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相信大家都在期待一件事情———“天问一号”完美着陆火星。2021年5月至6月,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正值初夏时节,天气条件最佳,“天问一号”将择机在这一预定降落地点着陆。在此之际,我们特别设计了“‘天问一号’的问天之路”这一作文题。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这一展现科技前沿的事件,凸显了科技兴国、中国力量、中国方案这类主题。这样的主题对学生来说有新鲜感、有吸引力,且有现实观照,可以对广大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科技兴国教育。在“天问一号”探索火星这个大事件中,我们选取了“‘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这个新闻点;在“太空探索”这样一个大话题中,选取“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这样一个小角度,再把写作要求落实在某一校、某一学习兴趣小组、某一位学生的演讲上,力图把大话题与小角度结合在一起,把宏观叙述与个性表达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既可以写出气势,也可以写出针对性、切身感和真实感。
实战演练
题目
火星,一个表面覆满氧化铁的暗红色星球。它是外太空星球,也是我们幻想中的乌托邦,还可能生活着和地球人一样的饮食男女,在太空中接受着类似地球人的人性和伦理的拷问。
最近,我国对火星的探索又迈出关键的步伐。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成功。2021年3月4日,“天问一号”拍摄到高清火星影像图。据悉,“天问一号”将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届时,“天问一号”将为我们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我们将看到更多中国人与火星的奇妙故事。
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日,某学校将举办“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主题活动。请你以学校星球探测兴趣小组成员的身份,在该活动上发表演讲。请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精准审题
本道作文题的材料由三段内容组成。
材料第一段,“火星,一个表面覆满氧化铁的暗红色星球”,这是对火星科学的、客观的描述。“它是外太空星球”延续了前一句对火星的科学描述,但接着就迅速转入了另一角度的描述———“也是我们幻想中的乌托邦”。“乌托邦”,指“没有的好地方”“空想的国家”。一谈到“国家”,火星就不仅仅是科学意义上的一颗星球了,而是加入了“国家”的因素。“还可能生活着和地球人一样的饮食男女”,“和地球人一样”意味着将火星与地球比对、将火星人与地球人比对。“饮食男女”原指人的本性,“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性欲;“生活着”“饮食男女”,意味着火星人可能像地球人一样吃喝拉撒,体现着人的本性。所以,这些描述已经不是强调火星的科学性,而是强调其人文性、社会性。“在太空中接受着类似地球人的人性和伦理的拷问”,“太空”是远的,其物质特性、生命特性以及遵循的天体规律、物理定律,可能与地球迥然不同;“类似地球人的人性和伦理”,遥远星球上的人,他们的人性和伦理会与地球人相似吗?他们会像地球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吗?思考到这里,写作就进入了深层次,就不仅仅是太空知识的简单拼接和有关火星新闻熟悉度的比拼了。
材料第二段,“最近,我国对火星的探索又迈出关键的步伐”,主要引入了“中国”,强化了写作导向。在“关键的步伐”中,选取了“天问一号”发射成功、“天问一号”拍摄到高清火星影像图两个重要节点,并为下文“天问一号”将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铺垫。“我们将看到更多中国人与火星的奇妙故事”,再次強化“中国人”这一信息,引导学生在写作立意上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小我”思考“大我”,从立足个人到心怀国家。
材料第三段,“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主题活动,对本题的立意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准确立意
为什么说“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呢?火星离地球的距离,最近时约5500万公里,最远时超过4亿公里,而这个距离还只是浩瀚太空中的一个小小的尺寸。太空明明很大,火星明明很遥远,为什么说“并不遥远”?循着这个问题引导的方向,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不同层次:
第一,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到达更远的星球、更远的太空,所以“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二,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人类对太空物质和空间会有更多的了解,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生命体也会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三,我国人民历来对太空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蟾宫折桂等神话故事寄托了中国人美好的愿望;中国古代占星学家对太空有独特的观测和奇异的猜想;我国古代历法家、天文学家对个别星球也有仔细的观测和翔实的记录;我国民众对天文历法也有广泛的认知和运用,二十四节气等相关文化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太空离我们(古代中国)并不遥远”。
第四,中国对火星的探测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人类了解太空做出了重大贡献。“天问一号”将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讲述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并将为世界的太空事业提供中国方案,所以,“太空离我们(当代中国)并不遥远”。
第五,更深层次的立意。题目中多有暗示,如“和地球人一样的饮食男女”“接受着类似地球人的人性和伦理的拷问”“中国人与火星的奇妙故事”等。地球人正面临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人们的许多行为也正遭遇着人性和伦理的拷问,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国与国之间的撕裂也正在不停地上演着。地球上各式各样的悲喜剧在火星上、在太空中会上演吗?火星人需要锻炼身体吗?生病了需要看病吗?还是仅需基因修复重组即可?需要考试吗?需要娱乐吗?需要恋爱吗?会接纳异类吗?……这些地球人的话题,大到社会国家、文化生命,小到日常生活、人间烟火,在遥远的太空中,随着物理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错位。这种错位,不仅关乎科学,更关乎人文、哲学和宗教。而这种错位,可能导致孜孜探求太空的地球人迷失自我,也可能促使地球人找回自我,找到突围和新生的机会。 科技进步、太空探索将把人类带向何方?所以,人类的问天之路,不仅是科技发展、大国竞争之路,也是问“人”之路、问“心”之路。
佳作展示
通往赤色星球的征途
福州一中高三黄典燊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万户的梦想是什么?
是搭乘自己组装的火箭飞向湛蓝无垠的天空。
马斯克的梦想是什么?
是实现脑机接口的联动,让自己设计的飞船漫游浩瀚太空。
人类的梦想是什么?
是接力探索未知的宇宙,在外太空寻求灵魂的乌托邦。
同学们,如果你还认为太空离我们很遥远,那多半是因为你的视野和有限的好奇心限制了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悠悠中华五千年,迁客骚人早对太空充满了想象与憧憬。
“上下四方有极乎?”“无极之外,复无极也!”当大鹏抟扶摇于九万里高空,先贤庄周便对世界的尽头提出了疑问。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里演绎着先辈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又一步。
通过万有引力的发现,牛顿完成了月-地检验,天上的力和地下的力得以互相统一。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脚印时,这对他而言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而言却是一大步;月球因受到“潮汐锁定”,它背面的面纱始终难以揭开,我国无数航天工作者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终于使“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让人类看到了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当“天问一号”即将着陆火星,扎根地表的相机又将为全人类展现怎样的图案呢?中华儿女乘着屈原《九章》《天问》的翅膀,豪迈地喊出毛泽东的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茫茫宇宙,地球只是沧海一粟。当人类的目光注视着银河系以外的世界,高傲的人类也不禁放低姿态,感慨我们仅仅是世间的一粒尘埃。因此,我们敬畏自然,敬畏宇宙,“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不为取得硕果而自满,也不为宇宙的无边未知而彷徨。
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人类渴望寻找万千行星中的乌托邦以解决未来居住的困境。但无论是地球、火星,还是太阳系、银河系,在受万有引力定律支配的世间,在有生命、有社会存在的世间,同样也需要受到人性和伦理的拷问、制度与规则的衡量。在通往赤色星球的征途中,为何从未遇见外星生命?一名物理学家曾推理:“当一个社会发展到能够寻找到别的生命之前,它就灭亡了。”因此,在通向未知的壮美征途中,活在当下,活好当下,亦是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谋求崇高的事业。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人类与太空的会晤,又将演绎着什么样的历史?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开头连用三组问答,有启发,有气势,先声夺人。)
(简单过渡,引出下文的三个层次。)
(从中国古代文化的角度谈太空。)
(从科技、时代的角度谈太空。)
(笔锋转向谈如何对待未知的征途,就是“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文末的引用简洁有力,发问再次引人思考。)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8分。
本文开头连发三问,层层推进,引出太空探索的话题。然后,回溯“悠悠中华五千年”对太空的探索历史,列举“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又一步”,发出“活在当下,活好当下”的呼吁。全文思路灵活,视野开阔,材料丰富,引用具体,凸显简洁、大气、严谨的文风。
(王兆芳)
星辰可蹈,未来可期
福州一中高二黄宇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我能代表学校星球探测兴趣小组,在“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主题活动上发言。从遥远的古代,我国人民便已仰望星空,怀抱对太空的美好憧憬。从屈原的《天问》到曹操的“星河灿烂”,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到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无不寄托着古人对太空的向往。时至今日,我国探月球、征火星,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天文爱好者人数也大大增加,台下的诸位想必也都对太空充满兴趣。那么,我想问一句———太空是什么?
“太空”,不是“太过空想”。
有人认为,太空太过遥远,我们永远也无法到达,是“空想”。为了反驳这种质疑,万户首先尝试,作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驱,他死于前进的道路上。今人接过了使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进入太空。今天的中国,拥有了强大的空间科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面并返回地球,“北斗导航”组网成功,“天问一号”更是即将着陆火星……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对太空的渴望,离不开前人所谓的“空想”。太空,已与我们近在咫尺,“太空不可及”的观点可以休矣。
“太空”,不是“太过虚空”。
“劳民伤财”是很多人对太空活动的评价。他们认为,太空研究耗费甚巨却无甚大用,只是“抢占第一”“填补空白”。事实上,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远的不说,先说咱们国家最近完成的“北斗”,有了它,我们才能享受便利的导航服务。还有传统的“太空育种”,为我们培育出许多新型农作物,没准儿大家中午的饭菜里也会出现这类农产品。大而化之,太空中还可以完成许多需要微重力环境的实验,甚至部署“天基动能武器”,关系国家安全。从民生小事到国家大局,太空与我们息息相关。“太空无用论”当休矣。
“太空”,只是“太过空白”。
从人类真正触及太空至今,不过百年。尽管我们不断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这在广袤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类,不过刚刚踏出家门,走向星辰大海;未来,还有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例如,火星有什么秘密?是否生活着和地球人一样的饮食男女?前路充满未知,充满希望,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将来投身航空航天事业,为“太过空白”的太空添上我们的色彩。
“百年奋斗,圆梦正今朝;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太空,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披荆斩棘、奋力奔跑,相信星辰可蹈,未来可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开头简洁入文,然后从“古代”到“今日”简洁梳理出我国的太空探索历程,接着迅速转向本文中心话题———太空是什么。令人惊喜的是,下文的三个层次居然在“太空”二字上做文章。)
(不是“太过空想”,而是太空梦有可能成真。)
(不是“太过虚空”,而是做太空梦、实现太空梦有价值、有意义。)
(“太过空白”,就是太空梦还有许多前景和机会。)
(以名句结尾,简洁、有味、有力。)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7分。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灵活化用“太空”二字,并形成分论点、主干句。其中,“太空”,不是“太過空想”,批驳了“太空不可及”的观点;“太空”,不是“太过虚空”,批驳了“太空无用论”的观点。最后提出观点———“太空”只是“太过空白”,点出火星探索的意义。全文引用具体,语言简洁,层次清晰,给人以训练有素之感。
(王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