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中必须清理的10种人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y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乱嚼舌根的人
  许多人工作能干,但就是嘴上没门,常把别人的缺点当做自己的谈资,把公司的缺点和失误当做宣传与标榜自己的工具,背后乱嚼舌头根,咬来咬去,传播八卦消息。他们将讲别人坏话当成了自己的乐趣,制造与夸大同事的绯闻、公司的问题,来破坏团队的氛围。这样的人,他的能力再强,业绩再好,也不能留,必须清除。
  公私不分的人
  很多资格老的团队成员,他们觉得自己的贡献较大,就会公私不分明,有时将团队的资源拿来私用。比如一些办公用具,一张纸、一枝笔,大到电脑和公司的汽车随便私用。当然,最常见的,一般都是用公司的电话解决私人问题,或者在工作的时间用团队的资源来给自己干私活等等。如果你总是默许这样的行为,长此以往,公司或部门就成了让你的员工谋取私利的平台。
  夸夸其谈的人
  喜欢高谈阔论,但就是不做实事。这样的员工每个团队都有,他们目中无人,自认为对公司内外一切事务明察秋毫,喜欢对任何事情都洋洋洒洒地大谈一番,以表示自己的无所不能。在他的眼里,同事都是无能之辈,对公司毫无用处,只有自己最能干,但当你让他真的做些事情时,他又无法胜任。
  一心二用的人
  还有一些员工,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强,于是除了为公司做固定工作外,还有一项或几项兼职。有些员工会以股民、炒房者、直销员、保险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在团队中,他们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结果就是放在本职工作上的时间极其有限,以至于无法集中注意力,时间长了,就会不堪重负,让公司遭受损失。这类人的典型表现是,在你安排工作时,他总是走神、应付,或者做得马马虎虎,总在找各种借口拖延进度。
  三心二意的人
  时刻准备跳槽是这类员工的典型表现,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暗暗寻找下家,以谋取更高收入的工作。他们处于一个公司而不能安心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时准备离你而去。这样的员工最不能让人放心,因为他们毫无忠诚度。
  爱找借口的人
  当工作中出现一些麻烦和问题时,他们总是很本能地把责任的矛头指向外面,似乎在自己的身上永远看不到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也有一万个合理的理由。总而言之,出了问题不是他的错,全是别人的责任,他有无穷无尽的借口,从来不会主动承担责任。
  爱挑事端的人
  有一些员工,他们走的是另一种路线:不管团队内部有任何麻烦,他都会出面挑起事端,夸大问题,制造纠纷,并让上司觉得他才是那个解决问题的救世主。比如他会在你面前刻意攻击自己的同事,告诉你那个人根本不行,然后再向你提出他所认为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取得你的好感。你会怎么做呢?我建议一旦有机会,你就将之清理出公司。
  心胸狭窄的人
  他们不喜欢团队作战,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一有机会就会唯我独尊,并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同事视为仇敌,发生纠纷就伺机报复。他们没有一颗宽容之心,必然是团队中的害群之马。
  不懂感恩的人
  有些员工,在公司欣欣向荣时能够与老板及众同事一起享福,一旦公司暂时走入低谷,他便暴露出真面目,处处跟老板计较,时时与老板讨价,活生生一副小人之相。也就是说,这样的员工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对团队的长期发展而言,留着他没有任何价值,不可重用,只能当一颗棋子进行利用,用完就可以清除了,不需对他怜悯。
  心存抱怨的人
  他们是抱怨的大烟囱,工作的火力不足,却整天都在冒烟,觉得老板对自己不公,同事对自己不平,时刻都存有抱怨的情绪,好像全世界数他最优秀,最无可挑剔,别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
  有以上10种行为的员工,即使他的业绩多么显著,你都没有必要看重他,因为他就是一个“坏苹果”,他的不良行为,会像病毒一样传播,最终会带坏同事或破坏一个好团队。
  (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其他文献
专盯老年人的钱袋子  一天,就职于北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做产品销售的小张,身着西服套装,拎着一资料袋的宣传材料,来到和平里西街的一家百货商场门前,开始向来往的大爷大妈发放起宣传材料,“专项理财产品,年化收益16%”。不远处,一位同样西装革履的同行摇着手中的宣传彩页高呼,10万元一年返1.5万元。  “这商场周围都是居民小区,而且附近有菜市场和超市,每到上午,来附近买菜的大爷大妈特别多,正是揽客的好地
期刊
发票“变形”:公款消费下有对策  自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和实地走访发现,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仍不在少数,发票也上演了形形色色的“变形记”:  “变形”一:巧立名目。一些单位或个人消费的款项不能通过财务制度报销,于是采用开具礼品、食品、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  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售卡
期刊
1966年5月9日含有热核材料的空投核试验由徐文宏机组完成,我们机组虽为预备机组,但完成任务也是不错的,所以上级给我们每人都要记功,我是二等功,当时我向组织提出:其他人我都同意记功,但我是领导干部(时任团政委),所以不同意给自己记功,上级也同意了。  1966年12月30~31日,聂荣臻元帅在新疆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召开座谈会。钱学森、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陈能宽、程开甲、于敏、周光召、方正知
期刊
包办婚姻产生纯洁的爱情  任弼时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唐家桥一个贫苦教员之家,原名任培国。父亲任振声为人厚道谦恭,声誉良好。但他的婚姻却不顺利,与陈姓女子结婚刚一年,妻子就不幸病逝了。  任家与陈家本是相交甚密的朋友,出于感情上无法割舍的原因,两家为永世维持亲戚关系,任振声再娶后若生男孩,就与陈家的女孩结“娃娃亲”。  后来,任振声娶了第二任妻子,她果然生了个大胖小子,就是任培国。于是按照两
期刊
“有人说我创建脸谱网站是为了泡妞,那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在创建网站之前就已经在跟现在的女友约会了。”其实,马克·扎克伯格早就有女朋友了,她是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时的校友。  他们是于2004年在一次哈佛校园的学生聚会上认识的。哈佛人曾这么形容他们的聚会,四五十名男生加上三四名女生簇拥在一间狭小的寝室里,走动都非常困难。尽管聚会没有说的这么夸张,但确实是很拥挤,而且只有一个厕所男女公用。所以厕所门口
期刊
提到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对书法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他有一个很牛的爸爸,名叫王羲之。这父子俩的书法名气都很大,世人并称“二王”。但小王同志不服气,话说有一回宰相谢安问他:“你的字跟你爸比怎么样?”这可是个难题啊,一般人怎么也要谦虚一下,小王同志却很自信:“那我还是比我爸强。”  王献之传世的作品并不多,主要收录在北宋年间摹勒的《淳化阁帖》中。我们且来读读其中的一件作品,名叫《奉对帖》。这是王献
期刊
学生花费高昂的教育成本,以期有一个好的工作和前途。但近几年,国外就业环境愈发严峻,大批量“海归”回潮,另外,留学人员留学目的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海归”群体整体“光环”渐退。  【趋势】  “海归”求职优势逐渐缩小  虽然容身在全球顶尖的传媒集团、生活在上海、头顶着“名校海归”的光环……聂向南工作1年有余,月薪也才“税前5000”。  刚刚工作2个月的“海归”李江波,虽然比着同龄的同学收入要高
期刊
国内的资本市场,是一块“牛散辈出”的沃野。2014年4月以来,徐鹏和钱钰的名字,高频率地被媒体提及。  与官员同陷“内幕交易举报”  “牛散夫妻”徐鹏和钱钰,在2014年4月被动卷入了舆论的漩涡。  事发于一笔4年前的投资。2010年,徐鹏和钱钰双双进入“粤传媒”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而4年后,原《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的妻子杨兰凌,公开举报徐鹏、钱钰涉及“粤传媒”的一桩内幕交易。  举报称,2
期刊
老辈儿的人不大明白什么叫“品牌”。他们心目中商业信誉完全凝聚在高悬于店铺门面之上那块牌匾里。那叫“字号”,生意人看得比命都金贵。  光绪庚子年,北京城里闹八国联军。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前门外大栅栏被一把大火烧个精光,3000多家商号铺面连同祖传牌匾化为灰烬。唯独路南一家药铺的老匾被一个小伙计拼着性命摘下来,藏在后院的杂货堆里躲过一劫。大火过后老掌柜含着泪接过小伙计抱在怀里的老匾,那上面3个金字——
期刊
离开办公室,我就回到家里,在这间小书房看报、看书。房间只有9平米,放上书架后,再放一张小书桌、两把椅子、一个茶几,余下的空间就很少了。两椅一几,我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就这样度过我们恬静的晚年。  从来北京开始,我和老伴都是每天上午10点喝茶,有时也喝咖啡。喝茶的时候,我们“举杯齐眉”,这是互相尊重的一种表达,当然也是好玩的。记者来了,见到我们这样,觉得有趣得不得了。  (摘自江苏文
期刊