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不逾矩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
  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入上席。
  有一年,我这位先祖,去青州为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个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經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后,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统一?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是我故乡的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了,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笔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若子荐自《读者》2017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在南极锡格尼岛等地的海滩上,偶尔可以看到血腥而离奇的一幕——一种体形中等的海鸟将长喙直插海豹腹中,用力将其内脏叼出并大口地吞下。作为庞然大物的海豹,拼命地挣扎喘息却似乎只有摇头摆尾的份儿,伤口鲜血直流又引来众多海鸟争相抢食。无助的海豹奄奄一息,最终被海鸟吞食得仅剩尸骨。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原本海豹吞食企鹅等海鸟,是动物界生存法则和食物链逻辑使然,并不足为怪。但处于食物链上游、重达4吨的海豹竟被
期刊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电影《末日危途》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他灾难片相比,《末日危途》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在《天地大冲撞》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地心抢险记》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场……但是在《末日危途》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
期刊
科学与迷信是死对头,此消彼长。科学缺失的地方,愚昧丛生,神鬼呼啸。  五四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代表的西方之火腾起,使得东方神庙的千年香火为之黯淡。胡适写过他从拜神到无神的一次大转折。11岁时,他看到一段论地狱的古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他忽然高兴地跳起来。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惨状他都不觉得怕了。  民国教育界和老课本身体力行,新学堂开明开化,破除迷信,立竿见影。“南朝
期刊
教育到底怎么办?是抓住变还是抓住不变,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教育无论怎么办,就两件事,一是公平。只要是一个社会形态下、政府形态下的教育,总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越是进步越是要解决公平问题。我们现在用那么多技术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是因材施教。现在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们传统教育,尤其是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最大的诟病就是忽略
期刊
若问中国古代人物哪些能列入“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他们应当如何排座次,相信人们由于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职业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可谓见仁见智。  1928年4月7日,严文郁探望正在美国一家医院养病的胡适时,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外国人要你举出十个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人物,你将推荐何人?”胡适想了一会儿,答道:“我的排行榜是:孔子、老子、墨子、韩愈、杜甫、范仲淹、王安石
期刊
“听到中国品牌这4个字,你首先想到什么?”2017年哈佛中国论坛会场,“炉边谈话:中国品牌在美机遇与挑战”开始前,主持人向听众提问。一位留学生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机会。  作为“炉边谈话”嘉宾之一,我不禁为这位听众的机敏和睿智点赞。邀请中美两国政、商、学界精英,聚集上千名来自北美地区的投资商、创业者和学生,共商中国主题,共享独特见解,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哈佛中国论坛的火爆,的确离不开机会二字。  上
期刊
“我不相信全世界都成了澳大利亚羊。”这个比喻,是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引述的路遥的话。  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全国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上。那时候的路遥,已经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人生》,正准备开始创作后来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当时,包括路遥家乡在内的不少乡村正在推广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羊种,“他借此事隐喻开始兴起的现代派和先锋派创作”,“不信全世
期刊
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倡“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一名言,对于治学和艺术同等重要。对于艺术而言,与其说这是一种高贵的学术品格,不如说是在因袭前人的时弊中,倡导一种独立超拔的艺术风尚。诚然,风骨卓然的士人,是淡于名利的,是超然物外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役,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  无独有偶,与李叔同保持一生友谊的夏丏尊,为人善良,慈祥可亲。他和李叔同一样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他在师范学校任教时,还当过
期刊
1970年7月,杨绛、钱钟书及其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同事们,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改造。  杨绛和同事叶廷芳等,编在同一个“菜园班”劳动、同一个“学习班”开会,朝夕相处。因为大家都是研究学问出身,繁重的劳动结束后,就拿出随身带的外文书籍进行翻译、学习。  过了几天,叶廷芳等年轻人凑在一起聊天,聊起翻译问题,互相询问一天能译多少字。一般回答都是2000字左右。这时,杨绛只在旁边听也不说
期刊
第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第二句:“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要定期的对记忆进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