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个人知识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只有懂得学习,懂得合作,懂得自主管理的人,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学生在学校所获取的知识是无法满足社会进步需求的。“授之以渔”面临着挑战,教师只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应对发展的要求,学生还应具备应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步入青春的萌动期,培育学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自主管理、合作学习”正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学习,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为学生未来奠定坚固的基石。
1 学生“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主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课堂教学效应。
2 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方法
2.1 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
(1) 建立成长档案
学生不是天生就懂得自主管理的,是要通过学习,并且加以巩固,逐步形成潜意识的技能。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达到持之以恒。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的做法,让每位学生从初一年级开始建立成长档案袋,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每个月、每周收集自己认为有意义、代表在成长过程中有价值的收获,享受成长快乐的作品,如作文、考试卷、周记、获奖证书、读书笔记、小制作等等,收藏装入成长档案袋里。在成长档案袋里还装有自己的发展计划书,给自己人生进行规划,做出近期、中期、远期的计划。制定达到计划的步骤、方法。让学生给自己定下方向,就是让学生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是自己在策划着自己的成长方向。学校只不过是进行强化这种做法,定期的展示,以至于激励学生的成功之处,促使学生关注着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可喜之处,摈弃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2) 培养读书习惯
通过读书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课时安排上,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阅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行如下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得到了熏陶,得到了发展。
2.2 提供平台让学生合作中提高真善美的赏识能力
(1) 开展“我为班级命名”提供实现个人目标的平台
学生在学校学习成长过程,不是孤立单一的个体,而是要在群体中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中成长的过程。班级是他(她)们生长的必要空间。良好的班风会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空间。学校必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汲取到丰富的营养,茁壮成长。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以鲜明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教育平台,借此达到和完善自我教育。这个教育平台,建立在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基准的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具有点燃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激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行为的功能。学校开展“我为班级命名”的活动,正是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我为班级命名”充分体现了从学生的视角,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的范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经过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和合作,酝酿出符合本班自身发展的名字。让所有本班的每位成员,都将为此名字的荣誉而努力。进一步升华了班级文化。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班级的目标融洽一致,推动了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达到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和谐发展。
(2) 实施“班干部值周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推行“班干部值周制”,竞争上岗,轮流任职。不失为一着行之有效的妙方。在一周中,他们负责班级每天的各项活动。一周结束时,还要发表自己的值周随想。
同学们确实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了,达到了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也使班级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达到理想境界。
只有当学生真正融入并参与到集体生活之中去,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情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并不断寻求更好地发展。而小组互助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就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目标。在互相的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倾听别人的建议、劝告,接受别人的帮助,懂得珍惜彼此的情谊,学会感恩和帮助别人,更能够认识自身的价值,明确对于集体的贡献,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班级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善于互助学习,合作交流,在彼此的学习帮助过程中,得到提高发展。在他们的学习和活动中,有很多时候要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自主管理的好处,不论是现在的帮助实施者还是接受者,都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2.3 开展群星评比,激发学生进取的信心
进行每月之星评比, “文明之星”“阅读之星”“勤学之星”“进步之星””卫生之星”,每月一评,并分别在班级“星榜”和校级“群星榜”进行公布,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鼓舞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正是朝着致力于培育每个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
1 学生“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主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课堂教学效应。
2 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方法
2.1 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
(1) 建立成长档案
学生不是天生就懂得自主管理的,是要通过学习,并且加以巩固,逐步形成潜意识的技能。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达到持之以恒。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的做法,让每位学生从初一年级开始建立成长档案袋,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每个月、每周收集自己认为有意义、代表在成长过程中有价值的收获,享受成长快乐的作品,如作文、考试卷、周记、获奖证书、读书笔记、小制作等等,收藏装入成长档案袋里。在成长档案袋里还装有自己的发展计划书,给自己人生进行规划,做出近期、中期、远期的计划。制定达到计划的步骤、方法。让学生给自己定下方向,就是让学生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是自己在策划着自己的成长方向。学校只不过是进行强化这种做法,定期的展示,以至于激励学生的成功之处,促使学生关注着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可喜之处,摈弃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2) 培养读书习惯
通过读书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课时安排上,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阅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行如下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得到了熏陶,得到了发展。
2.2 提供平台让学生合作中提高真善美的赏识能力
(1) 开展“我为班级命名”提供实现个人目标的平台
学生在学校学习成长过程,不是孤立单一的个体,而是要在群体中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中成长的过程。班级是他(她)们生长的必要空间。良好的班风会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空间。学校必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汲取到丰富的营养,茁壮成长。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以鲜明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教育平台,借此达到和完善自我教育。这个教育平台,建立在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基准的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具有点燃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激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行为的功能。学校开展“我为班级命名”的活动,正是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我为班级命名”充分体现了从学生的视角,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的范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经过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和合作,酝酿出符合本班自身发展的名字。让所有本班的每位成员,都将为此名字的荣誉而努力。进一步升华了班级文化。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班级的目标融洽一致,推动了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达到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和谐发展。
(2) 实施“班干部值周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推行“班干部值周制”,竞争上岗,轮流任职。不失为一着行之有效的妙方。在一周中,他们负责班级每天的各项活动。一周结束时,还要发表自己的值周随想。
同学们确实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了,达到了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也使班级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达到理想境界。
只有当学生真正融入并参与到集体生活之中去,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情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并不断寻求更好地发展。而小组互助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就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目标。在互相的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倾听别人的建议、劝告,接受别人的帮助,懂得珍惜彼此的情谊,学会感恩和帮助别人,更能够认识自身的价值,明确对于集体的贡献,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班级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善于互助学习,合作交流,在彼此的学习帮助过程中,得到提高发展。在他们的学习和活动中,有很多时候要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自主管理的好处,不论是现在的帮助实施者还是接受者,都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2.3 开展群星评比,激发学生进取的信心
进行每月之星评比, “文明之星”“阅读之星”“勤学之星”“进步之星””卫生之星”,每月一评,并分别在班级“星榜”和校级“群星榜”进行公布,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鼓舞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正是朝着致力于培育每个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