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设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前面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设计;化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面对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必须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地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金属与金属材料”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个课题: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其中2、3课题是重点,课题2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提出大家熟悉而又不知所以然的问题,从而过渡到化学的学科知识上,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经过新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金属的相关知识。但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还有欠缺,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靠。同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但在设计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验证金属的活泼性中,控制变量的环节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金属及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认识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2.了解金属一些共同物理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认识化学知识的巨大作用。4.进一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会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5.认识金属生锈的条件,了解防护措施,从而认识保护金属资源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举例,了解、认识金属材料的存在、性能、用途。2.通过回忆、练习、归纳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3.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金属的生锈及防护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体会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通过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生锈的学习,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五、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原理;金属的锈蚀及防护。
六、难点
控制变量设计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锈蚀条件的探究及构建知识体系。
七、教学方法
问答、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具
多媒体及课件。
九、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金属的存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用途→金属的锈蚀及防护→小结→巩固练习
十、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课:同学们,你对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哪些?
(一)讲到金属的存在,首先展示图片: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自然界中金属是以哪些形式存在?通过金属的存在形式说明了什么问题?讲到金属的冶炼时设疑:自然界中的金属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我们怎样把纯金属提炼出来呢?我们以铁的冶炼为例,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利用还原剂将铁从矿石中还原出来。请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疑:在反应中还原剂是?炼得的是纯铁吗?叫什么?除此以外还有?区别是?如何转化?讲到合金,首先定义是:在一种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金属材料,然后谈它的性能:硬度更大、熔点更低、抗腐蚀性更好;同时应用举例:生活中用到的合金较多,你知道有哪些?
(二)再讲金属的性质:先说说金属的物理性质,讲它的共性和特性;然后说化学性质,设疑:你能写出铁、氧气、硫酸、硫酸铜两两个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反应的方程式都反映出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由此引出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接着提问哪些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它们反应的条件是否相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随后再讲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然后问: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现象?什么不同的现象?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若将铁丝换成铁粉,能否也看到相同的现象,得出相同的结论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还要控制什么变量?通过以上的分析你有和感想?最后讲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时,设疑:这样的反应应满足什么条件?金属的形状、盐溶液的浓度是否也要考虑?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你有几种选择?
(三)讲金属的用途讲解前设问:你能举例说明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吗?它们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四)讲金属的锈蚀,讲条件:潮湿的空气中;讲原理:铁同时与水和氧气;讲作用和防护措施:保持表面干燥;成保护膜;制成合金。同时展示图片:你能说出自行车每一部分的具体防锈措施吗?看到这组数据,你有和感想?
(五)讲保护的途径:防止腐蚀;回收利用;计划合理开采;寻找替代品;设疑:回收利用有和好处?生活中有哪些金属物品被替代了?
(六)最后进行课堂小结:你有何收获或者有什么疑问?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学内容几乎含盖了第八单元的所有知识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间隔的时间较长,因此内容较多、任务也较重,在时间上也显得紧张,这要求教师课前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做好调控,环节紧凑、语言简练,该细的地方细,该略的地方略,着重解决学生仍感到难的知识和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设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前面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的体会与收获进行得较仓促,练习也没有完全进行。因此,如果时间允许,本课应分成两课时进行,那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巩固训练。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设计;化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面对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必须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地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金属与金属材料”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个课题: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其中2、3课题是重点,课题2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提出大家熟悉而又不知所以然的问题,从而过渡到化学的学科知识上,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经过新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金属的相关知识。但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还有欠缺,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靠。同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但在设计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验证金属的活泼性中,控制变量的环节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金属及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认识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2.了解金属一些共同物理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认识化学知识的巨大作用。4.进一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会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5.认识金属生锈的条件,了解防护措施,从而认识保护金属资源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举例,了解、认识金属材料的存在、性能、用途。2.通过回忆、练习、归纳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3.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金属的生锈及防护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体会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通过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生锈的学习,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五、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原理;金属的锈蚀及防护。
六、难点
控制变量设计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锈蚀条件的探究及构建知识体系。
七、教学方法
问答、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具
多媒体及课件。
九、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金属的存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用途→金属的锈蚀及防护→小结→巩固练习
十、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课:同学们,你对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哪些?
(一)讲到金属的存在,首先展示图片: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自然界中金属是以哪些形式存在?通过金属的存在形式说明了什么问题?讲到金属的冶炼时设疑:自然界中的金属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我们怎样把纯金属提炼出来呢?我们以铁的冶炼为例,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利用还原剂将铁从矿石中还原出来。请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疑:在反应中还原剂是?炼得的是纯铁吗?叫什么?除此以外还有?区别是?如何转化?讲到合金,首先定义是:在一种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金属材料,然后谈它的性能:硬度更大、熔点更低、抗腐蚀性更好;同时应用举例:生活中用到的合金较多,你知道有哪些?
(二)再讲金属的性质:先说说金属的物理性质,讲它的共性和特性;然后说化学性质,设疑:你能写出铁、氧气、硫酸、硫酸铜两两个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反应的方程式都反映出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由此引出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接着提问哪些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它们反应的条件是否相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随后再讲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然后问: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现象?什么不同的现象?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若将铁丝换成铁粉,能否也看到相同的现象,得出相同的结论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还要控制什么变量?通过以上的分析你有和感想?最后讲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时,设疑:这样的反应应满足什么条件?金属的形状、盐溶液的浓度是否也要考虑?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你有几种选择?
(三)讲金属的用途讲解前设问:你能举例说明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吗?它们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四)讲金属的锈蚀,讲条件:潮湿的空气中;讲原理:铁同时与水和氧气;讲作用和防护措施:保持表面干燥;成保护膜;制成合金。同时展示图片:你能说出自行车每一部分的具体防锈措施吗?看到这组数据,你有和感想?
(五)讲保护的途径:防止腐蚀;回收利用;计划合理开采;寻找替代品;设疑:回收利用有和好处?生活中有哪些金属物品被替代了?
(六)最后进行课堂小结:你有何收获或者有什么疑问?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学内容几乎含盖了第八单元的所有知识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间隔的时间较长,因此内容较多、任务也较重,在时间上也显得紧张,这要求教师课前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做好调控,环节紧凑、语言简练,该细的地方细,该略的地方略,着重解决学生仍感到难的知识和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设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前面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的体会与收获进行得较仓促,练习也没有完全进行。因此,如果时间允许,本课应分成两课时进行,那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巩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