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时事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俨然成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时事政治教育的意义也由此更加深刻地体现出来。但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时事政治教育开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依然有很多潜在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基于此,在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時事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解决时事政治教育问题的策略加以论述。
  [关    键   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时事政治教育;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72-02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高考也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及时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以及理性分析和判断社会发展大背景与新形势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和理想信念,并且要将其传递给每一位高中生,助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而又深入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无疑是关键一环。可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依然有诸多潜在问题,文章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时事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
   (一)学生参与时事政治教育的兴趣难以被充分激发
   对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关于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教育重要性认知程度尚浅的现状而言,所存在的问题就是老生常谈的“学生参与兴趣难以被激发”。造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教师在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工作时,普遍会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来进行,很多时候学生对时政信息和时政要闻并不理解,单纯依靠死记硬背,不免造成学生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政治认同感、理性分析能力、公共参与意识的全面培育,更与当今“思想政治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有关要求相违背。
   (二)教师教学目标与手段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单一性
   就笔者所在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教师普遍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集中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即可,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常会将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放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与强化上,无论是在教学方案设计工作中,还是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都是如此,进而导致课程建设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法作为支撑,教学目标与手段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单一性问题。
   (三)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时事政治教育的空间极为有限
   通过学校方面为教师提供的科研平台以及为学生课程学习所提供的保障条件来看,不难发现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为学生搜集、整理、归纳、分析时事政治素材的渠道过于狭窄。具体表现就是科研的视角通常以教材内容的有效传递为根本目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深深印刻在头脑之中,而针对时事政治方面的教师科研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探究活动并没有得到高度关注,所以导致教师与学生参与时事政治教育的空间极为有限这一问题的产生。
   (四)学生获取时事政治信息的渠道被严格限制
   众所周知,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时事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有理想的前提条件作为支撑,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相关信息的获取,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自然会将参与时事政治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可是,从当前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时事政治信息获取的情况来看,学生离开校园之后家长普遍会尽可能避免学生接触无限网络,这不仅屏蔽了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向往,还屏蔽了学生获取时事政治信息的渠道,故而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学习活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解决时事政治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不断增强教师时政教育目标与方法的科学性
   可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无疑是提升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高中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教育,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制订和选择时政教育目标与方法时,始终具有科学性。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开展“思想政治高考评价体系”专题讲座。学校邀请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室专家,针对当前高考思想政治学科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进行深入解读,向全体教师明确时事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程中的引领和启发作用,帮助教师在课堂开展时事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培育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第二,组织教师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方法经验交流活动。不仅要举办本校教师时事政治教育方法经验交流活动,还要跨校举办相关的经验交流会,做到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在提高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同时,力求学生政治认同感、价值观念正确形成的途径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多样。
   (二)以课堂情境导入为依托,加深学生时事政治重要性的认知
   课堂教学各项活动实现高效率的运行,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在于学生拥有极强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增加学习深度的动力源泉所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会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解决时事政治教育自然也是如此。笔者认为,通过创设理想的课堂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势必会呈现出理想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学生势必会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增强对时事政治重要性的认知深度。    例如,在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1课“体味文化”教学中,笔者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启本次教学,依托时事政治素材向学生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即:“哪位同学能够从文化的角度说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随后笔者则是通过教学媒体将课前准备好的相关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中欧铁路的开通等),以供学生参考和借鉴。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之后,笔者对学生的答案并不急于表明正确与否,而是向学生阐明这些观点都是学生关于文化无国界方面的自我认知,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层次地去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接下来去体会一下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一过程为学生创设起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和文化情境,不仅时事政治素材充斥其中,激发了学生了解时事政治的兴趣,同时还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意识到该时事政治素材的重要性所在。
   (三)立足师生间双向互动,引领学生正确分析时政热点中的观点要素
   “新课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都会将该阶段视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有效开展时事政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新知初探”环节作为确保學生掌握学习重点平台所在,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学习重点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对课堂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而言,笔者认为保持师生双向互动无疑是理想选择之一,其原因在于能够引领学生正确分析时政热点中的观点要素,尽快掌握课上时事政治教育的重点。
   例如,在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2课“感受文化影响”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以布置时事政治互动话题的方式,开启新课阶段的教学工作,即:“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徐前凯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这在我国各地掀起了见义勇为热潮,那么这一热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随后笔者将该颁奖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其目的就是要深刻地感染学生,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笔者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并结合学生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最后从文化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层面,将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分享,为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文化对人的影响”搭建一个理想载体,由此使学生不仅能以最快速度了解、接受、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还能将时政热点中的观点要素进行分析,增加了课堂时事政治教育的深度。
   (四)强调课程评价的系统性与侧重性,力求学校与课堂教学不断加大时事政治教育力度
   评价是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不可缺少的条件,特别是在时事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中,开展系统的、有侧重性的课程评价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必须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成果三个方面,侧重性则具体如下,以此为学校与课堂教学不断加大时事政治教育力度提供强大的保障。
   教学设计评价方面,主要以教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与时事政治资源的融合度、教学目标设定的科学性、课堂教学手段选择的合理性、教学评价方式的主体性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评价的侧重方向不仅在于实施方案是否达到系统化,同时还在于教学设计能否满足思想政治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确保课程教学设计能够将时事政治教育视为基本侧重点。教学过程评价方面,该评价主要以课堂教学效果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否通过时事政治内容为学生创设理想教学情境、课堂师生互动环节是否以相关时事政治素材为互动话题、课堂教学评价是否以师生互评的形式,针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时事政治教育两方面进行点评,进而为评价结果充分反映出教学过程“双侧重点”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教学成果评价方面,主要集中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展现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政治素养的提升三个方面,评价结果集中反映出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从而为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和正确树立并坚持理想信念提供重要的保证。
   三、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观点不难发现,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诸多棘手的问题急需解决,但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充分落实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此期间,既要在学校层面强化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又要在教师教学层面确立教学情境创设、师生互动、课程评价的方式,由此才能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有效开展时政教育转化为现实。因此,不断深化上述论点自然成为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今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新重点,也是全面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品质的有力推手。
   参考文献:
   [1]王珏.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时政教育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薛倩.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就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以《密度测量》复习为例,紧紧围绕习题“再开发”,有效利用习题为引导,提高复习课效率
[摘 要] 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发展与应用广泛,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也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高职院校的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着认定机制弱、对象识别难、育人成效差以及动态管理缺失等问题,同样面临着资助与育人的结合度不够紧密、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多元化发展难的现状。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全程动态跟踪,达到精准资助育人的目的。  [关 键 词] 大数据;高职院校;精准
[摘 要] 基于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混合式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前,学生线上学习;课中,实践教学,生生交互——组内互评,生生交互——组间互评,师生交互——教师进行积极评价和总结;课后,线上作业呈现、教师评价和反馈。可以克服传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未来的研究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关 键 词] 混合式学习;大学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 G642
[摘 要] 微积分是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黎曼积分不仅是微积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还是研究其他各类学科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基于教学经验,对学生怎样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思考。  [关 键 词] 黎曼积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46-02   一、研究
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课程围绕机器人应用中对应的夹具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并基于三维软件进行设计.所以本门课程教学,首先应思考如何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完成更有效的教学;其
[摘 要] 日本道府县农业大学校是农林水产省管辖的农民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各大学校结合本地农业实际,分层次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相关课程,以培养农业经营骨干人才为任务。通过研究日本农业大学校农民继续教育体系,把握日本农民继续教育特色,探究日本现代农民继续教育实践,批判地学习和借鉴,为我国区域农民继续教育提供思路支持。  [关 键 词] 道府县农业大学校;农民教育;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
[摘 要] 将课程思政融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通过分析当前核心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政要素,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研究表明,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立足于专业课程学术内涵,制订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并初步探讨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将思政元素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
[摘 要] 探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高职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探讨开放课程建设对病理学持续性学习的方法和意义。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真正实现对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效评价,并能通过统计分析图反馈出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点,能科学地根据数据分析出典型的突出问题来调整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此次教学改革有研究意义,更有推广价值。  [关 键 词] 在线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顺应新形势,积极探索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指出了传统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原因,介绍了“互联网+”英语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互联网+”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 键 词] “互联网+” ;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
[摘 要] 目的:对2018年广东省开展“中职升本科”两所试点医学院录取的不同生源本科护理学生展开调查,了解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水平及人文关怀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影响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原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自2018年广东省开展“中职升本科”两所院校不同生源208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生源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不同生源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在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