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是为培养教师的专业性机构,担负着为我国教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此类院校在校学生中以女生居多,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她们的竞争力,使其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是其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担负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打造师范院校女生的体育教学新特色。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女子体育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b)-0191-01
激发高等师范院校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并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是衡量体育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女生的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她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否则永远只能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不得前行。
1 影响高校女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1 女生生理、心理因素
从生理方面讲,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德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从心理方面讲,许多女同学认为运动耗能太多,食欲增加,会使身体发胖变粗,影响形体的美观。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自理和自立能力,抗挫折能力不够坚强,具有怕苦怕累的心理。再有,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落、敏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不愿上体育课。
1.2 运动环境因素
随着师范高校的合格评估日益完善,目前各师范院校也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但是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这些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设施也不完善,因运动场少、练习机会少、等待时间长,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不感兴趣;高校女生胆小、害羞、爱干净,这种心理是上体育课的最大障碍。
1.3 体育教师的因素
有人做过研究:技术水平越高,体育态度的强度也越高[2]。所以体育运动技能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体育教师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在运动中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但是,由于某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有限,在传授技术时讲解笼统或不正确,造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同时,在体育锻炼课时,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不得力,使学生盲目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当然,学生技术掌握不好,产生了“厌学”情绪,造成体育意识淡薄,缺乏体育兴趣。
1.4 课外活动缺乏有效可行的组织
学生进入大学后,都有一个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但仅仅依靠体育必修课,一年72学时的学习时间[3],是无法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的。首先在体育必修课堂中学生所学的内容复杂,对各项运动的技能没有很好的掌握,所以就还要借助课外锻炼来促进课堂所学内容的更好掌握,然而学校虽然每周都有课外活动时间,但学校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只向学生提供场地、器材,缺少教师的启发和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抑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发挥。
2 激发和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女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2.1 加强理论引导,树立终身体育观
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女生对体育有较正确的认识,对参与体育锻炼抱有积极态度,同时也有良好的动机及较强的主观参与倾向,她们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對健身、增进身体健康有独特的作用,但她们的实际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却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未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形成个人终身体育自觉锻炼的意识,只有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导向使女大学生不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拓宽知识面,认识终身健身教育的价值。
2.2 加强校园体育氛围
校园体育氛围具有教育、导向、辐射的功能,是影响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采用多种方式活跃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但事实是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抱着消极的态度,面对这些处于体育锻炼边缘的群体,应采取多种手段使其逐渐过渡到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体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使女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身心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并对体育活动产生良好的情感,促使女生的锻炼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4]。增设校运会趣味性强的集体项目,使更多的女生参与比赛。从多角度、多方位宣传体育知识,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扩大体育影响力,提高了体育文化素养,使女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体育意识深入人心,并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2.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丰富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一个双关,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在教法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分析项目运动的本质特征和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教育的目的[5]。在技术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在理论上对技术的正确理解和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不把学习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发展融为一体,而采用对身体影响相近的运动项目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这样既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4 合理设置体育考核标准
科学合理的考核会对女生掌握体育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她们对体育的兴趣。如在篮球课学习投篮时,如果女生站在规定的罚球线位置投篮,因身体素质原因,远距离投掷力度不够,往往投不进去,容易挫伤她们运动的积极性。针对女生的特点,应降低篮球投篮考试要求,允许女生站在罚球线前方一米处投篮,可以选用单手或双手投篮方法,这样绝大多数女生只要稍加练习就能投进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她们的运动积极性。
所以,要提高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根据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女生体育课上活上好。
参考文献
[1] 朱静华.高校女生体育课兴趣现状及培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2] 屈晓光,贺慨.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和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1(1).
[3] 雷志灶.面向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J].体育学刊,1998(2).
[4] 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29~30.
[5] 苗秀丽,董捷,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院学报,2008(5).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女子体育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b)-0191-01
激发高等师范院校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并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是衡量体育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女生的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她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否则永远只能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不得前行。
1 影响高校女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1 女生生理、心理因素
从生理方面讲,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德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从心理方面讲,许多女同学认为运动耗能太多,食欲增加,会使身体发胖变粗,影响形体的美观。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自理和自立能力,抗挫折能力不够坚强,具有怕苦怕累的心理。再有,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落、敏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不愿上体育课。
1.2 运动环境因素
随着师范高校的合格评估日益完善,目前各师范院校也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但是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这些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设施也不完善,因运动场少、练习机会少、等待时间长,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不感兴趣;高校女生胆小、害羞、爱干净,这种心理是上体育课的最大障碍。
1.3 体育教师的因素
有人做过研究:技术水平越高,体育态度的强度也越高[2]。所以体育运动技能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体育教师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在运动中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但是,由于某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有限,在传授技术时讲解笼统或不正确,造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同时,在体育锻炼课时,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不得力,使学生盲目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当然,学生技术掌握不好,产生了“厌学”情绪,造成体育意识淡薄,缺乏体育兴趣。
1.4 课外活动缺乏有效可行的组织
学生进入大学后,都有一个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但仅仅依靠体育必修课,一年72学时的学习时间[3],是无法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的。首先在体育必修课堂中学生所学的内容复杂,对各项运动的技能没有很好的掌握,所以就还要借助课外锻炼来促进课堂所学内容的更好掌握,然而学校虽然每周都有课外活动时间,但学校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只向学生提供场地、器材,缺少教师的启发和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抑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发挥。
2 激发和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女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2.1 加强理论引导,树立终身体育观
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女生对体育有较正确的认识,对参与体育锻炼抱有积极态度,同时也有良好的动机及较强的主观参与倾向,她们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對健身、增进身体健康有独特的作用,但她们的实际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却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未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形成个人终身体育自觉锻炼的意识,只有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导向使女大学生不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拓宽知识面,认识终身健身教育的价值。
2.2 加强校园体育氛围
校园体育氛围具有教育、导向、辐射的功能,是影响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采用多种方式活跃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但事实是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抱着消极的态度,面对这些处于体育锻炼边缘的群体,应采取多种手段使其逐渐过渡到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体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使女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身心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并对体育活动产生良好的情感,促使女生的锻炼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4]。增设校运会趣味性强的集体项目,使更多的女生参与比赛。从多角度、多方位宣传体育知识,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扩大体育影响力,提高了体育文化素养,使女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体育意识深入人心,并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2.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丰富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一个双关,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在教法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分析项目运动的本质特征和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教育的目的[5]。在技术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在理论上对技术的正确理解和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不把学习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发展融为一体,而采用对身体影响相近的运动项目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这样既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4 合理设置体育考核标准
科学合理的考核会对女生掌握体育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她们对体育的兴趣。如在篮球课学习投篮时,如果女生站在规定的罚球线位置投篮,因身体素质原因,远距离投掷力度不够,往往投不进去,容易挫伤她们运动的积极性。针对女生的特点,应降低篮球投篮考试要求,允许女生站在罚球线前方一米处投篮,可以选用单手或双手投篮方法,这样绝大多数女生只要稍加练习就能投进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她们的运动积极性。
所以,要提高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根据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女生体育课上活上好。
参考文献
[1] 朱静华.高校女生体育课兴趣现状及培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2] 屈晓光,贺慨.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和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1(1).
[3] 雷志灶.面向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J].体育学刊,1998(2).
[4] 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29~30.
[5] 苗秀丽,董捷,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