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莫若马前卒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年,总计回款8000余万元,直接花费的费用却超过了5000余万元,这还不包括成品酒的成本费用……”这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毫不留情地概括了于总空降该集团以来的功过。
  英雄总是这样,在沙场拼杀之时,光鲜无比;一将功成,并万骨为枯。
  
  于总年近不惑之年,已在某知名酒类企业发展。在多年的职场生涯中,他历练了雷厉风行的胆识,并在行业内积聚了丰富的从业资历。现在,他需要一个更好、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能为自己的人生舞台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老板,年近六旬,离任在即,也迫切希望在其卸任前,将一直处于发展迟缓的酒类项目搞活、搞大。但王老板心中仍很不安,因为综观手下,竟无一帅才或良将能担当重任。无奈之下,王老板只好在全国行业内寻求人才。通过数次接触和洽谈,于总和王老板在彼此揣测透了各自的心思和追求后,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在1个月后,于总神速地从国内某一线知名酒类品牌企业营销副总的位置上,空降至西北某一二线区域性酒类品牌企业营销总经理的岗位,轰轰烈烈的职业生涯才开始拉开序幕。
  
  空降第一年:阵痛重生之美
  
  走马上任,直面现状找差距
  于总上任后,通过连续多日的市场调查和与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交流,最后总结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思想固化、观念落后。市场推广仍停留在单纯的卖产品阶段,尚未真正上升到营销推广和品牌提升阶段。2、产品品质不错,但缺乏清晰的产品规划战略,最终将宝马当作一般马匹贱卖。3、企业产业链条不够集中,且产业部门分支机构之间沟通不畅,缺乏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4、网络建设,仅局限于本土市场。5、最主要的是发展期投入和产出的心态问题。在该企业高管们看来,企业的每一项市场投入必须要得到明显的回报,但在市场投入上,他们却放不开手脚,致使发展步伐迟缓。
  扩充人才,组建团队求高效
  一个新的营销组织的构建,最重要的是市场一线营销人员的团队组织的扩充和发展。没有营销人才,再好的产品也无法销售出去。
  于总进入工作状态后发现:公司现有的团队力量非常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及综合技能。但考虑到都是老员工,怕激化员工队伍的矛盾,于总只好将原有老员工大部分予以留任。同时,在营销中心工作运行之初,于总要求人力资源部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有效途径挖掘和招募一批有专业经验、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并让他们踏向全国各地市场中,拉开了该集团酒类产业品牌走出西部,走向全国的序幕。
  规划产品,制定研发面全国
  有了人才,没有产品,如同士兵打仗缺少弹药一样,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员陆续到位后,产品规划和研发战略自然也成为于总亟需解决和完善的工作重头戏。
  于总通过对企业现有产品进行梳理和分析后,发现存在颇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产品结构、种类单一,包装陈旧,缺乏品位和档次,在市场尤其是新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于总一方面招募专业包装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吸纳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包装设计公司的设计理念,逐步在原有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丰富,先后开发出30余款分档次、分渠道、分区域运作的系列化产品,改善了产品形象,扩大了运作和利润空间,增加了新的卖点,满足不同层次和口味消费者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资源整合,产业链条一体化
  于总的空降,给该企业部分老员工心目中多少造成了一些影响。新旧交替中矛盾不断,沟通协调困难,这基本上是诸多空降高管普遍遇到的共性问题。
  于总在上任磨合期间,发现该企业中很多中层管理人员意见很大,对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也抱有抵触情绪和不满心理。针对这种现象,于总一方面积极进行协调和对接,另一方面同集团公司王老板等高管人员进行汇报和请示,进一步争取到企业上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为便于协调及建立畅通有效的机制,集团公司成立了酒类事业部,并从集团公司抽调一名副总兼管,直接负责酒厂、基地、销售部门的上下游资源链条的联系和协调,为销售业务提供支撑。时隔半年后,于总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验证。很快,于总又被公司任命为主管销售、营运、基地的一把手,权限和发展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整体说,在这一年内,在各方面事务比较庞杂的形势下,于总通过把握大局、狠抓主流、招聘人员、制定制度、划分市场、迅速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市场成效。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在短短三个季度内,回收货款1000多万元,销量较上年区域市场运作相比,连翻几番。
  此外,市场从小到大。原有市场巩固扩大,新开发市场取得明显成效,部分新开发市场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年: 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尽管于总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营销举措,但是对在第一年当中存在的问题,未能进一步克服和改善,最终导致了市场投入和利润互不协调。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制度体系缺乏监管机制
  于总作为行业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员,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不可谓不全,但却缺乏一种对该制度体系进行督导和严格的审批、验收的有效的监管机制。由于缺乏监管机制,使一些制度形同虚设。业内人士曾在分析国内一些企业和国际知名巨头企业的促销活动时,得出结论:同样形式的促销活动,成效之所以出现巨大反差,关键是前者的很大一部分活动费用,直接进了营销人员和客户的口袋,只有一小部分的费用落实到了实处;而后者却将很大一部分费用花在了实处。这表明:国内一些企业在营销推广行为中,普遍缺乏执行和监管机制。
  2、市场和品牌发展不协调
  在该企业大肆扩张阶段,产品本身得到了很大改进,品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为什么营销网络和终端控制却得不到同等强化?总结分析发现:除去存在执行力不足及缺乏监管机制外,还与于总过于注重品牌推广、忽略市场拓展和建设有关。在于总主持工作期间,由于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提升活动,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在行业内已产生了很大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度进入了行业前十名,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他却忽略了市场网络和终端推广的力度。而正是由于市场和品牌发展的不对称,造成了长期以来,名实难符的局面。
  3、成本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对一个企业来说,倘若每笔费用都未能真正投放到市场上,而是私下进了客户或业务人员的口袋,那将是最大的悲哀!
  第一年作为全国布局和网络构建阶段,公司各方面的市场投入力度均远高于同行竞争对手,但为什么最终还是未能把市场真正建立、培育起来,没能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其中原由值得回味!当然,这也为于总最终的黯然退场埋下了伏笔!
  4、不重视自身软实力建设
  于总在使用人才方面没有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他既不满意于营销中心各部门的主管工作能力,又不愿意进行重点培养,或是引进高级管理人员加以充实和强化职能。时间一长,于总开始逐步倾向于企业的外脑。这是很多企业高管容易犯的一个通病。
  
  第三年: 昙花一现,黯然退场
  
  这一年,新老板上任后,于总被提升为企业集团副总经理,主管酒类项目产业,并通过董事会决议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于总的工作地位。但看似平静和向上的背后,却暗涌不断。
  缩减开支,呈现危机
  首先,新老板上任后,企业集团财务逐步介入营销中心财务管理,开始注重效益的提升,并停止其他产业项目对酒类项目的支持性费用补贴。随后,集团财务下发通知,依靠回款额度核拨市场支持或投入费用。该通知一经下发,反响巨大,原本高昂的支持费用,瞬间缩水一半,激起了市场人员与客户的极大不满和抱怨。在不满和抱怨声中,人心开始涣散,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团队力量逐步减弱,精心培育两年之久的市场,由于缺乏后续性跟进,最终逐步改弦更张。由此,于总开始以继续巡查市场为由,经常往返于市场之间,很少回到营销中心总部坐镇指挥。
  收缩战线,保守拓展
  新老板上任后,首要的工作就是组织集团财务骨干进驻公司营销中心财务总部,清查营销中心近3年的业务往来账目。重点审核这3年来的市场投入和效益产出明细,以进行整体分析和审计。最终,通过审计分析得出结论:3年期间,市场和品牌虽得到很大提升,但开发全国市场投入过大,利润一直负向经营。随后,集团组织召开董事会议进行讨论,最终一致通过缩减开支,收缩战线,退出全国市场,采取3年前的保守型市场拓展策略,将精力重点放在大本营市场。很快,驻外省区域分支机构人员,或撤回总部,或离职另谋高就。一夜间,该企业悄然完成了战略转移工作。
  集团介入,黔然退场
  作为公司高管人员之一,可能自集团公司签发限制费用支持、按回款额度核拨费用的通知之日起,于总已经明白:在用不菲费用精心培育了近3年的市场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候,资本已经等不及了——开始发生“兵变”! 在最后一次由集团高管人员主持的营销中心全员会议上,对于过去3年的工作成效,该企业集团一负责人给予了义正词严的评定:“……第三年,总计回款8000余万元,直接花费的费用却超过了5000余万元,这还不包括成品酒的成本费用……”这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毫不留情地概括了于总空降该集团以来的功过。
  英雄总是这样,在沙场拼杀之时,光鲜无比;一将功成,并万骨为枯。
  时隔半月后,就在该集团重新调整战略布局和营销中心组织架构之时,笔者也获悉:于总已空降至西部另一家酒企,开始了新一轮的职业生涯。
  编辑倚天
  本刊读者QQ群②群号:26396944
其他文献
当事人对原合同条款的补充,被告不执行协议内容,就是违约。    基本案情    2001年,被告(大酒店)公开招标装修工程,包括原告(装饰工程公司的数家公司)参与投标,原告的投标书上报价一栏写明“装修款不超过160万元”。原告中标后,双方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书,约定:原告对被告的酒店装修工程实施总承包,该工程应于2002年9月底完成。合同第三条为:“装修款暂定为160万元,预算由甲方提出后经乙方同意
期刊
“没有人会告诉你这条路是否有前途”,“抄袭”最大好处就是能避免风险,“对于创业者而言,能够最终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在业界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管理一家大企业方面,马化腾可能比不上杨元庆,但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金去创业,马化腾会远远胜过杨元庆。   “马总对事物判断的眼光很独到,很特别!”马化腾在今天的腾讯公司里可充分享受来自职员的奉承。但平心而论,和比尔·盖茨等人相比,马化腾并不属于能
期刊
诚信宽厚的性格和审慎又不失大胆的投资风格,让叶澄衷在穷途末路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    叶澄衷(1840-1899),字成忠,原籍浙江慈溪,生于镇海。  叶氏世代务农,出身贫寒。叶澄衷6岁丧父,9岁求读私塾仅半年,11岁就佣于邻近油坊,14岁到上海某杂货店学徒,17岁自棹小舟,来往于黄浦江中与番舶贸易,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经商生涯。    忠厚为人必有人助    1843年,上海
期刊
英国一个学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神秘的向两位邻居透露一个消息,说早上一只怪鸟在自己家的庭院产下了一枚巨大的绿壳蛋,并且告诉这两个邻居不要对别人讲。结果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在街上议论这个事情,令人惊叹的是,第二天,这位学者所在小镇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没有什么事情能比秘密传播的更加迅速了!    从口香糖到火车,从爆米花到埃菲尔铁塔,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英国展示的建筑奇迹“水晶宫”到2005
期刊
5年前,马凤阁关注民生初涉采暖一心专注搞研发;5年后,马凤阁的凤阁远红外速热采暖器创下让代理商年赚百万的行业奇迹。    关注民生初涉采暖     他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在哪跌倒就一定要在哪重新站起。这是马凤阁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马凤阁,鞍山羿凤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6月,马凤阁在媒体上看到一篇关于节能暖气产品的专题报道,当时就想,供暖是民生问题,百姓关心、政府牵挂,如果经销采
期刊
这一天,不是个好天气,整个白昼都被乌云笼罩着。   办公室里,夏启出奇的安静,望着窗外,劲风吹过,厂区广场上的彩旗发出啪啪的声音。一街之隔的羊毛衫厂已经关门了,听了五年的机杼声突然消失,夏启有些不习惯。   十年前,也就是在现在厂区的南边,夏启从临街的两个铺面起家,如今成为东部城市里光纤行业的“偶像”,在“博盛大厦”上班的当地人,对外人说话时眼里都闪着光。然而从前年起,一切都变了:销售额月月下滑,
期刊
生活中的小尴尬就是商机,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感受尴尬,对这些尴尬,当即有想法的人实在不少,缺少的是能把想法兑现的人。    这个社会发展太快,很可能正当你在为做什么生意,投资什么项目发愁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将你头脑里一闪而过的想法兑现为财富了。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想把陶瓷和女生饰品联系起来,开发出一种新的时尚的首饰,我说外面花花绿绿的首饰不要太多了,你花大力气去自己设计,开发还不如趁早了做某品牌的首饰代
期刊
“三株的吴炳新70多岁了,太阳神的怀汉新、秦池的姬长孔快60了,牟其中69岁还没出狱。” 这些都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大败局》里面的人物,十年前曾经显赫一时,如今或垂垂老矣,或默默无闻,或不知所踪,或在铁窗之内。    历史的碎片    十多年前,成龙和张艺谋为一代商业奇才胡志标所用,造就出了中国商业市场上最著名的励志广告词:“爱多VCD,我们一直在努力!”  胡志标是谁?时隔十年,人们似乎已经忘记。
期刊
著名未来学家德罗克说过:“在21世纪,你最大的雇主将是你自己,个人创业将成为一种趋势。”    去年年末上映的大片《2012》将下一个10年描述成世界末日。特技演绎的极致视觉效果,不仅诞生高票房,也冲击出一种恐慌与戏谑兼有的末日情结。电影终究是电影,艺术的极致渲染影响不到经济界的风吹草动,因为现实中的金融危机远比未来的莫名恐惧更来得透彻。《2012》是末日,而中国商人的眼中,下一个10年是新希望的
期刊
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最初的梦想,无论起步时幼稚、笨拙,过程是艰辛、苦涩,只要能将梦想兑换现实,这群人将散发无穷的力量。    从武汉体育学院西门进去,直走20米,顺着右手边的楼梯上去,有个铁门,推开门就看见陈鹏翔坐在角落的一张屏风电脑桌前维护着亿众体育网站,直到赵兢将我们引进办公室,他才抬起头注意到我们。陈鹏翔个头不大,说话慢条斯理,不太像体校毕业的学生,当他说起他是个铁杆儿球迷,且足球也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