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我想分享一些对于价值力量的理解。以前的互联网非常容易形成一个价值,是什么呢?价值主张。也正是得益于互联网人对于价值主张的敢想,对于价值主张能够回到问题的原点,去设想、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才有了上一代的互联网。
我们发现光有价值主张,如果没有价值交互能力其实也不会成为一个长久的公司。对于价值交互和行业结合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医疗行业里,如果你仅仅停留在产品,对于用户、商业和产业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价值的力量,微医的一个感触就是我们需要有信心、有方法,从对用户的价值到商业的价值、产业的价值,能够形成我们的一个解决方案。
在这么多年的运营中,我对这个行业有一些体会。首先,医疗是一个三角多方的博弈关系,下针、用药、定处方时,不能仅仅从一端、一方,而应该从整体的架构去设想我们的解决方案。
第二,医疗又是跟民生极其相关的。对于互联网习惯的从用户痛点出发去设计解决方案,在医疗里面可能要有一些变化,那就是我们同时要兼顾痛点,看准政策,然后再选择方案。这中间时间的拿捏度是对所有创业公司的挑战。
第三,由于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建设的特殊性,所以在前两方面能够形成自己解决方案的,最后一定需要体现在如何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这样一个最终的试金石。如果仍然停留在我如何能够为大专家、大医生、大医院提供什么服务,而无法为“小老百姓”、“小基层”、“小诊所”、“小药店”带来什么价值,那么可能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们将过去八年间走过的路,对于三角多方绘了一个简单的图,我们发现原有的供方从简单的大医院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卫计委和行业主管部门明确鼓励原来属于医院的十种功能机构应变成产业化的市场运作。我们的兄弟单位,像联影这样的公司,原本仅仅是设备的研发、销售,转成服务后带来巨大的机会。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解构的过程中,一些新的场景也随即产生,得益于产品和技术的解决方案,新的医疗场景也会在供方诞生。
在需方,以前我们总是习惯按照区域来分,我们发现很多的解决方案是可以按照专病、人群甚至是机构这样新的分类方式,因为分类方式决定你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支付方面,可以看到既有节流的医保控费的方案,也有开源的商保的方案。围着多方三角出现很多的机会,这一机会为各家的公司在痛点、政策和科技的把握方面提出一些要求和挑战,但是更多的是机遇。
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8月19日整个国家对于医疗的基本定性,它的作用、它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个信号我想就像今年国务院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定音一样,使得更多的资本、创业者心里更有数。我们到底是围绕大医院做生意,还是围绕老百姓的健康去找方案呢?这个信号非常明确。
最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体现在如何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微医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体会,总体概括来说就是医疗必须将精力从产品到产业的解决方案的升级过程,具体体现在如何实现连接以及智能。在这样的产品基础上再去实现产业对于医疗、医药、医保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我觉得这条路是微医在走的,也可能是我们更多的医疗创业者总的一个逻辑。
微医从挂号开始实现了连接的第一步,就是我与医院的连接,这一连接也是从浅到深,从最浅最简单的挂号开始,慢慢地涉及支付、候诊、诊后随访,基于对医院的深度连接,微医最直观、最直接的用户价值就是把医院的窗口云化,用户不必去那一物理空间完成,可以在屏幕上完成。在支付方面,大家知道现在的医保支付仍然需要用实体卡插那一下,但是实际上除了医保以外,拿实体卡去支付的已经越来越少。能够将医保支付(医保支付又分个人和统筹部分)云化,对于用户的便捷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互联网医院带来的医联体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事实上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形成医联体。其实在由微医承接的医联体里面,它们已经很早地实现了医联体的整体云化。对于医疗而言,一定要落在人上,尤其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这个特殊的人。他是非标的,怎么连?连了以后服务怎样能通?风险怎么能小?安全怎样实现?这些都是医疗在连接了物理空间、连接了数据以后最大的挑战。
当我们实现了这样一些关键环节的突破以后,其实在功能和工具方面,微医开发云智能的医生工作站,将它们的服务转化成家医服务和公卫服务,还有远程医疗服务的形式。
连接以后是什么,这是Pony(注:马化腾英文名)一直在想的,也是当时腾讯在成为微医股东前,他在想的一件事情。连接以后是什么?我们现在看来连接是一个物理变化,连接以后如果形不成化学效应,那么这种连接的效果是有限的。对于医疗来说,连接如何从物理变成化学,那么我们觉得就是智能。
微医联合浙江大学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资助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医学人工智能联盟。希望通过我们的连接,将原本大家必须分别去做的数据、整个算法的打磨以及应用场景的开发,能够有一些复用。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现在已经完成针对全科医生的辅助诊疗系统,以及为影像服务提供辅助诊疗系统。为大批的中医诊所,提供了中医的辅助药方和诊疗系统。在这样的探索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委托微医的国医馆承担中医药的探索。
基于以上的连接,以及连接以后实现的智能,微医的互联网医院接诊规模快速增长,到今年的3月份每天的接诊量达到了8.7万人次,这是任何一个物理的医院都无法实现的规模和效应。同时我们也连接包括30个省、2400多家重点医院、26万多名医生,以及我们自建的6家全科、100家医联体。从时间、从对用户的便捷效应,再到整个服务的经济价值,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了连接、有了智能,我一直没谈怎么变现。首先还是要感谢我们的股东们,能够在我们持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断鼓劲和加油,虽然没有回报。但是我知道他们心里其实也有更往上层的回报要求,所以我们不得不想这件事情。
有了云、有了智能以后,我们从用户价值的便捷性上升到服务的商业价值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上升以后,我们的商业价值也就实现了。所以我们推出家庭健康终端,这个终端服务同步、医同步、药同步、保同步,可以基于数据的打通、基于场景的连通、基于服务的接通。
我们觉得通过这样的连接,微医和广大的创业同仁们有机会创造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那就是基地、网点和终端。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服务模式下,从过去老百姓得病就跑大医院,经过现在的新型服务模式,先通过终端解决80%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社会化、市场化建设的新兴的医疗体系完成一部分,最后疑难病症再到大医院。有了产品价值、有了商业价值,产业价值也会随着这样一个底盘形成,基础设施的形成,创造行业价值。微医会成为直连的深度医疗的服务平台。针对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形成对用户的守门人的角色,对于医药服务,可以缩短流通环节,提升药企的营销效率。对于医保环节,節流的同时,更好地开源。微医推出自己基于行业的处方共享平台和责任医疗保险产品,投资中国第一家健康管理大学,这所大学也得到了哈佛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加持。
我们相信连接会形成巨变,连接会形成网络效应,在这种效应下我们会为股东贡献我们的商业价值。
(本文系微医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在投中年会上的演讲,有删节)
我们发现光有价值主张,如果没有价值交互能力其实也不会成为一个长久的公司。对于价值交互和行业结合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医疗行业里,如果你仅仅停留在产品,对于用户、商业和产业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价值的力量,微医的一个感触就是我们需要有信心、有方法,从对用户的价值到商业的价值、产业的价值,能够形成我们的一个解决方案。
在这么多年的运营中,我对这个行业有一些体会。首先,医疗是一个三角多方的博弈关系,下针、用药、定处方时,不能仅仅从一端、一方,而应该从整体的架构去设想我们的解决方案。
第二,医疗又是跟民生极其相关的。对于互联网习惯的从用户痛点出发去设计解决方案,在医疗里面可能要有一些变化,那就是我们同时要兼顾痛点,看准政策,然后再选择方案。这中间时间的拿捏度是对所有创业公司的挑战。
第三,由于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建设的特殊性,所以在前两方面能够形成自己解决方案的,最后一定需要体现在如何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这样一个最终的试金石。如果仍然停留在我如何能够为大专家、大医生、大医院提供什么服务,而无法为“小老百姓”、“小基层”、“小诊所”、“小药店”带来什么价值,那么可能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们将过去八年间走过的路,对于三角多方绘了一个简单的图,我们发现原有的供方从简单的大医院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卫计委和行业主管部门明确鼓励原来属于医院的十种功能机构应变成产业化的市场运作。我们的兄弟单位,像联影这样的公司,原本仅仅是设备的研发、销售,转成服务后带来巨大的机会。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解构的过程中,一些新的场景也随即产生,得益于产品和技术的解决方案,新的医疗场景也会在供方诞生。
在需方,以前我们总是习惯按照区域来分,我们发现很多的解决方案是可以按照专病、人群甚至是机构这样新的分类方式,因为分类方式决定你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支付方面,可以看到既有节流的医保控费的方案,也有开源的商保的方案。围着多方三角出现很多的机会,这一机会为各家的公司在痛点、政策和科技的把握方面提出一些要求和挑战,但是更多的是机遇。
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8月19日整个国家对于医疗的基本定性,它的作用、它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个信号我想就像今年国务院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定音一样,使得更多的资本、创业者心里更有数。我们到底是围绕大医院做生意,还是围绕老百姓的健康去找方案呢?这个信号非常明确。
最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体现在如何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微医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体会,总体概括来说就是医疗必须将精力从产品到产业的解决方案的升级过程,具体体现在如何实现连接以及智能。在这样的产品基础上再去实现产业对于医疗、医药、医保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我觉得这条路是微医在走的,也可能是我们更多的医疗创业者总的一个逻辑。
微医从挂号开始实现了连接的第一步,就是我与医院的连接,这一连接也是从浅到深,从最浅最简单的挂号开始,慢慢地涉及支付、候诊、诊后随访,基于对医院的深度连接,微医最直观、最直接的用户价值就是把医院的窗口云化,用户不必去那一物理空间完成,可以在屏幕上完成。在支付方面,大家知道现在的医保支付仍然需要用实体卡插那一下,但是实际上除了医保以外,拿实体卡去支付的已经越来越少。能够将医保支付(医保支付又分个人和统筹部分)云化,对于用户的便捷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互联网医院带来的医联体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事实上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形成医联体。其实在由微医承接的医联体里面,它们已经很早地实现了医联体的整体云化。对于医疗而言,一定要落在人上,尤其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这个特殊的人。他是非标的,怎么连?连了以后服务怎样能通?风险怎么能小?安全怎样实现?这些都是医疗在连接了物理空间、连接了数据以后最大的挑战。
当我们实现了这样一些关键环节的突破以后,其实在功能和工具方面,微医开发云智能的医生工作站,将它们的服务转化成家医服务和公卫服务,还有远程医疗服务的形式。
连接以后是什么,这是Pony(注:马化腾英文名)一直在想的,也是当时腾讯在成为微医股东前,他在想的一件事情。连接以后是什么?我们现在看来连接是一个物理变化,连接以后如果形不成化学效应,那么这种连接的效果是有限的。对于医疗来说,连接如何从物理变成化学,那么我们觉得就是智能。
微医联合浙江大学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资助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医学人工智能联盟。希望通过我们的连接,将原本大家必须分别去做的数据、整个算法的打磨以及应用场景的开发,能够有一些复用。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现在已经完成针对全科医生的辅助诊疗系统,以及为影像服务提供辅助诊疗系统。为大批的中医诊所,提供了中医的辅助药方和诊疗系统。在这样的探索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委托微医的国医馆承担中医药的探索。
基于以上的连接,以及连接以后实现的智能,微医的互联网医院接诊规模快速增长,到今年的3月份每天的接诊量达到了8.7万人次,这是任何一个物理的医院都无法实现的规模和效应。同时我们也连接包括30个省、2400多家重点医院、26万多名医生,以及我们自建的6家全科、100家医联体。从时间、从对用户的便捷效应,再到整个服务的经济价值,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了连接、有了智能,我一直没谈怎么变现。首先还是要感谢我们的股东们,能够在我们持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断鼓劲和加油,虽然没有回报。但是我知道他们心里其实也有更往上层的回报要求,所以我们不得不想这件事情。
有了云、有了智能以后,我们从用户价值的便捷性上升到服务的商业价值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上升以后,我们的商业价值也就实现了。所以我们推出家庭健康终端,这个终端服务同步、医同步、药同步、保同步,可以基于数据的打通、基于场景的连通、基于服务的接通。
我们觉得通过这样的连接,微医和广大的创业同仁们有机会创造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那就是基地、网点和终端。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服务模式下,从过去老百姓得病就跑大医院,经过现在的新型服务模式,先通过终端解决80%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社会化、市场化建设的新兴的医疗体系完成一部分,最后疑难病症再到大医院。有了产品价值、有了商业价值,产业价值也会随着这样一个底盘形成,基础设施的形成,创造行业价值。微医会成为直连的深度医疗的服务平台。针对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形成对用户的守门人的角色,对于医药服务,可以缩短流通环节,提升药企的营销效率。对于医保环节,節流的同时,更好地开源。微医推出自己基于行业的处方共享平台和责任医疗保险产品,投资中国第一家健康管理大学,这所大学也得到了哈佛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加持。
我们相信连接会形成巨变,连接会形成网络效应,在这种效应下我们会为股东贡献我们的商业价值。
(本文系微医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在投中年会上的演讲,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