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情长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华是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虽然她已经离休多年,但还经常出现在全国性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身影时,我就不由想起与她相处的那些年月,那些日子。
  
  教我打霸王鞭
  
  1944年10月,田华所在的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从河北省阜平县的东板峪店村迁到我们凹里。剧社有50多人,十来个女同志,田华属于小字辈,那年她才16岁。身穿黑色便服,细高个子,头上留着短发,白白的脸庞,黑黑的眉毛,一双大眼顾盼有神。第一次见到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还只有10岁,在小学上三年级,也是村剧团的积极分子,两年前就和几个同学到小区中心村刁窝口去参加霸王鞭培训。听那个村的儿童说,他们是派人到城南庄跟抗敌剧社的田华和华江学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可以当面向田华、华江学打霸王鞭了。
  抗敌剧社来我村前,为迎接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的召开,就接受了繁重的演出任务。在我村住下后他们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排练,要为大会献上《李国瑞》《俄罗斯人》《子弟兵和老百姓》三大话剧。
  与此同时,我村也召开了群众大会,进行基层选举,通过民主投票选出劳动英雄、模范干部、先进教育工作者各一名,作为村级代表,再到区县参选。那天晚上村民和抗敌剧社共同举办了联欢晚会。一是庆祝选举圆满完成,二是欢迎剧社进驻我村。晚会上,我村剧团演出了《模范干部顾俊和》和《兄妹开荒》;剧社演出了活报剧《反扫荡》和秧歌剧《问路》。田华在《问路》中扮演下乡干部,一身清秀打扮,肩挎书包,一出台亮相就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她和扮演站岗儿童的华江在台上东走西挡,一问一答,连逗带唱,演得非常精彩有趣,很受群众欢迎。
  过了几天,剧社化整为零,三两人结组分散下到邻近各村去辅导群众的文艺活动。我们多么希望田华留下辅导我们呀?选可是社领导把她和王久晨一起分配到史家寨村去了。当时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住在那里,王久晨帮助史家寨村剧团编写排演了反映减租减息内容的梆子戏《小和尚》;田华给史家寨儿童排练了一套霸王鞭,在全区新年春节会演中均获第一名。
  1944年12月20日晋察冀第二届群英大会在贾北村边区政府大礼堂正式开幕,田华又被抽调到大会展览馆去作解说,等回来后已是1945年的开春了。农村春节文艺活动高潮已经过去。
  3月,我们便开始为“四四”儿童节作准备,剧社也暂时没有大的演出任务,田华和华江就帮助我们排练霸王鞭。在原来学的那套基础上,对队形的变化和一些动作作了修改、加工和补充。参加的人数,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16人。
  这年的儿童节庆祝活动,根据上级指示是分小区举行,所以规模比前几年小。我们小区的会场,设在中心村刁窝口和马驹石两村中间的沙滩上。4月4日那天,我们凹里村的儿童整队前去参加会议,剧社跟我们去了四位同志,有王久晨、田华、华江、孙玉雷。庆祝会上,主席及各村代表讲完话后,是各村的文艺表演。我们凹里村演出《三虎庄》《白手夺枪》两个武术节目和一场《霸王鞭》舞蹈。演出《霸王鞭》时,王久晨同志亲自为我们敲鼓伴奏,田华、华江也亲临现场指挥。大家打得非常起劲,动作整齐,步调一致。演出快结束时,16只霸王鞭突然砌出“四四”两个大字,会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大家齐声赞扬我们的节目精彩,也羡慕我们有剧社专家的指导。
  “四四”儿童节过后,好消息不断传来:八路军在抗日前线节节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9日德军被盟军彻底打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于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抗日战争也快满八周年了,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届时召开大会隆重纪念。抗敌剧社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村去开展活动。这次我们的愿望达到了,王久晨、田华被分配到了我村,留下的还有陈群、王立。
  王久晨根据晋察冀分局“防旱备荒”的指示,结合当时的中心任务,创作编写了《防旱备荒》六场大型歌剧,又亲自召开群众座谈会,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剧本初稿进行了补充加工和修改,然后又亲自帮助村剧团排练。田华负责我们儿童霸王鞭,她和王久晨研究商量,设计了一套新打法,将过去只打两肩和左手的单调动作,改成既打两肩,又打两脚,还要打地的复杂动作。在节奏上也由过去的四拍一节,变成八拍一节。在队形上由过去以直队为主改成以圆队为主。由一个大圆场,变换成两个小圆场,两个小圆场中间各放一人“驾辕”转圈和四人对打。这样,难度虽然加大了,可是比原来的打法好看多了。
  方案定下后,田华亲自在我村儿童中挑选队员,最后选中了顾金兰、顾燕云、樊树红、赵惠、赵宪和我等10人,其中一半多是学生。然后她手把手地教我们,先练分解动作和基本打法,再练队形变换,然后配上锣鼓、歌曲作整体合练。白天利用课余时间到树荫下,晚上在麦场上月光下,由田华教我们每一个动作,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和打法,还不断地作出示范动作给我们看。当时我手脚灵活,掌握动作也快,打出的姿势还好看,所以王久晨、田华就让我和顾萍两人“驾辕”,打两个小圆场的中心位置。
  经过一个月左右排练,王久晨看过后很满意,认为可以拿出去公演了。他想在“七七”大会前,带我们到晋察冀党政领导机关驻地作慰问演出。7月初的一天,吃过中午饭后大家集合起来出发了。王久晨是领队,田华为教练,陈群带着她的口琴要为我们去伴奏;村剧团团长顾俊和负责管理,背着锣鼓、舞衣,副团长张俊芝拿着胡琴。我们步行六七里,先到河佑村晋察冀党校停留,化好妆,换上彩衣,给培训的学员们演了一场。
  之后,我们转到庙台村,给军区政治部和交际处各演一场。军区副政委程子华陪同国际友人看了我们的表演,并与王久晨亲切握手表示感谢。然后再到史家寨司令部驻地和贾北村边区政府驻地各演一场。所到之处都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欢迎。
  当我们返回走到漕沟沟口时,边区抗联会的同志们早从沟里边的窑洞里出来,坐在沙滩上等我们,要看我们的霸王鞭。当时天色已晚,几场的表演和走路,大家也确实有些疲累,可是同志们的盛情难却,我们坚持又演了一场。披着星月返回,在村边的沙滩上,大家坐下简单总结了一下,觉得都还满意。
  7月10日,纪念抗日战争八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4周年、晋察冀军区成立八周年军民万人大会胜利召开。会场设在距我村三里路的笛子口村的沙滩上杨树林下。大会开始之前,周围各村的业余剧团都来活跃会场,最让人注目的就是史家寨和我们凹里两家。那天,在人海中打开一个场子,两村演员各站一边,鼓足了劲头,大有唱对台之势。华江带着史家寨的霸王鞭队,田华领着我们,各打一场。然后由我村剧团表演 《防旱备荒》歌剧。上级领导根据观看情况,对各村剧团进行了综合评比,一致认为我村的节目内容好,切中现实;参加人数多,有群众性;表演精彩。所以决定纪念会的正式晚会以我村的节目为中心安排。指导我们的两位剧社老师王久晨和田华当然也非常高兴,一直陪我们演完节目,对我们的表演也很满意。老师付出了很大辛苦,学生也为老师争了光。
  
  同台演姐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艰苦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彻底胜利。消息传来,整个山村都沸腾了。大家连夜庆祝狂欢。三天之后,剧社根据上级命令,要撤出我村,向北平进发。一年来的军民鱼水深情,哪舍得让他们走呢?芽但我们深知是留不住他们的。临别之前,王久晨把他带在身边的几本代数、几何书送给我,让我好好学习,又把他亲手绣字绣花的一块红色手帕送给我作纪念。田华和华江也送给我二姐顾金兰一些书和笔记本。离开那天,全村老少都出来送行,我们几个儿童一直跟着田华、华江、胡朋等老师,送到六里外的史家寨村,才恋恋不舍地返回。
  过了十天,听到了有关抗敌剧社的消息:因为受到国民党的阻挠,他们未能进入北平,随晋察冀部队转向西北,从日伪手中解放了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
  张家口解放后,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也陆续迁往那里。从此,张家口便成为晋察冀边区的首府,解放区最大的城市。
  10月底,我村在军区画报社工作的白志从张家口回阜平留守处办事,顺便在根据地招收青年去张家口工作,许多人知道后,纷纷找他报名。我和二姐也产生了去张家口的想法,于是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弃学跟白志走了。我本来打算去画报社工厂学排字,可是到张家口后,王久晨要我和二姐顾金兰、表姐樊树红三人留在抗敌剧社。报到后,领导对我们很好,把二姐、表姐安排在胡朋老师屋里,让我和王久晨、刘介之老师同住。田华听说我们三人去了,也从她和林韦同住的房间里跑出来看我们,只见她身着黄绿色细布军装,头戴棉军帽,腰扎古铜色皮带,飒爽英姿,更具风采。王管理员从仓库取出三套军服让我们换上,但我个子太矮,架不起大人衣服,他便领我到街上找了一家裁缝铺,按照我的身长、腰围及袖子、领口尺寸改成了小军装。胡朋老师像慈母一样地教我系皮带、扎裹腿、整理风纪扣,我真成了小八路,感到格外高兴。
  当时,剧社许多同志到平绥路西线下连队采访,或在卫生列车上为伤员服务。田华还到张北教当地儿童打霸王鞭,并带他们去苏联红军驻地作慰问演出。回到张家口后,她和华江表演,请画报社宋贝珩、白连生拍照,由郑红羽执笔编辑加工写成《霸王鞭初步》一书,在张家口出版,发行到各解放区,影响很大。
  这时,以周巍峙为团长的华北联大文工团,从延安来到了张家口,带来大型歌剧《白毛女》。这是向党的“七大”献礼的节目,在延安演出多场,很受欢迎。来张家口之后,剧本又经过原作者贺敬之和马可在情节和音乐方面进行了一些修改补充,然后邀请抗敌剧社共同排练,在人民剧院联合演出,日夜两场,一直演过元旦,异常火爆轰动。田华虽然没有参演上场,可是她对《白毛女》这个戏非常喜欢,看过好多遍。记得有一天我们看完夜场后,在回去的路上议论,华江说她最欣赏喜儿偷供品回山洞的那段唱;田华说她最喜欢的是杨白劳被逼死,喜儿哭尸那段。
  1946年元旦过后不久,剧社进行了整编,然后又根据军区政治部下达的任务,重新排练和上演丁里创作的三幕五场大型话剧《子弟兵和老百姓》。田华在剧中扮演一位农村姑娘,在鬼子“扫荡”中父母被杀,房子被烧,无家可归,孤苦伶仃。我扮演一名儿童,给田华扮演的大姐姐充当小弟弟。虽然台词不多,仅几句话,动作也很简单,但能和田华老师同台演姐弟,使我甚感高兴。这是我第一次登台,受到了锻炼。
  春节过后,已是1946年的3月份了。剧社又重新排练胡可创作的话剧《戎冠秀》,仍由胡朋老师担任主演,田华演配角,我二姐、表姐也在剧中演群众,在舞台实践中锻炼提高。而我深深觉得自己年龄太小,文化过低,又缺乏表演天分,加上当时形势不稳,所以经领导同意,我于4月初随边区运输队复员的几位老乡离开张家口,步行八天回到了家乡,继续上学。从初小、高小、初师、中师,一直上到大学,毕业后留在山西大学做教学工作。
  
  银幕见辉煌
  
  自从1946年4月在张家口与田华分手之后,36年中没有见过一次面,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我这位艺术上的启蒙老师和战友,经常打听她和抗敌剧社的消息。解放战争开始后,他们于1946年10月撤出张家口,在涞源作短期停留后又回到晋察冀老根据地阜平县,在城南庄附近的沟漕村住过一个时期,1947年初拉到冀中安国、深泽、正定一带配合中心工作,参加土地改革和支前。1948年,国民党军队进犯河间时,剧社又转移到阜平,在高阜口村住过一个时期,不久又随野战部队奔向天津前线,解放后进入北京。这期间,田华前后参加了话剧《大清河》《战斗里成长》,河北梆子《王老拴报仇》《血泪仇》,歌剧《不要杀他》的演出。
  1949年10月建国后,抗敌剧社改为华北军区战友文工团,田华调到北京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改演电影。从屏幕上经常看到她演的影片,有:《白毛女》《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妇女代表》《同甘共苦》《法庭内外》等。
  《白毛女》和《党的女儿》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田华在这两部影片中塑造的喜儿和玉梅的形象最为成功,最受欢迎,已被群众和行家尊为经典,声名远播海内外,田华因此也成了当代电影界亮丽的明星。
  说来也巧,田华与《白毛女》真有缘分。我们知道《白毛女》的故事来源于河北省唐县和阜平县交界处深山中的一个传说故事。而田华就是河北省唐县人,她的家南放水村,离故事传说地也就几十里地。抗日战争中,诗人邵子南深入农村时采访到了这个故事的素材。1944年春他和西战团的同志们奉命回延安时,将这个素材带给了鲁迅艺术学院。尔后鲁艺集体讨论,由贺敬之执笔写成《白毛女》剧本,在延安、张家口演出时,扮演喜儿的王昆是河北唐县人。解放后改编成电影,扮演喜儿的田华也是河北唐县人,她生长在农村,家庭贫寒,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多年,有类似喜儿的经历和感受。 1940年12岁时参军,在抗敌剧社学戏演戏,有多年锻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加上外表的年轻漂亮,内在气质上酷似村姑,所以被导演水华选中,并一举成功。后来,田华在《党的女儿》中塑造了玉梅的形象,又给她增添了不少光彩。
  
  重逢在阜平
  
  1982年的7月,田华又回到了她阔别多年的阜平。这次,是随《柯棣华大夫》影片摄制组来拍外景的。她在影片中并未饰演角色,而是作为艺术顾问协助导演工作的。 与她一起来的还有原抗敌剧社的胡朋和苏凡两位老师,胡朋在影片中演柯棣华的房东老大娘,苏凡和原火线剧社的张维佳共同担任导演。主演《柯棣华大夫》的是青年演员朱时茂。时任阜平县副县长的我二姐顾金兰代表县政府负责接待他们。
  9月1日,我在山西大学收到母亲病逝的电报,立即请假乘火车回老家奔丧。丧事处理完后,二姐向大哥、二哥和我详细述说了摄制组来阜平,胡朋回凹里访问,并给学校赠书的情况。9月7日,我和二哥顾棣一同前去阜平县城摄制组住处看望久别多年的9位老师。可是不巧,胡朋老师的戏拍完后,已于前两天离开阜平返回北京去了,田华和苏凡夫妇两人还在。他们刚从外景现场回来,故友相见,格外高兴。他们虽然都已年过半百,但看起来仍没有老的感觉,身穿朴素的军装,头上不见有白发,脸上倒是有些辛苦的皱纹。可是他们已认不出我来了,经二哥介绍,田华才回忆起1946年在张家口分别前我的样子,于是用手比划着说:“那时才是这么高的孩子?选”我说:“已经过去36年了,人总是要长大和变老的。”生疏感顿然消逝,我们便坐下尽情聊起来,几十年的苍桑变化,真是一言难尽。
  田华看见二哥带着相机,便向他提出到河边拍照的要求。原来,1944年的秋天,田华在这里曾由著名摄影家沙飞?穴当时晋察冀军区画报社社长?雪给她拍下了有生以来第一张照片?穴见《大众电影》1981年第四期?雪,那时她才16岁,还带着孩子的稚气。她侧身坐在沙河沿的石头上,微笑着凝视远方,显示出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张照片被她视为珍宝,一直珍藏在身边。今天她又和沙飞的学生顾棣相遇,所以要“借东风”了。顾棣慷慨允诺,于是我们四人相跟,走出县城,又来到沙河沿上,田华从口袋里拿出当年沙飞给她拍的那张照片,按画面找到了那块大石头,仍按原来的姿势坐上去,让我二哥给她拍下了又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田华高兴地说:“等照片洗出来后,我要写上‘37年之后’。”
  田华又把沙飞拍的那张照片的翻印版,赠送给了我一张作留念,并在背面上签署:“送给战友顾植同志。”我高兴极了。然后,我们四人又在沙河沿上拍了合影。回到招待所后,我二哥的老同学、县长王专已在餐厅设好了便宴,招待我们四人。同志、战友、师生、老乡相聚,叙不完的深情。
  9月9日,《柯棣华大夫》影片外景镜头均已拍完,10日摄制组就要返回北京了。田华趁这天没事,要回凹里村看望乡亲。陪同她前去的有苏凡、张维佳、李长华?穴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在柯片中扮演炊事员?雪和王专。当乘坐的面包车出现在村口时,老乡们一齐围了上来,田华下了车还没有站稳,人们抢着上来同她握手,向她问好。在欢迎的人群中田华还认得当年的老支书韩得民,村长顾永龙。我顺便又告诉她现任大队支书是白志,主任叫韩景彦。当年村剧团的活跃分子赵清忠、韩得录、顾真、赵瑞、韩得艮等也一一和田华见了面。之后,我领田华和其他几位同志到我家喝水休息,村里人进来看田华,不一会把个院子挤得水泄不通。实在站不下了,许多小孩登着梯子爬到了墙头上。田华见此情景,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忙把带来的糖果拿出来,散给大家吃。
  忽听到人群中有个女孩子高声喊道:“大家让一下,叫我奶奶过去呀?选”田华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胡朋、胡可两同志1944年在村结婚时的房东陈老奶奶进来了。田华忙扶她坐下,问老奶奶多大岁数了,陈老奶奶用手指比划着说:“84岁了。”田华见她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心里非常高兴。陈老奶奶拉着田华的手,一边抚摸,一边向她打听胡朋、胡可的情况,田华一一说给了她。
  许多老乡还想进来,可是院里实在站不下了,于是大队书记白志请田华等同志和老乡们到大队部戏台前相见。这样自然也就形成了一个欢迎会。田华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激动地说:“叔叔、婶子、大伯、大娘、哥哥、姐姐们,今天我回村里来看望大家,受到热情的接待,我非常感动。凹里是我的第二故乡,37年前我们在这里一块生活,一块战斗过,大家养育了我们,我们是喝沙河水、吃阜平枣长大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大家。今天回来看到我们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搞好生产,在党的十二大光辉照耀下,争取更大的胜利。”
  接着,田华给小学校赠送了书籍和画册,并祝小朋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已是下午两点了,田华等向凹里告别。乡亲们听说他们要走了,都来送行,有的拿来红枣,有的拿来花生,有的拿来煮玉米。一位老大娘说:“你既然把俺村看作是你的家,这些东西,就得收下,如果不收,你就是不认俺村是你的家,东西不在乎多少好坏,一颗红枣一颗心呀?选”几句话讲得田华掉下泪来……
  
  相聚在北京
  
  1992年10月10日,原抗敌剧社的老同志在北京聚会,纪念贯彻执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剧社成立55周年,我也受到了邀请。9日晚我乘火车连夜赶到了北京,10日一早便到了会议地点——解放军艺术学院小礼堂。只见礼堂门前小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人,老战友相见,格外高兴,有的在亲切握手,有的在激动拥抱,有的在侃侃交谈,有的在照像留念。会议组织者华江招呼大家报到签名。在人群中我看到了张非、杜烽、王久晨、顾立高、胡朋、胡可、车毅等,还有我的大姐顾瑞兰、二姐顾金兰,二哥原在画报社工作,这次也应邀为大家照像。
  不一会儿,田华到了,我赶紧迎上去同她打招呼。离上次在阜平重逢,又过去10年了,没想到她样子大变,满头白发,真成“白毛女”了。不过她的性格一点也没变,仍是那样的活泼热情,就像在张家口舞台上一样,依旧把我看作她的小弟弟,挽起我的手臂一块合影。这个文艺界的大明星,一点架子也没有,真让我感动。晚上回到招待所,遂构思《赠田华》小诗一首:
  张市同台未能忘,故邑亲授鞭霸王。
  四十七年再两会,战友情谊与时长。
  白毛形象创经典,红女英姿绿华章。
  离休办校育桃李,吾师吾友更辉煌。
  纪念会安排三天,第一天开大会,应邀的都是1949年建国前的老抗敌。遗憾的是,侯金钟、钟惦斐、郑红羽、陈群、炎羽、刘流、何迟、刘文卿、徐守恒等,都因不同原因先后谢世,不能参加这次相聚。老社长丁里也因住院不能前来。大会由原副社长汪洋主持,刘佳指导员作了实践主席讲话精神的主题报告,总结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剧社所取得的成绩。原晋察冀军区老领导王宗槐、张致祥,时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也前来祝贺,并看望大家。胡可、张非、杜烽、韩塞等同志作了发言,有的谈对往事的回忆,有的谈对已故战友的怀念,有的讲对文艺现状的看法,有的讲对年轻一代的希望。田华特意讲了她从事电影表演的经验和体会,以及离休后办校的情况。
  大会留了些时间,让大家献词,我交上题为《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论文一篇,又诵读了为大会所写的《沁园春》词:
  京都清秋,风和日丽,叶红枝头。看抗敌战友,八方来会,举杯痛饮,重逢嘉酒。烽火年代,建设时日,峥嵘岁月几多秋。请回眸,望累累硕果,谁能匹俦。
  一代人物风流,传革命文艺遍神州。靠主席讲话,指明航向,双百方针,继前承后。白发虽添,精神尤振,再谱新篇献新猷。育桃李,幸雄心未老,壮志堪酬。
  第二天安排大家出城到香山公园联欢。不见田华来,我向苏凡打听,他说田华应邀去某监狱给服刑人员做思想工作去了,托他特意向同志们说明。
  第三天安排外地同志分别到在京同志家中联谊。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应张非、华江夫妇之邀到他们家畅叙。我因为学校第二天还有课,不得不提前向大家告别,连夜返回太原。
  2002年10月,老抗敌又在北京聚会,我接通知后准备前往。可是到了那天有事拖住,未能去成,故写小诗一首赠给老战友:
  金秋战友会京师,岁月难驻两鬓丝。
  忆昔抗战有硕果,回首解放绽新枝。
  战斗精神树榜样,革命传统擎红旗。
  与时俱进启后昆,伏枥老骥正待时。
  后来看到聚会的录相,是田华主持的这次活动,他在讲话中,特别感谢和表扬我二姐对她在阜平凹里村扶贫助学工作的支持和报道,还提到我在山西大学教书的事。
  2004年5月,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田华做客艺术人生”节目。在朱军主持下,她和老伴苏凡先后出场入座,谈了她演《白毛女》和《党的女儿》的体会以及与苏凡谈恋爱、结婚的情况。还当场表演了一段霸王鞭,由华江老师携我二姐顾金兰、表姐樊树红、堂姐顾燕助演,都是70多岁的人了,打起霸王鞭还是那么得心应手,好像把人又带回了60年前的抗日战争年代。
  今年春节期间,在电视上我又看到田华在全军文艺工作者大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当主持人依次请每位同志唱几句必带“春”字的歌曲时,我心里猜田华一定会唱这首:“春天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大街上哨子吹,儿童团要开大会。”果然不出所料,当轮到她时,真的就唱了这首,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芽大概是田华老师和我都有儿童团的情结吧?选
  
  (责编韵心)
其他文献
2006年是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50周年。  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对社会主义改造作出科学的评价,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  第一,这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
期刊
国际    4月3日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公布了2005年全球2000家大企业排行榜,花旗集团以14840亿美元的总资产名列首位。  4月4日阿卡耶夫当天在吉尔吉斯斯坦驻俄罗斯大使馆签署声明,宣布从4月5日起正式辞去吉总统职务。  4月5日日本右翼教科书严重篡改历史,极力否认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大屠杀罪行,就是这样的教科书竟然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  4月6日塔拉巴尼当选伊拉克新总统,亚瓦尔和阿卜
期刊
邢方群,当代著名报人。原名邢福津,山东蓬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读天津南开中学时,曾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在西南联大担任过党支部组织委员,并任过学校中进步学生团体和学生自治会的领导职务。皖南事变后,奉组织命,离开大学,到外地隐蔽。抗战胜利后,先后在北平的《时代日报》、《道报》、《益世报》任编辑,作为职业掩护。1947年9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经营救出狱,随后去解放区,在河北平山县参加土
期刊
见到廉平,是在他陪同原晋绥军区政委林枫之子林炎志等,赴五寨出席“晋绥儿女支援老区文化教育建设”等活动,刚刚返回太原的家中。身材高大挺拔的廉平虽挟风尘却精神矍铄,神清气爽,看不出他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他这次回五寨,参加完欢庆活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便组织当地的老八路们到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们敬献了花圈,当地领导让他致词,他想起抗战的往事便情不自禁地哭了。他说:“老了。一提过去的事情,就想得很多
期刊
谨以此文,献给贺昌同志诞辰100周年。    贺昌是山西早期的革命者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穴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雪的杰出领导人。他最初从事学生运动,后来又领导工人运动。在从事革命实践的同时,他笔耕不辍,在《向导》等党的理论刊物上屡试笔锋,同其他革命家一道,共同开拓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知识分子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    积极深入社会 启发工人觉悟  
期刊
丁晓兵  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  丁晓兵在1984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要组织照顾,放弃到地方任职、军校任教、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在基层部队摔打锤炼。他永葆“战时
期刊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这是薄一波给李林烈士的题词。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 我沿着李林烈士当年战斗的足迹,走访了这块英雄的土地——山西雁北革命老区。就在这块土地上,李林和敌寇整整浴血奋战了三个多春秋,跃马转战于雁门关内外,纵横驰骋在长城脚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24岁。  6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民无时无刻不在
期刊
在人们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很多人不禁会追忆起在抗日战争中曾名震中外的辉煌战例——“沁源围困战”。  “沁源围困战”是从1942年10月开始的。侵华日军由于对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沁源县反复“扫荡”达不到目的,进而转为长期“驻剿”,企图在沁源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沁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室清野”、转移上山,腾出县城、平川,“关门打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围困敌人
期刊
青少年们倾心于日本动漫,甚至把某些超人气的动漫人物奉为偶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觉得其中蕴涵着非常积极的进取精神。这正是青涩少年的单纯可爱之处。其实动漫中日本民族的“进取精神”远不止这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那是“武士道”的现代流行版。  近代以来,日本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计代价的凶悍与坚忍。武士与忍者甚至已经成为这个民族最好的图腾或文化象征。例如,在村上春树、黑泽明和浮士绘赢得世
期刊
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导致物权法立法进程中途搁浅,由此引发了一些人的评论与争议,这本是正常的现象。  笔者注意到,在对巩信持批评态度的议论中,邓小平似乎被不少人当作强有力的依据。《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说:“13年前,邓小平都对那些被‘姓社姓资’牵着鼻子走的人提出批评,13年后,难道我们还要整天纠缠在‘姓社姓资’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吗?”《文摘周报》今年2月24日头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