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上睑运动状态的观察与评价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329066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上睑的运动状态,评价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上睑运动功能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整形泪器科住院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6例60眼,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记录上睑的活动范围、泪膜分布状态、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四项指标,对这四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受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患者术后上睑活动度、泪膜分布状态均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患者术后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现象较轻、恢复快;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相比,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上睑运动状态、泪膜分布状态好、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较轻,是局麻状态下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更加优越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联合筋膜鞘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3-0015-04
  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术式为额肌瓣悬吊术,额肌瓣悬吊术效果较持久,但术后眼睑僵硬呆板、活动度差、明显的睑裂闭合不全,术后护理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不易接受。最早在2002年联合筋膜鞘(以下简称CFS)悬吊术被报道用于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近十年国内学者也先后有报道用于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取得了较其他术式更好的疗效,但对其术后上睑的运动状态未做系统和详细研究。本课题从术后上睑活动范围、瞬目动作完成(泪膜分布状态)、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四个方面做为观察指标评价CFS在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术后上睑运动状态,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整形泪器科住院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6例(60眼),其中男性26例(36眼),女性20例(24眼);年龄9~22岁,平均年龄(14.04±0.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双眼8例,单眼15例,共31眼接受CFS悬吊术;对照组23例、双眼6例、单眼17例,共29眼接受额肌瓣悬吊术。
  1.2入选标准:①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均为初次手术,上睑遮盖角膜约1/2或以上,上睑提肌肌力44.0mm;②9岁以上,可耐受局麻手术者;③术前检查Bell征阳性,除外眼外肌功能障碍。
  1.3手术方法
  1.3.1治疗组:①取仰卧位,显微镜下完成操作,设计重睑手术标记线;②2%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等量混合液加少许1:100 000肾上腺素行眼睑局部浸润麻醉;③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去除切口下唇部分轮匝肌、暴露睑板,向上分离;④在睑板上缘约4~5mm处横向切断提上睑肌腱膜,沿米勒肌与上睑提肌腱膜间隙向上分离至超过穹窿部5mm左右处,充分暴露CFS,可见CFS呈黄白色,长约8~15mm,厚约0.5~1.5mm,令患者眼球上下运动,可见CFS随眼球运动上下滑动;⑤用5-0可吸收线穿过CFS下缘和睑板中上1/3处,做三对褥式缝线将CFS与睑板固定,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术眼上、下转情况;⑥坐位观,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并注意睑缘弧度流畅自然;⑦用5-0丝线间斷缝合皮肤切口并使重睑形成。
  1.3.2对照组:①取仰卧位于肉眼下完成,设计手术标记线;②2%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等量混合液加少许1:100 000肾上腺素行眼睑局部浸润麻醉、眶上神经阻滞麻醉及额部皮下浸润麻醉;③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去除切口下唇部分轮匝肌、暴露睑板,在眼轮匝肌与眶隔前间隙潜行向上分离至眉弓下缘;④在额肌及筋膜前后间隙向上分离至眉弓上10mm,在额肌筋膜两侧做纵行切口形成15mm×10mm额肌筋膜瓣;⑤将额肌筋膜瓣与睑板中上1/3处,用5-0可吸收线做三对褥式缝合;⑥使患眼上睑缘坐位观时位于角膜上缘;⑦5-0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重睑形成。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上睑活动范围:上睑活动范围测量方法与术前测量提上睑肌肌力方法相同,嘱患者向下方注视,压迫眉弓部阻断额肌力量,把直尺0刻度置于上睑缘中央区最低点,嘱患者向上注视,刻度的变化数值即为上睑的活动活动范围。
  1.4.2泪膜分布状态:将1滴1%荧光素钠滴眼液滴入患者结膜囊内、嘱其眨眼,裂隙灯下观察泪膜分布情况,记录泪膜破裂时间。其中泪膜分布均匀,BUT>10s者为优;泪膜分布均匀,5s  1.4.3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均根据有无该类现象分为阳性、阴性,统计阳性者所占百分比例将两组对比,测定与记录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
  1.5统计学处理: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和记录上睑的活动范围、泪膜分布、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状态,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术后上睑位置均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对比两组上睑的活动范围、泪膜分布状态、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四项指标结果如下:术后上睑活动范围CFS组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组(见表1),CFS组术后泪膜分布状态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组(见表2),CFS组上睑迟滞及眼睑闭合不全程度较轻、持续的时间较额肌瓣悬吊组明显缩短(见表3~4)。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
  3典型病例
  3.1病例1:某男,21岁,诊断为,提上睑肌肌力右眼1mm,左眼0mm双眼上直肌功能正常,Bell氏征阳性(图1)。行双眼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图1A为术前平视,图1B为术后1个月平视眼睑位置正常,图1C为术后1个月上转时上睑活动度较好,图1D为术后1个月闭目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   3.2病例2:某女,11岁,诊断左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肌力右眼11mm,左眼0mm双眼上直肌功能正常,Bell氏征阳性(图2)。行左眼额肌瓣悬吊联合右眼重睑成形术(图2A为术前平视,图2B为术后1个月平视眼睑位置正常,图2C为术后1个月上转时上睑活动度较差,图2D为术后1个月闭目有明显睑裂闭合不全)。
  4讨论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眼科和整形美容外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手术治疗是唯一的解决途径。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应该不仅能使患者在睁眼状态时眼睑位置正常,达到“静态美”,还能在患者闭目、瞬目等动作时有良好的运动功能,维持“动态美”。目前应用于临床最为广泛、效果也较为确切的术式为额肌瓣悬吊术,但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呈现眼睑活动度差、呆滞、运动不协调等,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长期的睑裂闭合不全使患者眼睛出现干涩、异物感等症状、甚至有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潜在危害。联合筋膜鞘是提上睑肌、上直肌之间的肌外鞘,它位于上穹窿部呈等腰梯形,是边界清楚、相对独立的结缔组织结构,其富含弹性纤维,神经支配仍为动眼神经支配,故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从理论上讲由于其解剖和生理力学的特性应该较额肌瓣悬吊术更有优势。我们在本研究中把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上睑运动功能做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4.1联合筋膜鞘悬吊术较额肌瓣悬吊术术后患者有更好的上睑活动度,分析其原因:①人体解剖证明联合筋膜鞘是有弹力的筋膜组织结构,其弹性纤维含量与提上睑肌很接近;手术通过有弹力的联合筋膜鞘把提上睑肌肌肉部分与睑板连接起来,闭眼时阻力较小;而额肌瓣弹性纤维含量较少且向下方延伸的长度有限,术后闭睑的阻力较大;②联合筋膜鞘悬吊手术分离范围小、对眼轮匝肌等组织破坏及去除较少,而额肌瓣分离范围较大、对眼轮匝肌等组织破坏及去除较多、易形成瘢痕粘连,形成闭睑的对抗力量。所以术后联合筋膜鞘悬吊组上睑活动度均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组。
  4.2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睑球运动更加协调,上睑迟滞、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表现较轻、恢复较快。目前在聯合筋膜鞘悬吊术的动力来源方面尚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术前检查提上睑肌肌力较差者、术中有时发现提上睑肌肌肉部分的肌力接近正常,故认为其动力来源仍为提上睑肌;另有学者认为其动力来源为上直肌。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有少数患者行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早期有上转运动痛、其上睑下垂呈轻度欠矫状态,我们考虑为术中上直肌受刺激后的炎症反应引起,给予药物抗炎治疗后,上转运动痛消失后上睑缘恢复到正常位置,所以我们认为:联合筋膜鞘的动力来源为提上睑肌同上直肌的协同作用,因而当眼球上下转动时上睑可随眼球的运动有较好的活动,更符合上睑运动的生理特点,上睑迟滞和闭合不全也较轻,睑球运动更加协调。而额肌瓣悬吊术将上睑提举的力量改为垂直向上,术后上睑迟滞现象、睑裂闭合不全较重。研究中发现联合筋膜鞘悬吊组在早期也会有部分患者出现上睑迟滞、眼睑闭合不全,但大部分在1~3个月后可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时全部消失,而额肌瓣悬吊组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上睑迟滞、眼睑闭合不全为终身性的并发症。
  4.3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患者泪膜分布状态更好、患者眼干不适症状较轻、且恢复更快。瞬目动作能使泪水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以保持角膜和结膜的湿润,保持泪膜的稳定性;还可使视网膜和眼肌得到暂时休息。我们研究中发现额肌瓣悬吊术后患者泪膜分布不均匀、下方较薄,这同干眼症患者泪膜分布状态接近。考虑同其上睑活动度差、长期睑裂闭合不全,术后瞬目动作较难顺利完成、致使泪膜分布不均匀、不稳定有关。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后患者因眼睑有更好的活动度所以瞬目动作可以更早的建立,泪膜分布状态较好,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眼干、视疲劳等不适症状,而且因为眼部处于放松状态、瞬目动作的自然完成而维持了眼睛的灵动,更符合患者的审美需求。
  4.4手术适应证较额肌筋膜瓣局限,通过上述对比我们认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术后上睑具有更好的运动状态,但因其动力来源为提上睑肌与上直肌的协同作用,术前需详细检查患者上直肌功能,且因术中需观察眼球上转运动状态,患者需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故其适用于能配合局部麻醉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适应人群较额肌瓣悬吊术局限。额肌瓣悬吊术适应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局部麻醉及全身麻醉下均能采用,对于上直肌功能差、不能耐受局部麻醉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仍建议采用额肌瓣悬吊术。
  4.5与提上睑肌缩短术相比,其区别在于:①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仅在提上睑肌下间隙分离至上穹窿上方约3~5mm,暴露联合筋膜鞘并将其同睑板中上三分之一处作褥式缝合,悬吊位置相对恒定、且术中无需去除提上睑肌,其相邻的组织关系保持较好;而提上睑肌缩短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往往需超常量缩短去除提上睑肌,并对节制韧带等悬吊系统有破坏,创伤相对较大些;②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可适用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其动力来源为提上睑肌与上直肌的协同作用,而提上睑肌缩短术其动力来源为提上睑肌,当用于矫正重度下垂时常常造成矫正不足,效果不持久,而联合筋膜鞘悬吊具有效果持久、可重复操作、组织损伤小、瘢痕粘连较轻等特点。
  总之,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在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中不仅能有效提升上睑位置,且术后上睑运动功能较好,眼部不适症状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恢复快,对于能耐受局部麻醉而且上直肌功能良好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推荐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治疗大转子区褥疮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12例患有大转子区褥疮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5~75岁,平均58.3岁。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去除创面异物,控制创面炎症后,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褥疮病灶。结果: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全部成活,褥疮创面完全封闭。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治疗大转子区褥疮比较可靠,转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患者50例,早期均应用高压氧进行治疗,依据高压氧治疗时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10d后观察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估、皮肤症状消失及外观美容满意度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轮匝肌肥厚型睑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眼轮匝肌肥厚型睑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注射组、切除组及联合组,每组各24例;注射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切除组行眼轮匝肌部分切除术,联合组应用眼轮匝肌部分切除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随访1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阐明一种自主设计的应力中断式附着体修复下颌双侧游离端缺失后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设计和建立修复下颌双侧磨牙缺失的Kenndey Ⅰ类应力中断式附着体和常规冠外弹性附着体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轴向载荷下两种修复方式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应力中断式附着体和常规冠外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下颌双侧游离端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轴向载荷下,
期刊
[摘要]整形美容外科不同于其他外科,其涉及面广,以形态为主,同时兼具功能,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因此其教学方法也具有特殊性,如何有效教学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重点。本文就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整形美容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PBL;整形外科;美容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R622+.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媒体宣传对在校大学生美容认知和选择的影响,探讨媒体宣传和大众美容选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两所大学400名在校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在媒体宣传与公众美容认知方面,网络新媒体成为在校大学生荻取美容知识的主要媒介途径,相对于传统媒体其信任度较高,高达75.6%认为媒体做美容宣传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医疗美容机构的利益和媒体自身生存问题,60.7%被访者倾向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 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治疗的患者53例(53眼),随机将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n=28)和常规护理组(n=25)。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暴露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暴露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强脉冲光、Q-开关激光联合注射填充除皱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强脉冲光、Q-开关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及透明质酸填充除皱对67名就医者面部老化性皮肤进行治疗。结果:所有就医者面部肤色、质地、弹性、色斑、毛孔、皱纹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半年有效率为91.0%,1年有效维持率为82.1%;半年满意率为92.5%,1年满意率86.6%,随访0.5~1年,疗效满意。治
期刊
[摘要]脂肪组织工程中构建的组织块体积较小,主要与所构建的脂肪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不充分有关。脂肪组织是人体组织中血管分布最丰富的组织,每一个脂肪细胞都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所围绕,因此如何有效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成为再生医学的热点问题。脂肪组织工程三要素:种子细胞;与种子细胞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三维支架和调控脂肪组织生长的微环境。本文拟就调控脂肪组织生长的微环境来分析影响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的因素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增殖作用机制及miR-21所起的作用,为青蒿琥酯抑制皮肤瘢痕增生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分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使用100、200、300、500 μmol/L的青蒿琥酯处理24h,采用CCK8检细胞的增值,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情况。调控青蒿琥酯干预的HSFBs中的miR-21的表达,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