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助信息技术,让抽象的、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鲜活,从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道德与法治,带着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解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最热门的话题,也成为引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在此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架构
  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让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更加鲜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求知欲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小课堂接轨大社会,促进课堂社会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从理论架构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可以优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为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形成做好铺垫。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多是抽象的,尽管当前教材的编写充实了相当丰富的实例,但是学生在理解这些案例时,还是只能通过文字、图片信息来完成。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认知方式上的障碍,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坚持改革开放”这节课时,教学内容有两个重点:一是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二是让学生认识“坚持”。教材中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了“30年前的教室是破旧的平房,现在的五层教学楼崭新、漂亮”,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感知更加形象的改革开放的内容和过程。教师可以用图片、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生活地方的场景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由于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在信息技术提供的直接对比中,让学生的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自己生活的地方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同时,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同的时间内,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此时学生会发现“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样的结论认同,自然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结果,而结论认同就是社会认同,就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内涵,即要认识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核心素养又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另外还有六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了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所发挥的作用。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可以营造类真实环境的互动情境。因此,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内化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从而为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形成提供助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改革开放促发展”这节课时,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了既与课题内容相关,又能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素材,制作成了一个可以互动且链接外站的可执行文件。从文件性质的角度来看,其具有微课的内涵,因为学习要素比较齐全,但是体积又比微课稍大,正常阅读与互动可能需要十分钟左右。在设计时,教师更多地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体验。事实证明,学生在应用这一文件时,能够积极地进行互动。其中有这样一个内容:单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图片,可以链接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1978历史大转折”页面,学生可以在此处看到当时《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等史料,这些史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形象的素材作为支撑,其后才有可能通过抽象思维概括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认识,然后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帮助学生完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概括。
  核心素养追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追求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的培养。在这些追求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铺就核心素养培养的道路,以让师生共同行走在核心素养落地的路上。
  参考文献:
  [1]李圣德.“四化”撬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条件下道德与法治“三化”課堂教学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6).
  [2]李红秀.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7(2).
  [3]邓维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与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明确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有效突出了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信息技术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机器人走迷宫”为例,探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个体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史料充实、科学呈现内容的特点,以“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立足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紧扣说课内容和环节的基本要求,系统分析教材和学情等,重点解读教学设计意图和采取的方法、措施,认真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理性思考,总结历史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说课要点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部编版《义务教
期刊
摘 要: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家庭层面来说,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重任,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期待,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切实减轻由于家庭因素带来的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关键词:课业负担;家庭教育;指导建议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问题一直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一份关心与尊重,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他们的抗挫力。另外,还要争取家庭、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能早日消除语文学习的障碍,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
期刊
摘要:文章积极探索生物课程中核心素养的落地途径,尝试在翻转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以生物课“单细胞的生物体”为例,探索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抛砖引玉,希望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核心素养;生物教学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翻转课堂逐渐被推广到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其中翻转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社会未来人才的艰巨任务。虽然我国的文化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阅读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实质上的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展开研究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强调学生个体的“经历、体验、迁移、探索”为主体的体验学习被大家广为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可由教师传授,也不能被移植,只能由学生亲自去经历。  关键词:体验学习;激发兴趣;活跃思维;自主建构  一、体验学习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天生好动、爱玩,教师利用
期刊
摘要:教学生通过“读”把握重点,通过“做”突破难点,通过“写”理清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坚持不懈通过以上三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持之以恒进行渗透、指导、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审题技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目
期刊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述为主,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三段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科学课程活动各个环节与学生的学习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了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三段式”教學模式;科学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开始推行的初中科学“三段式”教学
期刊
摘要:文章以《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为例,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云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共享资源,解决目前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备课效率低、教学设计因循守旧、文本探究不深入、课堂趣味性不强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共享资源;传统文化;网络学习空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预习效率低;教师教学设计因循守旧;教师课上灌输的多,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