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抒怀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姥山,我慕名已久,这次有幸随采风团登览此山,深感填补了一段人生的空白,登山归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太姥山位于闽浙交界的福鼎市境内,滨临东海,素称“山海大观”。山中道观寺庵众多,摩崖碑刻林立,文化积淀丰厚。山由怪石垒叠,浑然天成,傲岸秀拔。每块石头像人工打磨过似的,给人一种圆滑温柔、亲切和谐的感觉。
  为了解此山的前世今生,登山前我翻阅有关史料:传说太姥山原叫才山,尧帝时一老妇为躲避战乱居于山中,以种蓝为生,人称蓝姑。蓝姑勤劳善良,乐善好施。有一年,麻疹疫情发生,山下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死去,善良的蓝姑心急如焚。后来,她以茶叶医治此病,救活了很多孩童。百姓感恩戴德,蓝姑辞世后,被奉祀为神明,称老母。传至后世,称太姥娘娘,才山也改名叫太姥山。
  太姥山的石头虽沉默无言,却像是活的一样。无论独立、并排,或垒叠,各自成型,千奇百怪,蠢蠢欲动。曾有人给这些石头命名:“九鲤朝天”“金鸡报晓”“玉兔听潮”“玉猴照镜”等,一个个高深莫测的样子。古人有诗赞曰:“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确乎道出真谛!
  当我们走到刻有“太姥山”三个苍劲有力大字的地标石前时,游客云集,人们用手机在纷纷拍照。这里算是山门吧,有何奇妙之处?我正茫然,导游指着地标石背面的太姥山山峰说:“这叫‘夫妻峰’,是太姥山的主峰。”
  这一高一低两块美石构成的万年夫妻,置于山雾迷蒙的高山之巅是何等的逼真传神!他们深情拥偎,窃窃私语,我似乎听到了他们谈话的声音。这时旁边的游客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尤其男女青年,笑声更加爽朗。我知道他们的谈笑内容来自于那历经沧桑的恩爱夫妻。是的,他夫妻俩不管严冬酷暑、风吹雨打,在那高山之巅的茫茫时空里诉说些什么呢?我想或许是妻子向出远门归来的丈夫叙说孩子染病被太姥娘娘治愈的经过吧,她那情意缠绵的身影楚楚动人。这石头使我一时神思恍惚,我望见太姥娘娘为给山下的孩子治病,手抱药叶急匆匆在山间穿行。
  登山从这里开始了。那天太阳特别烈,气温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登山的激情伴随着高温天气,我的衣服全湿透了。好在烈日下,山更青,景更明,水更美。尤其半山腰那缭绕的山雾使太姥山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似的,更增添了我这个初游之人的探秘激情。据导游说,爬至山巅的时间需六个多小时,中午在山顶就餐。太姥山这部天书深深地吸引着我,虽有体力不够之歉,但我还是不达山巅心不死。
  我们边走边看,景随位移,位移景变,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云雾缭绕处,石在雾里滚,雾在石中飘,如梦似幻,让人如醉如痴。
  当我们走到半山腰时,开始进入洞穴。太姥山的洞穴独具特色:它分走廊裂隙型和崩塌堆积型,还有线谷、巷谷等。有的两壁陡峭,天开一线,有的纵横交错,状若迷宫。我们最为惊叹的白马洞,两壁险峻,上夹巨石,险象环生,岌岌可危。见此情状,我们憋住呼吸冲过去,无人心里不为之一颤。据导游介绍,太姥山有一百多个洞穴,不仅曲折幽深且交织相通,向低处延伸可通大海,向高处攀爬可达峰巅。太姥山真是一部无法通晓的天书!
  走在洞穴里,我边沉思边在寻找着什么。我想这些山洞会不会曾经是太姥娘娘及那些闽越先民的栖居之所呢?在那刀耕火种的岁月里这些山洞有否曾经为他们遮风挡雨?在他们遭受毒蛇猛兽侵袭时这些山洞有否曾经是他们求生的安全港湾?我的判断是肯定的。如今在我的想象里,这些山洞曾经升起过袅袅的炊烟,也曾飘过被太姥娘娘救活过来的孩子的哭声。这些斑驳的洞壁曾经映射过他们一次次日落月升的艰辛以及苦涩的面容上流露出来的得以生存的微笑。
  当我们走到鸿雪洞时,导游介绍,鸿雪洞顶有一株古茶树,被奉为白茶的始祖,相传是太姥娘娘亲手所植。听到导游的介绍我心动了,想急切一睹那千年茶树的风采。
  这时我回忆起那个传说:有一年,太姥山周围麻疹肆虐,病魔夺去一个又一个年幼的生命,这深深地刺痛蓝姑那颗善良的心。一天夜里,受南极仙翁的指点,蓝姑攀上鸿雪洞顶,榛莽之中找到与众不同的小茶树。她遵照仙翁的嘱咐,摘下茶叶给那些病孩煮服,终于战胜病魔。
  这棵古茶树不就是那棵生命之树吗?在那疫情肆虐的岁月里,它拯救了多少孩童的生命!它抗风雪,耐酷暑,含雨露,吞云雾,历经沧桑,笑对枯荣,至今仍然屹立于高山之巅!
  想到这里,我急匆匆向洞门走去。随行的该景区管委会领导告诉我:因日本古茶书记载着这株古茶树,1990年为纪念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八百年,日本官方组织一个以松下智为团长的“茶航路”访华团,专程到太姥山探寻过这株古茶树。
  中国白茶最早的母株——绿雪芽就生长在这花岗岩石峰间。
  围观的人很多,大家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白茶始祖的尊容。我拨开人群钻进去。只见高高的岩石上刻着“绿雪芽”三个大字,涓涓细流从岩洞流出,浓重的山雾在这里回旋,雾漫泉滋,砂壤湿润,是一个独享大自然惠赐的好地方!然而,从传说中走来的“绿雪芽”竟然是一棵孤零零地蹲在那里的一棵小茶树。叶虽茂盛,树干细小,像未经风雨未见世面的二代树似的。这让我犯疑了,千年古树怎么会是这样呢?后来有人告诉我说:那株古茶树上个世纪被山下的一个行政长官给砍了,幸好不是连根拔起,后来树头又长出新芽。至于那个行政长官砍树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只知道他用砍下来的茶树做成茶盅,不用茶叶其茶盅中的水也芳香四溢。
  多么可惜啊,千年茶樹!你是毒刺吗?不!你曾救活多少孩童,你功不可没。你已经从药用发展为饮用,你是白茶的始祖,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饮用之源。天地偌大为何不给你一个立身之地呢?你历尽沧桑改朝换代仍傲立于天地间,为何直到人类已经发展到高度文明的当代被施以斧斤呢?若太姥娘娘在天有灵做何感想?
  好在我们这次的行程中,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人认种一棵茶树。好,有人要砍,有人要种。记得著名作家柯灵说过:正义和美好的东西最有力量,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从那天各位作家认种茶树的积极态度,认种后纷纷拍照留影的情景,我想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话说回来,太姥娘娘用白茶消退那场瘟疫之后,她留下的“绿雪芽”继续造福人间。后来山下遍种白茶树,前赴后继,代代相传。至今,太姥山脉,漫山遍野,白茶飘香。福鼎已成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看到茶乡的发展,太姥娘娘应得以告慰了!
  几千年过去了,太姥娘娘依然伫立在太姥山上。她左手托灵芝,右手执拂尘,若迎天风,横扫魔障,把关爱洒向人间。太姥娘娘,你今天还在关注众生吗?神思恍惚中,我忘记了这是福鼎人民为纪念太姥娘娘,在太姥山上雕塑的一尊太姥娘娘塑像。据说每逢农历七月初七人们都自觉到这里来祀奉跪拜,甚至祈祷许愿,人山人海。是的,悠悠数千年,太姥娘娘先后被赋予多重文化身份:尧帝之母、白茶始祖、太姥山神、畲女蓝姑。但我想最有生命力的还是白茶始祖和畲女蓝姑这两个身份。
  从太姥娘娘的身上我感悟到:德泽于民,民将永志不忘!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朱尚春
其他文献
月亮很好的时候,总忍不住独自到湖边漫步。   湖畔安静的月色,不只是可以过滤白天的嘈杂,甚至还可以把现实的当下过滤掉,让古代的人和事像放老电影一样,缓缓呈现在你的面前。在洞庭湖边的月色里怀想,任时光倒流千年百年,我可以看见我的祖先从前溪出发,越衡山,漂湘江,过洞庭,一路向北,在章华台在普贤冈升起梦一样的炊烟。   我一直住在洞庭湖畔,一直认为洞庭湖水是从前溪流淌而来的。   前溪是江西安福一
冷冬腊月,用什么抵挡这漫漫寒冬、寒冷和寒意?吃辣椒吧。  对辣椒的喜爱,各不相同。在姑姑的小店里,询问顾客要不要辣椒时,回应和表达亦是各异——豪放派的说法是:“爆辣!”或是:“超辣”、“特辣”、“顶辣”,再或是:“变态辣!”婉约派是:“略辣”、“少辣”、“中辣”、“一点点”。说的时候,还会低声重复一遍:“只要一点点。”学者派的是:“微辣”、“少许”、“三五滴”。而拒绝派的回应则斩钉截铁:“不要!”
我和作者周亚鹰算是“熟悉的陌生人”,迄今为止,除了他没真正教过书和我没从过政,我们的人生经历非常相似。一个多月前,我们这对彼此“熟悉的陌生人”还走到了一块。我因他的推荐而借调在他分管的科室工作,从而有缘第一时间读到他还在创作中的《52栋》的书稿。  《52栋》以笔记体的形式,讲述作者与父母、亲友之间发生在52栋102室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的故事。写的是生活小事,而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个儿
在英国,62岁的卡罗尔·米德尔顿因其野心勃勃,并梦想成真而耀眼。她先是将自己的大女儿凯特·米德尔顿培养成英国王妃,又将二女儿皮帕·米德尔顿嫁入豪门,每一场婚礼,都是英国的一场盛事,都引发全球关注。  而这,与卡罗尔的野心勃勃密不可分。  野心勃勃是强大的基因  卡罗尔·米德尔顿的祖父是挖煤工人,父亲是司机兼建筑工。但卡罗尔的母亲特别不认命,即使家里穷得只能吃咸菜,她也要把女儿打扮得美美的,气质绝不
春天,二弟来电话,说家乡又种水稻,正在插秧,给我发来了图片和视频。看到不是人工插秧了,而是机器操作。驾驶机器的男人正是二弟,高高坐在驾驶座上,紫红的脸膛上嵌刻的双眼,充满光明。堆积在田埂的一簇簇稻苗,犹如一团团拥挤的娃娃,陌生的目光正怯怯地打量着它们将要安身立命的地方。插秧机将嫩绿的苗苗均匀地摆布在稻田里……  那片稻田又回来了?陕北三边,自古缺水少雨,十年九旱,怎么敢期望会有一片稻田呢?身处旱塬
吸血鱼  这是一种会吸血的鱼,人们只在亚马逊河里能找到这种鱼。  但是,它也不容易被发现,身体很细小。  最长也只有2.5厘米这么长,比我的小拇指还要小。  它的身体又是半透明的,像一根长条形的冰,  可以看到它的头脑和一条细长的鱼骨,它就是吸血鱼。  吸血鱼看起来跟普通的小鱼一样,但是它没有麟。  它很滑润,我感觉它有点像泥鳅,滑滑的。  也有点像鲶鱼,所以,它又叫吸血鲶鱼。  它有很强的传感器
“如果你想害死一个人,”卡尔说,“不要在英国动手。”  “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  “因为你杀了人之后逃脱惩罚的可能性不大,”我的这位狱友提醒道,此刻的我和他正在监狱的休闲运动区里散步,“但是在俄罗斯,这样的机会要大得多。”  “我会努力记住你这句话的。”我向他保证道。  “你听我说,”卡尔补充道,“我认识一位你的同胞,虽说他杀人之后确实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却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此刻是放风时
天格外的蓝,许是吃了太多的云?心想。远处苍翠交叠,托举起紧紧依偎的夫妻峰,秀拔凌空,恍如山外有天,天外有山。小炉上的白茶已经沸了,李天年眯着眼,那只看不见的眼睛仿佛糅进了天空和白茶,闪烁着天青色。  小茶馆嵌在太姥山的半山腰处,说是茶馆,不过是间木屋,几张方木桌,长木凳歪七扭八地散在桌子周围,没人知道这茶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这多久了,就像李天年的存在一样,是个谜。  又添了一壶茶,水还没滚,便听
自行车是我的最爱,也是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我骑自行车最远的一次,是从海淀区蓟门里一路骑到昌平十三陵水库,历时三个小时,边骑车边欣赏沿路的自然风光,胜似闲庭信步,不过,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最近几年,我骑自行车的最远行程,是从白石桥一直骑到香山卧佛寺,踏春途中,还凭吊了梁启超墓和孙传芳墓,全程两个半小时。至于平日里,在市区三环之内穿梭往返,对我而言,那就是小菜一碟了。   骑车的感觉
前几天,女儿看了一篇《火中美味》的作文。她看到主人公用油灯烧吃粉丝的章节后觉得比较稀奇,便天天缠着要我找粉丝给她烧着吃,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那些荒诞且又可笑、有趣的馋嘴记忆。  也不知道是自己残忍还是天性所致,每年夏天都会和小伙伴一道在池塘边捉青蛙,不是为了找乐子玩儿,完全是逮青蛙烤腿吃。每捉到一只青蛙,我都会仿效小伙伴,左手紧紧掐住青蛙肚皮,右手逮住大腿后用力一扭,青蛙的大腿便跟身子分了家,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