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077-02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这种状况应加以改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整的一种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它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放下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就必须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参与课改培训,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知识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主阵地。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什么是好的课堂,好的课堂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脑海中。
我从多年的亲身教学体验和听过的众多课中感觉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有:
①课堂有气场。一位箴言报的记者,在访问日本松下公司时观察到“有一种近乎宗教的气息弥漫着这个地方,好像工作本身被看作某种神圣的事情。”受此启发,我也感到去听不同的课,会感觉到不同的气场。
气场的建立从教师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带着微笑、带着期盼、饱含精神走进教室,就建立起了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气场,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老师今天是很高兴给我们上课的,我们要表现好一点”;带着冷漠、带着叹息、皱着眉头走进教室,就建立起了一种有师生界限、高高在上的气场,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老师不大愿意上我们班的课,我们得小心点,免得挨他老人家的骂”。
一节课中,师生被看不见的气场所紧紧包围,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课堂气场的前提条件。在和谐的气场中,大家会为一个问题而自发地争论,为一个精彩的回答而大声地叫好,大家会一起喜悦,或一起深思。在不和谐的气场中,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情感处于受压抑的状态,懒于举手、懒于思考,一切显得被动而没有生气。
在和谐的气场中,难以感觉到教师教、学生听的界限,而是在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获取知识、共同体验情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不和谐的气场中,师生的情感疏远,“灌输”的痕迹明显,学生的一大表现就是时不时回头看后墙上的时钟--盼下课。
气场是无形的,但气场的力量是巨大的。
②语言有魅力。从电视采访中我看到,当主持人问哈佛大学的校长“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那位校长回答:“语言表达能力。”
在一个好的课堂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听起来不吃力、直击心灵的声音,这种声音让人想听、不乏味,这种声音简洁、干炼,这种声音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这种声音打开了听者思维的闸门,这种声音充满了对人的鼓励和信任。
③课堂有意义。我很赞同“意义课堂”的提法,所谓“意义课堂”是指教师对课堂有四个清醒的意识:对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所教学科特点和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课堂讲授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及怎样显现整体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教育的意义怎样通过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实现有清醒的意识。
教育意义在于“成就人”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有意义的课堂是师生生活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是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最好体现。无意义的课堂是师生生命的浪费。
④教师有才学。教师要向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中指出的“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成功策略”,到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的“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都说明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一种发展战略。
好的课堂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教师,有才学的教师。有才学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生气。教师不发展,学生就无法发展;教师不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空话。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学识的偶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是良好的职业精神,在学生心中种下的愿望是立志走上这名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研究之路。
⑤学生有快乐。在一个好的课堂上,学生松紧有度,自觉而主动,他们的情感不受压抑,常会为受到激励而冲动,为获得知识而快乐,为掌握学法而轻松,更为赢得尊重而自信。
一个好的课堂,在下课铃响后,学生会围住教师提各种各样的问题,毫无胆怯,思维自由而奔放。师生共同分享探究、思考所带来的幸福体验。发展的教师引领着学生的发展,发展的学生提升了教师的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一片土壤,教师的爱赋予土壤以丰富的营养,让课堂呈现生命的绿色、成長的灵动。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这种状况应加以改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整的一种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它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放下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就必须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参与课改培训,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知识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主阵地。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什么是好的课堂,好的课堂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脑海中。
我从多年的亲身教学体验和听过的众多课中感觉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有:
①课堂有气场。一位箴言报的记者,在访问日本松下公司时观察到“有一种近乎宗教的气息弥漫着这个地方,好像工作本身被看作某种神圣的事情。”受此启发,我也感到去听不同的课,会感觉到不同的气场。
气场的建立从教师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带着微笑、带着期盼、饱含精神走进教室,就建立起了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气场,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老师今天是很高兴给我们上课的,我们要表现好一点”;带着冷漠、带着叹息、皱着眉头走进教室,就建立起了一种有师生界限、高高在上的气场,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老师不大愿意上我们班的课,我们得小心点,免得挨他老人家的骂”。
一节课中,师生被看不见的气场所紧紧包围,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课堂气场的前提条件。在和谐的气场中,大家会为一个问题而自发地争论,为一个精彩的回答而大声地叫好,大家会一起喜悦,或一起深思。在不和谐的气场中,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情感处于受压抑的状态,懒于举手、懒于思考,一切显得被动而没有生气。
在和谐的气场中,难以感觉到教师教、学生听的界限,而是在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获取知识、共同体验情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不和谐的气场中,师生的情感疏远,“灌输”的痕迹明显,学生的一大表现就是时不时回头看后墙上的时钟--盼下课。
气场是无形的,但气场的力量是巨大的。
②语言有魅力。从电视采访中我看到,当主持人问哈佛大学的校长“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那位校长回答:“语言表达能力。”
在一个好的课堂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听起来不吃力、直击心灵的声音,这种声音让人想听、不乏味,这种声音简洁、干炼,这种声音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这种声音打开了听者思维的闸门,这种声音充满了对人的鼓励和信任。
③课堂有意义。我很赞同“意义课堂”的提法,所谓“意义课堂”是指教师对课堂有四个清醒的意识:对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所教学科特点和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课堂讲授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及怎样显现整体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教育的意义怎样通过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实现有清醒的意识。
教育意义在于“成就人”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有意义的课堂是师生生活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是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最好体现。无意义的课堂是师生生命的浪费。
④教师有才学。教师要向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中指出的“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成功策略”,到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的“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都说明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一种发展战略。
好的课堂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教师,有才学的教师。有才学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生气。教师不发展,学生就无法发展;教师不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空话。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学识的偶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是良好的职业精神,在学生心中种下的愿望是立志走上这名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研究之路。
⑤学生有快乐。在一个好的课堂上,学生松紧有度,自觉而主动,他们的情感不受压抑,常会为受到激励而冲动,为获得知识而快乐,为掌握学法而轻松,更为赢得尊重而自信。
一个好的课堂,在下课铃响后,学生会围住教师提各种各样的问题,毫无胆怯,思维自由而奔放。师生共同分享探究、思考所带来的幸福体验。发展的教师引领着学生的发展,发展的学生提升了教师的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一片土壤,教师的爱赋予土壤以丰富的营养,让课堂呈现生命的绿色、成長的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