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边小吃到城市工业新名片, 柳州螺蛳粉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世间万物都敌不过“真香定律”。闻起来“臭臭”的柳州螺蛳粉,如今已成为众多粉丝的“真香”美食。不过,如果5年前你不在广西柳州周边,就很难吃到“正宗”或地道的柳州螺蛳粉。伴随着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快速壮大,如今无论你身处何处,只需要在购物网站找到具有“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店铺,动动手指下单,就可以坐等地道的柳州螺蛳粉送货上门。
  从地方小吃到大产业
  “每天有200万包螺蛳粉从柳州发往世界各地,让200万人来品尝到柳州螺蛳粉,表明柳州螺蛳粉已经一跃而起,从一种特色小吃变成大产业,也让世界人民都了解到柳州和柳州味道。”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对本刊记者说道。
  伴随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化,柳州螺蛳粉行业也更为规范化。尤其是2018年8月,“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了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柳州螺蛳粉’得以注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确保了柳州螺蛳粉只能在柳州辖区生产,对维护柳州螺蛳粉产品的品质、声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倪铫阳说道。过去几年迅速发展的“螺霸王”“嘻螺会”“欢螺颂”等自主品牌螺蛳粉就是最早一批获得“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授权的预包装螺蛳粉产品。
  在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桂食品)的外包装车间里,记者看到,每条流水线上都有6~7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将干米粉和酸笋、花生、腐竹等进行包装,形成消费者最终拿到的袋装螺蛳粉。除了包装车间之外,该公司还拥有米粉厂、酱菜厂、生产车间,实现了米粉、配菜、汤料的自主生产。该公司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流水生产线8条,最大产能为每天15万包袋装螺蛳粉,2019年产值已达到5.6亿元。
  沪桂食品副总经理杨直介绍,有“互联网+”的赋能,柳州螺蛳粉行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众多螺蛳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公司自创办早期开始就不断在产品研发上发力,以求做出自己的特色。
  目前,沪桂食品的自主品牌“嘻螺會”已经拥有原味螺蛳粉、黑椒牛肉螺蛳粉、鹌鹑蛋螺蛳粉、家庭装螺蛳粉等9款产品,其中原味螺蛳粉曾创下了一年1亿包的销售纪录;黑椒牛肉螺蛳粉、鹌鹑蛋螺蛳粉等非传统的螺蛳粉则是根据消费者不同口味的需求而推出的创新产品,目前也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螺霸王”同样也是借“互联网+螺蛳粉”之势发展起来的螺蛳粉品牌,目前该品牌产品不仅在线上销售排名领先,在线下也覆盖了全国范围的商店、超市、便利店等渠道,并且从2017年起就以正规的方式出口到国外,每年出口额达到上亿元人民币。
  “嘻螺会”“螺霸王”的发展是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柳州鱼峰区洛维工业园区的柳州螺蛳粉产业园里,汇聚着20多家像“嘻螺会”“螺霸王”这样的螺蛳粉企业。自2016年以来,该园区大力发展预包装螺蛳粉,柳州螺蛳粉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螺蛳粉产业也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截至2019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日产袋装螺蛳粉超过200万包,年产值已经突破60亿,全国的实体店也超过1.8万家。
  而且,在螺蛳粉的带动下,柳州的米粉加工、甜竹笋种植、豆角种植、螺蛳养殖也纷纷发展起来,整条产业链都运转得风生水起。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里雍、白沙等贫困村建立的螺蛳粉原料种植、养殖基地,还让将近7万人得到红利,为产业精准扶贫作出贡献。“柳州螺蛳粉”显然已经成为柳州工业的新名片。
  疫情期间需求暴涨 凸显发展潜力
  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中国人只能宅在家里,由于无法外出就餐,日常外卖、采购也不如以往方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本就是美食界“网红”的柳州螺蛳粉又火了一把。“螺蛳粉还不发货”等螺蛳粉相关话题8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上百万人参与催货、每天50万份深夜下单外卖……充分表现了柳州螺蛳粉对“吃货”们的吸引力。
  “我们估计,疫情期间螺蛳粉的需求是平时的5~10倍,甚至有可能更高。但是由于疫情对人员、供应链带来的影响,突然爆发的巨大需求确实给我们的产能带来极大的压力。我们现在每天生产的货,基本上都是之前的订单。”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姚炳阳说道。
  姚炳阳认为,螺蛳粉之所以越来越火,最主要还是螺蛳粉的独特味道符合了人们口味越来越重的演化趋势,其中的螺肉、酸笋等配菜更是让螺蛳粉的味道拥有很强的记忆点和话题性。
  经过这次疫情,柳州螺蛳粉的知名度可以说又上了一个量级,也凸显了这一产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倪铫阳预计,2020年预包装螺蛳粉的产值将达到90亿。那么接下来,柳州螺蛳粉行业又将如何把握机遇,实现更大的发展呢?
  杨直表示,疫情期间确实凸显出预包装螺蛳粉还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往后的发展还是要紧抓住产品质量和柳州本地的特色口味。他还透露,接下来他们将争取获得清真食品认证,专门制造面向东盟国家出口的螺蛳粉。
  倪铫阳也认为,从企业层面来说,扩大产能已经是大势所趋,面对需求量的增长,包括原材料、人员、生产设备等方面的保障肯定要跟上,同时还要坚持把控好品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复购率。
  “而从整个行业来说,一是要不断推动柳州螺蛳粉的品牌文化建设以及讲好(柳州螺蛳粉)故事,让消费者认识到螺蛳粉是有文化的、有品质的、有营养的;二是袋装螺蛳粉生产和实体门店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三是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联动。这样才能促进这个行业的腾飞,让柳州螺蛳粉这一品牌发扬光大。”倪铫阳说道。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减贫,一直是湄公河流域国家致力解决的问题。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 就将农业和减贫确定为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此后,减贫作为澜湄合作的“重头戏”,持续在澜湄国家上演,开辟了乡民脱贫之路。  不僅如此,在2020年8月24日举办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减贫合作再次被放在聚光灯下。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澜湄国家的减贫合作,造福区域各国人民。 
期刊
提起两面针,许多人对这个伴随自己成长的品牌充满了亲切感。但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同样驰名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从1978年成功研制中国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到发展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再到成为行业内首家自主品牌上市公司,40多年来,两面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印记不断创新求变,提质增效,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牙膏生产企业之一。  质量兴企 创领中药日化  “一口好牙两面针”。在两面
期刊
柳州市以工业发展闻名,而汽车工业则是其中一大亮点。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柳汽)由农械厂变身而来,经过柳汽人勠力打造,东风柳汽已发展为拥有广泛客户群和雄厚科研实力的汽车制造公司。  书写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多个“第一”  柳州农械厂在办厂时期已积累下一定的制造基础,1969年,柳州农械厂加入汽车行业,同年生产出广西第一辆汽车——“柳江”牌载货汽车。后来农械厂加入东风汽车集团,改制为东风柳州汽
期刊
如果要选出广西工业的代名词的话,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绝对可以实力出镜,成为广西工业的重要代名词之一。从1958年建厂,偏居中国西南一隅,起初不为人知的国有老厂,发展成为今天业内外听到“柳工”一词就竖起大拇指的国际化公司,柳工开辟了独属的传奇之路。  而循着这条传奇之路溯源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我们发现了柳工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厮杀中突围冲出的内核之源,与62年来一代代柳工人的开
期刊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前8个月中越双边贸易额达1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中国对越出口670.8亿美元,同比增长8.9%,進口4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越双边贸易增幅明显快于其他贸易伙伴,越南继续保持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和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且中越贸易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占比进一步扩大至26.7%。越南对华贸易逆差继续得到改善,前8个月越南对华
期刊
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专  目前花红药业有花红片(颗粒、胶囊)、消肿止痛酊、葛根芩连丸等主打药品和一系列保健品、消杀品和医疗器械等产品,涵盖药材种植、研发、制造、批发、零售以及女性美容健身服务等纵向多元化产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女性健康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取得今天的成就,花红药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该公司前身是柳州市中药厂,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因缺乏特色经营而陷入困境。寻求转型,走出一
期刊
2020年2月,在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上汽通用五菱凭借一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再次用实力刷新了人们对这一“国民神车”的认知。  从造汽车到产口罩,这两者虽然看似不相干,但其背后也彰显了上汽通用五菱“资源雄厚、自主研发、主动求变”的硬实力,以及向多元化转型升级的成功转变。  自主研发 硬实力刷新“五菱速度”  在提出转产口罩的3天后,202
期刊
对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集团)来说,2019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柳钢集团发展成绩连续取得突破,继2018年成为广西首家年利润超百亿的国有企业之后,2019年的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成为广西第一家营收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引起行业瞩目。  “数字只是一种外在的呈现,它背后其实是我们柳钢这四五年来一直在稳定、可持续地发展。”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
期刊
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愁肠。李光前忙忙碌碌,富甲一方,只为世人解万种愁肠。他倾其全部身家,捐助公益,惠泽至今;献血18次,直至70岁方休……  宁可身受冻 不要“改姓毯”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南安县梅山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在家排行老二。他幼年家境贫寒,但其父李国专对孩子们的教育相当重视,先后送他们去私塾读书。  后来李国专移居新加坡,1903年10岁
期刊
在中国市面上,大大小小品牌的喉片不计其数,但要说哪家的喉片最著名,金嗓子喉片一定位列其中。广西金嗓子集团在打造主打产品金嗓子喉片、发展中国市场之余,积极研发新品、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国产老品牌焕新的成功案例。  小小的金嗓子,大大的市场  金嗓子喉片凉爽的口感存在于许多人的记忆中,广西金嗓子集团(以下简称金嗓子)更是知名的企业。该企业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柳州市糖果二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广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