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伟是一位被称为“魔法师”的科学家,他在给孩子们做科普试验时,将手中的试管一晃,各种试剂便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换了颜色。他用科普试验勾起了无数孩子对科学的强烈兴趣。
来到中国做科研
戴伟本名David G. Evans,出生在英国伯明翰的一个教师家庭。1984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的戴伟,开始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987年,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戴伟作为受邀的外国专家,第一次造访中国。“在来中国之前,我就通过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订阅了《北京周报》,古老的中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
之后,戴伟每年都会来中国一两次,访问几所大学、做学术报告、旅游,日新月异的中国释放出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他想要在这里工作、定居。
为了学好中文,戴伟买来《新华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立刻查阅,一年下来就把字典翻烂了。就这样,戴伟的中文水平飞速提高,还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每逢春节,他更愿意跟朋友一起到中国的农村过年,感受传统春节的气氛。热情好客的村民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戴伟感受到家的温暖。
1994年,戴伟结识了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段雪,并开始与其进行合作研究。两年后,北京化工大学正式邀请他作为特聘教授来到中国工作。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戴伟与科研团队一起研发了农业大棚塑料膜的添加剂,为农业环保贡献力量;研发了高速公路沥青添加剂,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他还推动了北京化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国际高校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中国的科研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戴伟与团队合作,共同开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层状及层柱结构材料研究领域,奠定了该领域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方面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2011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给每个分会拨款1000英镑,戴伟作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北京分会主席,决定利用这一资金设计长期可持续的化学实验活动,也是这一举动改变了他在中国的从业之路。
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老师
当年,受一位创办慈善会的英国朋友邀请,戴伟开始给京郊打工子弟学校的中小学生讲解化学。“我把这个项目叫作‘快乐科学’,项目运用一系列有趣安全的化学实验,唤起孩子们对化学的好奇心。”
戴伟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拨款买来设备和仪器,带着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生去打工子弟学校给孩子们讲课,教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
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反应,让戴伟备受鼓舞。从那以后,喜欢变化和挑战的戴伟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科研和教学工作,并将实验室搬进了子弟学校、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他的实验课堂总是能引起学生的惊叹和尖叫,戴伟也希望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更重视科学。
“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不能认为科学家什么都懂,有的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有的我们理解错了,所以要相信通过努力学习,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我不仅要启发他们,还要让他们知道学习科学不仅是为了考试,学习科学以后可以发明新的物质,发现新的规律。”
2014年,戴伟正式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知名学者科普报告宣讲团成员,先后走过中国30个省份300余座城市,走进600余所中小学,为20余万中小学生和公众开展科普讲座。
2016年,戴伟获得了中国科协颁发的“科普中国特别贡献者”荣誉称号。他说:“我在中國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科学家仍然在乐此不彼地开展科普工作,这令我十分敬佩。我也希望一直在科普的道路上走下去,尤其到更多偏远的地方去做科普活动。”
让孩子们爱上了科学
2018年起,戴伟在快手、百度百家、哔哩哔哩站等平台开通了直播账号“戴博士实验室”,将化学实验录制成视频放在了这些新媒体平台上。
戴伟把实验设计得像魔术一样好看、有趣又好玩。满头白发的洋教授,流利的中文,新颖、有趣的化学实验场景深深吸引了网友的注意。短短几个月,“戴博士实验室”就吸引了200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阅读量达到2000万次,戴伟以化学科普专家的身份走红网络。
粉丝们经常会在视频评论区就一个个化学现象展开激烈讨论。至今“戴博士实验室”已发布约2700条内容,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
“科学家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和发现能力,能看到课本没有说的东西。我们设计实验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除了展示实验过程之外,戴伟希望能够让更多学生亲手做实验。最近两年,戴伟和他的团队开始设计微型实验包,将它寄给学生和粉丝们,让更多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在家里跟着科学家一起做实验。
如今,戴伟在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了科普基地,每周邀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走进其实验室,一起与化工大学的学生做科普实验。
年过花甲的戴伟不曾想到,几十年前对中国的“好奇心”吸引他定居北京,如今他又将各类化学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点亮”成千上万个中国孩子的好奇心。
2020年9月11日,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戴伟作为现场唯一的外籍科学家代表,为中国编制“十四五”规划谏言,特别是对未来五年如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戴伟认为,科普和科研是科学创新的两翼,让大众拥有科学分析的方法与培养科学家一样重要。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