综合图示性标识发现自己在武昌火车站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所需要到达的目的地之间的方向和距离的宏观感觉,这样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方向感的问题而走错或者走反方向;途中需求主要是在一些分岔路口能够利用导向性标识果断的选择正确的道路方向;目的需求就是到了目的地以后,能够有醒目的识别性标识,让使用者完成寻找过程。而武昌火车站公共标识的分布就显得有些混乱,起点需求的综合图示比较少,出现的地点也不是很合理,很多情况下,这些综合图示几乎成了摆设;另外途中需求时常出现撞车,在一些导向双向交叉的位置,标识分布也不明确,还出现了标识牌位置过于靠近而相互遮挡的情况;终点的识别性标识相对要明确些。假如能够很好的设定公共标识系统的分布,这套系统发挥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
(二)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色彩设定比较随意
由于火车站的售票大厅、出站口和一些商业街都在地下层,采光并不是很理想,加上内部结构基本上是铺设的灰色大理石,这样的环境应采用对比强烈、更加鲜艳的标识。而武昌火车站的公共标识系统主要是以藏蓝色底色、白色文字设定为主,所以并不是非常容易识别。加之地下层的商业街为了能够更好的招徕顾客,使用了大量的灯箱广告,这些刺眼的灯光散布在空间里,产生了大量的反光和炫光,让公共标识识别起来更加困难。
(三)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视觉整体性不强
由于武昌火车站内部公共标识建设不是一次性完成,所以视觉的整体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色彩和字体的设定还有一些辅助图形的使用都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规格。大多数导向指示牌都是藏蓝色亚克力材质的面板,其它的指示牌有红白相间的,湖蓝色的,还有临时性的白底黑字的,看起来比较凌乱。不同功能的指示牌有色彩的差异是合理的,但是差异太大就容易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致使整套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识别性大打折扣。
上述问题是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在建立识别系统的时候没有考虑好持续性和统一性的融合,应用各种视觉语言的时候缺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不是靠个人主观意愿完成的,而需要更多实地调查的数据作为支撑。我们科研小组经过了大量实地调查和实验后,在利用视觉语言提高使用效率的层面上有了如下想法:
(一)要对各个主要的流通道路和交叉路口等位置做出相关的数据调查
这种调查主要是针对人流量。调查方式就是计算在单位时间内,某一个地点通过的人流数量。这个数据需要进行不同时段的分段调查,对流通的高峰期和低峰期做出计算,然后统计划分出不同级别的人流量区域。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位置,公共标识设定密度要更大,入口的密度大于出口的密度,标识牌的设定尽量不要采取落地式这种影响人员流动的方式,并注意保持与各种广告位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在人流量相对较低的区域,指示牌的密度可相应下降,可考虑距离人体更近的安装方式。不同的区域应使用不同标识牌的设定方法,合理的设置位置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视觉效果,从而提高标识系统的使用效率。
(二)色彩应用要标准化、系统化
针对公共环境中的自然采光,灯光分布的情况,应设定较标准的色彩体系。这个色彩体系并不是指一套色,可以根据功能、区域的不同,分别制订系统化较强的色彩体系,让整个公共环境标识系统在武昌火车站的空间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识别度和清晰度。现有的色彩设定主要针对明度的对比,色相的对比不强,所以效果不佳,我们建议可以增加色相的对比来加强可视度。
(三)增加辅助图形体现地域特色
作为武汉市的交通枢纽,武昌火车站是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在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设定上可以融入更丰富的辅助图形来强调武汉的地域特点、人文历史等文化特色,在辅助图形的使用上要有足够的典型性和象征性,并且要与文字和色彩的设定配合,达到视觉的美观和统一。既能充分的具备作为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功能,又能把展示武汉市文化底蕴的作用融入系统中,这样的一套公共环境标识系统才能发挥更加长效的作用。
我们希望公共环境标识系统除了要能够更加充分合理的使用各种视觉语言之外,还要有更好的延续力。在一定时期内,尽可能把视觉语言的应用按照合理的标准贯彻到位,让公共环境标识系统在社会公众的生活中发挥更加全面的作用。
课题来源——201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应用型指导性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jyte144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
(一)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分布不是很合理
通过实验发现,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系统的需求主要分为起点需求、途中需求和目的需求。起点需求主要是利用综合图示性标识发现自己在武昌火车站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所需要到达的目的地之间的方向和距离的宏观感觉,这样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方向感的问题而走错或者走反方向;途中需求主要是在一些分岔路口能够利用导向性标识果断的选择正确的道路方向;目的需求就是到了目的地以后,能够有醒目的识别性标识,让使用者完成寻找过程。而武昌火车站公共标识的分布就显得有些混乱,起点需求的综合图示比较少,出现的地点也不是很合理,很多情况下,这些综合图示几乎成了摆设;另外途中需求时常出现撞车,在一些导向双向交叉的位置,标识分布也不明确,还出现了标识牌位置过于靠近而相互遮挡的情况;终点的识别性标识相对要明确些。假如能够很好的设定公共标识系统的分布,这套系统发挥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
(二)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色彩设定比较随意
由于火车站的售票大厅、出站口和一些商业街都在地下层,采光并不是很理想,加上内部结构基本上是铺设的灰色大理石,这样的环境应采用对比强烈、更加鲜艳的标识。而武昌火车站的公共标识系统主要是以藏蓝色底色、白色文字设定为主,所以并不是非常容易识别。加之地下层的商业街为了能够更好的招徕顾客,使用了大量的灯箱广告,这些刺眼的灯光散布在空间里,产生了大量的反光和炫光,让公共标识识别起来更加困难。
(三)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视觉整体性不强
由于武昌火车站内部公共标识建设不是一次性完成,所以视觉的整体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色彩和字体的设定还有一些辅助图形的使用都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规格。大多数导向指示牌都是藏蓝色亚克力材质的面板,其它的指示牌有红白相间的,湖蓝色的,还有临时性的白底黑字的,看起来比较凌乱。不同功能的指示牌有色彩的差异是合理的,但是差异太大就容易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致使整套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识别性大打折扣。
上述问题是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在建立识别系统的时候没有考虑好持续性和统一性的融合,应用各种视觉语言的时候缺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不是靠个人主观意愿完成的,而需要更多实地调查的数据作为支撑。我们科研小组经过了大量实地调查和实验后,在利用视觉语言提高使用效率的层面上有了如下想法:
(一)要对各个主要的流通道路和交叉路口等位置做出相关的数据调查
这种调查主要是针对人流量。调查方式就是计算在单位时间内,某一个地点通过的人流数量。这个数据需要进行不同时段的分段调查,对流通的高峰期和低峰期做出计算,然后统计划分出不同级别的人流量区域。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位置,公共标识设定密度要更大,入口的密度大于出口的密度,标识牌的设定尽量不要采取落地式这种影响人员流动的方式,并注意保持与各种广告位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在人流量相对较低的区域,指示牌的密度可相应下降,可考虑距离人体更近的安装方式。不同的区域应使用不同标识牌的设定方法,合理的设置位置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视觉效果,从而提高标识系统的使用效率。
(二)色彩应用要标准化、系统化
针对公共环境中的自然采光,灯光分布的情况,应设定较标准的色彩体系。这个色彩体系并不是指一套色,可以根据功能、区域的不同,分别制订系统化较强的色彩体系,让整个公共环境标识系统在武昌火车站的空间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识别度和清晰度。现有的色彩设定主要针对明度的对比,色相的对比不强,所以效果不佳,我们建议可以增加色相的对比来加强可视度。
(三)增加辅助图形体现地域特色
作为武汉市的交通枢纽,武昌火车站是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在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设定上可以融入更丰富的辅助图形来强调武汉的地域特点、人文历史等文化特色,在辅助图形的使用上要有足够的典型性和象征性,并且要与文字和色彩的设定配合,达到视觉的美观和统一。既能充分的具备作为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功能,又能把展示武汉市文化底蕴的作用融入系统中,这样的一套公共环境标识系统才能发挥更加长效的作用。
我们希望公共环境标识系统除了要能够更加充分合理的使用各种视觉语言之外,还要有更好的延续力。在一定时期内,尽可能把视觉语言的应用按照合理的标准贯彻到位,让公共环境标识系统在社会公众的生活中发挥更加全面的作用。
课题来源——201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昌火车站公共环境标识系统应用型指导性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jyte144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