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在莫斯科挑起与刘少奇公开争论始末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ayxgfl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岗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刘少奇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但是,二人之间却在建国不久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二人同访莫斯科期间曾经表现出来。这要从高岗对刘少奇天津讲话的看法说起。
  高岗在毛泽东面前告刘少奇的状
  1949年5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刘少奇到天津指导工作。在天津,刘少奇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和毛泽东一再强调的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发表了一些讲话。讲话中,刘少奇对资产阶级在历史的作用和在当前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刘少奇发现高岗领导的东北局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政策上有“左”的错误时,在天津即对东北局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批评。后来,刘少奇在为党中央起草的通知中,批评东北局在对待民族资本家的问题上有“左”倾错误,反对在对待资本家问题上跟苏联学。
  本来,高岗对刘少奇总是位居他之上一直耿耿于怀。刘少奇的这次批评,更加引发了高岗对刘少奇的强烈不满。他让秘书收集刘少奇的“错误”材料。这个材料由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刘少奇华北土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刘少奇在延安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讲话记录稿等组成。高岗不仅直接向毛泽东反映自己的看法,还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到处散布所谓刘少奇的重大错误。高岗在一些党内高级干部中说:刘少奇反复强调中国不采取苏联模式,其实质是对抗苏联;刘少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妻子王光美家与西方有联系。高岗还说,刘少奇就是我们上层中代表帝国主义国家影响的人。
  当时,毛泽东对刘少奇和高岗都十分器重。他把二人之间的矛盾,看作一般的党内意见分歧,希望今后通过一定时机解决。毛泽东更希望刘、高二人团结起来,共同为党工作。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在确定代表中国共产党访问苏联的人选时,既考虑到了刘少奇,也考虑到了高岗。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后,受到苏方的热烈欢迎。斯大林亲自设宴招待刘少奇一行。宴会中,高岗处处抢风头,抢先回答斯大林的问题。他还对代表团其他成员说,刘少奇不懂得和苏联朋友打交道。
  对国家主权两人分歧严重
  在莫斯科会谈时,刘少奇作了关于中国革命形势的报告。这个报告分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目前的形势,二是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与中央政府,三是关于新中国的外交问题,四是关于中苏关系问题。
  斯大林对刘少奇的报告评价是很高的。对于刘少奇报告中谈到的两国关系问题的原则,他也赞成。两国合作的具体方案则可以进一步商量。但高岗却对刘少奇关于两国关系的意见不满。
  7月27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苏联共产党特意请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列席这次会议。抓住这次会议的机会,刘少奇向苏共中央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主权的问题,特别提到希望苏联方面在支援新中国时,也尊重新中国的国家主权。刘少奇还代表中共表态,撤销了请求苏军出兵支援解放台湾的要求。
  斯大林对于刘少奇提出的要求都表示赞成,本来中苏双方谈得很好,高岗却突然要求在会上发言。他说,东北是苏联红军出兵从日本人手中解放出来的,东北地区今后建设和发展也要靠苏联的支持。因此,他建议,可以把东北地区宣布为苏联的第17个加盟共和国,这样做可以避免美帝国主义突然袭击东北,而且东北还是打击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可靠基地。高岗还提出,不仅要长久保持苏联在东北旅顺等地的海军基地,还要南下在山东省的青岛,建立一个苏联海军基地,使苏联海军成为太平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高岗要求,驻在大连的苏军,要长期保留,还要继续扩大苏联在那里的驻军,使大连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打击美帝国主义,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强大军事基地。
  高岗的发言,被苏联方面的翻译准确而同步地译成俄文。他的话音刚落,参加会议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立即热烈鼓掌,他们认为,高岗才是真心对苏联友好,而刘少奇则与苏联争这争那。
  刘少奇听了高岗的发言,没有鼓掌,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斯大林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在会场上数秒钟的沉寂后,斯大林突然面对高岗说:“张作霖同志!”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都明白,斯大林这是嘲讽高岗,把高岗比作投靠日本、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当上东北王的张作霖。这个批评是十分重的。
  毛泽东支持了刘少奇
  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结束,中共代表团同乘一辆车回驻地,苏联方面的科瓦廖夫也与中共代表团同乘一辆车。一上车,刘少奇就严厉地批评高岗,他说,高岗同志,你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这样的发言,为什么事先不和我商量?你这个发言存在严重错误,不仅是丧失国家主权的问题,简直就是背叛。高岗则大声说,你刘少奇不维护中苏友谊!二人在车上争论了一路。
  高岗的气没有消,他回到驻地,把科瓦廖夫叫到一边,怕别人听见,便用他很生硬的俄语,十分困难地对科瓦廖夫说:我想在一个秘密场合向你报告中共高层领导内部的一些情况。高岗还特意夸大其词地说,中共中央内部有许多对苏联不友好的人,有的人亲西方,刘少奇就是一个亲西方的人。毛泽东周围很多支持者都受托洛斯基影响,他们主张改良和保守,有的人是反对斯大林同志的,有的人是反对苏联的。他说,我要在一个秘密而适当的场合,向斯大林或者苏共中央某个主要领导同志单独反映一个很重要的关于中共某些领导人对待中苏关系的虚伪态度和反苏行为的问题。他暗示,这个人就是刘少奇。他还说,他自己是对伟大的中苏友谊十分尽心的人,他要为维护和发展中苏友谊而同中共党内反对苏联的势力进行斗争。
  过了几天,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军事、土改等多方面工作中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和政委的高岗回去处理,高岗要先行回到东北。经请示中央同意,高岗决定第二天回东北。
  第二天早上,高岗回国,只有科瓦廖夫和苏共其他几个级别不高的官员到机场为他送行。高岗十分尴尬,一路上十分沉默,灰溜溜地返回沈阳。
  刘少奇与高岗在莫斯科发生矛盾的情况,在中共中央代表团回国后,毛泽东自然知道了前因后果。毛泽东虽然没有因此而撤掉高岗的职务(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在总体上还是信任高岗的),但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毛泽东明显支持刘少奇,不支持高岗。
  這表现在前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支持刘少奇周恩来批评高岗一事上,也表现在毛泽东处理其他事情的态度上。只举一例: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路过东北,专列在沈阳停留时,沈阳市委书记登车向毛泽东报告说:高岗为庆祝斯大林70岁生目,特意准备了一车皮礼物。沈阳市委书记还请示毛泽东:是否可以把这节车皮挂在毛泽东专列后边运到莫斯科交给苏联方面。毛泽东听后很不高兴,告诉沈阳市委书记:我的专列不给高岗挂车皮,把高岗送给斯大林的礼物还给高岗。毛泽东还说了这样的话:“你告诉高岗,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
  毛泽东的话意味深长。可惜高岗没有听懂。这可能也是他后来跌入深渊的重要因素吧。
  (摘自《党史博采》2010年第5期)
其他文献
1983年3月,吴官正担任武汉市市长。上班骑自行车,早上花一毛五分钱在沿江小摊上买一碗熱干面吃,穿得也很普通,经常穿得就是那身工作服。他常住办公室,中午在市政府食堂吃饭也排队,有时开会接待客人或工作晚了,没有赶上饭,就饿肚子。有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即本文作者吴官正之妻张锦裳),说他负担很重,压力大,营养不够,这样下去身体吃不消。我做了一些他喜欢吃的菜,让秘书带到办公室,他怕影响不好,怕我耽误工作
期刊
1945年重庆谈判中的焦点,无疑是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会面。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即相识共事,但自从成了政治敌手后,已有近20年没有相见。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无不渴望和平,所以两位政治巨人的见面,被国人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蒋介石三次发出邀请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邀请,请他到重庆进行和谈。蒋介石的“盛情”邀请让毛泽东感觉不太舒服,因为蒋介石刚刚剥夺
期刊
高智1928年生,陕西佳县人。1945年调入中央机要科工作,1947年随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过黄河、到西柏坡。1952年给毛主席担任机要秘书,1962年返回陕西,先后在省委、省人民政府機关及地、县工作。1976年10月8日,当他从报纸上看到中央要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消息,立即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请求去看守毛主席纪念堂。在没有得到回音的情况下,他翻出保存的与毛主席有关的物品反复端详。睹物思人,高智不禁回
期刊
邓小平家族无疑是近两个世纪饱受政治风雨的引人注目的家族。在20世纪五六七十年代,该家族先后有三人自杀,分别是邓小平的连襟乐少华、长子邓朴方和二弟邓蜀平。三人自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与政治有关。  连襟乐少华  乐少华是邓小平夫人卓琳姐姐浦代英的丈夫。两人于1937年10月在延安结婚。  乐少华是一位1925年入党的老革命,大革命失败以后,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是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
期刊
2001年7月13日,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北京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这一刻,无数中国人泪流满面。而促成这一伟大成果的人,正是何振梁。何振梁曾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见证人……  精通法语,成毛泽东翻译  1929年12月29日,何振梁出生在无锡运河边吴桥田屠里,父亲是浙江上
期刊
我(即本文作者温家宝)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我总是把书本里学到的东西同现实加以比较,立志為改造社会而献身。因为父亲喜欢自然地理,我从小就对地球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北京地质学院,我在地质系就读5年。大学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考取了研究生,专攻大地构造。回忆在北京地质学院近8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曾概括为三句话:母校给了我地质学知识,母校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母校给了我接触群众的机会。  那段时期同样
期刊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借助国外人员和技术,1985年4月16日和1986年11月,都分别诞生了试管婴儿。1984年,中国大陆也开始筹备组织学术技术攻关。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在北京呱呱坠地,成为中国大陆试管婴儿第一例。这个试管婴儿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  张丽珠出身名门,父亲张耀曾是早期著名的法学家。1960年,张丽珠来到刚创建的北医三院工作,从事妇科研究,从此与试
期刊
1978年,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谈恋爱。1978年,这一年政治上的关键词,是平反昭雪、拨乱反正。这一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进入了“邓小平时代”。  北京街头开始流行喇叭裤  1978年,爱的冰冻在渐渐融化。在这之前,年轻人谈恋爱、约会,只能用地下工作者接头的方式,在草垛或大桥桥洞里进行,否则被视为可耻和堕落;情书的开头一定
期刊
关于萧华为毛泽东“选妃”的虚假传闻,有如下几种“版本”:  一、萧华在总政文工团为毛选妃侍寝,被彭骂为“公公”———50年代,总政文工团成立,萧华亲自挑选团员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伴舞。彭德怀对毛的“宫廷”生活十分反感,曾多次公开批评毛泽东,并大骂罗瑞卿、汪东兴“不干好事”,萧华是“公公”,专干缺德事。  二、彭德怀拍着桌子对萧华大吼:“我警告你,不要再把文工团的女孩子往主席那里送!不要再干这种选妃的事
期刊
这座坟墓安然地躺在绿色山野的怀抱,两棵挺拔的青松默默地矗立两侧,如同忠诚的卫士。四周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阵阵秋虫的鸣叫,整个墓地在茫茫山野中显得格外冷清、孤独,只有藏青色花岗岩墓碑上七个新魏体金漆大字在阳光照耀下不甘寂寞地反射着熠熠光芒———“许世友同志之墓”。  神秘而匆忙的葬礼  1985年11月9日清晨6时整,一场鲜为人知的葬礼在这里揭开了序幕。  南京军区范志伦副参谋长站在一个山冈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