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应用改良的琼脂糖法,以大肠杆菌培养滤液作为趋化吸引剂,对61例银屑病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嗜中性白细胞趋化活性的测定,以嗜中性白细胞的随意移动和主动移动的距离表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应用改良的琼脂糖法,以大肠杆菌培养滤液作为趋化吸引剂,对61例银屑病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嗜中性白细胞趋化活性的测定,以嗜中性白细胞的随意移动和主动移动的距离表示.
其他文献
Kushner等证明在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患者和其某些亲属中由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肝脏及红细胞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低下。另一些作者测定红细胞酶活性却得到相反的结果。肝脏的多形性乙酰化作用是一种可遗传的特征。缓慢型乙酰化功能是一种纯合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而快速型乙酰化功能是一种纯合的或是杂合的显性基因。因此,乙酰化功能表现型象HLA系一样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作者测了51例PCT患者(男50例,
何杰金氏病的皮肤病变并不少见。一般认为,有15~30%患者在其病程中可出现皮肤病变。其皮肤病变包括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非特异性皮损多表现为红皮病、皮肤瘙痒或皮肤干燥等,在临床上与组织病理学上均不具特异性。特异性皮损系在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异性的恶性淋巴肉芽肿的组织象,临床症状亦较特殊,多表现为肿瘤。然此种皮损较为少见,一般认为,不超过患者总数的10%。
作者曾证明PUVA结合口服芳香维甲酸(Tigason),治疗银屑病是比较有效的.可加速银屑病损害对PUVA的反应,减少照射次数和治疗时间,并可使银屑病治疗所需要的总UVA照射量至少减少一半.
银屑病伴淀粉样变是罕见的.脓疱型银屑病伴淀粉样变至今仅报告3例.本文报告1例系统性淀粉样变病人长期伴有银屑病以后发展为红皮病、关节病变、脓疱型银屑病和肾病综合征.
本文报告两例口腔白色损害临床诊断为扁平苔藓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一年内皮疹形态发生改变,经活检诊断为念珠菌性粘膜白斑,而后又均在原发疹的部位产生鳞状细胞癌.
作者复习了一种特殊的伴发于肿瘤的皮肤病,伴发肿瘤的肢端角化病(acrokeratosis paraneoplastica,APN).1965年Bazex等首先描述了此病,认为它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皮肤标志.此后在法国报告的病例日渐增多.
SLE患者发生大疱性皮损是少见的.皮疹的组织学特点,皮疹和SLE其他症状的关系,及其对激素的疗效是有争论的.本文报告4例确诊为SLE的病例,发生非瘙痒大疱性皮疹对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皮疹发生时除一例外均无全身症状加剧的证据.皮损活检示真皮乳头有嗜中性白细胞微脓疡,非暴露部位外观正常,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阳性.由于激素治疗无效以及组织学上与疱疹样皮炎很相似,4例均用DDS治疗,24小时内新的损害迅
有一种特殊的扁平苔藓亚型,其皮损明显地分布于日晒部位,过去曾以不同的诊断进行报告包括亚热带扁平苔藓、热带扁平苔藓、环状萎缩性扁平苔藓、夏季光化性苔藓样发疹、苔藓样色素性皮炎和光化性扁平苔藓等。作者报告一例发生于温带国家的患者,并统一病名为“夏季光化性苔藓样发疹”(简称SALE)。
作者对85侧泛发性银屑病患者进行蒽林的治疗观察,其中部分患者于身体的一侧每日短时应用蒽林:采用渐增加蒽林浓度的3小时疗法或高浓度蒽林(1~2~3%)10~20分钟疗法,在身体的另一侧用标准治疗(蒽林每天使用24小时)作为对比,并进一步对其余患者无对照地单独用10~20分钟治疗作了观察.
例1:男,24岁,患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时出现高热、寒战、恶心、剧烈肌痛及皮疹。皮疹主要在躯干及四肢,为单一型的暗红色坚实的丘疹。皮肤活检显示真皮血管周围非特异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PAS 染色未发现酵母菌及菌丝,但多次血培养及脑脊液内找到热带性念珠菌。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束内有炎症和坏死性灶,未找到酵母菌。采用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治疗后皮疹消失,体温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