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队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英雄硬六连”的旗帜飘扬在战旗方队的上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六连于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202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硬骨头六连”回信,勉励他们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1939年3月,八路军120师在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河北省雄县,以14名红军战士为骨干,组建独立第三支队七团六连。以当尖刀、敢打硬仗著称的光荣的六连从此诞生。
“硬骨头六连”组建81年来,以“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和“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的“硬骨头精神”享誉全军。
铁心向党 万难不屈
“如果爸爸牺牲了,以后当你看到这个本子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爸爸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四化建设而牺牲的,你应该感到光荣、幸福。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这是六连原副指导员谢关友写给襁褓中的儿子的一封信,家书尺短情长,感人至深。1985年3月,谢关友瞒着妻子,告别了还在咿呀学语的儿子,奔赴前线。1985年3月8日,在攻打小尖山的战斗中,谢关友担任连队救护队队长,数次冲过封锁线抢救伤员。为了掩护战友,谢关友腹部被炮弹击穿,身中84块弹片。牺牲前的几分钟,他一面将流出的肠子往回塞,一面对前来抢救的战士说:“我不行了,你们要注意……”
林祖武是“小尖山十六勇士”突击队队长,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他毅然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遗言留在了一盘录音带里:“我们16个人,要像16把钢刀一样直插敌阵,用鲜血和生命打开通往小尖山的胜利之路。”“这次虽是第二次上战场,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我愿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上战场。”“我当兵不在六连,但我在六连战斗过。如果我牺牲了,只要是六连的兄弟们说我是一名‘硬骨头战士’,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是什么让六连的官兵赴汤蹈火、舍生忘死?“铁心向党,万难不屈!”六连官兵每次完成训练任务后吼出的口号,就是最好的答案。六连的“硬”是一种党旗所指、军旗所向的硬。81年来,“硬骨头”战士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本色从未改变,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战旗。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六连官兵用钢铁之躯捍卫祖国疆土,用铁血军魂守卫人民安康。
报国敢赴死 逢敌必亮剑
“硬骨头六连”的连史馆里有件镇馆之宝,是一把弯了的刺刀。这把刺刀见证了战火硝烟中六连敢打敢拼、宁死不退的硬核传奇。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将国民党军整编第76师围在宜川城内。在抢占瓦子街东南高地战斗中,六连在40多个小时里,打退敌人由排到营规模的进攻30多次。全连127名官兵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头,剩下的13名勇士全部负伤仍坚守阵地。子弹、手榴弹打光了,班长刘四虎率先冲进敌群,与十余名敌人顽强拼杀,一连刺死7个敌人,后来由于失血过多昏倒在战壕里。直到大部队占领了阵地以后,刘四虎才被救回。他身上負伤11处,刺刀已经拼弯了。
一个人就是一座山峰,一支连队就是一道长城。六连自建立之日起,共参加战役战斗161次,3960人为国捐躯,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8次、二等功27次,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等荣誉称号。六连的硬,就是这样真刀真枪在血与火中锻造出来的。
81年过去了,“硬骨头六连”一代代英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军魂,早已经铸造进钢刀里,浸染到战旗里,流淌在一代代中国军人的血液里。无论何时何地,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中国军队硬气从何而来,“硬骨头六连”给出了最燃的答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六连于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202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硬骨头六连”回信,勉励他们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1939年3月,八路军120师在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河北省雄县,以14名红军战士为骨干,组建独立第三支队七团六连。以当尖刀、敢打硬仗著称的光荣的六连从此诞生。
“硬骨头六连”组建81年来,以“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和“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的“硬骨头精神”享誉全军。
铁心向党 万难不屈
“如果爸爸牺牲了,以后当你看到这个本子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爸爸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四化建设而牺牲的,你应该感到光荣、幸福。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这是六连原副指导员谢关友写给襁褓中的儿子的一封信,家书尺短情长,感人至深。1985年3月,谢关友瞒着妻子,告别了还在咿呀学语的儿子,奔赴前线。1985年3月8日,在攻打小尖山的战斗中,谢关友担任连队救护队队长,数次冲过封锁线抢救伤员。为了掩护战友,谢关友腹部被炮弹击穿,身中84块弹片。牺牲前的几分钟,他一面将流出的肠子往回塞,一面对前来抢救的战士说:“我不行了,你们要注意……”
林祖武是“小尖山十六勇士”突击队队长,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他毅然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遗言留在了一盘录音带里:“我们16个人,要像16把钢刀一样直插敌阵,用鲜血和生命打开通往小尖山的胜利之路。”“这次虽是第二次上战场,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我愿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上战场。”“我当兵不在六连,但我在六连战斗过。如果我牺牲了,只要是六连的兄弟们说我是一名‘硬骨头战士’,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是什么让六连的官兵赴汤蹈火、舍生忘死?“铁心向党,万难不屈!”六连官兵每次完成训练任务后吼出的口号,就是最好的答案。六连的“硬”是一种党旗所指、军旗所向的硬。81年来,“硬骨头”战士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本色从未改变,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战旗。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六连官兵用钢铁之躯捍卫祖国疆土,用铁血军魂守卫人民安康。
报国敢赴死 逢敌必亮剑
“硬骨头六连”的连史馆里有件镇馆之宝,是一把弯了的刺刀。这把刺刀见证了战火硝烟中六连敢打敢拼、宁死不退的硬核传奇。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将国民党军整编第76师围在宜川城内。在抢占瓦子街东南高地战斗中,六连在40多个小时里,打退敌人由排到营规模的进攻30多次。全连127名官兵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头,剩下的13名勇士全部负伤仍坚守阵地。子弹、手榴弹打光了,班长刘四虎率先冲进敌群,与十余名敌人顽强拼杀,一连刺死7个敌人,后来由于失血过多昏倒在战壕里。直到大部队占领了阵地以后,刘四虎才被救回。他身上負伤11处,刺刀已经拼弯了。
一个人就是一座山峰,一支连队就是一道长城。六连自建立之日起,共参加战役战斗161次,3960人为国捐躯,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8次、二等功27次,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等荣誉称号。六连的硬,就是这样真刀真枪在血与火中锻造出来的。
81年过去了,“硬骨头六连”一代代英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军魂,早已经铸造进钢刀里,浸染到战旗里,流淌在一代代中国军人的血液里。无论何时何地,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中国军队硬气从何而来,“硬骨头六连”给出了最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