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立足于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并将此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粤港澳大湾区11个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系统分析这11个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找到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粤港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经济活力最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增长点。作为我国新一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不仅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也为社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2019年增长值达到6021亿元人民币,占该区域整体GDP的4.97%。
  可见,文化产业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如何在对文化产业评价的基础上助力区域经济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相关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综合竞争力差异结果,从微观层面进行定量测度解释,把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与样本因子同时反映在同一坐标系上,对变量和样本一并进行分类,进而度量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此,一方面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分析与评价相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新突破;另一方面,研究结果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化发文化产业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建议,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現状
  从大湾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2020年,以软件开发、广告设计以及视频直播领域为优势的广州市文化产业增长达到了8.9%;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深圳市,2020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8267亿元,占全国相关比重的8.39%;经东莞统计局2013-2020数据显示,东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广东省第三,仅次于深圳、广州,其中文化制造业表现突出;佛山市于2017年至2020年三年间相继发布《“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与《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积极优化当地的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惠州目前正致力于“文化兴市”战略,积极对接港澳文化产业,向打造粤港澳影视制造基地迈步;近年来中山市与肇庆市陶艺、雕塑等产业不断增长,正逐渐培育岭南文化特色工艺美术带,于此同时珠海、江门的文化产业也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香港文化产业规模达到1117.6亿港元,除了广为熟知的电影、电视剧产业,软件、游戏和媒体产业增长也很快;澳门目前正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文化产业,其特色公开表演行业发展得非常好。
  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方法设计
  (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指标的特定性、可测量性、数据可得性和可跟踪性,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政府行为、自身内部的发展情况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构建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竞争力,用于反映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性,本文从资源设施和政府扶持两个方面来构建该指标。其中资源设施包括每百万人拥有的图书馆量、博物馆量、文化宫量和行业从业人员占地方从业人员比重四个指标;政府扶持主要从相应资金支持来考量,政府扶持因素主要反映的是其对文化产业产生的未来基础支撑,尤其是基建投资,当年的投入可能若干年后才产生效应,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仅选择了文化产业公共预算支出这一指标进行衡量。显性竞争力是产业发展现状的综合体现,因而包括产业效率和产业规模两个二级指标,产业规模以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值和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为三级指标进行衡量;产业效率以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两个三级指标衡量。潜在竞争力包括产业创新和市场需求两个二级指标,它们会影响到产业的未来长远发展,创新潜力以研发机构支出费用、研发机构专利授权数、研发机构拥有专业人才数三个三级指标衡量;市场潜力以居民人均文化消费价格指数、居民人均消费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代表。具体见表l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基于202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以及《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进行评价分析。由于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要求样本数要大于指标数,而本文仅是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地区为例来对该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样本数小于指标数,如果直接将相应数据直接输入 SPSS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将导致分析结果可信度不高。基于此,本文做因子分析评价时将做如下处理:首先通过对每个一级指标层面的相应指标做因子分析,得到每个一级指标的因子得分,然后基于各一级指标的得分来做因子分析,进而得出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分。
  三、比较结果分析
  (一)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比较结果分析
  对于基础竞争力指标,将其包含的相应三级指标X1、X2、X3、X4、X5输入SPSS做因子分析,KMO检验结果为0.603,总体方差解释为93.58%。基础竞争力得分方程如下:
  f1 = 0.414X1+0.311X2+0.210X3+0.04X4+0.02X5(1)
  如表2,从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看,香港的竞争力在11个地区中最强,竞争力得分为0.097。香港、深圳、澳门、广州、佛山、肇庆六地区为正值,但是基础实力差距较大。
  (二)文化产业显性竞争力比较结果分析
  对于显性竞争力指标,将其包含的相应三级指标X6、X7、X8、X9输入SPSS做因子分析,KMO检验结果为0.655,总体方差解释为81.25%。显性竞争力得分方程如下:   f2 = 0.81X6+0.11X7+0.06X8+0.006X9(2)
  如表3,从文化产业显性竞争力看,深圳的竞争力在11个地区中最强,竞争力得分为0.162,香港以0.121的得分紧随其后,仅有深圳、香港、澳门、广州、东莞为正值,总体差距大。
  (三)文化产业潜在竞争力比较结果分析
  对于潜在竞争力指标,将其包含的相应三级指标X10、X11、X12、X13、X14、X15输入SPSS做因子分析,KMO检验结果为0.660,总体方差解释为80.21%。潜在竞争力得分方程如下:
  f3 = 0.79X10+0.13X11+0.05X12+0.008X13+0.001X14+0.002X15(3)
  如表3,从文化产业潜在竞争力看,广州的竞争力在11个地区中最强,竞争力得分为0.187,香港以0.150排名第二,仅有广州、香港、深圳、澳门四个地区为正值,总体差距大。
  (四)文化产业竞争力总体比较结果分析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再次利用因子分析,计算各地區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如表4,从文化产业综合得分看,深圳的竞争力在11个地区中最强,竞争力得分为0.357,广州以0.342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二,香港以0.321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三。
  综合可见,深圳、广州、香港三市位于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拥有发展相对成熟且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澳门、东莞、佛山、惠州则位于第二梯队,这四个城市文化产业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从文化产业总量以及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这四座城市与第一梯队城市差距依然很大。位居第三梯队的为中山、江门、珠海、肇庆,这四所城市相对缺乏生产资本与专业人才,其文化产业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潜在竞争力都与第一梯队的深圳、广州、香港相距甚远。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测算结果显示:从综合竞争力看,深圳、广州、香港地区具有优势;从基础竞争力看,香港、深圳、澳门、广州、佛山、肇庆得分为正值,其余五个地区的因子得分均为负值,整体表现不够好,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从显性竞争力看,深圳、香港、澳门、广州、东莞居于领先地位, 同时,也看到其他地区得分为负值,总体差距较大;从潜在竞争力看,惠州、江门和肇庆三地得分为负值,这也是导致这三地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在11个地区中地区排名在后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然而与其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相比,文化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质增量。具体而言,可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打造大湾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大湾区城市文化同根同源,利用开发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与建设人文湾区的需要。围绕国家级、省级等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等重大平台和项目,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三地文化交流,提升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让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提升”。
  第二,实现各地区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创新人才交流机制。粤港澳三地要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与此同时珠三角城市和香港、澳门要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育和交流,共同打造高水平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队伍。
  第三,规范行业标准,共建产业基金。加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大湾区城市文化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与此同时,创新金融和产业政策,通过“文化+金融”模式,共建产业基金加大对文化产业重大平台、重点项目、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投资和扶持力度。
  第四,引领供给,实施品牌文化活动,拉动文化消费力。一是谋划高端品牌活动。携手港澳广深,面向大湾区、面向世界,探索举办创意设计博览会、国际电影节等,吸引世界眼光。二是打造常态品牌活动。吸引大湾区城市参与,继续举办广东风筝节、沙滩音乐节,举办各地艺术节,融入湾区产业大链条,共荣共生,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跨越式腾飞。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其他文献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商业模式正经历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传统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新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因此经贸人才的培养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基于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匹配的部分,提出了对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以实践能力为应用型人才重要考核指
期刊
【摘要】 长征中党和红军利用多种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宣传工作。主要方式有写标语、口号(漫画);出版报刊;演讲集会和文艺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既坚定了红军长征信念,为战士们行进和打仗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又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动员了群众,为长征和中国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革命力量;更是消磨了敌军了斗志,瓦解敌军。挺进新时代,走好新长征。如今开展宣传工作,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为新长征路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盐城作为非省会城市,拥有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六所高校,在校生近7.5万人,教职工4750余人,形成了涵盖理、工、文、艺、经、管、农、法、史、医、哲、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高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属于中等,这是盐城的一个劣势。而且,較
期刊
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建设已初具成效,老年人的各项福利、需求也能得到很好地保障。但是,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步入老龄化愈发迅速,当前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的养老工作。本文就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项新型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  一、我国城市人口的老龄化现状  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一直在加剧,并呈现出总量庞大且快速增
期刊
“职业倦怠”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的心理学家费罗伊登贝格提出,他是个体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因为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从而引发的心理耗竭现象。包括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的心理状态构成。职业倦怠对高校行政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状态以及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克里斯汀的人与组织匹配理论视角来看,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组织与个体的价值观、付出与报酬、晋升空间、要求与能力等方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管理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仍然发展比较落后。在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人工进行信息采集、储存、删减、查询等工作。由于人工操作容易出现误差和漏洞,造成信息储存不准确,还经常会出现档案信息丢失,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私密性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备受重视。本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校
期刊
文章就勘察设计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法律事务工作进行讨论,对有效落实法律事务工作的意义加以了解,明确勘察设计企业的法律事务工作现状,并对加强法律事务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果,为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风险的存在,虽然在概念上很象,既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当财产毁灭、人员伤亡、市场和企业的突然崩溃直切的发生时,充分反映出真实
期刊
【摘要】 纵观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知识分子的“个性主义”与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两种思想基因始终贯穿其中,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二者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考察丁玲延安时期创作中彼此交错的个性主义与革命精神,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丁玲,才能发现其延安时期作品的时代价值及其局限性,同时,也有助于梳理和认识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思潮的演变、分析文学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关键词】 个性主义;革命精神;思想
期刊
本文先分析了我国绿色投资的现状,引出现阶段我国绿色投资存在的问题,再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绿色投资之间的关系作出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绿色投资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却不明显,最后给出了发展我国绿色投资的建议与对策。  当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都在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社会、经
期刊
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老人“落叶归根”的思想,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作为旨在进行助人自助服务活动的社会工作,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也在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笔者将以2010-2020年的文献为例,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困境和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