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从师与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型及辐射型交流,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关键词】主体性 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绝大多数学生都厌学好动,对学习没有兴趣。在中职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把课堂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但哪种方法适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又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了更好的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从师与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型及辐射型交流,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大部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重教师“教”,轻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重教法轻学法;在对学生的态度上重优秀生的培养,轻后进生的辅导,不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1]。这些问题的存在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育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因而需要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又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此,我们确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用创新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探索能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新结构。
2、用创新学习的新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的学,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的缺失
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空缺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其一,中职课程中,语文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服务的,在这种发展趋向下,语文课被边缘化,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其二,课改以来,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于是相应产生了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不需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上由学生掌握主动权,把课堂交给学生。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空缺:
课堂上文字梳理完毕,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邹忌怎么可以娶两个老婆呢?妻是喜欢邹忌说他比徐公漂亮,那妾怎么是害怕才说他漂亮呢?教师说: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话题,不是一两句话讲得清楚的,我们先要对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来作一个了解。
上述案例中这种目标空缺的教学形态,随意性很强,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的观点认为这就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这就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然而这类目标空置的课堂教学看起来气氛很热闹,学生积极性很高,并且也着眼于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行为没有集中去解决需要落实的内容,而只是在呈现出学生积极参与的样子,讨论争论不断的一堂课后,学生收获的只是热闹的兴致,真正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2]。而无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又怎么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所以无论语文教学怎么改革,也都不可能脱离整体的教育目标,而课堂正是落实总目标的具体执行单位,所以预设目标也好,课堂生成也好,课堂目标的设定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施。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阅读,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述小说内容。(2)进行分析性阅读,重点把握引起林冲思想变化的原因以及林冲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本节课的目标,而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才应该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生动的语句,应有重叠词与通感句,陈述其生动之处,其中应有对叠词与通感的解说。②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的顺序列出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进行概述,其中要有“‘幻想超脱现实’与‘无法超脱现实’的矛盾心理”的描述。③在理清文章情感脉络的基础上,选取几段文字,陈述文中景色能够表达心中之情的理由(要有4-6段),其中应有“抑郁苦闷,朦胧之间的协调美”。通过学生上述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理解能力。使他们有驾驭课堂的心里,增强了学习的好奇心。
五、课题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通过语文课的主体性策略的研究使我的到两点启示:
1、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进一步的的扩展,争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2、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应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现代媒体在语文课上发挥作用,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王勤.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误区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9,(8):85—86.
江赛霞.中职语文课改专业化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导刊,2012,(5):53—55.
【关键词】主体性 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绝大多数学生都厌学好动,对学习没有兴趣。在中职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把课堂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但哪种方法适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又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了更好的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从师与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型及辐射型交流,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大部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重教师“教”,轻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重教法轻学法;在对学生的态度上重优秀生的培养,轻后进生的辅导,不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1]。这些问题的存在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育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因而需要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又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此,我们确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用创新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探索能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新结构。
2、用创新学习的新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的学,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的缺失
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空缺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其一,中职课程中,语文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服务的,在这种发展趋向下,语文课被边缘化,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其二,课改以来,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于是相应产生了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不需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上由学生掌握主动权,把课堂交给学生。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空缺:
课堂上文字梳理完毕,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邹忌怎么可以娶两个老婆呢?妻是喜欢邹忌说他比徐公漂亮,那妾怎么是害怕才说他漂亮呢?教师说: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话题,不是一两句话讲得清楚的,我们先要对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来作一个了解。
上述案例中这种目标空缺的教学形态,随意性很强,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的观点认为这就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这就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然而这类目标空置的课堂教学看起来气氛很热闹,学生积极性很高,并且也着眼于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行为没有集中去解决需要落实的内容,而只是在呈现出学生积极参与的样子,讨论争论不断的一堂课后,学生收获的只是热闹的兴致,真正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2]。而无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又怎么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所以无论语文教学怎么改革,也都不可能脱离整体的教育目标,而课堂正是落实总目标的具体执行单位,所以预设目标也好,课堂生成也好,课堂目标的设定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施。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阅读,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述小说内容。(2)进行分析性阅读,重点把握引起林冲思想变化的原因以及林冲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本节课的目标,而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才应该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生动的语句,应有重叠词与通感句,陈述其生动之处,其中应有对叠词与通感的解说。②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的顺序列出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进行概述,其中要有“‘幻想超脱现实’与‘无法超脱现实’的矛盾心理”的描述。③在理清文章情感脉络的基础上,选取几段文字,陈述文中景色能够表达心中之情的理由(要有4-6段),其中应有“抑郁苦闷,朦胧之间的协调美”。通过学生上述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理解能力。使他们有驾驭课堂的心里,增强了学习的好奇心。
五、课题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通过语文课的主体性策略的研究使我的到两点启示:
1、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进一步的的扩展,争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2、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应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现代媒体在语文课上发挥作用,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王勤.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误区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9,(8):85—86.
江赛霞.中职语文课改专业化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导刊,2012,(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