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大视野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课堂高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数学教育中所培养起来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社会人们所应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而相关的数学课程教学,则是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本文就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建构,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内容中巧妙渗透六大核心素养。立足学生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意识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努力将学生培育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这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太丰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环节。数学内容抽象,如空间形式抽象,例题数量关系抽象,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思路受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倘若教师将话语权独占,过多的提点只会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造成思维障碍。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时,倘若将正数定义为“前面带正号的便是正数”给负数的定义是“前面带负号的就是负数”。这两个定义能说明是正数?是负数吗?显然并不能,如果给正数定义为“大于零的便是正数”,负数定义为“小于零的便是负数”这种定义方式便不会造成上述的其一,也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将正数与负数以“0”为基准点,分为左右两部分,学生很自然就能到处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显然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逻辑推理是获得数学结论和建立数学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把握推理过程,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公式的教学过程主要由引入、推导和运用三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围绕培养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设计教学策略。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可操作的数学实验来引入公式。教师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归纳、猜想新知识,然后通过逻辑论证得到数学公式。例如,要学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常见的几何体,并将几何体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计算公式。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显示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对于一些隐藏得很深、鲜为人知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恢复公式推导的过程,使学生能看到真实的思维过程是什么。这个过程不一定要直接指向正确的答案,而是应该让学生看到老师或前辈是如何从困难的情况中找到结果或发现新的想法。
三、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即数学研究者通过思维活动,将生活中
的事物保留关键要素,建立一个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中的关系的过程。例如:通过数学应用题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建模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建模的主要对象。教材中的应用题一般都是理想化的问题,不用学生考虑是否符合实际。近年来,应用题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出现了许多有科学依据切合实际更贴近生活的题型。数学应用题可以说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了。将一个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应用题,根据其实际意义概括为纯粹的数学问题,就是在构造数学模型(即建模),这也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关键。教师应当结合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即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方程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模型等等,从而提高建模素养。
四、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培养
良好的运算素养源于细节,从一定意义上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主要就是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演算过程不精心,把纠错寄托在后面检查上,但由于时间不允许,往往来不及检查,或者即使有时间检查,由于检查方法不当,也发现不了错误。这些不良习惯不克服,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运算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从点滴入手,要求学生审题细心、书写用心、演算精心、善于验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的习惯。
五、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几何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主要包括: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图形来描述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更直接的看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的结果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所谓“看”是一种基于长期有效观察和思考的直觉判断。利用图形来描述数学问题,正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看”形成直觉判断。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往往要研究它的几何意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利用其几何直观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提高直观想象能力。
六、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用数学方法对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推断数据,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造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归纳和形成知识。
在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铃.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8.
[2] 李晓霞,張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教学研究,2017.
[3] 胡启山,林晓岚.哲学观视角下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
基金项目: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研究》(XJK17BJC002)之子课题《基于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终结性成果。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建构,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内容中巧妙渗透六大核心素养。立足学生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意识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努力将学生培育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这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太丰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环节。数学内容抽象,如空间形式抽象,例题数量关系抽象,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思路受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倘若教师将话语权独占,过多的提点只会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造成思维障碍。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时,倘若将正数定义为“前面带正号的便是正数”给负数的定义是“前面带负号的就是负数”。这两个定义能说明是正数?是负数吗?显然并不能,如果给正数定义为“大于零的便是正数”,负数定义为“小于零的便是负数”这种定义方式便不会造成上述的其一,也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将正数与负数以“0”为基准点,分为左右两部分,学生很自然就能到处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显然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逻辑推理是获得数学结论和建立数学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把握推理过程,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公式的教学过程主要由引入、推导和运用三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围绕培养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设计教学策略。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可操作的数学实验来引入公式。教师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归纳、猜想新知识,然后通过逻辑论证得到数学公式。例如,要学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常见的几何体,并将几何体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计算公式。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显示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对于一些隐藏得很深、鲜为人知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恢复公式推导的过程,使学生能看到真实的思维过程是什么。这个过程不一定要直接指向正确的答案,而是应该让学生看到老师或前辈是如何从困难的情况中找到结果或发现新的想法。
三、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即数学研究者通过思维活动,将生活中
的事物保留关键要素,建立一个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中的关系的过程。例如:通过数学应用题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建模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建模的主要对象。教材中的应用题一般都是理想化的问题,不用学生考虑是否符合实际。近年来,应用题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出现了许多有科学依据切合实际更贴近生活的题型。数学应用题可以说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了。将一个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应用题,根据其实际意义概括为纯粹的数学问题,就是在构造数学模型(即建模),这也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关键。教师应当结合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即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方程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模型等等,从而提高建模素养。
四、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培养
良好的运算素养源于细节,从一定意义上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主要就是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演算过程不精心,把纠错寄托在后面检查上,但由于时间不允许,往往来不及检查,或者即使有时间检查,由于检查方法不当,也发现不了错误。这些不良习惯不克服,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运算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从点滴入手,要求学生审题细心、书写用心、演算精心、善于验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的习惯。
五、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几何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主要包括: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图形来描述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更直接的看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的结果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所谓“看”是一种基于长期有效观察和思考的直觉判断。利用图形来描述数学问题,正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看”形成直觉判断。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往往要研究它的几何意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利用其几何直观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提高直观想象能力。
六、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用数学方法对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推断数据,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造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归纳和形成知识。
在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铃.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8.
[2] 李晓霞,張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教学研究,2017.
[3] 胡启山,林晓岚.哲学观视角下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
基金项目: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研究》(XJK17BJC002)之子课题《基于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终结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