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为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树立信心,不怕挫折
   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着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人的一生难免会碰到挫折。“失败乃成功之母”,跌倒了没有关系,就怕站不起来,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重新树立起信心和勇气。
  
   二、鼓励质疑,认真解答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要勇于发现、敢于质疑,才会有所创新。牛顿就是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引发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在教学工作中,要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提问,对学生的每个问题都应认真解答,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点拨,引导创新
   课堂点拨是门艺术。教学点拨有方,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新的快乐,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如我在教《跳水》一课时,抓住了“所有的人全默默地看着他,等着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一句话,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默默”一词在这里所表达的意识,一位学生说“默默”就是不说话、不出声。这里指人们一声不响地看着孩子,等待悲剧的发生。应该说,这位学生已准确地理解了“默默”一词,但我并没有忙于评论,而是点拨道:“能联系上下文,说出不同意见吗?”于是,第二个学生说:“‘默默’一词,与上文‘全都吓呆了’相呼应,是对‘吓呆’的具体描绘。”第三个学生说:“人们预感悲剧马上要发生,心情沉重,因而默默无言。”第四个学生说:“这里的‘默默’,表现众人束手无策,从而反衬船长的果断、机智。”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无疑具有创新意义。
  
   四、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新形象。想象是创造先导。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丰富的想象不仅是创新的翅膀,而且又能推动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家庭作业,在想象中创新。如教完《艰苦的岁月》一文后,我布置了《小红军长大后》的家庭作文,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又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随着奶奶到天堂后会怎样?续编《穷人》的结局等等,还可以通过半命题作文如《假如我是》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实践出真知”,知识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就无从培养创新能力。大自然是上帝赋予我们最好、最鲜活的教科书,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所以,我们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第二课堂。如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气象、生物、航模等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从而拓开无穷无尽的写作源泉。
  
   [作者单位: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江西341600]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以博里叶变换为基础,研究了具有任意谱形的宽谱光源的相干函数并实现了通用的宽谱光源相干特性仿真算法.计算了应用于干涉式光纤陀螺的各种宽谱光源的相干特性,分析了不同谱
科技名词的规范和普及推广工作既属于国家行为和政府公务,也具备社会公益性质。国务院于1987年明确批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辩论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已经成为实现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必须引起每个教师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选择以下一些策略。  一、把握时机,提高实效  1、合作在疑难处。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说几个数字,我先判断
分析了相同牌号规格不同批次钢板的力学性能,按照标准规定测试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表明两批次材料力学性能差异很小,都能满足标准要求。为了深入研究两批次材料的差异,分析了
通过对蠕墨铸铁和灰铸铁进行成分、组织分析和性能试验,并与热作模具钢铸铝模使用寿命及使用成本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提出蠕墨铸铁在电机转子铸铝模制造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