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注意整体性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列方程解工程问题”的公开课,从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到课后反馈,我觉得收获不少现将课堂环节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基本目标: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进一步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中体验创造与成功的乐趣
  重点: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学校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要刷新校园的栏杆和墙壁,现有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做需4天完成,徒弟单独做需天完成……”
  这个题目只出现了一部分,与以往给出问题想办法解答问题有较大区别,而且题目源于身边的生活实际,较快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不是空穴来风,是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
  二、 小组合作,尝试解答
  在学生通过个思索提出大量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综合以上问题,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
  生:工程问题
  师:解决工程类问题,我们需要弄清哪些数量关系?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师:有关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了,我们就有能力解决工程问题,下面请大家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若先由徒弟做天,然后两人合作,还需要几天完成?
  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不会流于形式
  经过一番商讨,学生给出了以下两种做法:
  算术法:(-/)÷(/4+/)=5/÷5/=
  方程法:解设需再做x天,根据题意,得:/4 x+/(x+)=解方程得:x=
  三、整体分析,突出方程的优势
  请学生回顾这两种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通过对比发现:算术法利用了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这一数量关系,这是小学学过的四个主要数量关系之一,学生较为熟悉,但这个题目中的工作量要注意是徒弟先做一天后的剩下的工作量,而工作效率是师徒二人工作效率的和,所以运用算术法时,必须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一点马虎不得方程法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整体来看这个问题,这项工作由师徒二人完成,无论如何分工,师傅的工作量+徒弟的工作量=(总工作量)这一等量关一定存在,师徒二人的工作量又由各自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决定根据添加的条件,徒弟比师傅多做天,只需设合作x天,即师傅工作的时间,则徒弟工作的时间为(x+)天,根据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4 x+/(x+)=,解得x=
  通过对两种解法的对比分析,学生体会到方程法在解决问题时比算术法更具有整体、直观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再补充条件:“完成这项工作后,学校付工钱45元”该如分配较为合理呢?经学生讨论和辨论,达成共识:应按工作量分配合理综合考虑整个问题,分三个层次:、师徒二人各做了多少时间、师徒二人各完成了多少工作3、师徒二人各应得多少工钱
  然后让学生独立用方程、算术两种方法解答,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明析、直接性
  四、盘点得失、反馈矫正
  回顾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工钱分配问题上解答得不算太顺利,而且前面的问题又是一步步分解开来解答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考问题的整体性,所以补充以下题目
  “修建一条若干千米长的公路,甲施工队单独做需8天才能完成,乙施工队单独做比甲单独做可提前7天完成如果甲施工队先施工7天,为了加快进度,乙施工队加入,从另一端施工,问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若完成后获工程款为7元,该如何分配呢?”
  以上问题由学生独立解答,对个别仍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总结解工程问题的一般方法:
  (1)常用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合作问题等量关系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总工作量)
  对于合作问题,方程法更直观,更明确,易于理解
  五、达标反馈、巩固练习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选择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工程问题的解法,条件与问题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兴趣还是很高的,提的问题也比较好,应该说这节课在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得很不错,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即用方程法解应题,学生习惯了小学时的算术法,对于工程问题又比较熟悉,因而绝大多数的学生一开始选择了用算术法为什么学生不愿意选用方程法呢?是因为解起来麻烦,还是因为写起来复杂?或者原因有很多,但都不是主要的,因为方程法解应用题直接、明了、正向思维是算术法无法比拟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能力的方法及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TK]初中数学;教学;观察  一、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指人对于周围的事物以及现象进行全面而且详细的了解,然后按照事物以及现象的原有的性质,最终确定它们的性质以及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的观察,则是指有意识性地根据事物的数量以及形态特点进行一定的感知活动,像对符号、数字又或者是文字所
自世纪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社会的现代特征逐渐在教育上反映出来,其中有一点就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作为世纪的一名学生到现在成长为世纪的一名教师,在课堂中感触最深的还是计算机的应用  如今的教材中都自带了一部分动画用作教学素材,这说明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常思常新,方能永恒进取,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反思把教学中的成功作为经验,不足和失误作为教训,丰富教学资源反思还能促进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凡是我们在备课中的各项设计,课堂中发生的一切,课后布置的作业等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的  教学目标的反思  我们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有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有
摘要: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正确领会概念,抓住概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物理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探讨  一、揭示概念
摘要: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因此,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指导;探讨  一、预习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重点和自己学习的难点,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课、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预习,
资源枯竭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对其进行回收和重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对OEMs(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立法要求。这既意味着OEMs责任的延伸,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OEMs开始从事以再制造为主的产品恢复活动。同时流动的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使OEMs的供应链具备了闭环特征。在闭环供应链环境下,OEMs同时从事制造和再制造活动,传统的生产计划方法无法适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化学教材应用何种内容来教育学生和实现何种价值,是世纪化学教育必须理性面对的重要问题根据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简要阐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定位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化学  实验作为新课程的核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  一、由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
摘要: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愉快主动地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趣激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学好化学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其中很多诗篇都有对婚俗文化的描述,而这些婚俗文化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一直沿用.因此,在当今社会通过对《诗经》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情境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科学”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