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是语文素养的基石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从“工具性”、“人文性”或者说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两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智力因素的主要培养目的是语文能力、语感和思维习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培养目的是爱国精神、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健全人格。可见,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任务,培养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天职。为何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笔者认为:
  一、更新教学思想、凸现主体性教学风格
  在语文教学实践和改革潮流中,一批风格独特,成就斐然的优秀语文教师,以对时代和生活的敏感,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陈钟棵老师从哲学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思考,认为语文教育面临着从“语言——思维型”到“语言——人的发展型”转变。钱梦龙、于漪老师均提出语文教学“目中有人”,语文教学是为了“人的发展”……他们的教学理念是“为了人的发展”,他们的教学风格的显著特征是重塑人文精神,凸现教育主体的个性、人格可持续发展。因此,更新教学思想,打破“静听教学”的一潭死水,加强师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性,才能逐步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局面。
  二、形成开放系统,挖掘教材的时代精神
  相对于时代发展而言,语文教材内容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静止性、封闭性和滞后性特点,这就需要把语文教学变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使教学内容、方法与时代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应延伸教学空间,让学生回归“生活”。“九义”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以语文与生活为中心的结构体系,需要语文教师更新课堂概念,拉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努力开拓教材思想内容的思维空间,尽力消除教材静止性、封闭性与相对滞后性的局限。
  另一方面,应利用语文人文性特点,渗透时代精神。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的工作着力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主体意识。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无论选择、竞争或合作,都要求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和主动意识。语文教材中不少文学作品如《松鼠》、《猎户》等作品教学则应反弹琵琶,强化爱护动物、珍惜生命意识,同时这种逆向思维训练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技术创新的能力。二是传统课文要推陈出新,教出新意。如在《鱼我所欲也》、《出师表》、《荆轲刺秦王》等课教学中,要注意汲取精华、摒弃糟粕,使学生对正当利益观、人生价值观有恰当认识。这种多元开放、充满思辨和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学,终将对肤浅单调的文化意识脱轨,产生对人的终极关怀,丰满学生的人格个性,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持久力,健康成长为时代新人。
  三、运用多种手段,增强人文性育人功能
  一是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多媒体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优化“信息通道”,增强信息传递的主体化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语文的教师须用相当心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载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将来投身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接轨,
  二是倡导阅读名著活动。读名著,有助于培养性的健康人格,同时还具有提升人类心智的功能,使人们从中汲取了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语文教材中,入选了一些名著的片断或部分章节作为阅读材料,仅这是不够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按学段由浅渐深地给学生推荐书目。先读一些字词优美,文不甚深,思想内涵丰富的作品,再读一些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较高的经典,通过阅读名著,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力和人文素养。
  三是加强劳动与吃苦教育。一帆风顺,缺乏苦难的经历也是一种贫穷。吃苦的经验,苦难的记忆既是主体精神的一种价值素质,也是一种历史意识。吃过苦才能品出甜,受过难才知道珍惜幸福,才能从心底孕育真情与爱意。
  总之,弘扬人文精神,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丰富内涵和精神动力;培养人文素质,才能塑造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人文教育,才能真正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深刻认识并努力实践这一教学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渐入佳境,迎来“每个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百花齐放的春天。(作者单位陕西省旬阳县城关一中 旬阳师训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没有爱,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其实在思品课的教育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人的思想取向是受情感的好恶支配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有利于教师走进孩子的心灵,体会孩子的感受,遵循孩子生命发展的规律,踏准弦子生命的节拍,真正视孩子的生命成长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思品课教学中要针对孩子生理、心理等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真情感染孩子,以达到是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完整人格的塑造,为
期刊
一、在语文课的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造句时,除了要求语法正确,还要求意思表达合情合理。如用“平等”一词造句,这本不难,同学们都理解它的词义:泛指地位相等。但我遇到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却在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一个句子:“同学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很显然,这位同学与老师之间一定有误会,如果处理的不及时、不得当,会给他造成更重的心理负担,以致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
期刊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青年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首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重加强以下几方面:    一、有针对地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事实上我们往往忽视的
期刊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然而,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独特见解,构思新颖的作文在学生中很少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    一、 重视知识积累,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创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知识的累积,再有创意的作文,也会语言干瘪,言辞
期刊
写作时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作者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虽然对写作的重要性大家都不否认,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也一直没有中断,但作文问题却似乎始终没能解决好,致使作文已成为教师头疼,学生苦恼的事。  作文总是带有情境性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求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理、情。“情境作文”具有形象鲜明,情感真切,生动活泼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渐成熟,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利用游戏教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愉快地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一、利用游戏教学的特有功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要善于在数学的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喜欢做游戏
期刊
小南的逝去,带给其家人的,是深深的痛苦和绝望。同时,也震撼了我们的灵魂,我们为小南柔弱的生命痛惜,为他家人的悲伤扼腕,我们更多的是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思。一个10岁的孩子,一个尚未开放的花骨朵,却凋谢于露珠闪烁的清晨,这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又增添了一笔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  据报道,小南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新疆打工,小南属于地道的留守儿童。与其他留守儿童一样,缺少关爱和家庭温馨的成长环境
期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教学是从“成功引起”开始的,“成功引起”也就是新课导入。本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导入为例,探索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方法。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教的活动既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有效性即指教学符合教学规律。怎样的导入才是有效的导入呢
期刊
发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探究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更发现了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身上焕发出的巨大的学习潜质。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去主动探究。那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许多教师开始有了一种共同的感触,那就是“如今的孩子知道得太多了,真是越来越难教了”,或是“孩子真是太聪明了!”这对
期刊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其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琢磨、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通过对典型例题、习题的分析、讨论、切磋、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对复习课的几点肤浅的认识,敬请同行批评斧正。   一、复习课的特点  1.自主性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