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外资及民营医疗不断涌入医疗市场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创新宣传工作,在思路、媒介、内涵上都做到与时俱进,为医院打造品牌形象,是一项值得探索的工作。新媒体时代,宣传就是生产力,尤其是微文化,正以其高效快捷的传播力,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当今时代。引领和把握好微文化的主导权,做到“形塑理性人、做好把关人”,让新形势下的医院宣传工作借“微”风展宏图。
关键词:微文化 时代特征 价值引领
宣传工作,是一家医院树立品牌,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在医院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微信这一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国内各级医院建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已非常普遍,医院宣传工作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在做到传统“报刊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影像,电台里有声音”的同时,通过广“吸粉”、借“微风”,让医院宣传工作在微文化领域大放异彩。
医疗领域作为民生关注的焦点,各种声音并存。医院宣传工作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选树良好典型,提升医院形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我院在微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中,力争做到“责任、温度、凝聚、规范”八个字。责任指以“公益主题活动”为依托,为社会不同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传播出去,赢得口碑,扩大医院专科专家的知名度;温度指以“纪念日、专项活动、热点话题”为契机,策划贴近生活的专题宣传报道,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提升医院特色专科在行业和市民心中的地位;凝聚指以“专题宣传报道”为载体,加大对医院优秀事迹、优秀人物的宣传力度,强化职业自豪感的引领作用,营造勤勉进取的工作氛围;规范指以“优化宣传环境”为抓手,坚持法治理念,注重监督管理,积极为医院构建理性、和谐、有序的宣传环境。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良好的口碑与品牌是医院做大做强、赢得患者的致胜法宝。让医院“特色、特点、特长”尽可能多的覆盖人群,让社会关注、业界知晓、群众明白,就显得尤为重要。微文化背景下的医院宣传,在抓牢信息发布主动权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和认识微文化,辨识其特征,取其长避其短,才能更好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一、认识微文化的时代特征
微信、微支付、微电影、微文学、微分享……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将我们置身于“无微不至”的时代,随着移动通讯及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Wi-Fi已得到普及并成为生活必需,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随时打开手机联络好友、在线支付或浏览新闻,微文化已悄然进入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面对种类繁多、浩如烟海的微资讯,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很容易失去主动,有时真相被淹没在偏见和不加思索的跟风中,很多微资讯甚至成为凭感官刺激、欲望或庸俗文化博取眼球的代名词。一切文化都需要有价值引领,微文化也不例外。它迎合时代需求,注重个性表达,易于传播和快速阅读,以独特的感知去记录生活,改变了以往文化宏大叙事的风格,转为关注具象,裹挟着社会心态、个人情绪、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微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解构,因势利导,为我所用。综合来说,其有以下特点:
1.高效快捷的传播。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传播都有其载体和传播媒介,微文化近年来的快速崛起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APP的开发是分不开的,微文化与时代同步,与科技联姻,只需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便能以即时分享的形式进行传播,时效性强,传播广泛,擅于第一时间充分展示作者的意图、个性和风采。高效的传播模式外加简易的操作,使微文化越来越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接受。
2. 全民参与的创作。微文化的传播更趋于大众化和生活化,从严谨的叙事更多地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在创作门槛上突破了传统精英文化的藩篱,实现人人都能轻松拥有自己的作家梦。只要能联入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个微话题,在朋友圈开展一场微讨论,抒发自己的微观点,随心进行微分享,吸引大众的微评论,最终实现自我的微陶醉,从而完成一次微创作。其特有的全民参与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创作者对自由言论权利满足感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语言禁忌与发表限制。
3. 独立多元的内容。内容独立、多元是微文化的又一特点。微文化绝大部分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是个人生活和心路历程的坦露,生活化、娱乐化、情感化是微文化最重要的组成。人们已不再习惯从手机阅读长篇巨制,而是倾心于各种展示个性、自娱自乐的所思所想,通过微媒介随意晾晒自己的心情、故事与感悟,成为用户从微文化中刷出自身“存在感”的新途径。
二、做好微文化的价值引领
微文化的诸多特点为用户提供了很好的使用体验,正如孟德斯鸠所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微文化的舆论自由如果不加以价值引领,很容易出现立场偏差,唯有合理引导,科学利用,才能做到为我所用。
1.占领微文化主阵地。每种文化都有符合自身特征的体系,微文化也不例外,凭借全民参与创作的特点,其表现形式更着重于个体的表达和诉求,表达的观点与立场也更为多元和复杂,社会上各种观点甚嚣尘上、各种谬论也会趁虚而入。面对微文化带来的迅速而广泛的冲击,价值引领不能是“上善若水,虚怀若谷”,而是要敢于亮剑,唯有主动参与微文化的表达、讨论,主动引领微文化的公众讨论,进而引领舆论导向,做到率先抢占舆论“制高点”,坚决占领思想“主阵地”, 牢牢把握时代“话语权”。
正如任何人都希望通过他人或社会认同来获得自尊感、自豪感一样,在微文化建设领域积极开展微激励,主动传播和点赞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微文化环境同样重要,这种肯定或赞赏所带来的满足感会激发更多正能量的产生。正因为微文化让每个人都可拥有类似记者的角色、都可拥有类似出版社的权利,所以点赞、评论、转载也成为微激励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价值引领的催化剂和倍增器。微激励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体现在“时时刻刻、点点滴滴”的激励。
2.把握微空间的主导权。
2.1规范微主体参与行为,培养微文化的“理性人”。对微主体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是微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参与行为,一方面要着重培养参与主体的自律意识,通过提升文化素养、普及法律知识、端正网络态度,形成微主体的道德高度,提高参与主体在微空间的自控、自制及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对微主体的他律,通过现有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及院内制定实施的相应制度有效约束参与主体的不良行为、控制负面影响,使微文化在和谐文明的舆论环境中健康发展。通过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来明辨是非,培养微主体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拥有“不信谣是大智慧,不传谣是好担当”的大局观,做微文化的理性人。
2.2培养微主体的意见领袖,形塑微文化的“自己人”。意见领袖不一定是大人物,却可以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所熟悉的人,意见领袖通过自己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活动能力、社会关系或重要身份影响身边人的观念和言行,可能拥有海量“粉丝”,可以吸附超级注意力。因此,发现和培养一批微文化领域具有主导能力的意见领袖,形塑微文化的“自己人”,是实现微文化价值引领的又一重要方面。意见领袖往往具有健康、阳光的公众形象,他们能够成为用微文化阐释主流价值观的群体,在微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敢于发声,敢于担当,在浩如烟海的微言中及时发现、鉴别、引导正面大义,并通过海量“粉絲”引导舆论走向。
2.3规范微空间生态环境,做好微文化的“把关人”。微文化的舆论自由是其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阶段而言,其生态环境仍需我们保持警惕。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进步都促进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对非主流微文化的出现,我们不能仅仅一味遏制打压,带来“在沉默中爆发”的潜在危机。只有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喉舌”作用,筑牢思想基础,因势利导,建立完善微空间的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让主流文化引领微空间话语权,让正能量激发微空间生命力,在法律与道德的支撑下切实做好微文化的“把关人”。
关键词:微文化 时代特征 价值引领
宣传工作,是一家医院树立品牌,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在医院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微信这一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国内各级医院建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已非常普遍,医院宣传工作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在做到传统“报刊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影像,电台里有声音”的同时,通过广“吸粉”、借“微风”,让医院宣传工作在微文化领域大放异彩。
医疗领域作为民生关注的焦点,各种声音并存。医院宣传工作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选树良好典型,提升医院形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我院在微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中,力争做到“责任、温度、凝聚、规范”八个字。责任指以“公益主题活动”为依托,为社会不同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传播出去,赢得口碑,扩大医院专科专家的知名度;温度指以“纪念日、专项活动、热点话题”为契机,策划贴近生活的专题宣传报道,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提升医院特色专科在行业和市民心中的地位;凝聚指以“专题宣传报道”为载体,加大对医院优秀事迹、优秀人物的宣传力度,强化职业自豪感的引领作用,营造勤勉进取的工作氛围;规范指以“优化宣传环境”为抓手,坚持法治理念,注重监督管理,积极为医院构建理性、和谐、有序的宣传环境。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良好的口碑与品牌是医院做大做强、赢得患者的致胜法宝。让医院“特色、特点、特长”尽可能多的覆盖人群,让社会关注、业界知晓、群众明白,就显得尤为重要。微文化背景下的医院宣传,在抓牢信息发布主动权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和认识微文化,辨识其特征,取其长避其短,才能更好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一、认识微文化的时代特征
微信、微支付、微电影、微文学、微分享……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将我们置身于“无微不至”的时代,随着移动通讯及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Wi-Fi已得到普及并成为生活必需,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随时打开手机联络好友、在线支付或浏览新闻,微文化已悄然进入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面对种类繁多、浩如烟海的微资讯,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很容易失去主动,有时真相被淹没在偏见和不加思索的跟风中,很多微资讯甚至成为凭感官刺激、欲望或庸俗文化博取眼球的代名词。一切文化都需要有价值引领,微文化也不例外。它迎合时代需求,注重个性表达,易于传播和快速阅读,以独特的感知去记录生活,改变了以往文化宏大叙事的风格,转为关注具象,裹挟着社会心态、个人情绪、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微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解构,因势利导,为我所用。综合来说,其有以下特点:
1.高效快捷的传播。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传播都有其载体和传播媒介,微文化近年来的快速崛起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APP的开发是分不开的,微文化与时代同步,与科技联姻,只需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便能以即时分享的形式进行传播,时效性强,传播广泛,擅于第一时间充分展示作者的意图、个性和风采。高效的传播模式外加简易的操作,使微文化越来越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接受。
2. 全民参与的创作。微文化的传播更趋于大众化和生活化,从严谨的叙事更多地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在创作门槛上突破了传统精英文化的藩篱,实现人人都能轻松拥有自己的作家梦。只要能联入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个微话题,在朋友圈开展一场微讨论,抒发自己的微观点,随心进行微分享,吸引大众的微评论,最终实现自我的微陶醉,从而完成一次微创作。其特有的全民参与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创作者对自由言论权利满足感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语言禁忌与发表限制。
3. 独立多元的内容。内容独立、多元是微文化的又一特点。微文化绝大部分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是个人生活和心路历程的坦露,生活化、娱乐化、情感化是微文化最重要的组成。人们已不再习惯从手机阅读长篇巨制,而是倾心于各种展示个性、自娱自乐的所思所想,通过微媒介随意晾晒自己的心情、故事与感悟,成为用户从微文化中刷出自身“存在感”的新途径。
二、做好微文化的价值引领
微文化的诸多特点为用户提供了很好的使用体验,正如孟德斯鸠所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微文化的舆论自由如果不加以价值引领,很容易出现立场偏差,唯有合理引导,科学利用,才能做到为我所用。
1.占领微文化主阵地。每种文化都有符合自身特征的体系,微文化也不例外,凭借全民参与创作的特点,其表现形式更着重于个体的表达和诉求,表达的观点与立场也更为多元和复杂,社会上各种观点甚嚣尘上、各种谬论也会趁虚而入。面对微文化带来的迅速而广泛的冲击,价值引领不能是“上善若水,虚怀若谷”,而是要敢于亮剑,唯有主动参与微文化的表达、讨论,主动引领微文化的公众讨论,进而引领舆论导向,做到率先抢占舆论“制高点”,坚决占领思想“主阵地”, 牢牢把握时代“话语权”。
正如任何人都希望通过他人或社会认同来获得自尊感、自豪感一样,在微文化建设领域积极开展微激励,主动传播和点赞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微文化环境同样重要,这种肯定或赞赏所带来的满足感会激发更多正能量的产生。正因为微文化让每个人都可拥有类似记者的角色、都可拥有类似出版社的权利,所以点赞、评论、转载也成为微激励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价值引领的催化剂和倍增器。微激励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体现在“时时刻刻、点点滴滴”的激励。
2.把握微空间的主导权。
2.1规范微主体参与行为,培养微文化的“理性人”。对微主体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是微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参与行为,一方面要着重培养参与主体的自律意识,通过提升文化素养、普及法律知识、端正网络态度,形成微主体的道德高度,提高参与主体在微空间的自控、自制及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对微主体的他律,通过现有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及院内制定实施的相应制度有效约束参与主体的不良行为、控制负面影响,使微文化在和谐文明的舆论环境中健康发展。通过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来明辨是非,培养微主体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拥有“不信谣是大智慧,不传谣是好担当”的大局观,做微文化的理性人。
2.2培养微主体的意见领袖,形塑微文化的“自己人”。意见领袖不一定是大人物,却可以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所熟悉的人,意见领袖通过自己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活动能力、社会关系或重要身份影响身边人的观念和言行,可能拥有海量“粉丝”,可以吸附超级注意力。因此,发现和培养一批微文化领域具有主导能力的意见领袖,形塑微文化的“自己人”,是实现微文化价值引领的又一重要方面。意见领袖往往具有健康、阳光的公众形象,他们能够成为用微文化阐释主流价值观的群体,在微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敢于发声,敢于担当,在浩如烟海的微言中及时发现、鉴别、引导正面大义,并通过海量“粉絲”引导舆论走向。
2.3规范微空间生态环境,做好微文化的“把关人”。微文化的舆论自由是其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阶段而言,其生态环境仍需我们保持警惕。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进步都促进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对非主流微文化的出现,我们不能仅仅一味遏制打压,带来“在沉默中爆发”的潜在危机。只有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喉舌”作用,筑牢思想基础,因势利导,建立完善微空间的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让主流文化引领微空间话语权,让正能量激发微空间生命力,在法律与道德的支撑下切实做好微文化的“把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