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读书对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一且对读书有了兴趣。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总要求中提出:小学课外阅读的总量在六年期间不少于145万字。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开设阅读课。激发读的兴趣
我们学校从1~2年级开设了“绘本”课,每周1节。3~6年级开设了阅读课,每周1节。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并且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利用阅读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同学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称,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最晚的在下周活动时间归还。这不仅仅激发了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每到阅读课,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争先恐后地登台发言;静悄悄聆听他人的介绍;积极主动地向别人借书或互换书看。看到选出的会长得到老师发给的一份精美的小礼品,每位学生也无不暗下决心,下次也争当会长!这样,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以课文为范例,扩展课外书阅读
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做个简要介绍,能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趣,最后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加上老师有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学生均能够配合课堂教学读完这些书。例如:学了《三打白骨精》读《西游记》;学习了《海伦·凯勒》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读《水浒传》;学习了《将相和》读《史记》少儿版;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读《昆虫记》等等。这样以课文为切入点,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合有关电视读名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过。让学生看完了这些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还有白话文,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自由选择,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有时候利用班会时间讲这类故事,激发读的兴趣,均是很有成效的。如去年教六年级时,我让学生读《西游记》,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开始还没读的时候,我总觉得没意思,但是一读起来,就上了瘾,读了一回又想再读一回。觉得很有意思。晚上,还梦见我和孙悟空在一起比高低呢!”还有一个同学这样写:“我觉得《西游记》很有意思,越看越入迷,我简直是书中的人物了……”
四、充分利用“自读课本”
我们学生除了语文书。还购置了一本与语文书配套的《新语文补充阅读》,上面的内容和课文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有必要认真阅读。我要求学生每个双休日读两到三篇,每篇至少要读流利,有些好的片断还要求他们背诵。阅读课有时就《新语文补充阅读》内容进行朗读比赛,并给比赛优胜者发奖品。学生一到双休日,都能自觉完成这项读书任务。
五、周周背诵古诗,不断积累语言
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并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
六、取得家长共识,巩固阅读兴趣
孩子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还需要大人精心的呵护。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鼓励家长和孩子同看一本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强化和巩固阅读兴趣。
总之。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搭建平台,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开设阅读课。激发读的兴趣
我们学校从1~2年级开设了“绘本”课,每周1节。3~6年级开设了阅读课,每周1节。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并且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利用阅读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同学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称,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最晚的在下周活动时间归还。这不仅仅激发了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每到阅读课,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争先恐后地登台发言;静悄悄聆听他人的介绍;积极主动地向别人借书或互换书看。看到选出的会长得到老师发给的一份精美的小礼品,每位学生也无不暗下决心,下次也争当会长!这样,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以课文为范例,扩展课外书阅读
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做个简要介绍,能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趣,最后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加上老师有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学生均能够配合课堂教学读完这些书。例如:学了《三打白骨精》读《西游记》;学习了《海伦·凯勒》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读《水浒传》;学习了《将相和》读《史记》少儿版;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读《昆虫记》等等。这样以课文为切入点,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合有关电视读名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过。让学生看完了这些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还有白话文,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自由选择,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有时候利用班会时间讲这类故事,激发读的兴趣,均是很有成效的。如去年教六年级时,我让学生读《西游记》,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开始还没读的时候,我总觉得没意思,但是一读起来,就上了瘾,读了一回又想再读一回。觉得很有意思。晚上,还梦见我和孙悟空在一起比高低呢!”还有一个同学这样写:“我觉得《西游记》很有意思,越看越入迷,我简直是书中的人物了……”
四、充分利用“自读课本”
我们学生除了语文书。还购置了一本与语文书配套的《新语文补充阅读》,上面的内容和课文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有必要认真阅读。我要求学生每个双休日读两到三篇,每篇至少要读流利,有些好的片断还要求他们背诵。阅读课有时就《新语文补充阅读》内容进行朗读比赛,并给比赛优胜者发奖品。学生一到双休日,都能自觉完成这项读书任务。
五、周周背诵古诗,不断积累语言
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并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
六、取得家长共识,巩固阅读兴趣
孩子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还需要大人精心的呵护。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鼓励家长和孩子同看一本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强化和巩固阅读兴趣。
总之。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搭建平台,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