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筑家遇到面包师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村好文的新书《在北海道盖面包屋》令人怦然心动,原因有三:其一,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演变成终身友谊,散发出的人性光芒着实令人羡慕;其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家也需到处寻找灵感,他首先是富有童心的人,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其三,热爱自己的工作,面包师神幸纪就觉得做面包也是一件神圣的事,所以,每次将面包放入面包窖,他都是那么虔诚。
  《在北海道盖面包屋》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从头至尾都仿佛如新烤出的面包,香喷喷地冒着诱人的热气。
  某天,建筑家中村好文收到一封来自北海道面包师神幸纪手写的委托信,主题是:“请您帮我们实现盖一栋小面包屋的梦想。”他在信里介绍自己住在北海道真狩村。他做面包也如小乡村般简朴,磨面粉、劈柴、观察火候,烤面包。信的落款人是一家三口:神幸纪(34岁)、麻里(38岁)、幸太郎(4岁),多么郑重的一封信。
  中村好文热情地回信:“我很乐意接下这间小屋的设计工作。事实上,我现在的心情是,绝不能把这份工作交给其他建筑师。”由此,一个建筑家与面包师共同设计、构筑梦想的面包屋的故事开启了。通过一封封手写书信,谱出宛如窑烤面包般朴实的敦厚友谊,也携手完成了梦想中的面包屋。
  书中的插图相当用心:有建筑家一次次修改的手绘图纸,有面包房一步步落成的照片,还有面包师在炉前添加木柴认真烤面包的样子。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村好文在法国出差时寄给神幸纪的一张明信片:一个法国小男孩夹着刚买的、长长的法棍面包眉开眼笑地走在路上。他说,因神幸纪曾在巴黎留学,这个小男孩非常像幸太郎,所以迫不及待地寄出了这张明信片。
  两个男人通过一封封书信,探讨如何把面包屋盖得既美又实用,既是生活的场所,也是工作的空间。神幸纪去信说这块地皮上有六棵鱼鳞云杉,他和家人想把这几棵杉树保留下来。中村好文马上回信:“我无论如何也要留下这六棵鱼鳞云杉,它们应该被留下。”幸太郎想盖一座树屋,可爱的小树屋果然落成了。面包屋上梁仪式,神幸纪提议用撒面包代替撒年糕,中村好文觉得特别好,他也从东京飞来参加了仪式。他们唯一的一次分歧是在讨论“美的建筑”时,中村好文以为神先生夫妇看重“化了妆的建筑”,措辞有些激烈。我理解为一个专业人士对自己领域的捍卫与工匠精神,而神幸纪回复“您其实不必用如此严厉的话语来告诫我们”,只是误解了“能否呈现更原始的感觉”这句话而已,一场不快烟消云散。后来,他们去对方的工作地旅行、参观,成为好朋友。
  难得的是,此书的两位作者看上去都帅帅的。面包师穿着工作服严肃的样子,让人觉得他烤出的面包也是有灵魂的。而中村好文的照片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帅气儒雅,能把工作做得既专业又好玩,还能一本本地出书。
  当建筑家遇到面包师,他们惺惺相惜,成全彼此的梦想,造出一栋有温度的房子。中村好文主动提议让神幸纪每月寄两次面包到他的事务所,来分期冲抵一半的设计费,直到付完为止。神幸纪则说:“没有为止,除非面包店或事务所任意一方从世界上消失。”
  看完此书,真想即刻飞到北海道真狩村那家叫“神”(Boulangerie JIN)的面包店去尝一尝神幸纪烤的面包,再沿着木梯爬上幸太郎的小樹屋瞧一瞧。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朋友的孩子去國外留学,一去三年,没有回来过。当然,朋友夫妻俩,每天都通过手机和孩子联系,或文字留言,或语音通话,或视频聊天。他们从视频中可见孩子的变化,又高了,更瘦了。  虽然网络很强大,视频很清晰,如在眼前,但终归与面对面不一样。有时候,妈妈想摸摸儿子的脸,只能触摸到冰冷的手机屏幕。儿子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爸爸希望像他小时候一样拍拍他的肩膀,将支持和力量传导给他,也无法做到。儿子忽然特别想家了,
期刊
大胆设想  1943年春,日伪军秘密调集大量兵力,准备重点“清剿”苏中四分区的通海五县(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通海五县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贯通大江南北的咽喉通道。一旦这五县失守,江南新四军十八旅将孤军奋战。事关根据地的安危存亡,坚守又没有实力,怎么办?  军区领导经过反复研究,一个大胆设想形成了。他们决定派一个团以假投敌的形式驻扎到通海,借以侦察敌情,控制大江南北的通道,等任务完成后再
期刊
美国《新闻周刊》曾刊载过一千年内全世界的四十位智慧名人,中国人占据三席: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成吉思汗,第三个是左宗棠。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同为晚清三大重臣,虽然同朝为官,但是三人的为官之道和性格却大相径庭。曾国藩是中国最后一个理学家,一生为官清廉,谨小慎微,时时反省,严于律己,功高盖主却能全身而退,这种性格放在哪个时代都堪称完美,这也是其处世之道备受世人推崇的原因。李鸿章适应能力极强,左右
期刊
豆沙关镇大门  一个崇山峻岭里的弹丸之地,同时有秦驿道、水道、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五道”错落呈现在这张巨大的五线谱上,不同的运行工具、不同的声音震波,联袂上演一道潆洄于历史河谷的交通变奏曲。这就是“滇川门户”石门关。崇山峻岭里的隋唐关隘  石门关地处云贵高原北端的盐津县豆沙关镇,四周山川险阻,处处千仞绝壁、深涧高壑。  今年6月底,我带家人自驾去豆沙关镇游玩,从四川乐山市经犍为县进入云南境内,经
期刊
沿着南京城南老门东曲折幽深的巷弄穿行,或许就会在一个转角不期然遇见南京越剧博物馆。高高的门楣上纹饰绚烂明丽,在古朴低调的建筑群衬托下尤为亮眼,吸引得人不由自主地想进去一探究竟。竺派风韵长  曾有人把越剧比作戏曲体系中声乐美的“皇后”,宛如一泓晶莹的清泉在溪谷中回旋,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剧迷。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兴起后在江浙沪一代广为传唱,成为江南氤氲水汽孕育下开出的一朵清雅的艺术之
期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一江春水两岸画的浙江桐庐,坐拥富春山水,有着得天独厚的绝美景色,被誉为“中国画城”。因地处“三江两湖”的黄金地段,有着1800年历史的桐庐自古以“山青、水秀、史悠,境幽”闻名于世。千百年来,这里的山水人文让李白、范仲淹、苏东坡等留下了名篇佳句……江南第一名山  到桐庐游玩不可错
期刊
去年,陈丹青出了本新书叫《张岪与木心》,我在一个读书会上有幸获赠了这本书。  张岪,即陈丹青,此笔名系木心所起——木心觉得陈丹青三个字都是横竖笔画,签名不容易好看,于是给他起名“岪”,因为陈丹青喜欢山,而“岪”字指山路崎岖。张姓,是陈丹青母亲的姓氏。  木心死后,陈丹青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因为不想分离,此后每逢木心忌日,陈丹青便为他写一篇回忆的稿子。待木
期刊
2020年7月3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莫言新作《晚熟的人》。8月初,我终于拿到了这本新书。于是,点灯熬油,每晚静静翻看。  全书由12个中短篇故事构成,一个个熟悉的人物,在莫言的乡土上一一呈现,却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样子。《斗士》中的武功,是一个凶残的弱者,一辈子受尽欺凌,但他睚眦必报,做了很多突破底线的坏事。《贼指花》里的武英杰外形像一个英雄人物,敢作敢为、仗义大度而慷慨,非常符合硬汉的形象。
期刊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完成于1919年,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原型,讲述了伦敦的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选择成为颠沛流离的画家,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的故事。  可能你还没看过这本书,但你也许听过这句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这是作家刘瑜对这本书的评语。看完这本书之后,在一个为生活继续抗争的人看来,这句
期刊
你要的不是重新开始,你要的是行动,从而转向一个崭新的结局。  ——作家七堇年  生活是第一位的。有生活,就可以头头是道,横写竖写都行;没有生活,就会捉襟见肘,或者,瞎编。  ——汪曾祺  我不想成為上帝或英雄,只是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  ——切斯拉夫·米沃什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朱自清  生活上依赖别人,又希望得到别人尊重,那是没有可能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