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背景及意义的阐述,对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总结;使用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四个经济区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国家在不同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基本概念
(一)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是上世纪90年代各国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理论之一。但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将空间的异质性作为参数起步较晚。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也被称为空间差异性,是空间效应辨别两大起源之一,也是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普遍认为,空间异质性在区域空间内缺乏统一性,并且其因为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较大的这一问题的出现。
(二)第三产业
在我国的行业分类中,行业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产业是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是一种不通过生产物质产品的为主要产业的新型产业,其主要为流通产业。在我国的第三产业中,其主要包括两大行业,分别为流通和服务两种行业,而其中又被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第三,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等。
二、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分析
(一)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情况
在2017年间,我国的 GDP总值为827.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占比最小仅仅占到7.9%,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0.5%与41.6%。再往前统计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8年至2017年十年期间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与我国GDP的比值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阶段,但是其占比率不高,仅有5%左右,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由下图可知,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说明我国已完成工业化发展时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并且在2013年后,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如图3-1所示:
(二)我国四个区域经济带第三产业贡献率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第三产业与所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存在着很大差异。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我国形成了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大增长极,分别是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地区。与此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直到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举措的提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因为经济发展起步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同,这四个经济区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其中2017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带中的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高达77.7%;长三角经济带中的上海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68.0%;珠江三角洲济带中的深圳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53.5%;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乌鲁木齐市第三产业贡献率只有51.3%。
三、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空间差异分析
(一)实证分析
本文依照时间序列统计2008年至2017年的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选取6个指标:(1)第三次产业增加值;(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5)城镇人口比重;(6)货物进出口总额。
对所选指标进行处理:为了防止量纲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以2007年对应的各项数据作为建模的基期数据,然后求出各项指标的增长率,用求出的增长率作为建模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将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Y,分别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增长率、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率、进出口额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X1、X2、X3、X4、X5。各指标如表4-1所示。
用上述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C+β1X1+β2X2+β3X3+dX4+eX5
利用Eviews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2所示:
从结果中得到,各变量系数通过了T检验,说明引入该模型中的变量对解释变量均有显著影响,F检验值为24160.61,说明模型拟合较优,D-W值为2.334556,阅读D-W表可知该模型无自相关性,得到了较好的模型。
Y=1.546*X1+0.466*X2-1.437*X3+1.123*X4-0.047*X5-1037
R2=0.998899SE=0.0567F=24160.61D-W=2.334556
通过检验、分析和比较,我们将模型确定为:
Y=1.546*X1+0.466*X2-1.437*X3+1.123*X4-0.047*X5-1037
(二)对实验结果做空间异质性的分析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赋有空间异质性
在保持一个稳定的前提下,当我国居民的人均GDP增长1%时,我国第三生产率就迎来了1.546%的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存在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北京市、上海市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前列,居民收入提高了便会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水平,而乌鲁木齐市地处西北,经济发展较慢,但是有“援疆”战略的政策支持后,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三产业一定能快速发展。
2.劳动力要素赋有空间异质性
当其因素保持稳定的时候,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增长率每增加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就会下降1.437个百分点,两者很明显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是这不代表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的增加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纳第一、第二产业流出的劳动力,满足了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慢于第三产业,所以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3.城镇化水平赋有空间异质性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率每增加1%,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就会增加1.123%,这说明城镇化水平对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服务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4.改革开放程度禀赋空间异质性
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每增加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就会下降0.047%,这说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慢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说明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本国的第三产业。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劳动力要素,城镇化水平与对外发展的程度都影响第三产业发展,不同的地区,因素不同,因而,我国第三产业在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二)建议
1.全力发展我国的现代第三产业。避免因行业饱和而影响了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限制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化进程扩大第三产业的消费市场,拉动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3.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业吸引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更好地發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4.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我国服务业的对外贸易,向外扩展需求,带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质量控制中心;2.新疆财经大学)
一、基本概念
(一)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是上世纪90年代各国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理论之一。但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将空间的异质性作为参数起步较晚。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也被称为空间差异性,是空间效应辨别两大起源之一,也是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普遍认为,空间异质性在区域空间内缺乏统一性,并且其因为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较大的这一问题的出现。
(二)第三产业
在我国的行业分类中,行业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产业是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是一种不通过生产物质产品的为主要产业的新型产业,其主要为流通产业。在我国的第三产业中,其主要包括两大行业,分别为流通和服务两种行业,而其中又被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第三,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等。
二、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分析
(一)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情况
在2017年间,我国的 GDP总值为827.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占比最小仅仅占到7.9%,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0.5%与41.6%。再往前统计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8年至2017年十年期间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与我国GDP的比值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阶段,但是其占比率不高,仅有5%左右,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由下图可知,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说明我国已完成工业化发展时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并且在2013年后,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如图3-1所示:
(二)我国四个区域经济带第三产业贡献率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第三产业与所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存在着很大差异。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我国形成了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大增长极,分别是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地区。与此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直到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举措的提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因为经济发展起步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同,这四个经济区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其中2017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带中的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高达77.7%;长三角经济带中的上海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68.0%;珠江三角洲济带中的深圳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53.5%;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乌鲁木齐市第三产业贡献率只有51.3%。
三、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空间差异分析
(一)实证分析
本文依照时间序列统计2008年至2017年的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选取6个指标:(1)第三次产业增加值;(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5)城镇人口比重;(6)货物进出口总额。
对所选指标进行处理:为了防止量纲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以2007年对应的各项数据作为建模的基期数据,然后求出各项指标的增长率,用求出的增长率作为建模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将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Y,分别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增长率、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率、进出口额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X1、X2、X3、X4、X5。各指标如表4-1所示。
用上述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C+β1X1+β2X2+β3X3+dX4+eX5
利用Eviews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2所示:
从结果中得到,各变量系数通过了T检验,说明引入该模型中的变量对解释变量均有显著影响,F检验值为24160.61,说明模型拟合较优,D-W值为2.334556,阅读D-W表可知该模型无自相关性,得到了较好的模型。
Y=1.546*X1+0.466*X2-1.437*X3+1.123*X4-0.047*X5-1037
R2=0.998899SE=0.0567F=24160.61D-W=2.334556
通过检验、分析和比较,我们将模型确定为:
Y=1.546*X1+0.466*X2-1.437*X3+1.123*X4-0.047*X5-1037
(二)对实验结果做空间异质性的分析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赋有空间异质性
在保持一个稳定的前提下,当我国居民的人均GDP增长1%时,我国第三生产率就迎来了1.546%的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存在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北京市、上海市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前列,居民收入提高了便会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水平,而乌鲁木齐市地处西北,经济发展较慢,但是有“援疆”战略的政策支持后,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三产业一定能快速发展。
2.劳动力要素赋有空间异质性
当其因素保持稳定的时候,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增长率每增加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就会下降1.437个百分点,两者很明显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是这不代表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的增加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纳第一、第二产业流出的劳动力,满足了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慢于第三产业,所以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3.城镇化水平赋有空间异质性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率每增加1%,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就会增加1.123%,这说明城镇化水平对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服务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4.改革开放程度禀赋空间异质性
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每增加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就会下降0.047%,这说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慢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说明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本国的第三产业。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劳动力要素,城镇化水平与对外发展的程度都影响第三产业发展,不同的地区,因素不同,因而,我国第三产业在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二)建议
1.全力发展我国的现代第三产业。避免因行业饱和而影响了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限制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化进程扩大第三产业的消费市场,拉动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3.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业吸引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更好地發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4.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我国服务业的对外贸易,向外扩展需求,带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质量控制中心;2.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