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这篇论文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详细阐明了农村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在农村,中小学生资源贫乏,所以课外阅读需要由教师统筹安排,具体可以从几个要点入手。比如:争取家长支持,增加投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借阅报刊杂志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比如如何选择书籍,如何从课外阅读中学会积累等。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积累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须的和独有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学生少得多。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我意识到: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一直在农村任教,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一)、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二)、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我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我也经常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到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四)、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我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五)、推荐美文、名作。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我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让学生轮流互相推荐。还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二、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更何况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学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以致用。
读好书,死读书是不行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以致用。比如我们从课外阅读中看到某个好词,除了记住它之外,还要想办法让其为我所用。至少在我们的日记中,作文中要在合适的时候用上它。学生积累的东西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总之,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积累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须的和独有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学生少得多。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我意识到: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一直在农村任教,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一)、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二)、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我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我也经常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到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四)、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我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五)、推荐美文、名作。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我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让学生轮流互相推荐。还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二、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更何况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学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以致用。
读好书,死读书是不行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以致用。比如我们从课外阅读中看到某个好词,除了记住它之外,还要想办法让其为我所用。至少在我们的日记中,作文中要在合适的时候用上它。学生积累的东西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总之,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