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护理专业专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有效地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护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名护理专科生(护生组)进行心理测量,并与全国青年常模(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护生组SCL90的7个因子得分均较常模组高,差异有显著性(t=2.24~6.50,P<0.05、0.01)。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所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结论 护理专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学生从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学校环境向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过渡有关,同时也与实习生面对择业压力有关。
关键词:教育,医学,专科;护理;临床实习;心理学试验
护理学专业专科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习,不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步入社会这一复杂环境的过渡阶段。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较为简单,步入社会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环境将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护理实习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因此,调查此时期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生从学生到一名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对护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有很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专次调查的对象为在我院实习护理学专业专科生52名,年龄22~25岁,均已修满全部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并圆满结束实习任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及评分标准 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2]作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专量表共90个条目,分为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严重,5=严重。采取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个条目影响自己的程度。选取常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7个因子。因子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因子分在2~5分的说明该项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1.2.2 调查方法 向受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发出问卷52份,剔除2份填写不完整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96.15%。
1.2.3 统计学处理 将50份问卷整理计算,得出数据后进行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护生组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6.50,P<0.05、0.01)。见表1。
2.2 护生组SCL90因子分≥2分人数分布
主要心理问题按人数多少依次为抑郁、人际关系和强迫、躯体化、焦虑等,共19人,其中抑郁9人
6期尹相萍,袁倩,徐红英.护理学专业专科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587
(18%);人际关系和强迫5人(10%);躯体化3人(6%);焦虑2人(4%)。表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讨论
专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科生在实习期间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2分者19人,说明护理专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1],且有19人存在着7个因子项中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
3.1 分析原因
3.1.1 自身特有的原因 作为新时期高等院校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的高峰期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新时期,而身心发展的快速变化易带给人心理上的困惑和不适[3]。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个纯女性的生活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往往对女生关心和保护偏多,导致了女性感情细腻,谨小慎微且胆小、敏感、内向的性格特点。女生又多爱要面子、羞涩腼腆,有些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爱向老师咨询或向同学倾诉。受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们的心理健康。
3.1.2 环境改变的影响 实习生从学校走向医院,是向将来社会角色转换的过渡期,学校生活较为单一,走向医院后,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责任重大。由于其还处于学习阶段,技术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理论尚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所以在实习工作中普遍存在紧张、害怕出错等心理问题,这就导致护生出现身心疲劳,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1.3 就业压力 在实习期间,职业选择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过去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而现在则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最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各医学院校大都设置了高护专业,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无疑给学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压力。护生对毕业后前途担心而焦虑,求职中面试失败、考研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更加促进了护生心理问题的激化,如不能很好适应和不断地调节自己,心理平衡就无法维持。
3.1.4 人际关系 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专技能之一[2]。实习护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里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容易处理,进入临床实习后,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护生需要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院工作人员,刚刚进入医院环境时,面对病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因此在实习操作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些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惑与不适。
3.1.5 专业心理矛盾 专业心理矛盾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持不喜爱态度的心理冲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繁琐的服务性工作,因此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护生的专业态度。在校期间与医学生一起学习医学知识,他们一同进入医院实习后,由于分工的不同,与他们相比护生往往缺乏成就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护生心理上的失落。
3.2 应对措施
3.2.1 保持健康的情绪为自己的心理减压 可以通过自我宣泄、请人疏导、情绪转移、爱好冲消等方法为自己的心理减轻压力。①自我宣泄:当自己遇到困惑,心中郁闷时,可以通过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大哭一场、写日记倾诉自己的苦恼等。②请人疏导:在有心理上的痛苦时,应该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多交流,从而缓解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得到心理压力转移的机会。
综上所述,护理学专业专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分析其原因,除了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外,还有女性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专业心理矛盾、求职和考验带来的压力、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当有心理问题产生时,应及时向老师、学院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另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更应该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对心理健康做自我维护,以便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何国喜,抓好护理教育薄弱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89~90.
[2]熊爱姣.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突出應用能力的尝试[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2):88.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
关键词:教育,医学,专科;护理;临床实习;心理学试验
护理学专业专科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习,不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步入社会这一复杂环境的过渡阶段。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较为简单,步入社会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环境将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护理实习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因此,调查此时期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生从学生到一名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对护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有很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专次调查的对象为在我院实习护理学专业专科生52名,年龄22~25岁,均已修满全部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并圆满结束实习任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及评分标准 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2]作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专量表共90个条目,分为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严重,5=严重。采取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个条目影响自己的程度。选取常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7个因子。因子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因子分在2~5分的说明该项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1.2.2 调查方法 向受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发出问卷52份,剔除2份填写不完整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96.15%。
1.2.3 统计学处理 将50份问卷整理计算,得出数据后进行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护生组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6.50,P<0.05、0.01)。见表1。
2.2 护生组SCL90因子分≥2分人数分布
主要心理问题按人数多少依次为抑郁、人际关系和强迫、躯体化、焦虑等,共19人,其中抑郁9人
6期尹相萍,袁倩,徐红英.护理学专业专科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587
(18%);人际关系和强迫5人(10%);躯体化3人(6%);焦虑2人(4%)。表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讨论
专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科生在实习期间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2分者19人,说明护理专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1],且有19人存在着7个因子项中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
3.1 分析原因
3.1.1 自身特有的原因 作为新时期高等院校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的高峰期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新时期,而身心发展的快速变化易带给人心理上的困惑和不适[3]。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个纯女性的生活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往往对女生关心和保护偏多,导致了女性感情细腻,谨小慎微且胆小、敏感、内向的性格特点。女生又多爱要面子、羞涩腼腆,有些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爱向老师咨询或向同学倾诉。受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们的心理健康。
3.1.2 环境改变的影响 实习生从学校走向医院,是向将来社会角色转换的过渡期,学校生活较为单一,走向医院后,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责任重大。由于其还处于学习阶段,技术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理论尚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所以在实习工作中普遍存在紧张、害怕出错等心理问题,这就导致护生出现身心疲劳,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1.3 就业压力 在实习期间,职业选择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过去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而现在则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最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各医学院校大都设置了高护专业,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无疑给学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压力。护生对毕业后前途担心而焦虑,求职中面试失败、考研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更加促进了护生心理问题的激化,如不能很好适应和不断地调节自己,心理平衡就无法维持。
3.1.4 人际关系 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专技能之一[2]。实习护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里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容易处理,进入临床实习后,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护生需要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院工作人员,刚刚进入医院环境时,面对病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因此在实习操作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些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惑与不适。
3.1.5 专业心理矛盾 专业心理矛盾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持不喜爱态度的心理冲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繁琐的服务性工作,因此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护生的专业态度。在校期间与医学生一起学习医学知识,他们一同进入医院实习后,由于分工的不同,与他们相比护生往往缺乏成就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护生心理上的失落。
3.2 应对措施
3.2.1 保持健康的情绪为自己的心理减压 可以通过自我宣泄、请人疏导、情绪转移、爱好冲消等方法为自己的心理减轻压力。①自我宣泄:当自己遇到困惑,心中郁闷时,可以通过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大哭一场、写日记倾诉自己的苦恼等。②请人疏导:在有心理上的痛苦时,应该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多交流,从而缓解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得到心理压力转移的机会。
综上所述,护理学专业专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分析其原因,除了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外,还有女性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专业心理矛盾、求职和考验带来的压力、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当有心理问题产生时,应及时向老师、学院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另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更应该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对心理健康做自我维护,以便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何国喜,抓好护理教育薄弱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89~90.
[2]熊爱姣.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突出應用能力的尝试[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2):88.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