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人入 从造化出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陈子庄、黄秋园“人亡业显”之后,贵州已故老画家刘知白再次以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吸引了文艺界的注意力,在画坛刮起了“刘知白旋风”。
  刘知白,原名庭坦,以字行。号涓涓厂(庵)主、白云,别署如莲老人、老藤、野竹翁、镏(刘)大等。1915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祖父,外祖父都中过秀才,家中文化气息浓厚。知白是长子,因此他的祖父希望他随父经商,以便继承家业。但知白白幼痴迷于绘画,对做生意毫无兴趣。祖父见他一心习画,便也不再勉强。1933年,18岁的刘知白考入名师汇聚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他扎实的笔墨功底赢得了时任美专国画科主任的著名画家顾彦平的赏识,被收为入室弟子,并随师入住“怡园”,研习传统画法。1937年,刘知白别师返乡,此后时局动荡,国运飘摇。刘知白一家也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辗转流徙于湖广川黔诸省。直至建国后,才举家定居贵阳,以鬻画刻字为生。1956年后,刘知白先后在贵阳市刊刻社、贵阳市工艺美术厂、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83年,在贵州省展览馆举办个展,《贡嘎山色》等五件作品被贵州省博物馆收藏。1987年刘知白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同年受聘为贵州省文史馆馆员。1988年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力个展,作品《万壑松风万树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贵州电视台、《中国画》,
  
  《文艺报》、《荣宝斋》、《贵州美术》等相继对刘知白的艺术作了专题报道。2000年,贵阳市文联在贵州省博物馆举办了“刘知白中国画展暨作品研讨会”,著名学者冯其庸、陈绶祥、陈履生等人出席研讨会并高度评价了刘知白的作品:2003年,刘知白以米寿高龄病逝于贵阳。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刘知白画集》,《刘知白泼墨集》和《刘知白山水画稿》中。
  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品味、解读刘知白先生的画作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不仅得益于深厚的传统功底,而且得力于不为传统所束缚的创新精神。面对传统,刘知白不仅“进得去”,而且“出得来”。
  刘知白先生幼年时代就酷爱绘画,他以《芥子园画传》为范本,每日临习不辍。并先后拜乡贤田少卿、王仲超习诗作文,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此外,他还在外祖父黄彦邦的指导下临写汉隶、北碑及颜、柳、欧、赵、苏、米、黄等诸家法帖。我们看他作品中的题款,不难发现,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具有较浓的汉隶味。这一点也是甄别刘知白先生作品真伪的关键,20岁时,刘知白拜顾彦平为师,得以饱览并临摹顾氏“怡园”收藏的大量历代名家书画真迹,夯实了自己的传统功底。刘知白早年的画作大多毁于战乱之中,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画迹是作于1948年的六开册页。从这几张册页看,他早年习画对石涛,倪瓒、高克恭用了不少力气。他自己也说“那时我特别喜欢石涛”,他的这些册页上也题有“学高克恭仿米家法”、“法云林(倪瓒)”。刘知白不仅师古人之迹,更师古人之心。在学习古人画法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和古人换位,达到“忘我”的境界,想古人所想,思古人所思,力求传达出古人的精神。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时有他无我”。这一点正是刘知白和许多同时代大家不同的地方,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傅雷在看了张大干临摹的敦煌壁画之后曾写信给黄宾虹说“鄙见于大干,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由此可见,在学习古人这一点上,刘知白更值得后来的史论家去研究。刘知白学习古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边学边“化”,早年他从吴门画派入手,旁及“四僧”,上追宋元诸家,转益多师。中年之后对程邃和黄宾虹用力尤深。但当我们细细研读他晚年的作品时,却发现很难找到前代大家的痕迹,古人的笔墨程式早已“化”成他自己的创作语汇。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化(画)时有我无他”。他晚年的破笔泼墨作品使人感觉他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与并无画迹存世的唐代泼墨大家王洽心神相通。
  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曾一再强调:一个画家不仅要读万卷书,学习古人,更要行万里路,师法造化。刘知白生逢乱世,半生颠沛,辗转湖广川黔,行程何止万里!但自从1949年定居贵阳之后,忙于养家糊口,很少有机会外出。1971年,由于政治运动,刘知白被下放到贵州省龙里县洗马河区。“祸兮福之所依”,这反倒给了他一个朝夕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洗马河的短短两年,刘知白出入谷壑,深入烟云,画了5000多幅写生稿!据他的儿子刘维时《忆父点滴》回忆:“面对秀美的洗马山色,我常常听到他自言自语。像是在对我说,又像是在对山林说……”,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辛弃疾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时的刘知白无疑把自己融入了秀美的山色中,达到了与山川“神化而迹遇”的胜境。退休后,刘知白又先后游历了黄山、峨嵋、青城、庐山等名山大川,饱游饫看,着迷于造化的鬼斧神工,陶醉于自然的钟灵神秀。
  “从古人入,从造化出”,刘知白一辈子都走着这样一条国画正途。他一心作画,心无杂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以他对古人、对自然理解的比别人更深。这也许就是他的作品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
  2004年4月,在贵州亚华拍卖公司举行的书画拍卖会上,刘知白的画作《雪景》一亮相,便引起激烈竞价,最终以32000元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的标王。这也是刘知白的遗作首次在拍卖会上出现。作为一个“人亡业显”的大家,刘知白的作品无疑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升值空间。(文图选自:刘知白山水册选11×17厘米1976年)
  (责编:王恒泰)
其他文献
2006年5月21日,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的一稀堂陶瓷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陈列了硬陶、彩陶、彩绘陶、汉绿釉陶,以及唐代的南方青瓷、北方白瓷和举世闻名的唐三彩,精美绝伦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在馆内格外引人注目,更有稀世的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皆熠熠生辉,也不乏有明清两代稀世珍品,所展藏品博得专家的称赞。展馆按历史顺序,从史前到明清共设六个展厅,展出面积1600余平方米。陶瓷泰斗耿宝昌先生为该馆
期刊
编者按:  本刊7月号刊发高鸿先生撰写的《傅抱石〈龙盘虎踞图〉质疑》一文后,引起很大反响,有关此画的真伪及其鉴定,各界众说纷纭。本刊作为言论平台,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现将一些来稿予以刊登,请读者自辨。    由傅抱石《龙蟠虎踞今胜昔》风波质疑自封的“鉴定家”  安徽 李军 敦务    在大家对少数官封的鉴定家经常被质疑缺乏应有专业水准  和职业道德的今天,由于言论的自由、传媒的开放,自封的各类“鉴
期刊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旅法油画艺术家——王俊英  ●国内艺术收藏交流:010-51670168●王俊英官方网站:Http://www.wangjunying.com    王俊英 《女人体》 (布面油画) 81×61厘米    艺术伉俪·柏斗夕子·联袂风采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油画艺术家——夕子  ●您想收藏夕子油画,请与雅观艺术馆联系:010-51670168    《梦里飞花》
期刊
拍场直击  ——江洋富通国际拍卖公司2006秋季拍卖会    江洋富通国际拍卖公司于2006年9月13   日至16日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首场艺术品拍卖会。本场拍卖会共分为瓷器专场、中国当代书画专场、油画专场。  瓷器专场中隆重推出一件元代蓝釉描金执壶。此壶通高26厘米,洗口,束颈,扁圆腹。釉色呈蓝宝石色。壶身的肚、流、把、口均描金,并绘有蕉叶纹、海水纹、龙纹及旋纹。腹的一侧龙头吐舌为流;另一侧龙卷
期刊
田黄石收藏早已蔚然成风,自明清开始,田黄石的价值即与金玉相埒。当时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质地上乘、材积稍大的田黄,往往要“易金数倍”,真可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辨伪要诀    易与田黄类混淆的石材,多为掘性高山(鲎箕田)、掘性坑头、鹿目、掘性碓下黄、碓下黄、蛇匏、水黄冻、溪蛋、牛蛋黄、连江黄以及荔枝萃、鸡母窝等。  一、田黄与其他掘石的区别  1.掘性高山石与田石。掘性高山
期刊
清代古钱的钱文书写形式,在咸丰朝之前变化不大,多数呆滞刻板,以宋体字书写,看得多了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到咸丰朝之后,制钱钱文书写形式逐渐丰富多彩,钱文趋于精美,风格呈现了多样化,一些名家墨客、达官政要的手笔渐入钱文,为清钱钱文增色不少。  宝泉局有一种小平钱的钱文即为当时的著名学者、书画名家戴熙所书,也称“戴书咸丰”钱,其书法朴茂凝练,飘逸洒脱,为人称道。传世古钱中,戴书咸丰钱有铜质和铁质两类,铜质
期刊
在海外艺术市场上,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被称为“三驾马车”,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已被藏家称之为富豪的游戏,只要有他们的精品在市场上露面,就会受到大藏家和大富豪的青睐和追捧。目前,“三驾马车”中赵无极、吴冠中的作品价格遥遥领先。他们的作品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已非一般藏家能问津。如赵无极的《1.4.66(三联作)》在2000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755.4万港元成交,2004年《连理》被佳士得拍至
期刊
接触《英雄》是二十三年前的事了,那是因为当时购买了由薛锋、王学林二位先生编纂的《简明美术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该辞典的附图中就收录了这件八大山人的《英雄》。二十多年过去了,《英雄》在我记忆里总是时隐时现,感觉上也总是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最近因写相关的文章需要核对一些条目,又一次翻检起这部《简明美术辞典》,当然免不了要再看看《英雄》。  《英雄》本色依旧,可我的认识却有别以
期刊
一、“长安画派”扬帆起航  二、五大名家遗作市场行情各异  三、中生代声势正猛  四、下注藏苑新贵 赢利依然不易    二、五大名家遣作市场行情各异(续)    赵望云艺术成就及作品的市场行情:赵望云(1906-1977年)原名新国,因不满民国社会落后和生之艰辛时常望云兴叹而更名望云,河北束鹿人。他出身贫寒,小学毕业后入皮行做学徒。1925年就读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国立北平专科学校,与李苦禅等
期刊
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鼎盛时期,它集历代之大成,总结发扬数千年的雕刻技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玉器,用途之广,雕塑之精,设计之妙,创新品种,达到了高峰,但其赋予的政治色彩却淡漠多了。从历史资料看,清初经济恢复,玉器生产也随之发展,到乾隆时期上层社会重视玉器,就连皇帝也推崇。特别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了西部叛乱,打通新疆的交通往来,和田一带玉材向中原的运输畅通,仅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