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4月20日,当中国通过“NCFC工程”接入因特网64K国际专线,正式连接国际互联网时,很少有人能想像到,网络在今天会给中国带来如此巨变。
20年过去,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中国网络规模之巨时,决策层亦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这与全球的网络空间新形势有莫大关联。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对现实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渗透和重构日益加深,网络空间已然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场地。
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手中的网络主导权,正在采取各种手段,从他国网络获取情报信息或硬性摧毁,以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
在此背景下,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根基之一——网络安全,却严重滞后于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中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严重依赖他国;国家从部门到行业到个人的整体安全意识薄弱;网络新技术和应用模式在国内大规模普及,大量数据和信息单方面流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失衡问题日趋严重……
这些“致命伤”,使得中国的网络安全防线既透明,又脆弱。
一流网络规模,四流防御能力
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大国。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人,手机用户超过12亿,拥有400万家网站,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万亿元。
“这就是当前的趋势,网络安全进入国与国对抗博弈的‘大玩家’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当前全球网络威胁的主体,已由娱乐性黑客转变为具有国家背景的团体性黑客,这些攻击者组织更强大,计划更充分,破坏力更强。
在此背景下,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出台网络安全或信息安全战略和政策。
以美国为例,作为全球网络主导者,早就制定了完善的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并奉行“以攻为主、先发制人”的网络威慑战略,将网络情报搜集、防御性网络行动和进攻性网络行动确立为国家行动。
同时,这种国家级、有组织的网络攻击日趋复杂,呈现由“软攻击”向“硬摧毁”转变的趋势,网络空间对抗日趋激烈。
倪光南指出,被披露由美国主导的2011年网络攻击伊朗核设施的“震网”事件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入侵他国重要信息系统、对他国实施网络攻击的能力。
中国同样不乏被攻击的案例。除了2013年曝光的“棱镜门”,2014年3月,“棱镜门”曝料人斯诺登再次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开始,就入侵了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华为的主服务器;2014年5月19日,美国司法部更是以所谓的“网络窃密”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人。
面对他国咄咄逼人态势,南京瀚海源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长方兴指出,中国一流的网络规模却只有四流网络安全防御能力。2012年1月,美国“安全与国防议程”智囊团发布报告,将全球23个国家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分为6个梯队,中国处于中下等的第4梯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很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重要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中使用的核心信息技术产品和关键服务依赖国外。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网络根域名服务器为美国掌控;中国90%以上的高端芯片依赖美国几家企业提供;智能操作系统的90%以上由美国企业提供。中国政府、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主机装备中近一半采用外国产品。基础网络中七成以上的设备来自美国思科公司,几乎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国际交换节点、国际汇聚节点和互联互通节点都由思科公司掌握。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目前中国对国外产品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尚不清楚。而出口中国的关键设备都被美国备案,美国掌握着中国重要信息系统使用产品和设备的清单,对产品和设备的漏洞、后门等十分清楚。
“掩耳盗铃”的内网安全
除了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缺失,在受访专家看来,中国网络安全更容易被忽视的隐患,来自被过度信赖的内部网络物理隔离系统。这个隐患,在军队、党政机关、关键领域重点企业等领域更为严重。
内部网络系统的物理隔离一直被认为是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系统最底层的保障措施。在传统观念中,只要不和外界网络发生接触,内网隔离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威胁。
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不少重点行业和党政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防御被所谓的内网隔离扎成了虚假安全的“竹篱笆”。
奇虎360公司曾对中国教育系统、航空公司、司法机构等100多家重点行业关键企业和机关部门的内部网络进行测试,结果网络全被攻破,最长的耗时三天,最短的30分钟。
沈昌祥牵头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发现,中国半数以上重要信息系统难以抵御一般性网络攻击,利用一般性攻击工具即可获取大多数中央部委门户网站控制权。
造成这种问题的首要原因是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知名网络安全专家杜跃进介绍,中国重点企业及政府部门中,不少单位的机房管理员就是本单位的网络安全负责人。
在安全意识淡薄之下,党政部门和重点行业的网络信息安全过度依赖物理隔离手段。启明星辰首席战略官潘柱廷指出,由于隔离网系统升级不及时,整体保护意识低,致使内部网络物理隔离事实上漏洞百出,一些单位隔离的内部网络木马病毒横行。
奇虎360公司的另一项检测发现,中国100多万个网站中,65%左右有漏洞,近30%是高危漏洞,“基本上你只要下功夫,这个站就能被拿下”。
根据斯诺登公布的材料,美国掌握了100多种方法可攻破物理隔离的内部网络系统。
如在“震网”事件中,伊朗的核设施虽然进行了物理隔离,但美国仍利用高级漏洞,通过U盘摆渡等手段,入侵了内网,最终破坏了铀浓缩机。
除了网络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地方网络安全防护重设备购置、轻后期服务的做法,也加剧了中国网络安全体系的脆弱性。
奇虎360公司首席技术官谭晓生介绍说,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国家虽然推行了安全等级和分级保护的众多规定,但部门和重点企业单位更多用设备购置来满足安全分级要求,安全后期服务没有常态化。这导致安全防御设备使用成效低下,无法及时监测内部安全态势,完成系统升级等服务。 网络数据“大出血”
与基础设施和内网系统的技术防线漏洞相比,网络数据和信息流失带来的安全问题则更加隐蔽。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网络信息化新兴应用持续拓展,未来中国网络安全威胁将持续扩大。这使得中国大量数据和信息单方面流向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更加严重,信息失衡将成为未来更为主要的安全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企业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官肖新光认为,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思科的交换路由产品等为代表的美国IT产品基本统领了前二十年全球信息化进程。
未来20年,加上谷歌、苹果、Facebook、推特等其他美国科技企业所提供的先进、方便的互联网服务,全球网络信息都向美国单方向聚合,形成了巨大的信息链流失风险。
以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务的数据信息容灾备份领域为例,美国正在这个领域形成垄断。
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王标说,赛门铁克、IBM、惠普等美国企业垄断了全球的75%的市场份额,也占据了中国政府80%的容灾备份市场份额,中国大量政府部门的网络信息数据由此渠道单向流入美国。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带来的数据信息泄露更为突出。
肖新光说,谷歌的安卓智能手机移动操作系统占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比例的60%以上。复旦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安卓系统300多款应用软件中,58%存在泄漏用户隐私行为,其中25%的程序还将泄漏的信息进行加密,使得确认其内容和传送目的地非常困难。而移动互联网络开放式接入带来的信息泄漏威胁更为直接和广泛。
中国大量信息数据单向流向美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美国获得运用大数据分析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的能力。
潘柱廷说,通俗点描述,就是美国人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人在干什么。利用强悍的大数据分析,美国甚至可以比中国政府更清楚更早地知道,某地或某个中国群体在做什么、未来的想法是什么,等等。
网络安全专家、Ucloud公司董事长季昕华认为,这种信息失衡后的大数据大规模挖掘和分析结果,具有战略级的政治、军事、商业、社会信息情报价值,“在未来的网络安全攻防对抗中,信息失衡将比技术失衡更可怕。”
20年过去,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中国网络规模之巨时,决策层亦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这与全球的网络空间新形势有莫大关联。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对现实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渗透和重构日益加深,网络空间已然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场地。
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手中的网络主导权,正在采取各种手段,从他国网络获取情报信息或硬性摧毁,以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
在此背景下,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根基之一——网络安全,却严重滞后于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中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严重依赖他国;国家从部门到行业到个人的整体安全意识薄弱;网络新技术和应用模式在国内大规模普及,大量数据和信息单方面流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失衡问题日趋严重……
这些“致命伤”,使得中国的网络安全防线既透明,又脆弱。
一流网络规模,四流防御能力
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大国。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人,手机用户超过12亿,拥有400万家网站,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万亿元。
“这就是当前的趋势,网络安全进入国与国对抗博弈的‘大玩家’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当前全球网络威胁的主体,已由娱乐性黑客转变为具有国家背景的团体性黑客,这些攻击者组织更强大,计划更充分,破坏力更强。
在此背景下,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出台网络安全或信息安全战略和政策。
以美国为例,作为全球网络主导者,早就制定了完善的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并奉行“以攻为主、先发制人”的网络威慑战略,将网络情报搜集、防御性网络行动和进攻性网络行动确立为国家行动。
同时,这种国家级、有组织的网络攻击日趋复杂,呈现由“软攻击”向“硬摧毁”转变的趋势,网络空间对抗日趋激烈。
倪光南指出,被披露由美国主导的2011年网络攻击伊朗核设施的“震网”事件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入侵他国重要信息系统、对他国实施网络攻击的能力。
中国同样不乏被攻击的案例。除了2013年曝光的“棱镜门”,2014年3月,“棱镜门”曝料人斯诺登再次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开始,就入侵了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华为的主服务器;2014年5月19日,美国司法部更是以所谓的“网络窃密”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人。
面对他国咄咄逼人态势,南京瀚海源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长方兴指出,中国一流的网络规模却只有四流网络安全防御能力。2012年1月,美国“安全与国防议程”智囊团发布报告,将全球23个国家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分为6个梯队,中国处于中下等的第4梯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很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重要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中使用的核心信息技术产品和关键服务依赖国外。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网络根域名服务器为美国掌控;中国90%以上的高端芯片依赖美国几家企业提供;智能操作系统的90%以上由美国企业提供。中国政府、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主机装备中近一半采用外国产品。基础网络中七成以上的设备来自美国思科公司,几乎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国际交换节点、国际汇聚节点和互联互通节点都由思科公司掌握。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目前中国对国外产品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尚不清楚。而出口中国的关键设备都被美国备案,美国掌握着中国重要信息系统使用产品和设备的清单,对产品和设备的漏洞、后门等十分清楚。
“掩耳盗铃”的内网安全
除了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缺失,在受访专家看来,中国网络安全更容易被忽视的隐患,来自被过度信赖的内部网络物理隔离系统。这个隐患,在军队、党政机关、关键领域重点企业等领域更为严重。
内部网络系统的物理隔离一直被认为是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系统最底层的保障措施。在传统观念中,只要不和外界网络发生接触,内网隔离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威胁。
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不少重点行业和党政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防御被所谓的内网隔离扎成了虚假安全的“竹篱笆”。
奇虎360公司曾对中国教育系统、航空公司、司法机构等100多家重点行业关键企业和机关部门的内部网络进行测试,结果网络全被攻破,最长的耗时三天,最短的30分钟。
沈昌祥牵头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发现,中国半数以上重要信息系统难以抵御一般性网络攻击,利用一般性攻击工具即可获取大多数中央部委门户网站控制权。
造成这种问题的首要原因是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知名网络安全专家杜跃进介绍,中国重点企业及政府部门中,不少单位的机房管理员就是本单位的网络安全负责人。
在安全意识淡薄之下,党政部门和重点行业的网络信息安全过度依赖物理隔离手段。启明星辰首席战略官潘柱廷指出,由于隔离网系统升级不及时,整体保护意识低,致使内部网络物理隔离事实上漏洞百出,一些单位隔离的内部网络木马病毒横行。
奇虎360公司的另一项检测发现,中国100多万个网站中,65%左右有漏洞,近30%是高危漏洞,“基本上你只要下功夫,这个站就能被拿下”。
根据斯诺登公布的材料,美国掌握了100多种方法可攻破物理隔离的内部网络系统。
如在“震网”事件中,伊朗的核设施虽然进行了物理隔离,但美国仍利用高级漏洞,通过U盘摆渡等手段,入侵了内网,最终破坏了铀浓缩机。
除了网络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地方网络安全防护重设备购置、轻后期服务的做法,也加剧了中国网络安全体系的脆弱性。
奇虎360公司首席技术官谭晓生介绍说,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国家虽然推行了安全等级和分级保护的众多规定,但部门和重点企业单位更多用设备购置来满足安全分级要求,安全后期服务没有常态化。这导致安全防御设备使用成效低下,无法及时监测内部安全态势,完成系统升级等服务。 网络数据“大出血”
与基础设施和内网系统的技术防线漏洞相比,网络数据和信息流失带来的安全问题则更加隐蔽。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网络信息化新兴应用持续拓展,未来中国网络安全威胁将持续扩大。这使得中国大量数据和信息单方面流向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更加严重,信息失衡将成为未来更为主要的安全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企业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官肖新光认为,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思科的交换路由产品等为代表的美国IT产品基本统领了前二十年全球信息化进程。
未来20年,加上谷歌、苹果、Facebook、推特等其他美国科技企业所提供的先进、方便的互联网服务,全球网络信息都向美国单方向聚合,形成了巨大的信息链流失风险。
以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务的数据信息容灾备份领域为例,美国正在这个领域形成垄断。
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王标说,赛门铁克、IBM、惠普等美国企业垄断了全球的75%的市场份额,也占据了中国政府80%的容灾备份市场份额,中国大量政府部门的网络信息数据由此渠道单向流入美国。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带来的数据信息泄露更为突出。
肖新光说,谷歌的安卓智能手机移动操作系统占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比例的60%以上。复旦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安卓系统300多款应用软件中,58%存在泄漏用户隐私行为,其中25%的程序还将泄漏的信息进行加密,使得确认其内容和传送目的地非常困难。而移动互联网络开放式接入带来的信息泄漏威胁更为直接和广泛。
中国大量信息数据单向流向美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美国获得运用大数据分析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的能力。
潘柱廷说,通俗点描述,就是美国人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人在干什么。利用强悍的大数据分析,美国甚至可以比中国政府更清楚更早地知道,某地或某个中国群体在做什么、未来的想法是什么,等等。
网络安全专家、Ucloud公司董事长季昕华认为,这种信息失衡后的大数据大规模挖掘和分析结果,具有战略级的政治、军事、商业、社会信息情报价值,“在未来的网络安全攻防对抗中,信息失衡将比技术失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