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是科学获知。精神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诉求,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使命之一。思想品德课应该以真育人,真倾听、真思考、真合作,助推学生精神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堂;循真;精神成长;助力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69-02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是科学获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主要特点。精神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诉求,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使命之一。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的课堂一定是可以看见真实的课堂,师生间真倾听,学生真思考、真合作,学习一旦真实发生,课堂就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应该以真育人,助推学生精神健康成长。
一、真倾听,让思维有触动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的倾听往往带有选择性和目的性,他们会有意无意地诱导学生朝着自己预设的答案靠拢,远离教师心里“标准”的答案就会被忽略掉;教师表面上好像在认真听,实际上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语言世界,只关注课堂流程,遗漏了学生语言中的重要信息,对学生的回答常常不予以点评或者笼统地说“不错”“很好”,这样的倾听学生很容易感觉到是虚假的,不真诚的。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静静的革命》一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启示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名学生的发言,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精彩与否,是表达流利还是断断续续,教师都应该面带微笑,放低自己的身段去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有修养的体现。无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还是学习技能的培养,这些目標的达成与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都不谋而合。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时,教师除了要做到言传身教以外,还要注意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活动,如辩论会、小组展示、角色体验等,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求得真知。
二、真思考,让情感有温度
台湾著名教师李玉贵说:“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这里见不得冷场。”现在的很多课堂存在着虚假的、不真实的热闹,尤其是公开课中教师担心冷场,总是不巧妙地暗示学生一定要举手发言,可是面对那些积极举手的学生,李玉贵诙谐地提醒道 :“世界上最危险的人 ,就是太快举手的人。”很快举手可能是没有认真思考,也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课堂上学业生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非常认真,而实际上学习的内容没有条理、学习的质量低下,课堂学习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其实教学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让学生沉下心来,和自己对话,体会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沉下心来思考的课堂才是有深度的,才能真正提升思维的品质,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执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课时,笔者认为自己这堂课的亮点在于巧妙地利用了国家宣传片《Hi,I’m China.》。如何用好这个视频资料,是利用它进行开头的导入,还是过程中让学生深入地探讨?笔者选择放在课堂的结束之时,“简单的语言,强烈的画面对面,静静地看完它,每个人都会心有涟漪,有些感觉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我们不回避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某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承担责任,相信美丽中国不只是梦想。”在下课铃声中,教师结束了新课教学。只看不讨论,留给学生想象和思考:建设美丽中国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承担责任,怎么承担责任?承担哪些责任?只有真正思考,才能触动心灵。
执教《在责任中长大》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梁植讲述自己的偶像——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如何破除重重阻力,返回新中国并研发原子弹和氢弹的故事,阐述了个人付出与国家成就的关系。在观看完这段视频后,笔者没有抛出任何问题,只是让学生去思考:你有感动,但也许也会有困惑,你能针对这段视频提一些问题吗?这时候,课堂变得很安静,接着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科学家如此执着地付出?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他真的就一点不害怕或者没有想过放弃吗?当他隐去自己的名字,投身于科学事业,他会不会觉得对父母很愧疚?可以怎么去弥补?为什么梁植讲他自己其实素昧平生的另外一个人的故事,可以讲得这么感人……太多的感触,太多的疑惑,学生在自己提问、同伴互助地回答中,能够彰显思考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
三、真合作,让精神更丰盈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助、互动、讨论交流、沟通等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发展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正如《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说:“学校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学生独自一人无法进行的学习的场所。”佐藤学先生主张创建学习共同体,让每名学生相互作用,犹如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一些教学中,受制于教师的能力水平,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虽然小组讨论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但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具有挑战性,所讨论问题的答案对于大多数学生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根本就不具备讨论的价值,讨论的结果常常指向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徒有合作的形式,没有合作的深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的时候,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思想品德课堂上,真正的课堂合作学习应满足这样一些条件:第一,合作小组的设置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编组,组内要进行合理的分工。第二,合作应该在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中展开,通过合作,相互取长补短,集众人之智,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同伴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成员间应该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真合作要做到听取发言专心,说明理由充分,求助别人心诚,帮助同学主动,建议之前多思考,服从集体留个性,懂得分享会尊重。只有建立在平等、尊重、互助状态下的合作,才能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层面、道德和意识层面都得到成长,才能使学生的多种潜在精神慢慢转变为现实精神。
课堂的出发点应该求真,课堂的状态应该是本真的,课堂的终极目标应该归真。思想品德课应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给予情感的滋润、信仰的引领、实践的砥砺,教学生求真、向善,说真话、做真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才能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助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永帅.初中政治教学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2] 赵国胜.让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J].教师,2014(35).
(责任编辑 斯 陌)
[关键词]课堂;循真;精神成长;助力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69-02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是科学获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主要特点。精神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诉求,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使命之一。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的课堂一定是可以看见真实的课堂,师生间真倾听,学生真思考、真合作,学习一旦真实发生,课堂就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应该以真育人,助推学生精神健康成长。
一、真倾听,让思维有触动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的倾听往往带有选择性和目的性,他们会有意无意地诱导学生朝着自己预设的答案靠拢,远离教师心里“标准”的答案就会被忽略掉;教师表面上好像在认真听,实际上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语言世界,只关注课堂流程,遗漏了学生语言中的重要信息,对学生的回答常常不予以点评或者笼统地说“不错”“很好”,这样的倾听学生很容易感觉到是虚假的,不真诚的。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静静的革命》一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启示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名学生的发言,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精彩与否,是表达流利还是断断续续,教师都应该面带微笑,放低自己的身段去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有修养的体现。无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还是学习技能的培养,这些目標的达成与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都不谋而合。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时,教师除了要做到言传身教以外,还要注意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活动,如辩论会、小组展示、角色体验等,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求得真知。
二、真思考,让情感有温度
台湾著名教师李玉贵说:“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这里见不得冷场。”现在的很多课堂存在着虚假的、不真实的热闹,尤其是公开课中教师担心冷场,总是不巧妙地暗示学生一定要举手发言,可是面对那些积极举手的学生,李玉贵诙谐地提醒道 :“世界上最危险的人 ,就是太快举手的人。”很快举手可能是没有认真思考,也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课堂上学业生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非常认真,而实际上学习的内容没有条理、学习的质量低下,课堂学习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其实教学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让学生沉下心来,和自己对话,体会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沉下心来思考的课堂才是有深度的,才能真正提升思维的品质,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执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课时,笔者认为自己这堂课的亮点在于巧妙地利用了国家宣传片《Hi,I’m China.》。如何用好这个视频资料,是利用它进行开头的导入,还是过程中让学生深入地探讨?笔者选择放在课堂的结束之时,“简单的语言,强烈的画面对面,静静地看完它,每个人都会心有涟漪,有些感觉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我们不回避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某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承担责任,相信美丽中国不只是梦想。”在下课铃声中,教师结束了新课教学。只看不讨论,留给学生想象和思考:建设美丽中国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承担责任,怎么承担责任?承担哪些责任?只有真正思考,才能触动心灵。
执教《在责任中长大》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梁植讲述自己的偶像——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如何破除重重阻力,返回新中国并研发原子弹和氢弹的故事,阐述了个人付出与国家成就的关系。在观看完这段视频后,笔者没有抛出任何问题,只是让学生去思考:你有感动,但也许也会有困惑,你能针对这段视频提一些问题吗?这时候,课堂变得很安静,接着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科学家如此执着地付出?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他真的就一点不害怕或者没有想过放弃吗?当他隐去自己的名字,投身于科学事业,他会不会觉得对父母很愧疚?可以怎么去弥补?为什么梁植讲他自己其实素昧平生的另外一个人的故事,可以讲得这么感人……太多的感触,太多的疑惑,学生在自己提问、同伴互助地回答中,能够彰显思考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
三、真合作,让精神更丰盈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助、互动、讨论交流、沟通等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发展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正如《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说:“学校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学生独自一人无法进行的学习的场所。”佐藤学先生主张创建学习共同体,让每名学生相互作用,犹如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一些教学中,受制于教师的能力水平,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虽然小组讨论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但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具有挑战性,所讨论问题的答案对于大多数学生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根本就不具备讨论的价值,讨论的结果常常指向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徒有合作的形式,没有合作的深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的时候,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思想品德课堂上,真正的课堂合作学习应满足这样一些条件:第一,合作小组的设置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编组,组内要进行合理的分工。第二,合作应该在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中展开,通过合作,相互取长补短,集众人之智,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同伴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成员间应该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真合作要做到听取发言专心,说明理由充分,求助别人心诚,帮助同学主动,建议之前多思考,服从集体留个性,懂得分享会尊重。只有建立在平等、尊重、互助状态下的合作,才能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层面、道德和意识层面都得到成长,才能使学生的多种潜在精神慢慢转变为现实精神。
课堂的出发点应该求真,课堂的状态应该是本真的,课堂的终极目标应该归真。思想品德课应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给予情感的滋润、信仰的引领、实践的砥砺,教学生求真、向善,说真话、做真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才能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助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永帅.初中政治教学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2] 赵国胜.让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J].教师,2014(35).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