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国文 译
三岛毅,字中洲,他与黎庶吕宴集时诗文唱酬,黎庶昌还为三岛的诗加评语,就这样建立起了友好关系,三岛也与黎庶昌的部下杨守敬和陈矩等有交往,他还参加过第五代公使李经芳举办的宴集。黎庶昌是贵州省遵义人,陈矩是贵州省贵筑县(现贵阳市)人。三岛的诗碑建在贵阳的阳明祠,虽是在黎庶昌回国后的事情,却可以推测王阳明已成了他们之间当然的话题。不过在保存下来的宴集诗里却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一方面,在黎庶昌来日前的明治十二年(1879年)里所作的“赠沈梅史,梅史余姚人,曾募乡勇剿毛匪”(《中洲诗稿》卷一)里记述了:因为余姚是王阳明的出身地,所以他把沈梅文比作“姚江又见小阳明”。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又有“清客朱树藩来问王学,一宿而去,赋此以赠”(《中洲诗稿》卷二)这样的作品。由此可见,王阳明和阳明学已经成了中、日两国人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谈王阳明和阳明学在举办宴集的场合也许是不太合适的话题。
关于三岛与黎庶昌的关系,在中村义所著的《三岛中洲的对外认识》(《三岛中洲的学艺及其生平》,平成十一年(1999年),雄山阁出版)里有所言及,可以引举的文章有《中洲文稿》第一集卷二的《送黎公使归清序》(《庚寅宴集编》中的《题襟集》所收集的《奉送黎公使归清国序》。该序文是三岛在黎庶昌结束了第四代驻日公使回国之际,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十二月在名叫芝的红叶馆举办的送别宴会上所作。三岛把黎庶昌前后六年在日期间举办的各种宴集之事总结为:“我于公使知无用之用矣”,论述了日清两国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价值,对此黎遮昌写了“子言先获我心矣”作答。三岛的发言巧妙地指出了黎庶昌举办的各种宴集是“无用之用”,黎庶昌也表示同意。
在引进欧美学问学术的这一时期,日清两国在究竟是推崇洋学(西学)还是汉学上都产生过争论。三岛在明治十二年(1879年)以《鳄水江水翁七十寿序》(《中洲诗稿》第一集卷二)对福山藩儒江水戳(1810—1881)之子士庆的选择作过如下记述,以鳄水为根本研究家学的土庆在庆应义塾读西洋书籍后选择到美国留学。他所记述的文字是:
一日,为美国人讲中庸忠恕之道出于天命。美国人惊叹曰,东洋亦有此道乎?何与我教相似也。盖美国人所谓教者,其说亦本于天,而不能出于我忠恕之范围,宜其尊敬之也。士庆既知我仲尼之道贵于四方万国,益确守庭训,是以搜猎洋籍,取长舍短,去邪就正,莫不得其宜。居数年,业大进而归,为大学教员。
如此这般,即所谓汉学躯体西洋思想。作为洋务派曾国藩的弟子,黎庶昌来日后,三岛给他看了这篇寿序。黎庶昌看后作了评语:扶植世教之文。今日洋学虽盛,然奇不胜正,此理之常。圣人之道,要当大显于西国。百年以后,斯言必验。
从中体西用的立场观点来看可以说他们都有相同的见解。与重野成斋齐名的藤野海南(826—1888),如果从其与黎庶昌也有相同的关系来看,当时的汉学家自己可以说具有十分相同的立场观点。黎庶昌在春、秋佳日举办宴集,那时的诗文已被收集整理在公使馆出刊发行。笔者对于这些宴集作品有一些研究”,现就将有关黎庶昌的各种诗集的名称、举办日、举办场所作成年表形式记述如下:
明治十四年(1881年)十二月黎庶昌来日
十五年(1882年)姚文栋编《重九登高诗》
*阳历十月十日、阴历九月九日于上野精养轩
十六年(1883年)孙点编《癸未重九宴集编》(《合编》)
*阳日历十月九日、阴历九月九日于永田町公使馆
十七年(1884年)十二月黎庶昌归国
二十年(1887年)十一月黎席昌来日
二十一年(1888年)孙点编《戊子重九宴集编》(《合编》)
*阳历十月十三日、阴历九月九日于永田町公使馆
《枕流馆宴集编》(前记宴集编附录)
*阳日历十月四日、阴历八月二十九日于中洲枕流馆
二十二年(1889年)孙点编《己丑宴集续编》(《补遗》以下三编)
《枕流馆集》
*阳日历二月十八日、阴历一月二十九日于中洲枕流馆
《红叶馆修楔编》
*阳历三月二十三日、阴历二月二十日于芝红叶馆
《红叶馆登高集》
*阳历十月三日、阴历九月九日于芝红叶馆
孙点编《嘤鸣馆春风叠唱集》(《合编》)
*阳历三月二十三日、阴历二月二十二日于芝红叶馆
孙点编《嘤馆百叠唱馀声集》(《补遗》)
阴历己丑十一月下济孙点自序
二十三年(1890年)不明氏编《樱云台宴集编》(《补遗》)
*阳历四月八日、阴历二月二十九日于上野樱云台
孙点编《嘤鸣馆百叠集》(《补、遗》)
阴历闰二月黎庶昌序
孙点编《庚寅宴集三编》(合编)
《修禊集》(附《附录》、《叠韵汇录》
*阳历三月三日、阴历二月十三日于芝红叶馆
《登高集》(付《附录》)
*阳日历十月二十二日、阴历九月九日于芝红叶馆
《题襟集》。
*阳历九月二十日以后的各种归国送别会
二十四年(1891年)二月黎庶昌归国
关于诗集中的《重九登高诗》笔者未见过,所以其现藏何处不详。
()内的《合编补遗》诗集收录在《黎星使宴集合编》里。《补遗》是有黄万机、张新民、石田肇所校的《黎星使宴集合编》(200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收录了其余的四编。《嘤鸣馆叠唱馀声集》和《嘤鸣馆百叠集》由于收录的是和韵诗文,所以没有记述举办日期和场所。另外《庚寅宴集三编》中的《题襟集》因为是有关归国送别的诗文,所以收集了将近十次宴集的诗,举办日期和场所也都省略了。
这些诗集当中有关《枕流馆集》、《樱云台宴集编》、《题襟集》的宴集是由日本方面主办的。
那么,三岛和黎庶昌之间交换过怎样的诗文呢?下面就介绍相关的诗题和诗集,《诗存》里未收录时将作注释。另外其给上海申报主笔黄梦晚和翰林院编修江标的诗是在黎庶昌主办的宴集席上所作,所以也列出来以作参考。
明治十五年(1882年)十月二十日
“重九,支那公使黎庶昌招都下名流,开登高会于上野精养轩,余亦与焉,赋此博笑”(《中洲诗稿》卷一)
十六年(1883年)十月九日
“重阳,支那节署萸酒会,步黎公使韵,公使去年设登高会于上野,故及”(《中洲诗稿》卷一,《癸末重九宴集编》)
二十一年(188年)十月四日
“九月四日,与都下诸文士,同飨清国节署诸贤于中洲枕流馆,黎公使有诗,次其韵却呈”(中洲诗稿》卷二,《枕流馆宴集编》)
二十一年(1888年)十月十三日
“重阳节,黎大使招饮诸友.于鞠街节署,余亦陪座,再叠枕流馆奉谢”(《戊子重九宴集编》,《诗存》末录)
“即席竟次公使原韵”(同前)
“宴毕各散,误着小牧氏帽归,后始知,赋此谢罪,录博大使一笑”
(同前)
二十二年(1889年)二月二十三日
“莼斋黎公使设雅集于红叶馆,余亦陪,席上赋此奉呈”(《红叶馆修禊编》,《诗存》未录)
“二十三日,清国公使黎莼斋开亲睦会于红叶馆,莼斋诗先成,步其韵以呈”(《中洲诗稿》卷二,《红叶馆修禊编》“即席再和呈使原韵为谢”)二十二年(1889年)五月四日
《嘤鸣馆春风叠唱集》评语(《嘤鸣馆春风叠唱集》诸家评跋)二十二年(1889年)十月三日
“己丑重九,莼斋黎星使从例设登高会于红叶馆,诗先成,步其韵以成,并乞大政”以《红叶馆登高集》,《诗存》未录)
二十三年(1890年)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清国黎公使招饮于红叶馆,席上叠公使却春韵”(《中洲诗稿》卷二,《修禊集》)”
“四月八日,与都下之名流,同宴黎公使及僚属与上野樱云台,以报客月红叶馆招饮,席上赋呈”(《中洲诗稿》卷二,《樱云台宴集编》)“又步客月公使诗韵以存”(《中洲诗稿》卷二,《樱云台宴集编》)
“又赋所见”(《中洲诗稿》卷二)
(参考)二十三年(1890年)五月
“上海申报馆主笔黄梦琬来游,黎公使飨之红叶馆,招余辈同饮,席上赋赠”(《中洲诗稿》卷二)
(参考)二十三年(1890年)十月十日
“清国翰林院编修江标来游,十月十日黎公使宴芝红叶馆,招都下文士陪饮,余亦与焉,席上赋赠”(《中洲诗稿》卷二)
二十三年(1890年)十月二十二日
“庚寅重阳,黎星使设留别宴于红叶馆,余亦与焉,和韵”(《登高集》,《诗存》《中洲文稿》)
二十三年(1890)十二月
“送黎公使归清国序”(《中洲文稿》第一集卷二,《题襟集》)以上的记述虽然烦琐,但是对于三岛中洲与黎庶昌的交流由此可见一班。
责任编辑:黄万机
三岛毅,字中洲,他与黎庶吕宴集时诗文唱酬,黎庶昌还为三岛的诗加评语,就这样建立起了友好关系,三岛也与黎庶昌的部下杨守敬和陈矩等有交往,他还参加过第五代公使李经芳举办的宴集。黎庶昌是贵州省遵义人,陈矩是贵州省贵筑县(现贵阳市)人。三岛的诗碑建在贵阳的阳明祠,虽是在黎庶昌回国后的事情,却可以推测王阳明已成了他们之间当然的话题。不过在保存下来的宴集诗里却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一方面,在黎庶昌来日前的明治十二年(1879年)里所作的“赠沈梅史,梅史余姚人,曾募乡勇剿毛匪”(《中洲诗稿》卷一)里记述了:因为余姚是王阳明的出身地,所以他把沈梅文比作“姚江又见小阳明”。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又有“清客朱树藩来问王学,一宿而去,赋此以赠”(《中洲诗稿》卷二)这样的作品。由此可见,王阳明和阳明学已经成了中、日两国人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谈王阳明和阳明学在举办宴集的场合也许是不太合适的话题。
关于三岛与黎庶昌的关系,在中村义所著的《三岛中洲的对外认识》(《三岛中洲的学艺及其生平》,平成十一年(1999年),雄山阁出版)里有所言及,可以引举的文章有《中洲文稿》第一集卷二的《送黎公使归清序》(《庚寅宴集编》中的《题襟集》所收集的《奉送黎公使归清国序》。该序文是三岛在黎庶昌结束了第四代驻日公使回国之际,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十二月在名叫芝的红叶馆举办的送别宴会上所作。三岛把黎庶昌前后六年在日期间举办的各种宴集之事总结为:“我于公使知无用之用矣”,论述了日清两国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价值,对此黎遮昌写了“子言先获我心矣”作答。三岛的发言巧妙地指出了黎庶昌举办的各种宴集是“无用之用”,黎庶昌也表示同意。
在引进欧美学问学术的这一时期,日清两国在究竟是推崇洋学(西学)还是汉学上都产生过争论。三岛在明治十二年(1879年)以《鳄水江水翁七十寿序》(《中洲诗稿》第一集卷二)对福山藩儒江水戳(1810—1881)之子士庆的选择作过如下记述,以鳄水为根本研究家学的土庆在庆应义塾读西洋书籍后选择到美国留学。他所记述的文字是:
一日,为美国人讲中庸忠恕之道出于天命。美国人惊叹曰,东洋亦有此道乎?何与我教相似也。盖美国人所谓教者,其说亦本于天,而不能出于我忠恕之范围,宜其尊敬之也。士庆既知我仲尼之道贵于四方万国,益确守庭训,是以搜猎洋籍,取长舍短,去邪就正,莫不得其宜。居数年,业大进而归,为大学教员。
如此这般,即所谓汉学躯体西洋思想。作为洋务派曾国藩的弟子,黎庶昌来日后,三岛给他看了这篇寿序。黎庶昌看后作了评语:扶植世教之文。今日洋学虽盛,然奇不胜正,此理之常。圣人之道,要当大显于西国。百年以后,斯言必验。
从中体西用的立场观点来看可以说他们都有相同的见解。与重野成斋齐名的藤野海南(826—1888),如果从其与黎庶昌也有相同的关系来看,当时的汉学家自己可以说具有十分相同的立场观点。黎庶昌在春、秋佳日举办宴集,那时的诗文已被收集整理在公使馆出刊发行。笔者对于这些宴集作品有一些研究”,现就将有关黎庶昌的各种诗集的名称、举办日、举办场所作成年表形式记述如下:
明治十四年(1881年)十二月黎庶昌来日
十五年(1882年)姚文栋编《重九登高诗》
*阳历十月十日、阴历九月九日于上野精养轩
十六年(1883年)孙点编《癸未重九宴集编》(《合编》)
*阳日历十月九日、阴历九月九日于永田町公使馆
十七年(1884年)十二月黎庶昌归国
二十年(1887年)十一月黎席昌来日
二十一年(1888年)孙点编《戊子重九宴集编》(《合编》)
*阳历十月十三日、阴历九月九日于永田町公使馆
《枕流馆宴集编》(前记宴集编附录)
*阳日历十月四日、阴历八月二十九日于中洲枕流馆
二十二年(1889年)孙点编《己丑宴集续编》(《补遗》以下三编)
《枕流馆集》
*阳日历二月十八日、阴历一月二十九日于中洲枕流馆
《红叶馆修楔编》
*阳历三月二十三日、阴历二月二十日于芝红叶馆
《红叶馆登高集》
*阳历十月三日、阴历九月九日于芝红叶馆
孙点编《嘤鸣馆春风叠唱集》(《合编》)
*阳历三月二十三日、阴历二月二十二日于芝红叶馆
孙点编《嘤馆百叠唱馀声集》(《补遗》)
阴历己丑十一月下济孙点自序
二十三年(1890年)不明氏编《樱云台宴集编》(《补遗》)
*阳历四月八日、阴历二月二十九日于上野樱云台
孙点编《嘤鸣馆百叠集》(《补、遗》)
阴历闰二月黎庶昌序
孙点编《庚寅宴集三编》(合编)
《修禊集》(附《附录》、《叠韵汇录》
*阳历三月三日、阴历二月十三日于芝红叶馆
《登高集》(付《附录》)
*阳日历十月二十二日、阴历九月九日于芝红叶馆
《题襟集》。
*阳历九月二十日以后的各种归国送别会
二十四年(1891年)二月黎庶昌归国
关于诗集中的《重九登高诗》笔者未见过,所以其现藏何处不详。
()内的《合编补遗》诗集收录在《黎星使宴集合编》里。《补遗》是有黄万机、张新民、石田肇所校的《黎星使宴集合编》(200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收录了其余的四编。《嘤鸣馆叠唱馀声集》和《嘤鸣馆百叠集》由于收录的是和韵诗文,所以没有记述举办日期和场所。另外《庚寅宴集三编》中的《题襟集》因为是有关归国送别的诗文,所以收集了将近十次宴集的诗,举办日期和场所也都省略了。
这些诗集当中有关《枕流馆集》、《樱云台宴集编》、《题襟集》的宴集是由日本方面主办的。
那么,三岛和黎庶昌之间交换过怎样的诗文呢?下面就介绍相关的诗题和诗集,《诗存》里未收录时将作注释。另外其给上海申报主笔黄梦晚和翰林院编修江标的诗是在黎庶昌主办的宴集席上所作,所以也列出来以作参考。
明治十五年(1882年)十月二十日
“重九,支那公使黎庶昌招都下名流,开登高会于上野精养轩,余亦与焉,赋此博笑”(《中洲诗稿》卷一)
十六年(1883年)十月九日
“重阳,支那节署萸酒会,步黎公使韵,公使去年设登高会于上野,故及”(《中洲诗稿》卷一,《癸末重九宴集编》)
二十一年(188年)十月四日
“九月四日,与都下诸文士,同飨清国节署诸贤于中洲枕流馆,黎公使有诗,次其韵却呈”(中洲诗稿》卷二,《枕流馆宴集编》)
二十一年(1888年)十月十三日
“重阳节,黎大使招饮诸友.于鞠街节署,余亦陪座,再叠枕流馆奉谢”(《戊子重九宴集编》,《诗存》末录)
“即席竟次公使原韵”(同前)
“宴毕各散,误着小牧氏帽归,后始知,赋此谢罪,录博大使一笑”
(同前)
二十二年(1889年)二月二十三日
“莼斋黎公使设雅集于红叶馆,余亦陪,席上赋此奉呈”(《红叶馆修禊编》,《诗存》未录)
“二十三日,清国公使黎莼斋开亲睦会于红叶馆,莼斋诗先成,步其韵以呈”(《中洲诗稿》卷二,《红叶馆修禊编》“即席再和呈使原韵为谢”)二十二年(1889年)五月四日
《嘤鸣馆春风叠唱集》评语(《嘤鸣馆春风叠唱集》诸家评跋)二十二年(1889年)十月三日
“己丑重九,莼斋黎星使从例设登高会于红叶馆,诗先成,步其韵以成,并乞大政”以《红叶馆登高集》,《诗存》未录)
二十三年(1890年)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清国黎公使招饮于红叶馆,席上叠公使却春韵”(《中洲诗稿》卷二,《修禊集》)”
“四月八日,与都下之名流,同宴黎公使及僚属与上野樱云台,以报客月红叶馆招饮,席上赋呈”(《中洲诗稿》卷二,《樱云台宴集编》)“又步客月公使诗韵以存”(《中洲诗稿》卷二,《樱云台宴集编》)
“又赋所见”(《中洲诗稿》卷二)
(参考)二十三年(1890年)五月
“上海申报馆主笔黄梦琬来游,黎公使飨之红叶馆,招余辈同饮,席上赋赠”(《中洲诗稿》卷二)
(参考)二十三年(1890年)十月十日
“清国翰林院编修江标来游,十月十日黎公使宴芝红叶馆,招都下文士陪饮,余亦与焉,席上赋赠”(《中洲诗稿》卷二)
二十三年(1890年)十月二十二日
“庚寅重阳,黎星使设留别宴于红叶馆,余亦与焉,和韵”(《登高集》,《诗存》《中洲文稿》)
二十三年(1890)十二月
“送黎公使归清国序”(《中洲文稿》第一集卷二,《题襟集》)以上的记述虽然烦琐,但是对于三岛中洲与黎庶昌的交流由此可见一班。
责任编辑:黄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