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开放式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能力,以便轻松应对新课改下的考试,这对于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审视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现象少了,许多教师重视了启发引导和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设的一个个指令。这种封闭的、僵硬的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发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选择开放教学内容,设计开放的教学问题来展开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环境上、教学模式上打破封闭型教学活动,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新的教学方式。所谓“开放式数学教学”,是指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在数学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鼓励学生参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生,即不仅让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也能让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
  一、内容要开放
  数学远离生活是目前教材的一大弊端,我们一直讲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而不少教师却死搬硬套,恨不得将教材“复制”“粘贴”到学生的头脑中。教学内容的封闭,学生学得非常呆板,更谈不上创新,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师生都应是教材编写的参与者,教学过程也应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成与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增强歇息数学的兴趣。
  二、提供学生思维的空间
  1、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简单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是一节课是否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2、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在数学教学中,应精心构思以下四类情况的习题:(1)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题有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2)条件不唯一。学生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3)问题不唯一。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解答。(4)解法不唯一。一道题思考的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解题策略也就不一样。
  通过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运用情感教学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总而言之, 数学教学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必须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这样说,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引导着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向学生提出智慧的挑战。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正确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小学语文新课程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与看法,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的领导作用必不可少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
期刊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能力,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就我的教学经验而言,本人认为要实现素质教育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自始自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根说过:“凡是希望对于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得到毫无怀疑的快乐的人,就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献身于实验。”同样,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学的任务,并
期刊
“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原则。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 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
期刊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为兴趣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校自开学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结合实践我谈谈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开展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
期刊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依赖于构建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和谐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领导者  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期刊
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阶段,随着智育课程的扩充,德育课程的加深,美育的范围与深度也应随之增进。除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欣赏的课程以外,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可以提高到审美的高度加以阐发。例如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