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形成条件与培养路径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运动能力是基础,健康行为是关键,体育品德是保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无法脱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情景与学生状态等条件。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和重在激发的运动兴趣,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系;培养;四有;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1-0017-0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涵盖了三个方面的6大素养和18个表现要点,可以说,任何一个独立学科都不具备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必须依赖学校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和每个学科的独特贡献才能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过程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凝练并集中体现了体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殊贡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三个方面及9个发展重点。明晰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形成条件及培养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体育教学的重大关切和重要任务。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辨析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三大学科核心素养中归纳出“体能发展、技能运用、提高运动认知、锻炼习惯、情绪调控、适应能力、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等9个发展重点。仔细审视这些发展重点,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
  1.运动能力是从事身体运动和形成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基础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从事一般身体活动和专项体育运动的重要基础。体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构成和基础要素,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从容应对和满足学习、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才能具有健康工作和幸福生活的身体条件。而体能越强,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加强大的健康工作能力和坚实的幸福生活基础。
  运动能力对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因为运动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体能锻炼和技能学练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常参与体能锻炼和技能学练,经常体验竞赛活动的胜负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深刻情绪变化,经常经历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的运动场景,才能逐渐形成锻炼习惯、情绪调控、适应能力等健康行为。也只有经常在规则约束下从事竞赛活动,经常体验体育运动中的合作与竞争,经常在竞赛活动中承担角色任务,才能逐渐形成积极进取、遵守规则、责任担当等体育品德。
  2.健康行为是改善健康状况的关键和体育学习的结果
  健康行为是改善个体健康状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没有健康行为,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就会被不良的行为或嗜好所抵消。养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习惯,是体育学习的重要目标和结果之一。
  健康行为对于提高运动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例如,养成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穿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等良好的锻炼与卫生习惯,懂得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和消除运动疲劳、能够远离不良嗜好等健康行为,对于科学从事运动和提高运动能力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深度学习的保证
  体育品德对于培养合格公民,维护社会规范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也是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保证。教育界曾流传一个说法: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而德育不合格则是危险品。例如,一个运动能力很强但品德败坏的人,他在运动场乃至各种社会场所中的行为,很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破坏作用和不良后果。
  深度体育学习是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投人身体练习,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本体感觉、运动兴趣、情绪体验和文化理解,能在运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良好的体育品德对于促进深度体育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如,积极进取精神能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体能锻炼;遵守规则意识能促使学生更有实效地进行运动;胜不骄败不馁的胜负观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而竞赛活动过程则可进一步促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基于体育运动及其学、练、赛过程本身的固有价值,但仅仅依赖其固有价值发挥培养作用还远远不够。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条件,对于更好地发挥学科内容和学习过程的育人价值,寻求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运动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体能锻炼和技能学习
  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离开了体能锻炼,发展体能只是一句空话;离开了技能学习,运用技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了体能锻炼和技能学习的过程,提高运动认知只是一厢情愿。所以,缺失了体能锻炼和技能学习过程,根本谈不上体能的发展、技能的运用和运动认知的提高,而运动能力发展的目标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2.健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运动兴趣和情绪体验
  健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运动兴趣和情绪体验,这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儿相距甚远,其实不然。因为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参与运动,只有具备足够次数的运动参与,锻炼习惯的养成才成为可能。如果学生能对运动产生持久的间接兴趣.即对运动的结果发生兴趣,那么,锻炼习惯的养成就成为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情绪调控是健康行为的重点之一,而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无法脱离运动情景中产生的强烈情绪体验,如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沮丧、失误的懊恼等,如果学生在运动中情绪淡漠且没有变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调控,提高情绪调控能力的目标也就无法达成。   3.体育品德的培养离不开竞赛活动和规则约束
  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我们常说体育运动能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能培养人的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能激励人的进取之心等,但这些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却需要我们深入细究。众所周知,动作学习过程中的肌肉运动可以有效发展人的生物性功能,增强身体素质,但是,只有具备更多思维和文化认知特点,具有更多心理和精神因素参与的竞赛活动及其规则约束,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诸多体育品德都是在竞赛活动及其规则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发生并发展的,体育竞赛活动是实现体育品德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胜负未料的拼争中,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进取之心和顽强斗志;只有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之下,才能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只有在比赛环境下让学生承担角色任务,才能培养掌生的责任担当精神。如果离开了体育竞赛活动,这一切价值都无从谈起。
  三、“四有”体育课堂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我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在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条件和体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础上,于2017年发起了“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旨在为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一条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路径。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和观察,认为体育课堂教学具备“四有”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1.体育教学具备“四有”的意义
  “四有”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要有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有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有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有重在激发的运动兴趣。体能发展、技能学习、竞赛活动和运动兴趣,恰恰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条件高度吻合,也完全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质、学习内容和主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学具备“四有”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但是,“四有”是有其独特含义和具体要求的,并非简单的“有”,就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只有充分体现出“四有”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体能发展要追求实效
  体能发展要追求实效是针对体育教学课课练存在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现象而言的。体能的发展是一个人身体逐渐发生生物学变化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应该如何练、练什么、练多少,怎样系统锻炼而非零星锻炼,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和十分重要的问题。虽然课课练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蜻蜓点水般和走过场式的课课练,必须摒弃那些看似热热闹闹,实则虚头巴脑的体能练习形式。课课练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热起来,做到练习有重复,生理有负荷,肌肉有感觉,锻炼有实效,使发展体能真正成为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基础。
  3.技能学习要因材施教
  技能学习要因材施教是提高体育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的有效措施,也是对体育教學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现象的矫正。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特点的运动项目、不同难度的运动技能,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和运动技能特点,设计并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对所学技能产生深刻领悟和深度体验,学会学习,学会运用,这是提高技战术运用水平、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尤其需要警醒的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的发展重点是“运用”技能而非掌握技能,如果我们教会了学生许多运动技能,但他们却没机会运用或不会运用,技能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4.竞赛活动要灵活多样
  竞赛活动要灵活多样是根据体育课堂教学实际提出的竞赛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中的竞赛活动并非指那种正规、完整的竞技赛事,而是泛指一切有竞争存在、有胜负发生的练习情景,因此,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特点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应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追求。现在的体育观摩课上,竞赛活动时常出现且效果良好,但常态体育课中,有目的有组织的竞赛活动却严重缺乏。我们必须明白,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社会责任等重点发展的体育品德多是在竞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并发展的,仅靠教师的宣讲说教难遂其愿。
  在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深度挖掘传统教学方法意义上的“竞赛法”的价值,使竞赛法不仅仅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方法使用,更能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独特有效的德育途径。
  5.运动兴趣要重在激发
  运动兴趣要重在激发是出于对运动兴趣和学生特点的综合考虑而提出的教学要求。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段话提醒我们,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有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励学生参与运动的强大动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注重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但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发生虽快但却短暂,间接兴趣发生虽慢但却持久。体育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学生对那些相对乏味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更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间接兴趣,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结果发生兴趣,强化他们参与运动的内部动机,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体育学习,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适应能力等健康行为。
  “四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设计合理并且实施得好,具备“四有“的体育课必是优质的体育课,必定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俊凯.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8 (10).
  [3]赵超君,竞赛法的多重价值及运用策略新探[J]中国学校体育,2018 (6).
其他文献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    一、细读“古怪”    何谓“古怪”?词典中解释为:奇异,异常,奇怪。表示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指明显的异平寻常,偏离一般,非正常的,带有“贬义”的味道。但我们越读越发现,其实古怪的背后常常透
摘 要: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为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越来越多中小学校开设冰雪课程。本文以中关村第二小学开设的旱地冰壶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堂实施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该课程课堂教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课堂观察法和教师访谈法,对该校旱地冰壶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中小学开展冰雪体育课程提供经验。  关键词:旱地冰壶;教学目标;课堂实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立足互动仪式链理论,从情景、情感和符号三个视角对小学体育和德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教学形式枯燥、师生情感连带建立受阻、群体符号匮乏等成为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致使小学体育教育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德育教育同时受阻,降低了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作用。针对现存的问题,本文拟从营造互动情景、回归情感传递、
自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这些年,我目睹了课程改革给中小学体育教学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也历经了课改从学习与尝试、困惑与反思到理性与回归的发展过程。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识,这其中有收获、有体验、有困惑,而更多的则是对新课改的一些感受与思考。  一、学习与尝试  2003年我区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课改试
在衢州市2009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中,有一个不期而遇的现象——每位选手都不约而同地设计了“随文练笔”环节,这既让人感到惊喜,也让人不自觉地陷入了沉思。喜的是,教师们对“随文练笔”有了足够的重视,这是对阅读教学认识的普遍提升:忧的是,关于“小练笔”的设计还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不揣粗陋,对这些“小练笔”(以课次为序)逐个进行评说,以就教于大家。    [练笔一]    课题:
关键词:香山小学;学校体育;民族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79-01  2017年5月19日,由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会协会主办的民族民间体育进校园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小学召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教研中心、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课外活动中心等领导、民族体育专家
命题考试是教学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由于它具有客观性、可比性、针对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评价中有着积极意义和教学导向作用。正如此,考试命题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考试应该少考一些机械记忆性的内容,多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以加强考试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
摘 要:绵竹市南轩中学建于1930年,为宋代理学家张栻(号南轩)之故祠。校园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秉承“德艺齐修,学思并进”的办学理念,着力发展艺体特色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训练基地,“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连续九年荣获德阳市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以阳光体育、德艺双馨为教育特色的两朵校园奇葩竞相开放。  关键词:四川省绵竹市;南轩中学;德艺;一校一品  中图分类号
学习了《菜园里>(人教版一上识字二第3课)一课,你可以去菜园里看一看蔬菜丰收的情景,听菜农伯伯喜悦的笑语声,还可以给他们念一念课本上的“蔬菜儿歌”。这里再给你们介绍一首“蔬菜儿歌”:  小辣椒,真漂亮,穿红戴绿好模样:  韭菜长得像麦苗,又绿又嫩细又长:  西红柿,像灯笼,吃到嘴里赛蜜糖:  南瓜兄弟长得胖,熟了就换黄衣裳:  黄花谢了结个瓜,黄瓜清脆请你尝:  胡萝卜,有营养,多吃身体长得壮……
摘 要:上海市“强校工程”遵循“了解需求、找准短板、挖掘潜力、助力发展”的原则,借助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这一平台,体育学科高峰团队在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采用与课题研究结合、与项目目标结合、与学校需求结合,通过教学互动、实践上课、文本交流、反思评课、推优展示、观摩研讨、技能培训、活动策划、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教研总结等方式,以“强校工程”巡展活动的呈现形式,助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