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探宄,欲说还休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成团中心小学成立了字理课题研究组,不经意间,我就成了这个字理研究课题组的一员。对我来说这简直是太意外了,一是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课题的研究,二是我对字理方面的知识非常陌生。那时候,我心里被一个“愁”堵得满满的,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后来,在跟随课题组外出学习培训几次之后,眼界逐渐被打开:原来识字教学可以这样进行,语文课堂可以这样精彩……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心中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去学习和模仿的冲动,于是,我的字理学习探究历程就这样开启了。
  通过学习,我也渐渐懂得了一点字理教学方面的知识。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所谓字理,就是造字的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这是汉字与生俱来就有的最本质的属性。古老的汉字,浓缩了远古真实丰富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远记忆。这是汉字的表意性使然,我们的祖先对万事万物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缜密的思考和入微的描摹,都沉淀在这字形中。字理教学就是将这些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理可说的汉字规律作为识字的基本学理和根本方法,在科学析解、有效识记的同时,享受博大精深的汉字带给我们民族的丰厚滋养。 “字理识字”,主要是根据汉字本身的字理,将字的音、形、义充分的讲解,使学生从汉字构造意义上理解字的音、形、义。在识字教学中以汉字形、义、音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使他们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汉字的组构规律,加强了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
  运用学习到的字理知识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我有了收获的满足感。于是,我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到的东西似乎也更多了,在接下来的教学和辅导中,我尝试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就在我对字理教学乐此不彼的时候,随着我学习和探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也有了几个比较深刻的感受:第一,例如“日”字的教学,先展示太阳的彩图,后展示太阳的概括线条图,接着再展示金文(或甲骨文)、现代文的“日”,让学生对照认字,这样,就把“日”这个抽象的字符具体化,抽象化了,使学生对字的构形理解产生顿悟。同时,实物彩图、概括线条图以及由此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表象,是帮助学生实现“由图到字”转化过程的具体思维材料,解决学生识字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障碍。如在教学“雷”字时,出示甲骨文“雷”――为田野上空出现一片云,一道闪电划过田野,再现了“雷电”的场景,让学生望字生景。又如教学“长”字,甲、金文均像一长头发的老者,出示此图,学生对于“长”既用作长发飘然的“长”,又用作高寿长者的“长”便不难理解。再如“册”、“典”字,前者在甲骨文中如苇编的竹简的样子,而“典”很像手捧“册”字的样子。由于图画不但形象、直观,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于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如此方便学生记忆,也使学生加深对汉字本义的理解。图文并茂的教学的确方便学生记忆加深对字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没有多媒体教室,连打印机也只能打印黑白的A4纸,要准备这些上课的材料实在是太困难了,我有时上课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些简易图代替,但效果却大打折扣,没有这些图文资料,有些字理教学根本就无法进行。第二,字理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汉字的不断演变,有些汉字仍然保持其特有的字理,而有些汉字已经失去了字理,这些失去字理的字,如果再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本就无从谈起。字理教学只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时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一种手段,而并非我们的目的。有些词义学生早已知晓,而不是根据字形分析造字原意。如学生理解“妈妈”的“妈”字,是根据他们对“妈妈”的直观、亲身的直接感受得来的,而不是根据分析古人怎么造“妈”字得来的。还有的字,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后,学生就可以记忆和理解了,而如果生搬硬套用字理进行教学,那会适得其反的。如祖国的“祖”字,字理教学时够你教师讲上老半天的了,可是学生在书写的时候还是会把“礻”写成“衤”,有的可能把右边的“且”的里面多加了一横。还不如教学生将“祖”的平舌音读准,模糊地了解“祖国”的意思,掌握它的字形,能默写出来就行了。第三,字理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无论是象形字、形声字还是会意字等的教学,都是要让学生掌握其音形义,特别是字义,在字理教学中是讲解了一些,但是,字义的教学,实质上是词义的教学,而词义主要是从语言环境中习得。这就说理解字义(词义)主要的大背景是语言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第一学段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要“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以上几段文字中“词句的意思”也就包括了“词义”,它们也都表明,学生对汉字词义(字义)的了解主要是靠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了解字义并非主要靠分析字理,或者分析字形。
  总之,从开展字理识字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识字兴趣很浓厚,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增加了信息量,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本人的收获也不小,但是由于自身学识及其他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 這条字理教学之路将会走向何方,我还真不好怎么说。希望字理教学能很好地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其他文献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读后感训练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就提出了“读写结合”的
期刊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进一步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鼓励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与方法,但
期刊
史铁生是当下用心灵铸造文学世界并用心灵呐喊的作家之一,活到生命如花的年龄突然瘫痪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虽然他也曾想过“死”,但“活”过来的史铁生,对生命依旧张扬着火的热情,对苦难他依旧坚强,依然笑开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点,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甚为健全而丰满的想象。他用独有的生命体验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直观的、具有超越性的精神世界,生命在他的思考中不断延
期刊
一、一期一会之初识节气  在我园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把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一一罗列出来,再从中寻找适合我们年龄段幼儿开展的节气。据调查统计发现大班幼儿对于二十四节气较为陌生,班里88%的幼儿不知道节气,但51%幼儿知道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  二、亲近自然,寻找舌尖美味  (一)回归自然,走进自然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从幼儿最容易感知的自然与生活实物入手,将抽象的知识教育
期刊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我国历史上极宝贵的教育文献。韩愈为了扭转“不以师传为荣而以求师为耻”的輕师道德粗俗风气,挺身而出,作《师说》。它是韩愈不平则鸣的文章。由于其精辟的见解和行文的艺术成就,作为经典,不同时代的人总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与当代遥相契合的东西。笔者以现代的教育理念重品经典,重新发现文学、史学遮蔽下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重振
期刊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经典文化承载的仁、义、礼、智、信、德、孝、忠等许多道德伦理观念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我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每节课的课前都要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来诵读《小学生晨读课本》中的国学经典篇章。学生受益颇多,若能长此以往必是,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生。  课前经典诵读能够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期刊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已从教19个春秋,虽然称不上优秀教师,但19年里,我努力过、奋斗过,收获了别样的青春。感悟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只具备宽广的知识,光有青春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善于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有一项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品质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我与我的学
期刊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老师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
期刊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在参与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
期刊
伴随着新课改匆匆步履的催促,高效课堂教学就成了教育划时代改革的必然产物。随着高效课堂在我们仓颉学校的逐渐深入,我校由点到面开始了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经过近一年多的一线高效课堂教育教学尝试和实践,我感触颇深。我觉得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下面就我校实施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以来,我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