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04年8月~2010年7月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20例黄疸患者,均经肝功能、肝炎病毒免疫学、B超及ERCP检查或手术等证实。术后早期出现黄疸,有内科性黄疸9例,外科性黄疸11例;经过治疗全部缓解。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要早发现、早处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积极预防此病的发生。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早期黄疸 治 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27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作为并发症并不多见,发生率仅0.26%~2%,但其后果较为严重。2004年8月~2010年7月本科室施行胆囊切除术1018例(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20例),其中20例术后出现黄疸,经临床有效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8月~2010年7月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018例,其中术后出现黄疸20例(1.96%)。男8例,女12例;年龄32~82岁,平均47.5岁;术后出现黄疸时间<72小时。其中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7例。开腹手术14例,腹腔镜手术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胆总管未发现结石及扩张,肝功能检查未见黄疸。术后发生黄疸原因胆总管结石残留7例,胆管炎4例,胆总管损伤1例,胆囊管残株结石3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术后肝功减退致肝细胞性黄疸3例,急诊术中输血和术后溶血性黄疸1例,括约肌功能紊乱1例。
治疗方法:20例中,3例残余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3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1例胆总管横断损伤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3例胆囊管残株结石2次手术切除胆囊管残株取出结石;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自行排出;其余9例均采用非手术对症抗炎保肝治疗。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up】2【/sup】检验。
结 果
从本组结果看出,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20例黄疸患者中,再手术10例、胆总管残余结石自行排出1例及采用非手术对症抗炎保肝治疗9例。所有患者经肝功能、肝炎病毒免疫学、B超、ERCP检查或手术等证实。术后早期出现黄疸中,内科性黄疸9例,外科性黄疸11例,经过治疗全部缓解且恢复良好,并治愈出院。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胆总管残留结石、膈肌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讨 论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原因及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分为外科性黄疸(也称肝后梗阻性黄疸)和内科性黄疸【sup】[1]【/sup】。胆管损伤、结石残留、需外科再次手术治疗均为外科性黄疸。而胆管炎引起的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经内科抗炎、保肝治疗即可治愈的称为内科性黄疸。术前短期内复查B超或肝功能,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在围手术期要避免使用或慎用损害肝细胞的药物。选择切口位置大小应恰当,暴露充分,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仔细解剖三管关系,手术操作要细致轻柔,避免大量输入库血【sup】[2]【/sup】。术中必要行B超检查、胆管造影,对胆总管扩张者要行胆总管探查。腹腔镜手术中把握好手术原则,提高手术技巧,中转开腹手术【sup】[3]【/sup】。术后注意复查肝功能和给予必要的抗炎保肝治疗。
术后早期黄疸治疗:若发现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必须要明确黄疸的原因,可行肝功能、B超、ERCP等检查。若为外科性黄疸,如胆总管残余结石,可用EST;如结石过大,可行再次手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胆管损伤应尽量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具体术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胆管空肠吻合等。如发现胆总管恶性肿瘤,应尽量手术切除;晚期患者行短路手术胆肠吻合,解除黄疸。如为内科性黄疸,则给予对症抗炎保肝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综上所述,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作为胆囊切除术并不常见的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包显聪,张小康,邓银田.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诊断及防治.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5,21(18):2426.
2 蔡一亭,施亚周,施维锦.胆囊切除术后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的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3):172-173.
3 向旭,邓联球,谢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2):220.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早期黄疸 治 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27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作为并发症并不多见,发生率仅0.26%~2%,但其后果较为严重。2004年8月~2010年7月本科室施行胆囊切除术1018例(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20例),其中20例术后出现黄疸,经临床有效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8月~2010年7月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018例,其中术后出现黄疸20例(1.96%)。男8例,女12例;年龄32~82岁,平均47.5岁;术后出现黄疸时间<72小时。其中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7例。开腹手术14例,腹腔镜手术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胆总管未发现结石及扩张,肝功能检查未见黄疸。术后发生黄疸原因胆总管结石残留7例,胆管炎4例,胆总管损伤1例,胆囊管残株结石3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术后肝功减退致肝细胞性黄疸3例,急诊术中输血和术后溶血性黄疸1例,括约肌功能紊乱1例。
治疗方法:20例中,3例残余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3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1例胆总管横断损伤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3例胆囊管残株结石2次手术切除胆囊管残株取出结石;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自行排出;其余9例均采用非手术对症抗炎保肝治疗。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up】2【/sup】检验。
结 果
从本组结果看出,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20例黄疸患者中,再手术10例、胆总管残余结石自行排出1例及采用非手术对症抗炎保肝治疗9例。所有患者经肝功能、肝炎病毒免疫学、B超、ERCP检查或手术等证实。术后早期出现黄疸中,内科性黄疸9例,外科性黄疸11例,经过治疗全部缓解且恢复良好,并治愈出院。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胆总管残留结石、膈肌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讨 论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原因及预防: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分为外科性黄疸(也称肝后梗阻性黄疸)和内科性黄疸【sup】[1]【/sup】。胆管损伤、结石残留、需外科再次手术治疗均为外科性黄疸。而胆管炎引起的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经内科抗炎、保肝治疗即可治愈的称为内科性黄疸。术前短期内复查B超或肝功能,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在围手术期要避免使用或慎用损害肝细胞的药物。选择切口位置大小应恰当,暴露充分,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仔细解剖三管关系,手术操作要细致轻柔,避免大量输入库血【sup】[2]【/sup】。术中必要行B超检查、胆管造影,对胆总管扩张者要行胆总管探查。腹腔镜手术中把握好手术原则,提高手术技巧,中转开腹手术【sup】[3]【/sup】。术后注意复查肝功能和给予必要的抗炎保肝治疗。
术后早期黄疸治疗:若发现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必须要明确黄疸的原因,可行肝功能、B超、ERCP等检查。若为外科性黄疸,如胆总管残余结石,可用EST;如结石过大,可行再次手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胆管损伤应尽量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具体术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胆管空肠吻合等。如发现胆总管恶性肿瘤,应尽量手术切除;晚期患者行短路手术胆肠吻合,解除黄疸。如为内科性黄疸,则给予对症抗炎保肝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综上所述,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作为胆囊切除术并不常见的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包显聪,张小康,邓银田.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诊断及防治.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5,21(18):2426.
2 蔡一亭,施亚周,施维锦.胆囊切除术后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的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3):172-173.
3 向旭,邓联球,谢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