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正确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小学语文新课程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有效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力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工作者的共识,只有不断拓展外延、丰富内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赋予语文课程新的活力。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从而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立足实际,精心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法布尔儿童时期迷恋昆虫的故事,可爱的彩图、活泼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让后教师可以提问:令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是怎样的?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到资料,谈谈昆虫世界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装满昆虫的口袋》。这样的课堂提问,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欲知不知,欲罢不能,急于理解课文的悬念心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意识得以激发。这样的情景引入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逐步被突破。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与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
  二、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语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加之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学生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发表意见和看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始终不敢尽情表现自己,有畏惧心理,而在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常常思维呆板,思路狭窄,语文教学能力难以提高。老师洒下辛勤汗水没有换来丰硕的果实,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知识授者”的俨然形象,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观点、态度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学生在思考问题的答案之前,先要思考清楚教师的思想观点,自己的观点是否和教师的相符,并因为教师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制约学生。所以,在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并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要使学生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要保护学生的表达自己想法的健康心理,要让学生敢于表述,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从而让学生争做课堂表演的主体。这样,学生才能走进语文学习中来,对语文知识、能力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完善自我”。
  总之,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确立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
其他文献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它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文学素养,是指学生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具有的感知、体验、领悟、鉴赏的能力,以及应该具备的审美、探究能力,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写作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应该说它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学知识储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筑立体式的文学素养培养模式。  一般来说
期刊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只看见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
期刊
物理这门课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都很高。由于定义、概念、 规律 、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面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怎么才能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
期刊
前言: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物理课程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在课程改革中,一些学校忽视了物理课程的功能,使其结构、内容、标准、要求缺乏基础性、选择性和适应性,找不到与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的切入点,难以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进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为此,我课题组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现有书刊、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通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
期刊
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意义日益显示出来,对人才的培养更有了新的起色。语文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前头兵,走进课程改革,构建新型语文教学课堂环境,是语文教师利己利人的责任,我深深领悟这中的真谛,积极探索实践,有了不小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课,引起学生兴趣  语文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有情感的诗化,能滤去尘俗杂念,导引人生航向,携青少年走进灵动光彩的世界。教师用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充满活
期刊
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第一,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教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行为心理倾向。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那么,我们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喜欢上语文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改变旧观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
期刊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站在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来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十几年来,地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冷静的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地理教育在贯彻、实施“三个面向”中,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
期刊
物理教师要发认真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不要加重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难度,认真全面做好学生减负工作,但是我们物理教师应当把八年级学生减小的包袱,要自觉自愿的背到自己的肩上,通过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博览最新物理科技动态,增长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做到“学生减负,老师增富”。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师充分发挥物理科的实验丰富和贴进生活的特点,充分调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