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视角下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探讨——以“枫桥经验”为例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社会治理是法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社会,标准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枫桥经验”充分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的特点。然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标准化的制定、实施和推广三方面。笔者以此作为出发点,提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的建议,即改善制定机制、完善实施过程和进行合理推广。文章在借鉴吸收“枫桥经验”标准化的基础上,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道路。
其他文献
摘 要:民国贵阳实验救济院系清季“资善堂”演变而来,在救济上颇有影响。实践中贵阳实验救济院立足“教养兼施”理念,院内教养与院外救济并行,救济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内部存在经费困难、管理失序等局限,效果也参差不齐。最终的崩溃实质上是社会失序、经费缺乏、管理不善与政治变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同时认为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救济需要在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充实经费、改善管理,而若不能解决结构性社会贫困问题,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规模持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但也存在以下问题:教育质量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教育公平难以保障和办学同质化等。新时期,应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完善其治理模式,保障教育公平,鼓励高校特色办学,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事业。
摘 要:流亡日本后的梁启超在明治阳明学的启发下,开始主张阳明学“支流超渡东海,遂成日本维新之治”,并以“尚武”和“至诚”为关键词诠释了这一观点。梁启超受到井上哲次郎为代表的明治阳明学和中国传统阳明学素养的双重影响,开始利用阳明学培养具有“尚武”精神的“至诚”爱国的“新民”。梁启超在借鉴近代日本阳明学的经验时,无论在对阳明学“成日本维新之治”的诠释方面,还是利用阳明学培养中国“新民”的思想路径方面都
为贯彻落实宪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精神,倒逼法院提升刑事裁判能力,提升公众对刑事裁判的认同,因而,明确和进一步扩大刑事热点案件裁判公开的范围十分必要。其蕴含的法理是:刑事裁判公开与保密规定的背后是国家安全、刑事裁判稳定、个人信息安全与公众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冲突权益衡平的结果;刑事热点案件中,公众对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的需求大幅提高,既有的平衡状态需要作出新的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为保密范围的缩小和公开程度的加深。就具体扩大化的途径而言,从价值位阶出发考量,可以对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以
摘 要:1935年,国民政府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民国二十四年六月至二十五年底的《贵州省政府行政报告》中有关于教育工作进展的记述,其中之一是贵州省政府积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管理对全省教育事业进行系列“国家化”改造措施。通过整顿规范教育行政管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实施,规范发展中学教育,加快发展师范教育,努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创办社会教育,使贵州各项教育事业逐渐走上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摘 要: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下诏访书,并在安徽学政朱筠的建议下开始编纂《四库全书》。此后,各省将公私所藏善本书籍纷纷进呈到北京。《四库全书》是收录中国传统典籍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但同时禁毁书籍之多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湖南一直与采书和禁书运动相始终。相较于其他省,湘省所能进呈的书目较少,但禁毁数量居全国前列。这其中既有三湘先后为南明、吴三桂等势力所据,清廷统治力量薄弱的
近些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的哲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不断被渗透到教育中,表现为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体参与,由传统的离身认知教学转向具身认知教学。具身认知教学是指学生的身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活动。这一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多通道参与、生成性、情境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有利于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引导下,探寻构建具身认知教学的实践路径,对于我国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海南省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托,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海南省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安德森模型中涉及的三类因素均对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产生影响。文章针对分析结果和海南省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为海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些许建议。
自今年3月出版,拙作《瓦猫》与读者见面已有一段时间.心存感念的是,获得来自业界对这部小说的关注、研讨与反馈.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后,经历沉淀,也有些一己浅见与心得,藉此与方
期刊
葛亮“匠传”系列小说《书匠》《飞发》《瓦猫》以《瓦猫》为题结集出版。“书”与“修复”是《书匠》的核心情节;《飞发》借香港理发师技艺、理念之争,继续上海香港南北之争的双城故事;《瓦猫》以西南联大的抗战大历史诠释民间技艺与近代科学精神的融合过程。传统“百工”面临“现代”困境,“百工”而“可游”,意味着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在现代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适应,昭示出未完成的线性现代性的某种回环路径:在流动、越界中完成代际的精神传承与工艺创新,重建流动时代跨文化社会中,“物”与“人”之关系,思考后物质时代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