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问题;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开始呈现老龄化,老年人占社会群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心力渐退,活动和决断力下降,各种生理机能都开始进入衰退阶段,加上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社会因素影响,对生活的兴趣、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都不如青壮年人,比较容易产生异常情感,并为异常情感所伤而发病。[1]因此,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1.1 恐惧心理
老年人多是慢性病患者,多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住院时病情往往较重,对健康的自信下降,常会意识到死亡的来临,产生濒死的恐怖感,有时则害怕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具体分析患者恐惧的对象和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为其解决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一举一动都有要给患者以安全的暗示和保证给患者以支持、鼓励。
1.2 孤独心理
老年患者因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人际交流减少,生活单调乏味,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产生这种孤独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信息的剥夺和对亲人依恋的缺失。护士应关心理解患者孤单寂寞的心情,耐心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安排亲人探访或陪伴,组织适当的文娱活动活跃病房生活,多与患者沟通。
1.3 自尊心理
老年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喜欢他人顺从,固执己见,不愿听从别人安排,尤其是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对这类病人,我们首先要向其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介绍治疗方案及病情进展,对患者要有尊敬的称呼,礼貌的言行,庄重的举止,耐心的交谈,尽可能迎合其各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自尊心。
1.4 满不在乎心理
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住院时病情又能较快得到控制,所以对自身疾病不够重视,往往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对医嘱也不认真听从,遵医行为较差。针对这种病人,护理人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细致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并在适当时候向其介绍因不重视治疗而引起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的病例,加强他们的遵医行为,改变他们满不在乎的心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5 退化心理
有的老年人生病后情感和行为变得幼稚,常提出不现实的难以做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时常与家人、护士发生冲突。有的则表现出对医护人员和家人依赖,出现"老小孩"现象。护士必须理解患者的这种心理,而不嘲笑、训斥患者,要用关心、同情的言语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减轻他们心理负担,鼓励他们正视疾病。
2 体会
2.1 增强了病人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明白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2.2 改善了护患关系
护士通过与病人面对面的交流、谈心,为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康复的最佳状态,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病的人,护理工作着眼于患者的躯体,护理服务的范围是医院,医护关系是一种附属关系,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方式是以被动执行医嘱和完成护理操作为目的。由此形成护理技术是衡量护理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而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度综合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护理人员只有学好护理心理学,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2]
2.4 提高了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实践中,只有运用护理技术的同时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才能对患者进全面评估。在掌握足够的护理技术的情况下,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受到身心舒适,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会珍、徐晓路主编,现代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
[2]李映兰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开始呈现老龄化,老年人占社会群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心力渐退,活动和决断力下降,各种生理机能都开始进入衰退阶段,加上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社会因素影响,对生活的兴趣、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都不如青壮年人,比较容易产生异常情感,并为异常情感所伤而发病。[1]因此,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1.1 恐惧心理
老年人多是慢性病患者,多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住院时病情往往较重,对健康的自信下降,常会意识到死亡的来临,产生濒死的恐怖感,有时则害怕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具体分析患者恐惧的对象和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为其解决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一举一动都有要给患者以安全的暗示和保证给患者以支持、鼓励。
1.2 孤独心理
老年患者因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人际交流减少,生活单调乏味,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产生这种孤独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信息的剥夺和对亲人依恋的缺失。护士应关心理解患者孤单寂寞的心情,耐心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安排亲人探访或陪伴,组织适当的文娱活动活跃病房生活,多与患者沟通。
1.3 自尊心理
老年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喜欢他人顺从,固执己见,不愿听从别人安排,尤其是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对这类病人,我们首先要向其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介绍治疗方案及病情进展,对患者要有尊敬的称呼,礼貌的言行,庄重的举止,耐心的交谈,尽可能迎合其各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自尊心。
1.4 满不在乎心理
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住院时病情又能较快得到控制,所以对自身疾病不够重视,往往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对医嘱也不认真听从,遵医行为较差。针对这种病人,护理人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细致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并在适当时候向其介绍因不重视治疗而引起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的病例,加强他们的遵医行为,改变他们满不在乎的心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5 退化心理
有的老年人生病后情感和行为变得幼稚,常提出不现实的难以做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时常与家人、护士发生冲突。有的则表现出对医护人员和家人依赖,出现"老小孩"现象。护士必须理解患者的这种心理,而不嘲笑、训斥患者,要用关心、同情的言语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减轻他们心理负担,鼓励他们正视疾病。
2 体会
2.1 增强了病人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明白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2.2 改善了护患关系
护士通过与病人面对面的交流、谈心,为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康复的最佳状态,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病的人,护理工作着眼于患者的躯体,护理服务的范围是医院,医护关系是一种附属关系,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方式是以被动执行医嘱和完成护理操作为目的。由此形成护理技术是衡量护理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而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度综合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护理人员只有学好护理心理学,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2]
2.4 提高了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实践中,只有运用护理技术的同时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才能对患者进全面评估。在掌握足够的护理技术的情况下,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受到身心舒适,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会珍、徐晓路主编,现代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
[2]李映兰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