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史料充实、科学呈现内容的特点,以“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立足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紧扣说课内容和环节的基本要求,系统分析教材和学情等,重点解读教学设计意图和采取的方法、措施,认真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理性思考,总结历史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说课要点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本册历史教材和第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篇点题,由于列强侵略,出现民族危机,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学习本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和关键。
本节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记述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涉及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的纵向联系,中、英国情的横向联系,内容较多。教学中,要抓住两条主线——列强(英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陈化成血战吴淞口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图片资料等史实,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明确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列表比较、播放《南京条约》视频等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鸦片危害的史实,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讲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事迹,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林则徐禁烟和中英《南京条约》。让学生正确认识虎门销烟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逐项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八年级学生对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侵略战争等世界史知识比较陌生,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比中英经济、军事实力、社会制度等国情,指导学生辨别和分析史实,突破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看问题轻实质、重表象。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释疑解惑,达到讲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法:采用读书指导法、观看视频、列表比较等方法,精讲多练,以教促学,将讲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激励,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鸦片图片,结合中小学“青骄第二课堂”禁毒知识,“国际禁烟日”“禁毒日”“中国禁烟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等问题创设课堂活动情境,由探究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导入新课。这样设计,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走进历史,结合史实展开,说明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学习历史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2. 明确目标,知悉任务
学生带着学案中的问题,快速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3. 逐步深入,学习新课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对比中、英贸易,认识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列举史实和举例說明鸦片之祸,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历史关照现实,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提问,突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点。设计目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设计两个教学活动:议一议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探讨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引出中、英地理位置,探究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国情。分清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展示鸦片战争的动画形势图,了解战争过程,中国人民的抗争,掌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表达能力。
(3)《南京条约》的签订。
播放微课,列表清晰呈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使中国发生的变化,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结论。
合作探究《南京条约》速记大赛,交流识记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将条约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四个关键词,“通商”口岸为“广、夏、福、宁、上”(首字浓缩记忆法)等。
利用微课,图表直观阐述历史知识,陈述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巧妙攻克重、难点。
4. 列表梳理,课堂小结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归纳总结,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板书设计),采用启发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随堂演练,精炼达标
设计如“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领土”,强调“香港岛”等练习,考查基础知识、能力拓展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出发,引导和组织学生依据学案自主阅读、思考学习、讨论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教材内容和插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循序渐进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增强对“鸦片战争”学习的认识、体验和感受,学会运用辩证方法分析历史材料,提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适当给予讲解、分析,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释疑解惑的目的。“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历史教训、启示的教育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建议课堂适当留白,留足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总之,说课要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紧扣教材内容、学情、教学环节要点进行讲解和说明。
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说课研究(TS[2020]GH33)。
参考文献:
[1]袁玉娟.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构历史高效课堂[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8).
[2]袁玉娟,袁恒春. 创建高效初中历史深度融合课堂的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3).
关键词:初中历史;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说课要点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本册历史教材和第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篇点题,由于列强侵略,出现民族危机,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学习本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和关键。
本节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记述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涉及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的纵向联系,中、英国情的横向联系,内容较多。教学中,要抓住两条主线——列强(英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陈化成血战吴淞口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图片资料等史实,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明确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列表比较、播放《南京条约》视频等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鸦片危害的史实,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讲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事迹,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林则徐禁烟和中英《南京条约》。让学生正确认识虎门销烟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逐项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八年级学生对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侵略战争等世界史知识比较陌生,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比中英经济、军事实力、社会制度等国情,指导学生辨别和分析史实,突破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看问题轻实质、重表象。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释疑解惑,达到讲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法:采用读书指导法、观看视频、列表比较等方法,精讲多练,以教促学,将讲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激励,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鸦片图片,结合中小学“青骄第二课堂”禁毒知识,“国际禁烟日”“禁毒日”“中国禁烟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等问题创设课堂活动情境,由探究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导入新课。这样设计,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走进历史,结合史实展开,说明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学习历史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2. 明确目标,知悉任务
学生带着学案中的问题,快速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3. 逐步深入,学习新课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对比中、英贸易,认识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列举史实和举例說明鸦片之祸,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历史关照现实,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提问,突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点。设计目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设计两个教学活动:议一议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探讨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引出中、英地理位置,探究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国情。分清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展示鸦片战争的动画形势图,了解战争过程,中国人民的抗争,掌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表达能力。
(3)《南京条约》的签订。
播放微课,列表清晰呈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使中国发生的变化,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结论。
合作探究《南京条约》速记大赛,交流识记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将条约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四个关键词,“通商”口岸为“广、夏、福、宁、上”(首字浓缩记忆法)等。
利用微课,图表直观阐述历史知识,陈述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巧妙攻克重、难点。
4. 列表梳理,课堂小结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归纳总结,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板书设计),采用启发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随堂演练,精炼达标
设计如“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领土”,强调“香港岛”等练习,考查基础知识、能力拓展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出发,引导和组织学生依据学案自主阅读、思考学习、讨论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教材内容和插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循序渐进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增强对“鸦片战争”学习的认识、体验和感受,学会运用辩证方法分析历史材料,提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适当给予讲解、分析,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释疑解惑的目的。“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历史教训、启示的教育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建议课堂适当留白,留足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总之,说课要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紧扣教材内容、学情、教学环节要点进行讲解和说明。
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说课研究(TS[2020]GH33)。
参考文献:
[1]袁玉娟.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构历史高效课堂[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8).
[2]袁玉娟,袁恒春. 创建高效初中历史深度融合课堂的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