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治疗组)发病24h内使用甘露醇常规剂量250ml治疗,B组(观察组)使用甘露醇半常规剂量125ml治疗,C组(对照组)使用呋塞米30-40mg;用药48h后CT复查,14d后行疗效评估。结果CT复查A组血肿扩大11例,占44%,B组血肿扩大3例,占12%;C组血肿扩大4例,占16%。A组与B、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治愈好转率为60%,B组好转率84%,C组好转率80%,A组与B、C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使用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可增加脑血肿扩大的发生,导致病情加重,半常规剂量较为安全。
【关键词】甘露醇;高血压;脑出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62-01
甘露醇为一种无毒性的单糖,不在体内代谢且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可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到血浆而使组织脱水,具有降低微循环阻力和增加供氧的作用。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甘露醇主要起到以下作用:脱水,减轻脑水肿并降低颅内压;甘露醇的高渗溶液作为降颅内压药物,对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被证明是安全且有效的;能抑制神经元细胞膜的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并延缓神经元的非可逆性损害等。甘露醇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1],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甘露醇的使用不当即为其中之一。为探讨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甘露醇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75例患者的結果,并对甘露醇的正确使用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h内接受诊治,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995)[2]。经颅脑CT证实,所有患者均为内囊或脑叶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较轻,出血量为10-40ml,血肿形状较规则,心、肝、肾功能正常,凝血机制正常。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等相关因素上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A组,发病24h内采用甘露醇常规剂量(250ml),6-12h/次,静脉滴注;B组,发病24h内采用甘露醇半常规剂量(125ml),6-12/次,静脉滴注;C组,发病24h内使用呋塞米30-40mg,每日6-12h/次静推。
1.3疗效评估采用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发病后第14d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定,转归划分成5个等级:①基本治愈:所得评分降低大于9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所得评分降低44%至90%,病残程度1至3级;③进步:所得评分降低18%至45%,病残程度4至5级;④无效/恶化:所得评分降低至18%以下,或有所增加;⑤死亡。治愈好转:包括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CT复查治疗48h后经CT复查,A组血肿扩大11例,占44%;B组血肿扩大3例,占12%;C组血肿扩大4例,占16%,A组与B、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24h采用常规剂量(250ml)甘露醇治疗,其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要高于采用半常规剂量(125ml)以及采用呋塞米治疗的发生率;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或呋塞米相对安全。
2.2疗效评估经治疗14d后,对三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A组好转率60%,B组好转率84%,C组好转率80%,A组与B、C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水肿是最显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它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之一。甘露醇长期以来被用于静脉滴注以减轻脑水肿,其脱水、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可靠确切,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法[3]。过去人们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只是一个短暂过程,仅仅持续约20至30分钟的时间,患者的症状加重因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所致[4]。这以观点随CT的广泛应用而改变。最近研究表明:入院后一段时间之内,一些患者仍然会继续出血,其持续的时间大约为6-24小时[5]。国外学者[6]曾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CT随诊发现:早期的病情恶化是由血肿增大导致的,但48h后主要由脑水肿所致。甘露醇可使组织液水分转移到血浆,因而容易诱发、加重脑出血。头痛为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症状。本研究也显示,早期应用常规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时,有较多的患者出现了剧烈的头痛。本研究统计结果也表明:早期采用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会增加继发性出血发生率;而半常规剂量甘露醇及呋塞米对继续出血影响较小,而且对头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
甘露醇引起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继续出血与两个机制相关:一是通过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的含水量,降低了颅内压,血肿与脑组织之间压力梯度快速增大,解除了出血动脉的破裂口的压力,还没牢固的血栓发生脱落进而导致继续出血;另一机制为甘露醇的扩容作用减小了红细胞的平均体积,血细胞比容也降低,血黏度变低,红细胞变形性增大、聚集性降低而影响了血栓形成及加固,导致继续出血发生率增大[7]。本研究临床观察也证实,常规剂量的甘露醇容易引发脑血肿扩大;而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或用呋塞米,于6小时后再用甘露醇可有效地缓解头痛等症状,也不会引发血肿的扩大,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建议:中量或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不宜采用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以防发生血肿扩大;如颅内有明显的高压症状则可采用半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或者先用呋塞米而后用半常规剂量甘露醇,效果会更好。参考文献
[1]杨旭光,吴卫军,葛林波,等.3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医药,2005,9(10):767.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志,1996,29:379-380.
[3]赵飞,吴冬雷,洪正安,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06,10(6):440-1.
[4]李铁山,韩仲岩.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1):95-96.
[5]李铁山,韩仲岩.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1):95-6.
[6]袁泉.静滴甘露醇致低颅压反应13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7):313-315.
[7]杨勇.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的临床应用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J].2008,29(5):20-2.
【关键词】甘露醇;高血压;脑出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62-01
甘露醇为一种无毒性的单糖,不在体内代谢且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可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到血浆而使组织脱水,具有降低微循环阻力和增加供氧的作用。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甘露醇主要起到以下作用:脱水,减轻脑水肿并降低颅内压;甘露醇的高渗溶液作为降颅内压药物,对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被证明是安全且有效的;能抑制神经元细胞膜的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并延缓神经元的非可逆性损害等。甘露醇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1],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甘露醇的使用不当即为其中之一。为探讨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甘露醇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75例患者的結果,并对甘露醇的正确使用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h内接受诊治,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995)[2]。经颅脑CT证实,所有患者均为内囊或脑叶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较轻,出血量为10-40ml,血肿形状较规则,心、肝、肾功能正常,凝血机制正常。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等相关因素上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A组,发病24h内采用甘露醇常规剂量(250ml),6-12h/次,静脉滴注;B组,发病24h内采用甘露醇半常规剂量(125ml),6-12/次,静脉滴注;C组,发病24h内使用呋塞米30-40mg,每日6-12h/次静推。
1.3疗效评估采用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发病后第14d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定,转归划分成5个等级:①基本治愈:所得评分降低大于9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所得评分降低44%至90%,病残程度1至3级;③进步:所得评分降低18%至45%,病残程度4至5级;④无效/恶化:所得评分降低至18%以下,或有所增加;⑤死亡。治愈好转:包括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CT复查治疗48h后经CT复查,A组血肿扩大11例,占44%;B组血肿扩大3例,占12%;C组血肿扩大4例,占16%,A组与B、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24h采用常规剂量(250ml)甘露醇治疗,其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要高于采用半常规剂量(125ml)以及采用呋塞米治疗的发生率;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或呋塞米相对安全。
2.2疗效评估经治疗14d后,对三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A组好转率60%,B组好转率84%,C组好转率80%,A组与B、C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水肿是最显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它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之一。甘露醇长期以来被用于静脉滴注以减轻脑水肿,其脱水、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可靠确切,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法[3]。过去人们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只是一个短暂过程,仅仅持续约20至30分钟的时间,患者的症状加重因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所致[4]。这以观点随CT的广泛应用而改变。最近研究表明:入院后一段时间之内,一些患者仍然会继续出血,其持续的时间大约为6-24小时[5]。国外学者[6]曾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CT随诊发现:早期的病情恶化是由血肿增大导致的,但48h后主要由脑水肿所致。甘露醇可使组织液水分转移到血浆,因而容易诱发、加重脑出血。头痛为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症状。本研究也显示,早期应用常规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时,有较多的患者出现了剧烈的头痛。本研究统计结果也表明:早期采用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会增加继发性出血发生率;而半常规剂量甘露醇及呋塞米对继续出血影响较小,而且对头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
甘露醇引起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继续出血与两个机制相关:一是通过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的含水量,降低了颅内压,血肿与脑组织之间压力梯度快速增大,解除了出血动脉的破裂口的压力,还没牢固的血栓发生脱落进而导致继续出血;另一机制为甘露醇的扩容作用减小了红细胞的平均体积,血细胞比容也降低,血黏度变低,红细胞变形性增大、聚集性降低而影响了血栓形成及加固,导致继续出血发生率增大[7]。本研究临床观察也证实,常规剂量的甘露醇容易引发脑血肿扩大;而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或用呋塞米,于6小时后再用甘露醇可有效地缓解头痛等症状,也不会引发血肿的扩大,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建议:中量或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不宜采用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以防发生血肿扩大;如颅内有明显的高压症状则可采用半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或者先用呋塞米而后用半常规剂量甘露醇,效果会更好。参考文献
[1]杨旭光,吴卫军,葛林波,等.3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医药,2005,9(10):767.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志,1996,29:379-380.
[3]赵飞,吴冬雷,洪正安,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06,10(6):440-1.
[4]李铁山,韩仲岩.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1):95-96.
[5]李铁山,韩仲岩.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1):95-6.
[6]袁泉.静滴甘露醇致低颅压反应13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7):313-315.
[7]杨勇.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的临床应用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J].2008,2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