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高职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探讨开放课程建设对病理学持续性学习的方法和意义。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真正实现对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效评价,并能通过统计分析图反馈出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点,能科学地根据数据分析出典型的突出问题来调整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此次教学改革有研究意义,更有推广价值。
[关 键 词] 在线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48-02
一、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必修基础课程,是医学中重要的桥梁课程,更有“医学之本”“医学鼻祖”之称。如果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难以适应专业建设发展需要。
通过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实现教学方法多手段,突破病理学入门难、理解难、记忆难、细节考核难等难题,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真正实现对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效评价,并能通过统计分析图反馈出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点,根据数据分析出典型的突出问题来调整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在线课程平台建设中面对的问题
在线课程平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问题诸多,如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在线课程平台申报、平台框架搭建、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教学大纲、习题库、考试大纲等等)优化上传、微课制作、在线平台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手机端和PC端的使用方法等。
三、面对问题之对策
重要的教学改革需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组织课程组教师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相关国家政策的宣传,提高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自主学习中国大学MOOC课程,加深对课程建设的感悟。
通过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互联网、网络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手段,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观念。通过教师“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安排课程组教师参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面的专家举行的讲座、研讨会以及省内外学术交流,确保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发展及课程建设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以保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建设能力。
课程组每学期定期开展课程标准修订专题研讨活动,明确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实施建议,制定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的课程标准。依据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将实训内容有机整合,适当减少了一些与岗位需求关系不大的纯粹病理形态变化的内容,适当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分析。同时为了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方法中采用微信平台、网络资源等手段,并且自制微课应用于教学中,在考核方式上增加了学习通平台中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比例。通过相关诊改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期真正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符合专业培养的需求,完成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完善工作,同时接受教务处组织的课程标准验收。
基于课程标准,我们进行了课程单元设计,根据每个教学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学习通App、多媒体教室、病例、习题、PPT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及网络资源)和教学策略(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使用PPT技术直观显示病理结构等),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参考助理执业医师考点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进行相对完整和综合的设计:以学习通App中发布的病例讨论作为导入任务,然后通过讲与学、合作探究,让单元教学设计打破了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仅让学生掌握单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一个单元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形成更加完整、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课程平台构建中体现“以病为纲”,以病例讨论为主线,将教学内容進行选取并整合为三个教学模块即二十个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有5项教学资源即学习提要、课件、授课视频、知识链接、测验与作业。构建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排列为导论、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三部分。根据每个教学单元中不同的知识需求,综合各种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知识链接视频、Flash动画、习题库和试题库)上传至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能完整、综合地掌握。
学生对平台使用采用班会学习的方式,让在线平台App使用方法成为一次班会主题,让课任教师和班级辅导员协同完成。
四、教学案例
现以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异常变化—血栓形成”为例展示一个教学单元。
1.超星学习通App开课前24~48小时发布预习任务(3.1.3完成本次课学习提要,在3.1.4知识链接中观看深静脉血栓微课5分钟后并完成3个选择题,手机百度经济舱综合征),通过平台后台数据教师了解预习反馈情况,对未完成预习学生可在教师端App群发提醒信息,对已完成学生统计学生的微课完成度及答题情况。 2.开课前5分钟教师端学习通App发“签到”,学生手机端完成点击,教师统计学生出勤率。课堂中教师发布相关病例引入新课,明确本次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分析预习任务“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强化本次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有目地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重要问题App发“抢答”得积分的方法来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答对小组全员获积分。教师需关注学习进度并实施差异化辅导,对学生不主动的采用“选人”即盲选,来提醒思想涣散的个别学生。并对疑难知识点提出指导性意见,纠正错误观点。下课前15分钟教师再次总结重难点,学生完成“测验与作业”(教师端App设置完成时间,超48小时关闭且不可计分)。
3.课后教师在App平台或者PC端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数据统计,已答人数、未答人数、分数分析、错题分析等。
在本次教学中同时巧妙应用活动模块(包括签到、抢答、选人、作业/测验、任务、评分、讨论等等多样教学活动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最后在平台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在课堂复习中针对错误率高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教师依据平台记录,轻松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实现个性化辅导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病理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的病理过程和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并且具备认识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五、分析与讨论
在线开放课程融入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医学基础教育的老师提供了丰富有声的教学资源,同時也与其他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平台。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学习,老师能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指导学习并监控学习效果,为师生提供沟通无障碍平台。打破一张试卷检验学习效果的瓶颈,可以通过平台多手段、多方式、多角度的考核。通过后台智能解疑系统能避免老师重复解答同一问题,减轻老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后台大数据统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移动便捷的特性能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任务点预习,学习中能理解深化重难点,学习后能及时得到反馈效果,通过后台成绩统计分析显示出学生某一知识点的不足,能及时反馈给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强化薄弱点,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对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便于制定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新方法,建立持续性学习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Flash动画、图片、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也因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研究中我们以学生为开放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交流与监控管理、学习的辅导与评价等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配合课程平台进行互动与管理,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特点可一直伴随他们整个医学生涯,非常符合医学专业需要潜在长远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漆静.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思考[J].长江丛刊,2018(28).
[2]漆静.职业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与趋势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
[3]张艳平.基于泛雅超星在线课程平台生物化学课程微课的开发设计及联合PBL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
[4]刘名卓,李雪,张泽治.基于大数据的在线学习行为研究:以青岛市崂山区在线学习平台数据为例[J].数字教育,2021,7(1).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在线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48-02
一、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必修基础课程,是医学中重要的桥梁课程,更有“医学之本”“医学鼻祖”之称。如果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难以适应专业建设发展需要。
通过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实现教学方法多手段,突破病理学入门难、理解难、记忆难、细节考核难等难题,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真正实现对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效评价,并能通过统计分析图反馈出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点,根据数据分析出典型的突出问题来调整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在线课程平台建设中面对的问题
在线课程平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问题诸多,如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在线课程平台申报、平台框架搭建、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教学大纲、习题库、考试大纲等等)优化上传、微课制作、在线平台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手机端和PC端的使用方法等。
三、面对问题之对策
重要的教学改革需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组织课程组教师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相关国家政策的宣传,提高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自主学习中国大学MOOC课程,加深对课程建设的感悟。
通过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互联网、网络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手段,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观念。通过教师“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安排课程组教师参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面的专家举行的讲座、研讨会以及省内外学术交流,确保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发展及课程建设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以保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建设能力。
课程组每学期定期开展课程标准修订专题研讨活动,明确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实施建议,制定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的课程标准。依据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将实训内容有机整合,适当减少了一些与岗位需求关系不大的纯粹病理形态变化的内容,适当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分析。同时为了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方法中采用微信平台、网络资源等手段,并且自制微课应用于教学中,在考核方式上增加了学习通平台中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比例。通过相关诊改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期真正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符合专业培养的需求,完成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完善工作,同时接受教务处组织的课程标准验收。
基于课程标准,我们进行了课程单元设计,根据每个教学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学习通App、多媒体教室、病例、习题、PPT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及网络资源)和教学策略(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使用PPT技术直观显示病理结构等),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参考助理执业医师考点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进行相对完整和综合的设计:以学习通App中发布的病例讨论作为导入任务,然后通过讲与学、合作探究,让单元教学设计打破了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仅让学生掌握单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一个单元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形成更加完整、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课程平台构建中体现“以病为纲”,以病例讨论为主线,将教学内容進行选取并整合为三个教学模块即二十个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有5项教学资源即学习提要、课件、授课视频、知识链接、测验与作业。构建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排列为导论、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三部分。根据每个教学单元中不同的知识需求,综合各种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知识链接视频、Flash动画、习题库和试题库)上传至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能完整、综合地掌握。
学生对平台使用采用班会学习的方式,让在线平台App使用方法成为一次班会主题,让课任教师和班级辅导员协同完成。
四、教学案例
现以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异常变化—血栓形成”为例展示一个教学单元。
1.超星学习通App开课前24~48小时发布预习任务(3.1.3完成本次课学习提要,在3.1.4知识链接中观看深静脉血栓微课5分钟后并完成3个选择题,手机百度经济舱综合征),通过平台后台数据教师了解预习反馈情况,对未完成预习学生可在教师端App群发提醒信息,对已完成学生统计学生的微课完成度及答题情况。 2.开课前5分钟教师端学习通App发“签到”,学生手机端完成点击,教师统计学生出勤率。课堂中教师发布相关病例引入新课,明确本次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分析预习任务“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强化本次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有目地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重要问题App发“抢答”得积分的方法来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答对小组全员获积分。教师需关注学习进度并实施差异化辅导,对学生不主动的采用“选人”即盲选,来提醒思想涣散的个别学生。并对疑难知识点提出指导性意见,纠正错误观点。下课前15分钟教师再次总结重难点,学生完成“测验与作业”(教师端App设置完成时间,超48小时关闭且不可计分)。
3.课后教师在App平台或者PC端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数据统计,已答人数、未答人数、分数分析、错题分析等。
在本次教学中同时巧妙应用活动模块(包括签到、抢答、选人、作业/测验、任务、评分、讨论等等多样教学活动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最后在平台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在课堂复习中针对错误率高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教师依据平台记录,轻松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实现个性化辅导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病理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的病理过程和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并且具备认识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五、分析与讨论
在线开放课程融入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医学基础教育的老师提供了丰富有声的教学资源,同時也与其他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平台。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学习,老师能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指导学习并监控学习效果,为师生提供沟通无障碍平台。打破一张试卷检验学习效果的瓶颈,可以通过平台多手段、多方式、多角度的考核。通过后台智能解疑系统能避免老师重复解答同一问题,减轻老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后台大数据统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移动便捷的特性能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任务点预习,学习中能理解深化重难点,学习后能及时得到反馈效果,通过后台成绩统计分析显示出学生某一知识点的不足,能及时反馈给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强化薄弱点,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对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便于制定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新方法,建立持续性学习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Flash动画、图片、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也因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研究中我们以学生为开放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交流与监控管理、学习的辅导与评价等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配合课程平台进行互动与管理,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特点可一直伴随他们整个医学生涯,非常符合医学专业需要潜在长远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漆静.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思考[J].长江丛刊,2018(28).
[2]漆静.职业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与趋势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
[3]张艳平.基于泛雅超星在线课程平台生物化学课程微课的开发设计及联合PBL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
[4]刘名卓,李雪,张泽治.基于大数据的在线学习行为研究:以青岛市崂山区在线学习平台数据为例[J].数字教育,2021,7(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