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云南人民受西方列强和清政府的双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云南封闭的政治环境,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在云南传播,云南人民的革命意识尚未萌芽。虽有局部地区的小规模斗争,但处于分散状态,没有一股统一强大的力量来冲击清政府的统治。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杨振鸿成为云南早期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开云南革命之风气,本文介绍杨振鸿的生平以及他领导的革命活动,突出他在云南早期革命时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云南;革命;杨振鸿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55-0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撕开中国封闭的大门,通过订立种种不平等条约,胁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严重影响国家的主权独立,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云南虽地处边陲,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得西方列强垂涎已久,早就想将云南变为他们的势力范围。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清政府往往借助地方头目,对各族人民进行统治。有时甚至在各族间制造纠纷,以削弱分散各民族力量,便于清政府的统治。在云南人民与侵略者之间发生矛盾时,清政府甚至站在侵略者一边,勾结侵略者镇压人民。
在此内外压迫的情势下,云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但由于云南的封闭,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在云南传播,云南人民的革命意识尚未萌芽。虽有局部地区的小规模斗争,但处于分散状态,没有一股统一强大的力量来冲击清政府的统治。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杨振鸿成为云南早期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开云南革命之风气,他领导的种种革命活动,对之后云南的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青少年时期的杨振鸿
杨振鸿,1874年生于昆明南郊小街子村,自幼聪明好学,才能出众,且身材魁梧,富勇力。杨振鸿一身致力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积极实践,为云南革命事业的开展鞠躬尽瘁。他的革命思想,反抗精神,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有体现。
在读义学时,他因为对老师不满,写了一首打油诗:“十年读本三字经,不惜光阴不更新。欲求新知苦无径,如坐针毡如屡冰。”这体现了杨振鸿的宏大志向,一所小学堂满足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他追求更加宽广的天地。他把这首打油诗贴在学馆的大照壁上,惹怒了老师,因而被开除学籍。
1901年,法国人以购马为名,暗中运送武器到昆明,打算利用在昆明的教堂,里应外合,攻占昆明。此事被揭发后,云南爱国人士愤愤不平,主动团结起来,捣毁在昆明的各个教堂,以此打击西方侵略势力。但清政府一味软弱妥协,为讨好西方列强,不仅赔偿西方列强银十五万两,还逮捕了参与此事的爱国人士。当时杨振鸿虽然年轻,但爱国之心已然萌发,他积极参与此事,被逮捕入狱。这次入狱并没有消磨他斗争的意志,在狱中,他坚持学习,出狱以后,学识增进。1903年,他保释出狱后,考入日本振武学校学陆军。他是第一批到日本学习的云南人,比日后在云南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李根源、罗佩金、唐继尧等还要早一届。
二、杨振鸿留学日本
杨振鸿在日本留学期间,不仅学习军事知识,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杨振鸿是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云南籍人士之一。1905年6月,孙中山到日本横滨,曾接见杨振鸿,向他宣扬革命的理论与思想,对杨振鸿的影响极大,在此之后,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第一次联合会,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同盟会”。云南参加的人,有杨振鸿、李根源、吕志伊、赵伸、张华澜等五人。杨振鸿积极开展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在云南留日学生中大力发展同盟会会员。
杨振鸿是云南最早的期刊《云南》杂志的创办人之一。1906年1月,孙中山会见杨振鸿,吕志伊等人,商议在云南留日学生中创办一个革命刊物,孙中山指出:“云南最近有两个导致革命的因素:一件是贪官污吏,如云南总督丁振铎、兴禄之贪污行为,已引起全省人民的愤慨;另一件是外侮日亟,英占缅甸,法占安南,都把云南当做侵略的目标。云南人民在反动官僚的压榨和外侮欺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希望云南革命青年,筹办一份宣传革命的刊物。”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06年11月22日在日本东京发行了《云南》杂志。杨振鸿积极为该刊撰稿,其目的在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在《法人窥伺云南之渐》一文指出:“远在1862年前后,法帝国主义就派大商豪奥塞及张得比渡红河潜入云南,探悉山川名胜、矿产等,归国后将结果报告给法国政府,把云南作为侵略的目标。”杨振鸿对法国侵略云南的事实做了实地的考察,揭露法国侵略云南的历史和现状,指出法国侵略云南蓄谋已久,提醒滇人注意法国的狼子野心。
三、归国后的革命活动
1906年4月,杨振鸿从日本回昆明。当时丁振铎为云南总督,是忠于朝廷的老顽固,与杨振鸿这样的革命派格格不入。在会见丁振铎时,杨振鸿不按传统行跪拜礼,而是穿军服,行举手礼,这使丁振铎大为不悦,对杨振鸿心存芥蒂,不委职务,处处防范。杨振鸿为革命大业,曾计划暗杀丁振铎,据滇省起义,但清军戒备森严,无从下手,只能放弃暗杀计划。在留学日本期间,杨振鸿寄回的革命宣传书籍报刊已经广泛传播,加上他回国后开展的革命宣传与组织活动,被清政府疑为革命党人,亲友们纷纷劝他到外地躲避,他则说:“吾特恨滇中风气晚辟,同志稀少,不能即达目的。若彼辈以革命杀我,不啻以我之血播革命火种于吾滇。我之荣幸也,何避为?”
杨振鸿到腾越后,任巡防营管带。他并未放弃革命事业,利用边区清政府控制力弱的特点,大力开展革命事业。杨振鸿在腾越建立了同盟会云南腾冲支部,秘密发展会员,介绍腾越人张文光、刘辅国等人加入同盟会,将革命势力发展到滇缅边地。1907年,盏达地区发生了争夺土司继承权的斗争,当地官吏派兵镇压并从中索取贿赂,杨振鸿前往调节,和平处理了争端,却得罪了地方官吏。他们密告杨振鸿图谋造反,云贵总督锡良,对杨振鸿的事迹早有耳闻,想借此机会夺取他的兵权,宣布调杨振鸿回省听候差遣,却在暗中布置加害于他。杨振鸿得知此消息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选择出逃日本,在日本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四、出逃海外仍不忘革命
1907年秋,杨振鸿再次抵达日本。在日本,杨振鸿继续在振武学校学习。1908年4月,河口起义爆发,为声援起义,揭露清政府的罪行,同盟会云南支部在东京召开“云南独立会”,参加此次大会的有七千人,杨振鸿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说,他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提出全滇人民与清政府断绝关系,以云南的独立为全国独立的基础的主张。此次演说慷慨激昂,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与清政府斗争到底。这次大会使清政府十分惶恐,宣布通缉杨振鸿,吕志伊等,但杨振鸿毫不畏惧,率领一批革命志士反滇助战。
杨振鸿计划由日本抵香港,再经越南到河口,支援起义。但抵达香港时,河口起义已被清政府镇压,到达河口也无济于事,杨振鸿来到新加坡。在新加坡,杨振鸿又与孙中山交谈革命活动,为杨振鸿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认为“滇西革命因从腾越着手”。杨振鸿积极组织武装起义,派黄毓英到八募、蛮允、干崖、盏达等地,发动当地少数民族力量,派何畏、华伟入腾冲巡防队开展工作,并在永昌城建立秘密机关等,为起义做充分的准备。
五、革命事业的高潮与终点:永昌起义
1908年10月,清政府统治中心发生巨大变故,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朝廷动荡不安,无暇顾及边疆地区,时又逢永昌改土归流,军队调离府城,防御空虚,可谓革命千载难逢之机会,杨振鸿当机立断,决定在永昌发动起义。在干崖,杨振鸿与刀安仁制定了起义的计划。配合何畏,先攻永昌城,再以一军取腾越,一军攻大理下省城,一军出顺宁、云州,包括迤南一带,以掌控全省。
然而起义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永昌知府谢宇俊早已得到情报,从镇康调回防军一营,又从腾越调来防军一营,加强巡防,以待事变。起义开始时,部分起义军将约定时间凌晨3时误认为三更,时间未到而提前聚集,暴露了军情。又当时恰逢知县陈文灿执明火巡逻,火光参天,声势颇大,起义军以为事已败露而散走。在此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杨振鸿并没有放弃,而是放手一搏,他身先士卒,向永昌城发起猛烈进攻,起义民众亦不畏生死,奋勇杀敌。但清军事先准备充分,防御坚固,起义军伤亡惨重,胜利机会渺茫。为避免更大的伤亡,积蓄革命力量,杨振鸿决定撤兵。杨振鸿撤退到莽林寨,因劳虑过渡,加之起义失败对他精神上的极大打击,数年奔波染上的瘴疠病发。清军穷追猛打,杨振鸿急行数十里不得休息,导致病情加剧,于12月11日病逝在蒲缥何兴家中,时年仅35岁。
杨振鸿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不畏艰辛,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活动,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杨振鸿毫无疑问属于前者。他的牺牲,激励着革命志士,为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自由而奋斗,他留下的革命精神,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豪杰,不应被历史遗忘,杨振鸿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参考文献:
[1]谢本书:《昆明史话》,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罗新元:《老昆明的故事》,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3]云南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981年。
[4]木基元:《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云南>杂志及其革命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百年庆典学术研讨会暨昆明市云南陆军讲武堂研究会成立大会,2009年。
[5]郭惠青:《试论杨振鸿对云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贡献》,《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6]刘治生:《杨振鸿与辛亥永昌起义》,《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甄福良(1991-)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民国史。
关键词:云南;革命;杨振鸿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55-0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撕开中国封闭的大门,通过订立种种不平等条约,胁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严重影响国家的主权独立,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云南虽地处边陲,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得西方列强垂涎已久,早就想将云南变为他们的势力范围。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清政府往往借助地方头目,对各族人民进行统治。有时甚至在各族间制造纠纷,以削弱分散各民族力量,便于清政府的统治。在云南人民与侵略者之间发生矛盾时,清政府甚至站在侵略者一边,勾结侵略者镇压人民。
在此内外压迫的情势下,云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但由于云南的封闭,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在云南传播,云南人民的革命意识尚未萌芽。虽有局部地区的小规模斗争,但处于分散状态,没有一股统一强大的力量来冲击清政府的统治。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杨振鸿成为云南早期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开云南革命之风气,他领导的种种革命活动,对之后云南的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青少年时期的杨振鸿
杨振鸿,1874年生于昆明南郊小街子村,自幼聪明好学,才能出众,且身材魁梧,富勇力。杨振鸿一身致力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积极实践,为云南革命事业的开展鞠躬尽瘁。他的革命思想,反抗精神,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有体现。
在读义学时,他因为对老师不满,写了一首打油诗:“十年读本三字经,不惜光阴不更新。欲求新知苦无径,如坐针毡如屡冰。”这体现了杨振鸿的宏大志向,一所小学堂满足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他追求更加宽广的天地。他把这首打油诗贴在学馆的大照壁上,惹怒了老师,因而被开除学籍。
1901年,法国人以购马为名,暗中运送武器到昆明,打算利用在昆明的教堂,里应外合,攻占昆明。此事被揭发后,云南爱国人士愤愤不平,主动团结起来,捣毁在昆明的各个教堂,以此打击西方侵略势力。但清政府一味软弱妥协,为讨好西方列强,不仅赔偿西方列强银十五万两,还逮捕了参与此事的爱国人士。当时杨振鸿虽然年轻,但爱国之心已然萌发,他积极参与此事,被逮捕入狱。这次入狱并没有消磨他斗争的意志,在狱中,他坚持学习,出狱以后,学识增进。1903年,他保释出狱后,考入日本振武学校学陆军。他是第一批到日本学习的云南人,比日后在云南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李根源、罗佩金、唐继尧等还要早一届。
二、杨振鸿留学日本
杨振鸿在日本留学期间,不仅学习军事知识,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杨振鸿是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云南籍人士之一。1905年6月,孙中山到日本横滨,曾接见杨振鸿,向他宣扬革命的理论与思想,对杨振鸿的影响极大,在此之后,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第一次联合会,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同盟会”。云南参加的人,有杨振鸿、李根源、吕志伊、赵伸、张华澜等五人。杨振鸿积极开展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在云南留日学生中大力发展同盟会会员。
杨振鸿是云南最早的期刊《云南》杂志的创办人之一。1906年1月,孙中山会见杨振鸿,吕志伊等人,商议在云南留日学生中创办一个革命刊物,孙中山指出:“云南最近有两个导致革命的因素:一件是贪官污吏,如云南总督丁振铎、兴禄之贪污行为,已引起全省人民的愤慨;另一件是外侮日亟,英占缅甸,法占安南,都把云南当做侵略的目标。云南人民在反动官僚的压榨和外侮欺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希望云南革命青年,筹办一份宣传革命的刊物。”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06年11月22日在日本东京发行了《云南》杂志。杨振鸿积极为该刊撰稿,其目的在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在《法人窥伺云南之渐》一文指出:“远在1862年前后,法帝国主义就派大商豪奥塞及张得比渡红河潜入云南,探悉山川名胜、矿产等,归国后将结果报告给法国政府,把云南作为侵略的目标。”杨振鸿对法国侵略云南的事实做了实地的考察,揭露法国侵略云南的历史和现状,指出法国侵略云南蓄谋已久,提醒滇人注意法国的狼子野心。
三、归国后的革命活动
1906年4月,杨振鸿从日本回昆明。当时丁振铎为云南总督,是忠于朝廷的老顽固,与杨振鸿这样的革命派格格不入。在会见丁振铎时,杨振鸿不按传统行跪拜礼,而是穿军服,行举手礼,这使丁振铎大为不悦,对杨振鸿心存芥蒂,不委职务,处处防范。杨振鸿为革命大业,曾计划暗杀丁振铎,据滇省起义,但清军戒备森严,无从下手,只能放弃暗杀计划。在留学日本期间,杨振鸿寄回的革命宣传书籍报刊已经广泛传播,加上他回国后开展的革命宣传与组织活动,被清政府疑为革命党人,亲友们纷纷劝他到外地躲避,他则说:“吾特恨滇中风气晚辟,同志稀少,不能即达目的。若彼辈以革命杀我,不啻以我之血播革命火种于吾滇。我之荣幸也,何避为?”
杨振鸿到腾越后,任巡防营管带。他并未放弃革命事业,利用边区清政府控制力弱的特点,大力开展革命事业。杨振鸿在腾越建立了同盟会云南腾冲支部,秘密发展会员,介绍腾越人张文光、刘辅国等人加入同盟会,将革命势力发展到滇缅边地。1907年,盏达地区发生了争夺土司继承权的斗争,当地官吏派兵镇压并从中索取贿赂,杨振鸿前往调节,和平处理了争端,却得罪了地方官吏。他们密告杨振鸿图谋造反,云贵总督锡良,对杨振鸿的事迹早有耳闻,想借此机会夺取他的兵权,宣布调杨振鸿回省听候差遣,却在暗中布置加害于他。杨振鸿得知此消息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选择出逃日本,在日本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四、出逃海外仍不忘革命
1907年秋,杨振鸿再次抵达日本。在日本,杨振鸿继续在振武学校学习。1908年4月,河口起义爆发,为声援起义,揭露清政府的罪行,同盟会云南支部在东京召开“云南独立会”,参加此次大会的有七千人,杨振鸿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说,他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提出全滇人民与清政府断绝关系,以云南的独立为全国独立的基础的主张。此次演说慷慨激昂,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与清政府斗争到底。这次大会使清政府十分惶恐,宣布通缉杨振鸿,吕志伊等,但杨振鸿毫不畏惧,率领一批革命志士反滇助战。
杨振鸿计划由日本抵香港,再经越南到河口,支援起义。但抵达香港时,河口起义已被清政府镇压,到达河口也无济于事,杨振鸿来到新加坡。在新加坡,杨振鸿又与孙中山交谈革命活动,为杨振鸿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认为“滇西革命因从腾越着手”。杨振鸿积极组织武装起义,派黄毓英到八募、蛮允、干崖、盏达等地,发动当地少数民族力量,派何畏、华伟入腾冲巡防队开展工作,并在永昌城建立秘密机关等,为起义做充分的准备。
五、革命事业的高潮与终点:永昌起义
1908年10月,清政府统治中心发生巨大变故,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朝廷动荡不安,无暇顾及边疆地区,时又逢永昌改土归流,军队调离府城,防御空虚,可谓革命千载难逢之机会,杨振鸿当机立断,决定在永昌发动起义。在干崖,杨振鸿与刀安仁制定了起义的计划。配合何畏,先攻永昌城,再以一军取腾越,一军攻大理下省城,一军出顺宁、云州,包括迤南一带,以掌控全省。
然而起义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永昌知府谢宇俊早已得到情报,从镇康调回防军一营,又从腾越调来防军一营,加强巡防,以待事变。起义开始时,部分起义军将约定时间凌晨3时误认为三更,时间未到而提前聚集,暴露了军情。又当时恰逢知县陈文灿执明火巡逻,火光参天,声势颇大,起义军以为事已败露而散走。在此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杨振鸿并没有放弃,而是放手一搏,他身先士卒,向永昌城发起猛烈进攻,起义民众亦不畏生死,奋勇杀敌。但清军事先准备充分,防御坚固,起义军伤亡惨重,胜利机会渺茫。为避免更大的伤亡,积蓄革命力量,杨振鸿决定撤兵。杨振鸿撤退到莽林寨,因劳虑过渡,加之起义失败对他精神上的极大打击,数年奔波染上的瘴疠病发。清军穷追猛打,杨振鸿急行数十里不得休息,导致病情加剧,于12月11日病逝在蒲缥何兴家中,时年仅35岁。
杨振鸿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不畏艰辛,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活动,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杨振鸿毫无疑问属于前者。他的牺牲,激励着革命志士,为祖国的独立,人民的自由而奋斗,他留下的革命精神,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豪杰,不应被历史遗忘,杨振鸿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参考文献:
[1]谢本书:《昆明史话》,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罗新元:《老昆明的故事》,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3]云南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981年。
[4]木基元:《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云南>杂志及其革命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百年庆典学术研讨会暨昆明市云南陆军讲武堂研究会成立大会,2009年。
[5]郭惠青:《试论杨振鸿对云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贡献》,《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6]刘治生:《杨振鸿与辛亥永昌起义》,《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甄福良(1991-)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民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